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力系统能否实现正常运行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安定。现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社会活动规模的扩大,用电量也在日益增加。由于电力系统的覆盖范围比较广泛,并且内容非常繁杂,因此,加大了调度运行的工作难度。但是,用电量增加的同时,也会影响到电网的稳定运行,进而不仅使调度工作的难度更大,而且也威胁到了电网的安全。因此,一定要控制好电网调度操作危险点,将不利因素及时消除掉,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这也是电力企业目前应该解决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电力调度;危险点;控制措施
1电力调度模式和重要性
现阶段,电力调度多采取一体化调控模式,即结合变电站运行实际情况,实现监控与管理调度一体化控制,最大程度上实现电网调度与电力监控系统的集成管理。采取此模式,能够有效的提升配电网故障管理效率。调控一体化模式下,能够实现变电站无人值守,调控人员通过远程遥控操作,做好设备监视即可。
随着国家的电网结构的改革,电网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因此电网调度的现代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其供电半径的合理安排使得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得到大大的提升,同时还保障了电力系统的安全。在电网调度中,对于电网的网架结构要合理的进行安排,并对继电保护这一块做足安全工作,为之配备技术过硬的调度工作人员,并将电网调度工作的运行管理方面严格做好,从源头上杜绝人为事故的发生。所以,在电网调度工作中一定要重视电网的安全运行问题,要动员所以的电网调度工作人员,通过调度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来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
2电力调度操作危险点产生原因分析
第一,电力调度工作人员问题分析。电力调度工作持续的时间较长,为了更好的保证调度效果需要调度人员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但是当前一些调度人员在长时间工作后会出现厌倦的心理,在实际调度过程中存在敷衍了事的情况,无法更好的将每项调度工作落实到实处,进而导致电力调度过程出现危险点的几率增加,对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第二,电力调度危险点宣传指导工作不到位。通过开展电力调度危险点宣传工作能够使电力调度人员加强重视危险点控制工作,指导 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利于为危险点预控工作提供较多的可靠性依据,降低危险点产生的概率以及造成的影响。然而,现如今的部分电力企业却未对此项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做到严格根据相关要求来加以落实,从而导致调度人员忽视了危险点控制工作,而且在有关危险发生的情况下未能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及时处理,这样就会使危险点产生更大的影响,问题严重时还可能引发跳闸或者是停电问题,进而影响到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工业制造。
第三,调度事故处理不规范。开展电力调度事故处理时,若调度人员未能按照操作流程与相关规范,来处理调度事故,极易造成安全事故。电力调度处理现场,为了能够减少停电时间,开展大修或者小修工作时,供电所和对应的线路单位、检修公司之间会形成合作,多个工作班组针对同个设备开展工作,需要待各班组均完成工作后,才能够及时复役设备。调度人员需要明确工作情况,若其他班组尚未完成工作,切不可以复役此设备。对于配合的检修工作,则需要按照规定,提前申请。
3电力调度操作危险点
3.1调度交接班过程中的危险点
电力调度工作人员在交接班过程中会存在诸多危险点,大都表现在值班人员缺失、工作人员交替过程中,交接班人员难以在系统巡查的过程中发现具体问题,从而直接或间接引发电力系统运行失常,增加安全隐患。除此外,在电力调度过程中,无论是系统的自动提示,还是自动跳闸未送电等操作,均需要在相关人员的监视下予以实施,而一旦值班人员缺失或交接班工作未得到有效衔接,将极有可能引发相关安全事故。
3.2调度遥控操作危险点
调控员通过调度自动化系统远方遥控开关、刀闸、保护及自动装置过程中,需要核实电网设备运行状态,核对操作设备名称及编号,并有监护人进行监督操作,以确保操作设备的正确性,若其中一个环节的缺失,则可能发生调度误操作,在有故障发生的情况或关键设备发生误操作,将直接影响整个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拟写操作命令票过程中的危险点
