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临洮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甘肃临洮 730500
【摘 要】目的 探讨女性更年期伴抑郁心理患者的护理对策。方法 将我院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间收治的女性更年期伴抑郁心理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7例,研究组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一般会,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SDS和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评分均明显降低,其中研究组降低程度更为明显,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30%,明显高于对照组75.68%,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更年期伴抑郁心理情绪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的不良心理情绪,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预后,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可推荐使用。
【关键词】更年期;抑郁;护理
围绝经期综合征(perimenopausal syndrome)又称为更年期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以45~55岁的女性多见,这类妇女常伴发抑郁心理障碍,发病缓慢、症状不显著,常导致情绪烦躁、易激动、失眠、头痛、注意力不集中、多言多语、大声哭闹等神经质样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甚至出现自杀的念头,严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因此,疏导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就显得十分重要[1]。本研究将我院近一年来收治的更年期伴抑郁心理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部分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间收治的女性更年期伴抑郁心理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7例,研究组年龄45~55岁,平均47.81±3.26岁;对照组年龄46~55岁,平均48.02±3.3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均在绝经期,且伴有明显的抑郁症表现,精神、意识正常。
排除标准:将年龄<45岁和>55岁的患者,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合并有精神障碍疾病和依从性差的患者排除。
1.3方法
对照组:本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首先,护理人员要通过和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患者症状表现,耐心听取主诉,表示理解和支持,再进行更年期综合征知识的简单讲解,建立信任度较高的护患关系,使患者积极的配合治疗和护理干预;其次要强化家庭支持效果,在治疗期间要鼓励家属参与配合,使其明白患者常见的症状表现,确保自身能够控制言行举止,避免出现刺激患者的情况;再者通过选择患者感兴趣的电视节目、话题、音乐等形式转移抑郁情绪,达到放松精神的目的;最后可通过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为其讲解同类型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强化患者的信心和治疗依从性。
1.4观察指标
使用SDS抑郁评价量表和SAS焦虑评价量表观察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总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越严重。
使用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包括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级别。
1.5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以百分率和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使用x2或t检验,P<0.05为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SDS和SAS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SDS和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评分均明显降低,其中研究组降低程度更为明显,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SDS和SAS评分比较
3.讨论
更年期是每个女性必经的一个生理过程,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绝经患者的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早在1994年WHO提出废弃更年这一说法,推荐采用“围绝经期”一次重新定义了绝经的过程,这个过程指从接近绝经出现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和临床特征起至绝经一年内的期间,即绝经过渡期至绝经后一年,这个阶段由于神经内分泌系统不适应雌激素水平骤降而发生紊乱,出现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失调症状,临床表现多样,轻重不等,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2]。由于这种特点,患者容易出现神经调节障碍,极易出现抑郁的不良情绪,患者表现为情绪不能控制,行为过激,过度自尊或自卑,严重者会出现轻生的念头,因此在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开展心理护理干预十分重要[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研究组患者加强心理护理措施干预,患者SDS和SAS评分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治疗更年期伴抑郁患者的疗效显著,能够获得较好的预后。有资料显示,通过心理护理干预的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其SDS评分明显降低,证实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消除患者抑郁症状,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促进病情快速康复,这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4]。
综上所述,对更年期伴抑郁心理情绪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的不良心理情绪,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预后,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可推荐使用。
参考文献:
[1] 袁庭燕.女性更年期伴抑郁心理障碍的护理应对策略[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1):168-170.
[2] 齐久梅,卢永军,阮祥燕.更年期抑郁症的临床特征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J]. 中国医学装备,2013(10):13-15.
[3] 张红兰.女性更年期抑郁症进行护理干预后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0):4210-4211.
[4] 李玉娟,杨文东.心理护理干预对更年期妇女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4(6):39-41.
[5] 王艳,崔亚萍.女性更年期抑郁症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v.3(30):163-166.
论文作者:张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1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抑郁论文; 更年期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女性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