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专项特点探究蹦床单跳青少年运动员动作、速度能力的培养途径论文

结合专项特点探究蹦床单跳青少年运动员动作、速度能力的培养途径

吴伟欢

(广东省二沙体育训练中心 广东 广州 510000)

摘 要: 蹦床单跳运动是整个体操运动项目中,对动作与速度能力等多种因素有着重要要求的运动形式。对于蹦床运动训练来说,其中涉及到复杂的技能要求,以及大量体能。所以,想要实现该训练活动的最佳效果,就需要注重立足该训练方法的综合原则,通过融入可行的训练机制、融入完善的专项特点,从而实现整个蹦床运动训练的最理想效果。

关键词: 专项特点;蹦床单跳;青少年运动员;速度能力;培养途径

1 引言

就蹦床运动实际看,作为一项涉及动作标准性、速度能力等诸多因素的运动形式,想要实现最佳训练效果,就需要注重结合专项特点,构建切合运动实际的培养途径。根据蹦床项目的专项特点看,如果想要实现理想的训练效果,就需要构建科学的训练机制。结合蹦床运动实际看,作为一项实践色彩极为浓厚的运动形式,无论是所使用的训练方法,还是具体的训练内容,都需要结合蹦床运动员自身实际,构建完善的训练方法。

新课程的实施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气象,但因受传统教学观念、教学习惯以及教师自身知识结构等多方面的影响,在新课程实施中,暴露了以下值得重视的问题。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为准确全面了解青少年蹦床运动员训练状况,也对青少年蹦床运动员的培养状况形成合理认知,本文拟针对广州地区青少年蹦床运动群体中,随机选取100人实施问卷调查活动。在该问卷调查对象中,共涉及教练员10人,青少年蹦床运动员90人。为确保青少年蹦床运动员训练状况的客观性研究,在整个问卷调查中,不对调查对象的信息进行要求,仅完成调查问卷的样本收集即可。此外,在问卷内容的具体设置中,使用客观与主观作答相融合的方法,允许被调查者能够结合自身的实际,表达独立的看法与观点。

2.2 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本文着重针对青少年蹦床单跳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状况进行研究,通过系统化发放调查问卷,并且随机选择调查对象。在收集完所发放的调查问卷后,融入客观的数据统计与分析,从而形成相关结论。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回答信息进行分析,从而引导我们更为客观、全面的认知当前青少年蹦床运动员训练活动的实施状况。因此,为有效确保对青少年蹦床运动员的训练状况形成客观了解,本次研究特别针对10名蹦床教练员,90名青少年蹦床运动员开展系统化的问卷调查。不同群体的调查问卷内容,则各有侧重。在这一研究过程中,形成了表1:关于青少年单跳青少年运动员动作、速度能力培养状况的调查统计表。在这一研究过程中,共发放问卷100份,其中教练员10份,学员90份。共收回问卷92份,其中教练员问卷的有效比重达到了100%,学员问卷的有效比重达到了98.8%,整体有效问卷所占比例则达到了98.9%。

表1 关于青少年单跳青少年运动员动作、速度能力培养状况的调查统计表

(2)文献资料法

根据表1和表2的数据,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该测区里,全部的检查点中误差以及基本定向点残差都是合乎要求的,其绝对定向精度已经合乎生产1∶2000 DOM的要求。

结合问卷调查、理论研究与具体的观察分析,我们对蹦床单跳青少年运动员动作与速度能力的培养状况,形成了更为清晰与完善的认知。就蹦床运动的实施状况看,其中所包含的内容极其丰富,既包含了运动技巧、方法,也需要从青少年蹦床运动专项特点这一前提出发。

结合表2蹦床单跳训练实际看,其中对运动员的速度能力和动作水平有着重要诉求,因此,基于专项特点基础上,完善动作与速度能力的具体培养机制,就极为重要。

3 结果

(3)观察分析法

生动的化学实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化学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特点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们感受到化学的魅力.但在实验教学中,经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如:有毒、有危险、不易控制或不易成功的实验,物质的微观结构及其运动变化的实验等,在课堂上要演示这些实验存在一定的困难.

3.1 蹦床单跳的专项特点分析

1.3 临床疗效评价 临床疗效主要分为3个等级[8]:(1)显效。视力恢复超过2行,患者血糖水平恢复正常,眼底荧光造影结果显示出血点的面积、微血管瘤数目、渗漏面积减少超过10%,未出现新的血管和其他增殖型改变。(2)有效。视力恢复超过1行,患者血糖水平得到控制,眼底荧光造影结果显示眼底血管瘤数目、渗漏面积、出血点面积减少未达到10%或未发生变化,未出现新的血管和其他增殖型改变。(3)无效。视力恢复不足1行,患者血糖水平无改善,眼底荧光造影结果显示微血管瘤数、渗漏面积、出血点面积发生扩大或原有病变加重,或出现新的血管和其他增殖型改变。

3.2 蹦床单跳青少年运动员动作、速度能力的培养途径分析

观察分析,主要指的是研究者自身结合相关研究目的,制定具体的研究提纲,在结合自身感官的基础上,借助辅助工具来有效观察被研究结果,进而获取分析资料的研究方法。实施完善的观察法,能够实现目的性、计划性的研究与分析。观察法的合理应用,能够实现以下作用:①有效激发大众对该问题的感性理解。②能够有效启迪大众的研究思维。在蹦床训练状况具体研究中,应该通过使用合理的研究工具,从而实现对青少年蹦床运动员的动作与速度能力培养途径的最科学分析。

