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致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内科治疗及效果分析论文_瓦蓉龙

高血压致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内科治疗及效果分析论文_瓦蓉龙

贵州省盘县人民医院外一科(亦资院区)

【摘 要】高血压脑出血给中老年人群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为了有效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和降低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必须加强对该疾病临床治疗的研究与效果分析。本文主要针对高血压致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内科治疗进行综述,并且探讨了高血压致脑出血的发病原因。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内科;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HICH)常发生于50—70岁的中老年人,男性略多,冬春季易发,属于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因为受到高血压特性因素的影响导致脑内血管发生破裂,进而导致该疾病的发病,发病急,病程严重,并且具有较高的致死亡率,给高血压患者的健康和生存造成极大的威胁。

1、高血压发生脑出血的原因分析

高血压病与脑出血关系密切,不可分割,脑出血的发病是在原有高血压病变基础上,血压进一步骤然升高所致,所以有高血压性脑出血之称。但是一般认为单纯的血压升高,并不足以引起血液外溢出血。有人观察到正常人脑动脉能耐受200千帕(1500毫米汞柱)的压力而不发生血管破裂出血。所以动脉粥样硬化是脑出血的重要病理基础。有80%以上的脑出血是由于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因此又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性脑出血之称。

一方面,高血压既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之一,又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硬化的血管壁变脆弱,易于破裂;同时硬化的血管壁弹性变差,易于形成动脉瘤等,为血管破裂奠定了病理基础。另一方面,高血压病的长期慢性血压增高,可导致脑动脉产生一些特殊的病理变化,如形成微小动脉瘤(没有患高血压病的患者的脑动脉中很少发现),导致小动脉的脂肪玻问样变,小动脉壁形成夹层动脉瘤等,可在血压骤然升高时破裂出血。

由此可见,高血压病患者潜藏着发生脑出血的两大病理基础,一是脑动脉粥样硬化,二是微动脉瘤、夹层动脉瘤等脑血管特殊病理性变化,就像埋下了两颗脑出血的“定时炸弹”,一旦血压骤升,就易发生脑出血。这也说明高血压病是脑出血的最主要原因,脑出血是高血压病的最严重后果或并发症。所以人们认为高血压病是脑出血的最危险因素。因而,积极有效地防治高血压及高血压病,是预防脑出血的重要措施。

2、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治疗分析

2.1药物治疗

常用的降压药物主要包括了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等六大类。在西药降压用药方面,比较容易接受新兴的药物与剂型。根据相关研究,钙离子拮抗剂在高血压治疗中,具有极高的使用率。与硝苯地平缓释片相对比,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具有更加高的使用率。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具有的降压作用比较慢、温和,可以在长时间内维持降压效果,每天口服一次,具有较高的治疗依从性。与硝苯地平的使用相对比,得高宁和拜新同具有更高的使用率。拜新同主要通过膜调控的渗透泵原理发挥作用,在24小时内,可以保持恒速释放硝苯地平,起效慢,作用时间比得高宁的更长,也具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保持更为稳定的血浆药物浓度。得高宁每天需要口服两次,而拜新同只需要每天口服一次,具有更高的病患者用药依从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吲达帕胺属于噻嗪类利尿的降压药物,在服药的过程中,患者尿中所含有的钾离子会有所增加,所以,长时间服用该类药物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低钾血症,该症状是吲达帕胺的禁忌症。比索洛尔属于B受体阻滞剂的一种,对于支气管哮喘以及肺功能不全患者禁止使用该药物。

尼莫地平片,主要的作用部位在于脑血管平滑肌,对于脑血管具有扩张的作用,可以增加脑血流量,并且减少因血管痉挛导致的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生,因此对于该种药物,不建议单独用来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疾病。

通常情况下,采用联合用药方案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降压达标率,并且对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进行预防,保护患者的靶器官,减少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多数高血压患者所使用的降压药物都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在西药联合治疗方案中,具有更高的疗效与合理性,同时也可以缩短了病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了患者的治疗费用,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2.2血管内支架植入术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在高血压脑出血发作的治疗中具有理想的疗效和安全性。根据相关的报道显示,超过半数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部血管发生梗塞的区域发生供血动脉病变的情况,形成动脉斑块,狭窄,甚至于闭塞,必须对颈动脉、椎动脉以及其他血管病变的情况进行及时的诊断与治疗,采用内膜切除术可以有效地减少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情况。颈部动脉狭窄和脑卒中的发生存在极大的关系,颈部动脉狭窄患者具有极高的脑卒中发病率。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传统的药物治疗方式难以有效地对病情进行控制。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在高血压脑出血发作的治疗中得到了临床应用,并且获得了明显的疗效。尤其是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具有疗效高、创伤小的优点,具有着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根据相关报道证明,与椎基底动脉支架植入术相对比,颈动脉颅外段支架植入术更容易出现栓塞的情况,采用保护伞下的颈动脉支架植入手术比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保护伞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栓塞的发生率,主要包括了两种技术,第一种是球囊保护技术,也就是远端球囊阻断、抽吸和冲洗技术,通过该种保护伞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颈动脉支架植入术过程中闹栓塞并发症的出现,但是在操作上具有一定的难度与复杂性,在操作的时候容易由于长时间对颈动脉血流进行阻断而增加了脑血流动力,继而增加脑出血发生的风险,并且难以对较大的斑块碎片进行彻底地清除。第二种保护伞技术是采用远端栓塞保护装置,也就是采用颈动脉保护伞,该种技术可以在不影响脑血流灌注的前提下对手术过程中的脑部进行保护,不仅可以吧较大的斑块碎片和血栓进行阻断和清除,而且不影响脑部血流的正常运行,因此有利于降低闹栓塞的发生,减少脑出血和血栓形成的风险。在保护伞技术的作用下,患者狭窄部位预扩张和后扩张得到了更加有效地保护,由此减少了手术过程中血栓脱落而引发闹栓塞情况的发生,提高了手术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综上,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仅仅通过传统的药物治疗,脑出血的复发情况依然很高,所以针对确诊为颅内外动脉狭窄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必须采用有效的方式进行治疗,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和颅内球囊学院成形术在轮内动脉狭窄的治疗中,逐渐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临床用。

参考文献:

[1] 周波. 高血压发生脑出血的原因分析[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10)

[2] 王荣桂,董艳玲,蔺心敬,李瑶宣,张德敏,梁浩.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及其临床预测价值[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10)

[3] 李海定. 关于高血压致脑出血的临床内科治疗分析[J].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07)

[4] 安宇. 高血压致脑出血的临床内科治疗分析[J]. 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3(02)

[5] 李福花. 高血压合并脑出血108临床分析[J]. 吉林医学. 2010(15)

论文作者:瓦蓉龙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16

标签:;  ;  ;  ;  ;  ;  ;  ;  

高血压致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内科治疗及效果分析论文_瓦蓉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