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学术期刊出版模式探讨_开放存取论文

西方学术期刊出版模式探讨_开放存取论文

西方学术期刊出版模式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学术期刊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40(2008)04-0074-06

一、学术期刊出版的历史演进

(一)学术期刊的起源及功用

学术期刊的源头最早可追溯到17世纪下半叶。直到17世纪后期,学者之间的交流还主要依赖学者之间的个人联系以及出席早期学术协会组织的会议,比如,“皇家学会”。但这种交流方式有很大局限性。一些科学家之间的信件往来非常频繁,然而,这种互动模式需要交流双方能够保持友好和平的心态,假设人与人之间有了争端,互有抵触敌对情绪则会影响到彼此分享科学研究的成果,甚至会彼此中止学术交流。如17世纪著名物理学家胡克和惠更斯的故事,牛顿和莱布尼茨的纠葛。当然地域上的分离也会影响到彼此的学术交流,毕竟那个时代交通通讯等远没有今天这样发达。出席学术会议也有其局限,随着学会会员数量的增长、名额所限使得更多的人没有机会参加会议。于是,会报开始出现,专门用于刊载那些根本没有在会议上呈交的论文,由此,开启了学术期刊的源头。1665年英国创刊的《皇家学会哲学会报》(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1] 就从属于最早一批发行的同行评审的期刊。

学术期刊的出现除了便于学术交流外,还具有保护知识产权的作用,可以避免出现创新性科研成果归属权问题上的争议,使得创造性结论的提出过程变得更加透明和清晰。应该说,自从有了科研之后就一直有公开注册知识产权的需要,以便明晰知识产权的归属。在尚未建立知识产权注册体制之前,一些科学家和学者被迫诉诸奇隆的策略以确保他们的知识产权。比如,伽利略曾经写信给开普勒和其他一些人,说他发现了木星的卫星——美第奇行星,但他写的信中,句子字母顺序颠倒,这并非是拼写错误,而是伽利略有意为之,他正是用这种怪异的方式来保护他的科学发现,确保他的优先权。

当然,不同的学术期刊的知名度也大不相同,一篇文章刊载在知名度高的期刊上或知名度低的期刊上,这本身就反应出该论文以及作者的水平。20世纪60年代早期,尤金·加菲尔德(Eugene Garfield)创办了“科学信息协会”(Institute Scientific Information,ISI),该协会创办了《科学引文索引》(Sciene Citation Index),列出高水平期刊的名单,并且计算出上面发表的每一篇文章的引用率。加菲尔德本来的目的是编一个目录性的汇编,为科研工作提供研究的便利,但是研究中心和大学一般使用的是其提供的期刊影响因子。这一期刊影响因子,可以说明期刊的水平高下,但也可以反映每个科学家、学者的水平和研究能力。

(二)学术期刊的发展及“期刊危机”的出现

很长一段时间内,科学出版主要是由学术协会等非营利性组织所控制。直到二战后很久,出版商数量仍然很少,零散且规模不大,处于边缘化地位。二战后,英国等西方国家在科研方面的投资大大增加,一些全新的科学领域,比如分子生物学和超导等开始出现。这些变化使得科研成果的数量激增,传统的出版机构的能力受到挑战。于是,商业出版投机抓住有利时机介入科研出版,满足了科研出版的需求,科学出版开始了向大规模商业出版转变的过程。至20世纪60年代出版商占据着很大一部分学术期刊市场,成为学术期刊出版界的主力军。二战后直至20世纪80年代,科学期刊的数量呈指数增长。在过去的20年中STM(科技医药)出版成为媒介工业中增长最快的亚部门。STM期刊最大的出版商是那些商业出版商如,Elsevier,Springer,Blackwell Publishing,Wiley, Taylor & Francis和Wolters Kluwer,等等。

由商业出版商主导的学术出版体系慢慢地开始暴露出许多问题。一是出版速度缓慢,投递的论文往往需要几个月、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出版,这就影响了学术期刊学术交流的功用,一些学者选择用其他方式来交流研究成果,比如彼此发送文章的预印本。期刊的功用与17世纪首创学术期刊时的目的相比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开办之初纯粹是为了同行之间彼此交流成果。而现在学术期刊除了这个最基本的功用之外,还有了新的功能,即质量评价功能,它成为评价学术研究项目甚至是否提供基金支持的重要依据。这种新的功能一定程度上使得期刊的需求更加急迫,更延缓了期刊出版速度。二是期刊价格的飙升。“研究图书馆协会”收集的数据表明,1986年至2002年16年中,美国的通货增长64%,图书馆预算增长184%,期刊价格增长227%。[2] 随着期刊价格的激增,潜在的订阅受众无力负担,因此就取消订阅,这反过来又引起价格进一步上涨,陷入恶心循环,这一现象被称之为“期刊危机”。[3]

