(1.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汤山创伤急救中心 江苏 南京 210000)
(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汤山分院 江苏 南京 210000)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6-0688-01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以下简称AMI)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相应的心肌因严重持久的缺血而导致的局部坏死。是急诊科最常见的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其病情重,变化快,病死率高[1],在急救措施不断提高下,其死亡率仍可高达10%。所以一旦确诊,应及早进行抢救。急诊科是医院处置急重病人的一个重要部门,具有急危重症患者多、突发事件多、抢救治疗多的特点。在这个充满压力和不确定因素的场所,患者面临着生理及心理方面的双重压力,对物理环境的不适应、人体需要层次的紊乱、自我形象的紊乱等,使患者在意识上、情绪上、行为上产生各种变化。因此及时给予患者现场救治及心理疏导是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我院自2010年5月至2014年7月共院前急救转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6例,急诊在积极救治的同时,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人性化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急诊收治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男性39例,女性17例,年龄37~78岁,平均58.72岁。患者转归情况:自动出院2例,转科33例,死亡4例。患者多以胸骨后剧烈疼痛为首发症状,发病后均在30 min内就诊,符合AMI诊断标准[2]。患者均意识清楚,表情痛苦,言语流利,无精神障碍性疾病病史和其他严重疾病。
1.2 方法 认真收集56例患者的主客观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找出患者需要解决的心理同题,包括住院时间、治疗经过、心理状态、并发症等,以便制定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
1.3 患者心理问题分析 本组患者主要有恐惧、焦虑、孤独、紧张、敏感、环境不适应、悲观等方面的心理不适感:其中紧张、焦虑41例(73.21%),敏感、猜疑2例(3.57%),环境不适应47例(83.93%),不了解病情及预后25例(44.64%),悲观17例(30.36%)。
1.4 结果
56例患者经过针对性心理护理,两次评估分析结果显示全部病患的不良心理反应均得到有效改善。
2 心理因素分析及干预
2.1 缺乏信任感 此组病例中中年人占发病人数的80%左右,此类人群社会角色突出,是家庭的主导者,又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家庭、社会及事业的进展对AMI患者所造成的心理压力。比其他年龄组患同种疾病的患者心理压力大。患者会感到生命价值丧失,工作和生活能力下降,担心拖累他人。因此,护士必须通过自己的技术和言语等方式向患者传达技术过硬的信息,消除患者的担忧。严格按照工作要求和程序去完成每一项操作和每一个护理过程,让患者有信任感和安全感,从而建立起和谐的护患关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求生欲望强烈 主要跟疾病有关,AMI患者急性发作时胸部剧烈疼痛,产生烦躁不安和濒死感,部分患者可能起初只是类似急性胃炎的表现,病情进展可出现晕厥 、呼吸困难、休克以及心律失常,大部分患者没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思想上毫无准备,会产生精神压力。护理人员应陪伴患者身畔,给予心理疏导,限制患者的活动,给予积极的情感支持。
2.3 社会支持干预 家属对患者的影响:Pochard[3]对43家法国ICU的867例患者家属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发现2/3以上家属有焦虑或抑郁。焦虑和抑郁的心理使家属产生特有的行为表现,严重的会引起情绪暴躁,易与医护人员发生冲突等。患者家属的负性情绪会直接加重患者的心理压力,影响患者康复。
2.4 结构式心理干预 危重病人隔离病房往往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空间,探视制度十分严格。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没有家属的陪伴及缺乏与外界的沟通会使患者产生孤独感,形成分离性焦虑,若病情发生变化则更渴望有亲人的照料。同时危重病人隔离病房内各种仪器的机械工作声、报警声、负压吸引及其他噪音会使患者产生一种自我威胁感,另外,目睹同病室危重患者的抢救或死亡过程时,紧张氛围的视觉超负荷会对患者心理产生较大的影响。有研究显示,不愿进入危重病人隔离病房救治的患者多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及与家属亲密程度高的患者,可能与患者性格较固执、适应能力较差、对家属情感依赖较强有关[4]。因此,应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讲解病因、病机、治疗、护理以及自我管理等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纠正错误的认知,建立起健康的信念,并逐渐落实在实际治疗护理的配合中。在治疗护理过程中要考虑到患者突然患病内心的脆弱。要避免负性刺激对患者的影响,比如抢救其他患者时不要患者知晓,以免扰乱患者心情。
2.5 提高疾病认知度 进入急诊危重隔离病房的患者往往病情比较危重,因此应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其认识自己的病情,简要介绍急诊病区的环境和制度,使其在心理上有所准备,更好地进行疾病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和护理;解释患者所需要使用的医疗仪器的作用及有关报警的原因,例如告知患者心电监护仪是为了帮助监测心率、呼吸、血压的变化,不会对躯体造成任何损伤,以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和敌对情绪,消除对危重隔离病房的神秘感和恐惧感。
2.6 自我效能干预:按照自我效能理论激发患者的自我效能,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在健康教育过程中,要通过沟通交流,寻找到患者的需求和能够挖掘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树立与疾病抗争的信心。一般来说,个体所拥有的自我效能量越大、强度越强、预测度越高,对行为的坚持和努力程度的正性影响作用越大[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常见的急危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情变化快,极易出现并发症,如不及时抢救,死亡率较高[6]。患者在急诊危重隔离病房会被突发疾病和陌生环境的刺激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心理应激反应,机体要采取紧急应对措施和技巧去对抗这些应激源造成的反应,这一过程的完成需要医务人员帮助患者建立起正确的认知,改变对疾病的态度和健康行为,通过对患者的心理因素进行评估分析,适时进行心理干预,将患者各类反应程度减少到最低或者消失。使其更好的配合治疗及护理,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苏懿,王磊,张敏州.急性心肌梗死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明.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4):467-469.
[2]叶任高,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84-29l
[3]Pochard F.Critical care-.ICU—patient family members suffer anxi-ety or depress[N].Biotech Week,2000-07-08(17).
[4]燕纯叔.ICU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四川医学,2008,29(3):375-377.
[5]蒋晓莲,薛咏红,汪国成.自我效能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4.18(5).763
[6]陈灏诛.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36
论文作者:夏文娟, 涂久生,余红梅,张静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6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0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家属论文; 疾病论文; 病情论文; 危重论文; 《河南中医》2015年6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