操作指令中调度危险点的拟写,即拟票前应由有关工作人员对检修人员出具的检修票进行检查,同时,要求检修人员应结合当前电力系统的实际要求和检修安排展开系统的相关检测工作,并最终确定出系统的检修方案。对于操作指令拟写进行分析可知,在上述过程中任一环节出现纰漏,均可能导致相关安全事故的发生。例如,调度人员未对检修人员出具的检修票据进行检查,从而导致电力系统检修难以满足相关规范和标准,增加检修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3.4事故处理过程中的危险点
事故处理作为调度工作的一项核心任务,其突发性决定其处理过程需要紧张严肃、有条不紊。在事故处理过程中需要准确接受事故信息,之后对事故性质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从而快速进行故障设备的判断并进行相应的事故处理,快速恢复非故障设备送电及广大用户的供电。通过对上述环节分析,事故处理各个环节的正确执行均至关重要。例如,事故信息汇报或接收不准确,将误导整个事故性质的分析判断,延误事故处理,严重者将会扩大故障影响范围,导致电网解列等。
4电网调度工作危险点预控措施
4.1提高调度人员的安全意识
严格执行电网调度规程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加强电网调度运行有关人员的检查、监督和考核,提高人员安全生产技能。电网调度运行工作安全与否,与从事电网调度运行有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强弱及行为规范密切相关。必须坚持把安全思想教育贯穿于电网调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形成“流程管事、制度管人”的氛围和“严、细、实”的工作作风,只有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了、责任心到位了、行为规范了,电网安全运行才能得到保证。
4.2及时排查危险点
对于电力调度操作工作而言,一定要对危险点进行详细、及时的排查,并召开相应的会议,针对危险点做出有效的应对措施。首先,认真分析电网结构运行方式中的安全因素,准确调整由一次方式到二次方式的转变,并对二次设备的状态、容易遗漏和忽视的地方进行核对和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避免造成安全隐患;其次,认真检查电力调度操作工作中的安全文件,如工作许可证、工作终结证以及检修申请单等,一旦发现存在危险点的地方要及时处理,并采取相应的方式进行优化和改进;再次,及时指证调度人员存在的不规范行为,尤其是调度拟票的过程,一定要加强调度人员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彻底改变之前的坏毛病,严惩违反规定的人员;最后,对于目前电力调度操作工作中存在的不合理管理模式和制度,一定要及时优化和完善,并在一些传统的模式基础上进行创新,进而确保电力调度操作工作的安全进行。
4.3事故处理过程的预控
防患于未然则是事故处理预控的有效手段,应针对电网运行情况,开展基准及基于问题的问题分析,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制定相关的事故处理预案,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同时常态性的开展事故预想、反事故演习、应急演练等均可以提高调度员事故处理的能力,同时可借助电网事故处理仿真系统(DTS)等,增强调度员的实战能力。
4.4推进系统的更新
要想能够使得预控危险点的效率更高更快,避免更多的无用功,我们必须做到随时更新软件系统。针对各种危险点的信息,我们要进行积极的记录和维护,争取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电力系统的变化、新规则的制定,甚至是新设备的引用都要关注,专门的技术人员要依据这些变项对数据系统进行不断地改善。另外,专门的调度员的记录手册和电子文档都应该受到重视,及时对其进行监督,按时总结汇报,保证调度人员的积极性和上进心,提高责任感,争取最大程度上降低电力系统危险情况的发生概率。
5结语
电网调度运行工作对电网的运行有着很高的保障意义,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调度工作中的危险点的预控工作,及时找出电网调度运行工作中存在的危险点,并探索出相应的预控方式。同时,加强电网调度运行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运用完善的人员管理制度,保证电网调度运行工作的正常进行,保证电网的正常输电工作,保障全国人民的生活及工作的正常用电。
参考文献:
[1]周飞,王昊.电力调度操作危险点分析及预控[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6,15:84-85.
[2]岳剑晨.电网调度运行工作中的危险点分析[J].科技风,2015(10):72-73.
论文作者:段鹏丽,申蕾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6
标签:电网论文; 工作论文; 危险论文; 电力论文; 人员论文; 操作论文; 事故处理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