期刊价格的飙升引起了各相关利益团体个人的广泛关注。有人认为,在学术出版领域营利性出版商日益占据主导地位是导致期刊价格的螺旋式上升的主要原因。期刊价格比通货膨胀率以及图书馆预算的增长都快,图书馆被迫取消了很多原来订阅的期刊。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和期刊的市场运行机制及其特殊性有很大关系。[4] 不同类型的出版商所出版的学术期刊的价格增长幅度差异很大;商业出版商以盈利为目的,其出版的期刊的价格增长幅度最大,非盈利性出版商出版的期刊的价格增长幅度相对较小。期刊的定价受学术期刊市场特性的影响。学术期刊具有商品属性,但它又不是普通的商品,其市场运作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独特之处。首先,其需求没有弹性。其潜在的读者群体小且相对固定,订阅学术期刊的受众一般是学校、科研机构和学者个人,相对固定,不存在一个潜在的广阔的尚待开发的读者群。对于这个需求相对刚性的市场来讲,价格竞争根本不是其主要特色,学术期刊靠质量而不是靠价格取胜。其次,在这个特殊的领域开拓市场具有很大的限制,面临很多障碍。要想在学术期刊市场立足需要具有一定的地位和优势,新期刊很难创办并获得强大的声誉。“STM期刊中的竞争并不像商业杂志那样,因为每一个期刊都是一个有着名望和地位的独特的个体”。“在这种市场中,每一个卖方比起那种买方仅仅购买一个产品的市场中的卖方都享有更大的权力。通常的打击市场垄断控制的市场分配原则在STM市场中都不适用”。[5]

(三)学术期刊的新模式

出版商应对严重的“期刊危机”的手段之一是实行“捆绑式销售”(Big Deal)。此外还有馆际互借、在线出版等。在线出版的实行要得益于信息革命的出现。15世纪古登堡发明的移动印刷机是一个巨大的飞跃,现在,网络的发明是同样巨大的飞跃。学术出版也开始搭上网络传播的顺风车,电子传播的到来被称作“知识生产方式的第四次革命”。1998年,英国粒子物理和天文研究理事会创办了Alpha Galileo网站,向世界传播欧洲的研究成果。从2003年开始,网站以独立、非营利公司——Alpha Galileo基金会的方式运作,订阅者、政府经费、商业捐赠和广告是其收入来源。基金会的运作作为欧盟委员会“科学和社会法案计划”的第一号法案获得批准。

尽管有了这些新的尝试,学者们的工作仍然面临很大的难题,他们不能接触到大量的本应该接触到的文献,这阻碍了学术的进步。对于这种不公平现象首先发出抗议的是图书馆员,最近几年学者开始越来越多得发出了他们的呼声,继图书馆员之后挑起了呐喊的大旗。他们不仅摇旗呐喊,而且付诸行动。首批开放存取运动开始萌芽并取得长足的进展。[6] 当传统学术期刊出版模式因“期刊危机”受到挑战,互联网的兴旺发达给学术交流模式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和活力,古老的学术传统和崭新的技术结合,“开放存取”(Open Access)运动出现,新的“开放存取”模式萌芽并不断壮大。第一个电子期刊出现在1976年,电子期刊的先锋时代是1990年至1995年,主要是由那些对利用科技感兴趣的人组成的非盈利性团体所控制。传统的商业出版商在创新方面态度并不急切,因为新的出版模式会严重改变现有的科学交流的过程。出版商从事出版生意的主要目的就是获利。而创新一方面会冲击他们原有的出版体系损害其利润,另一方面,创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新的出版模式的前景尚不明朗,是否会给他们带来稳定的利润还不确定,因此会威胁到其生意的稳定性和利润。后来,随着新的出版模式的发展,看到学术团体开办的新出版模式所章示的前景,考量到出版业的整体环境,大约1996年商业出版商加入进来,开始创办开放存取期刊,并开始占据了主导地位,他们的电子期刊主要是印刷期刊的电子版本。