在当前对该问题进行研究时,问卷调查存在较大局限性,尤其是在问卷调查中并未能形成关于该问题的研究。正是因为问卷所能反映的信息相对有限,因此,问卷的内容无法客观、有效的反映关于青少年蹦床运动动作与速度能力的具体研究诉求,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查阅图书资源、网络文献等各种有关这一问题的研究结果,补充该问卷调查的具体结论,使我们对青少年蹦床运动员的动作与速度能力培养活动,形成全面、完善的认知。

蹦床单跳运动极为复杂,影响因素多样,尤其是在蹦床训练时,如果想要实现最理想的效果,就需要科学合理的调动积极因素,让蹦床运动员能够将熟练技术与良好心态等多样元素,融入到蹦床训练过程中,从而取得最佳效果。

对于蹦床单跳这一运动来说,其具体指的是在长度为40m的翻腾板上完成8个连贯性、节奏性,既有高度,也有速度的空翻与手翻的翻腾动作。40m的翻腾板中,有25m的翻腾板、10m的助跑和5m的落地区域组成。就蹦床单跳的整套动作状况看,其中主要呈现为:从手到脚,从脚到脚的节奏性翻转,其中也没有任何停顿或者走步动作。因此,对于蹦床单跳运动来说,其主要特点为:在极具节奏和速度,乃至高度的状态下完成相关翻腾动作。所以,对于这一训练活动来说,其对动作与速度有着较高的能力要求。在蹦床单跳中,良好的速度能力,主要包含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乃至具体的反应速度。对于蹦床单跳运动员来说,其自身掌握动作的难度状况,直接决定和反映了该运动员自身的技术水准。在同等状态下,动作速度能力的状况直接决定和影响了运动员展现动作的完善度与流畅度。

表2

4 讨论

实际上,在当前蹦床单跳运动员培养时,动作与速度能力培养,有着重要影响。除了以上几种方法之外,也要结合该运动的专项特点,提升动作及速度能力训练,通过借助实心球来切实提升训练效果。对于蹦床单跳运动来说,要注重培养运动员自身的身体平衡力,从而实现其速度水平的有效调动,以及动作技能的规范化引导。虽然蹦床运动在几十年来实现了成熟发展,但是在关于该运动的技术研究与训练中,依旧存在差距,这将是今后我们优化训练体系的关键所在。

对于蹦床运动训练活动来说,常见的技术训练,主要有:①运动员在完成各项动作过程中,都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协调性,乃至运动的节奏感,所以,整个蹦床运动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运动员具备充足的力量,并且按照蹦床单跳动作的各项姿势和标准来实现这一运动训练的最佳效果。②要注重将该运动的专项特点与基本技术和单周空翻练习等动作练习相结合。良好而扎实的蹦床技术是青少年蹦床运动员训练与培养的重要诉求。掌握良好的技术训练,将让运动员展示更为优美、扎实的蹦床动作,所以,如何将这一系列技术训练渗透到蹦床运动训练的常态化体系之中,就极为重要。

总之,对于当前蹦床单跳运动来说,良好的动作素质和速度能力,将发展成为运动员自身动作展示与技能训练的基础与前提。所以,积极选择合适的训练切入点,将为当前我们更好开展这一训练活动发挥重要价值。当然,这一训练思路,实际上,也是该运动成熟发展的关键所在。

5 结论

在蹦床运动训练机制不断创新的今天,我们所正在挖掘的内容日益完善,除了训练方法和理念之外,立足学员诉求,也成为蹦床运动有效实施的重点。根据当前蹦床单跳运动的专项特点要求看,如果想要实现运动员培养的理想效果,就不能僵化训练体系,尤其是要在构建科学训练方法的前提下,融入必要的专项特点认知,通过从动作培养与速度能力培养角度出发,从而实现运动员训练与培养的理想效果。

在现代竞技体系成熟发展中,蹦床训练实现了成熟发展。对于蹦床单跳运动来说,在培养青少年运动员的动作与速度能力时,要立足具体的专项特点,完善助跑、空翻与手翻,乃至落地后的发力等等各项动作,以上动作素养的熟练度直接决定和影响了该运动训练效果。所以,如果未能从该运动的专项特点出发,就会直接影响运动员自身的培养效果。因此,立足这一特点,注重对运动员进行必要的动作训练和速度能力培养,将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总之,法国在艺术与文化教育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体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其将艺术和文化教育作为基本公民权利的思路、做法对我国进一步开展美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蔡祥雨,张佳康.我国蹦床运动项目后备人才培养模式选择的分析[J].企业导报,2016(08):125~126.

[2]周浩祥,孙 朋,姚明旭,魏良忠.对我国优秀青少年蹦床运动员体能特征的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6(04):192~193.

[3]董建国,冯本余,张晓炳,高 峰.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直体后空翻两周转体1080°动作技术特征分析[J].运动,2016(01):105~107.

[4]于海通.东京奥运视野下世界女子蹦床竞技格局分析与应对策略[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8,10:118~119.

中图分类号: G8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7344(2019)03-0031-02

收稿日期: 2018-12-11

标签:;  ;  ;  ;  ;  ;  

结合专项特点探究蹦床单跳青少年运动员动作、速度能力的培养途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