纵观学术期刊的历史发展可以看出,学术交流的需要引发了学术期刊的出现,学术期刊最先是由学术协会等非盈利性组织创办的,二战后随着科研领域的扩展和研究成果的激增,商业出版商抓住有利时机介入学术出版,并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出版商对于利润的追逐刺激了期刊价格的激增。随着期刊价格的飙升,期刊危机的到来,学术期刊出版又陷入了一个发展的危机时刻,但同时也意味着新的机遇。网络技术为走出这次危机提供了动力,网络出版、电子期刊、开放存取等新的出版模式开始出现。由此可见,每一次危机和需求都会带来学术出版的新发展。当今,学术期刊出版模式出现范式的转型,学术期刊出版界正处于调整期,转型期。

二、SPARC的开拓性活动

面对“期刊危机”,在探索新的学术出版模式中走在前列的是美国的学术团体。1997年美国一些大型研究图书馆创建了SPARC(学术出版和学术资源联盟,the Scholarly Publishing and Academic Resources Coalition),其主要目标是恢复STM期刊出版市场的平衡。该团体主要开展了以下活动。

(一)创办和高价的STM期刊相竞争的期刊

这是SPARC最早发起的最具竞争性的活动。它所寻找的第一个合作伙伴是美国化学协会(ACS),该协会同意三年内创办三个新的期刊,1999年7月创办了《有机快报》(Organic Letters,http://pubs.acs.org/orglett),该期刊直接和荷兰Elsevier Science公司创办的《四面体快报》(Tetrahedron Letters)相竞争,2001年后者的订阅价格是9036美元。美国化学学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专业协会之一,因其出版物的高品位受到广泛推崇,这使得它能够吸引3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和21个国家科学学会的会员成为它的新编辑委员会成员。在该期刊创办的最初100天中,有500多篇投稿,其中250篇论文张贴在了《有机快报》的网址上。2001年《有机快报》的订阅费是2438美元。这一新办期刊马上就显示了其功效。在其创刊之前的几年中《四面体快报》的价格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长。2000年也就是《有机快报》创办后的第一年,《四面体快报》的价格增长了3%,2001年增长2%。更重要的是,《有机快报》的创办也严重影响到了《四面体快报》的页数和文章数量。1999年下半年,跟1998年同期相比,《四面体快报》刊载的文章数量下降了21%。2000年上半年,跟1999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6%,而这还是在刊物的页码增加了5%的情况下得出的这个数据。面对文章数量的减少,《四面体快报》想了一个招数,即增加每篇文章的页码以此来补偿文章数量所造成的影响。1999年《四面体快报》每篇文章的页码增长11%,2000年增长24%。与此同时,《有机快报》超过了它预期的页码和文章数,这一事实有力证明了:注重品质的低价格的电子期刊能够吸引到读者。

另外一个例子是《进化生态学研究》(Evolutionary Ecology Research)(EER)的创刊。20世纪80年代中期米歇尔·罗森斯维格创办了这个期刊并任编辑,随后该期刊被转手倒卖,1998年卖给了沃尔特·克鲁夫(Wolters Kluwer)。这些年中期刊的价格以年均19%的速度增长。编辑委员会向出版商说明他们的忧虑但出版商根本不予以理睬,于是编辑委员会集体辞职。1999年1月,他们创办了他们自己的期刊,由罗森斯维格创立的一个新公司发行。EER的订阅价格为305美元,而原来期刊价格是800美元。到2000年底,EER发行了16期,而原来的期刊只发行了6期。作者们毫不犹豫就将论文投递到由这个领域的著名学者编辑的这个新期刊。事实上,编辑委员会辞职后90%的作者将他们的论文从《进化生态学》撤回。EER很快就被主要的检索收录,站稳了脚跟,并获得了很高的声望,避免了大多数新创办的期刊初创时期可能会遭遇到的尴尬境遇。

近来,SPARC合伙创办了《劳工:美国工人阶级史研究》(Labor:Studies in Working Class History in the Americas,www.dukeupress.edu/labor)。这是人文学科领域的第一次尝试。这个新期刊是由泰勒-弗兰西斯所属的商业期刊《劳工史》的所有编辑委员会成员共同创办的。编辑委员会和泰勒-弗兰西斯之间不可调和的分歧导致了这个新期刊的创办。新期刊印刷版售价200美元,比商业期刊便宜20%,电子订阅费用为180美元。

(二)旨在支持学术出版新模式的“领先优势工程”

该活动支持一些学科的学会使用新技术以在竞争中赢得优势或者引进创新性商业模式。由英国物理学协会和德国物理学协会联合创办的《物理学新学报》(New Journal of Physics,www.njp.org)尝试将论文放在网络上免费阅读,为了筹措出版发行资金,采取论文作者付费的方式。《数学档案》(Documenta Mathematica,www.math.uiuc.edu/documenta)是一个免费访问的网络刊物,德国比勒菲尔德大学的教员发行,每年年末发行一印刷卷。作者享有在此期刊上发行的文章的知识产权,协会会员还可以下载浏览存档。“公共科学图书馆”(PLoS,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www.plos.org)获得一个基金用于发行开放存取期刊。2003年它创办了第一个开放存取期刊《公共科学图书馆生物学》,经过同行评审后的论文张贴在网上免费自由阅读和使用。出版费用由发行论文的作者支付。“公共科学图书馆”发行的期刊也有印刷版,但是需要订阅费以支付印刷和发行成本。由瑞典的兰德大学主持编辑的《开放存取期刊目录》详尽列出那些能够确保内容质量的开放存取期刊,收集了用各种语言发行的这类科学学术期刊。

(三)旨在鼓励大规模科学知识聚合的SPARC科学团体工程

这一工程支持学术机构发展电子出版技术和基础设施。最著名的科学团体之一是BioOne(www.BioOne.org)。这是一个非赢利性基于网络的论文集合,聚合着来自生物学、环境和生态科学等相近领域的几十个著名期刊的同行评审的论文。在这之前这些期刊只有印刷版本。提供电子版本有一定风险,可能导致个人会员订阅的流失,也有更大的危险,那些没有电子方式发行的学术成果可能会被忽视和边缘化。但是许多协会没有资源或者技术来创办他们自己的网络版本,而BioOne提供了这么一个机会。SPARC和十二大图书馆巨头协会为BioOne提供了基金支持,它们达成共识,要尽可能多得为那些选择BioOne出版的协会提供直接的资金支持。2002年选择这种出版方式的期刊平均得到超过8500美元的支持,这相当于订阅一般的BioOne期刊印刷版的所需的订阅费。

(四)提高科研工作者对学术出版问题的关切

科研工作者一旦深入了解了出版现状和期刊价格问题,如果有一个合理标价的高品位的期刊的话,他们就会乐意改变他们的投稿习惯,而不是一味向那些价格高得离谱的期刊投稿,从而一定程度上缓解价格飙升造成的期刊危机。

在开始的时候,大多数SPARC合伙人,尤其是传统出版商所创办的新期刊继续维持传统的订阅模式。然而,一些期刊开始试验旨在开放性访问的替代模式。尤其是过去两年SPARC越来越强调推进和支持那些旨在开放的计划。开放存取排除了两种访问障碍:价格障碍以及与版权的限制使用、许可条款或者数字权力管理等相联系的授权阅读障碍。读者可以自由免费获取开放性访问期刊上的文章,这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期刊危机局面。SPARC合伙人探索开创了三种开放存取模式,一是免费在线访问,年底发行印刷卷需要付费购买但所需费用低廉;二是发行两个电子版本:一个是免费网址,一个是付费电子版。付费版提供附加的特色服务,包括提供摘要和索引服务连接、存档以及全世界的镜像地址等;三是向已通过评审准备发表的论文的作者收取费用,即作者付费模式,这种模式现在最流行。有人认为,作者付费是大势所趋,它可以为开放存取提供资金支持并且使得科学界的总成本降低十倍。[7] 无疑,SPARC开启了开放存取这种新出版模式的先声。

开放存取模式除了开放存取期刊外,还有学术机构的电子存储库。[8] 学术研究机构的电子档案的建立也是学术交流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对于学术研究机构来讲,建立电子档案库即是开创新的学术出版范式,同时也可以借此提高自己的可见度和知名度。

三、开放存取的反响

开放存取作为一种新的出版模式有其优点,但在其推广和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障碍,存在一些争论,尤其是关涉到同行评审、声誉问题、存档问题(论文能否持久保存),以及知识产权和著作权等问题。[9] 大多出版商对开放存取这种学术期刊出版模式抱有敌视的态度。许多“传统”期刊的出版商表示乐意将期刊变成开放存取形式,但非常关心如何创造一个可行的商业模式。大多数人认为,唯一可行的途径是对作者征收出版费用;这样,就涉及到底要多少出版费的问题。在这里,作者付费模式被视为解决出版危机的一种可行的方式。需要指出的是,“作者付费”模式很少意味着作者本人付费:大多数是由基金团体或者研究机构、学院支付了收费问题,出版商还要面对从限制性访问到开放性访问变化的机制问题。[10]

《期刊作者调查报告》对于英国开放存取期刊的现状以及其反响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研究。[11] 该项目对作者进行调查以了解开放性出版对作者的影响。调查的项目主要包括:作者们是否熟悉OA期刊,是否能够辨别出什么是OA期刊,向OA期刊投稿容易与否,询问那些在OA期刊上发表论文的作者的经历,进一步探讨这种出版方式对他们的职业会有什么样的影响,为什么会(不会)选择开放存取出版方式等。

根据调查,那些并没有选择这种出版方式的人很多也知道开放存取这个概念,几乎三分之二的回复问卷的人都熟悉这个概念,其中,只有大约四分之一的人是通过他们的学校知道开放存取计划的。而在开放存取期刊上发表文章的回复问卷的人中,这个比例要高,有42%的人是从学校获知这种出版途径的。

选择开放存取期刊出版的主要原因是相信免费访问这一原则。超过90%的开放性期刊的作者认为这非常重要。这些人还认为开放性期刊比传统期刊快,读者群更大,因此他们的文章的引用率更大。相反,那些没有选择开放性出版的作者群认为,开放性存取期刊的出版时间更慢、读者群更小、引用率更少。然而,没有选择开放存取的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认为开放存取的期刊的声誉和名望更低;而且,最重要的是,作者对他们领域的开放存取期刊并不熟悉,因而不能向这些期刊投递稿件。对于这些作者来讲,出版费问题并不是他们考虑的关键,这个因素在导致他们不在开放性期刊上发表论文的原因之中居于中间。

说到出版费,在开放性期刊上发表论文的作者半数以上(55%)都没有付费。这是因为很大一部分人是“生物医学中心”(BioMed Central)(BMC)的作者或者可能来自于BMC会员机构。出版费的问题引起的争议的地方主要在于,它们对于那些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作者、那些没有出版基金的学科,和那些没有基金支持的年轻人来讲太不公平。问卷反馈者认为,任何出版费首先并且主要应该来自于出版基金,如果没有的话,应该来自他们所隶属的机构或者图书馆。在现实实践中,一般来讲也是如此,越来越多的机构成为开放性出版公司如BMC的会员,愈来愈多的基金授予机构宣布他们将支持出版费用。不论选择OA出版方式还是没有选择的作者都同意,如果基金授予单位将在开放性期刊上出版他们的论文作为申请基金的一个条件的话他们会照办;只有不到10%的作者声称如果那样的话他们会转而寻求其他基金。

在开放存取期刊上刊登论文也存在一些问题。对于有过这种经历的作者群来讲,所有预想到的那些疑虑所占的比率都不是很高:最大的疑虑——在开放性期刊上刊载论文将会影响他们获得研究基金的机会——只困扰着他们中不到一半的人(47%)。对于没有选择这个出版途径的作者群来讲,这个数字升到55%。尽管,四分之三的人认为开放性出版也许会限制他们出版的论文的潜在的影响,尽管有关开放性出版的影响的研究证明结果恰恰相反。

对于开放性出版对于学术交流可能会带来的可能性的破坏两个群体都没有表现出特别大的关切。他们认可出版商所操作的传统期刊发行的一些步骤,如,同行评审过程和质量控制方式,以及将文章装订在一起的模式。

问卷反馈者都几乎很少知道开放性出版的另外一个模式——电子印刷档案。只有很小一部分人曾经将他们的文章自行存档在科研机构数据库或者专门领域的数据库,充其量就是将已发表的文章张贴在自己的个人网站上,占问卷反馈者的四分之一还弱。根据调查,如果寄希望于开放存取模式发展壮大的话,关键是作者需要克服一些文化的和行为方面的障碍,自觉自愿向开放存取期刊投稿。开放存取是否能够克服传统期刊市场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期刊危机呢?一些学者对此进行了学术探讨,但鉴于开放存取仍然处于一个摸索的阶段,并没有完全成熟并取代旧的出版模式,这个问题只能假以时日让事实说话,但毫无疑问的是,开放存取作为一种新的出版模式在逐步壮大和发展。[12]

总的来讲,传统学术期刊出版面临种种困扰,开放存取作为一种新的出版模式萌生并逐步发展,学术期刊出版正处于调整转型期。学术出版体制变化速度非常慢且相对微小。但是,另一方面,各种活动正产生累积性效应并且发展势头愈来愈强。对于学术出版的现状我们有理由表示关切,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承认,当下的环境再适合变化不过了。学术期刊出版问题受到广泛的关注,不仅包括图书馆员,还有科研人员、出版界,全世界各国政府也日益对此表示关注并且采用了行动。处于危机中的传统出版模式不可能一成不变,应对“期刊危机”过程中出现的新的出版模式会日益壮大成熟。

[收稿日期]2008-06-03

标签:;  ;  ;  ;  

西方学术期刊出版模式探讨_开放存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