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县人民医院 肾病内科 415500
摘要:目的 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腹膜透析治疗期间长期的生存质量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简要的探究和分析。方法 从2015年5月到2016年5月期间到本院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所有糖尿病肾病患者当中随机选取其中的78例患者作为本次临床试验研究的观察组患者,选取同期进行腹膜透析治疗的78例非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血尿生化、残余肾功能、透析的充分性以及并发症的情况进行检测和记录,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期的生存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透析龄显著短于对照组,透析时的血清肌酐比对照组低,观察组患者的eGFR水平和尿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透析时间越长,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越低,操作由患者自己操作的生存质量最高,保姆操作的生存质量最低;患者的并发症越多,尿蛋白浓度越高,生存质量越低。结论 长期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随透析时间的延长而不断降低,同时患者的生存质量与操作者、透析时的并发症情况和尿蛋白浓度有着直接的关系。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生存质量;影响因素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当中最重要的合并症之一,该疾病目前临床上尚未给出明确的病因以及发病机制,但是随着近几年来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目前糖尿病肾病已经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个原因。糖尿病肾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和威胁,受到其复杂的代谢紊乱的影响,一旦糖尿病肾病发展到终末期肾脏病,其治疗难度更大;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的治疗方法是对患者实施腹膜透析,不过对于行腹膜透析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其生存质量情况及影响因素还需进一步的探究[1]。为了更好的认识糖尿病肾病患者腹膜透析治疗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本文对2015年5月到2016年5月的其中7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腹膜透析治疗的长期生存质量及相关因素进行简要的探究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5年5月到2016年5月期间到本院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所有糖尿病肾病患者当中随机选取其中的78例患者作为本次临床试验研究的观察组患者,选取同期进行腹膜透析治疗的78例非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在观察组的78例患者当中,男43例,女35例,年龄在47-83岁之间,平均为(62.43±6.49)岁;在对照组的78例患者当中,男45例,女33例,年龄在45-82岁之间,平均为(61.24±5.9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临床试验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研究委员会的允许。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尿毒症患者;所有患者都行3个月及以上稳定腹膜透析治疗患者;所有患者都对本次临床试验研究知情并签署了相关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急性肺水肿、急性腹膜炎、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患者;合并严重肿瘤、恶液质、脑血管后遗症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产生严重影响的患者;合并精神异常、意识障碍等患者[2]。
1.2方法
对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进入稳定腹膜透析后的血清肌酐、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钙、甘油三酯、胆固醇、血清磷等进行测定;检测观察组患者的尿蛋白浓度。测定患者肾小球滤过率(eGFR)、残余肾功能。
1.3观察指标
采用Gharlson并发症指数对两组患者腹膜透析治疗期间的并发症状况进行评估;采用SF-36量表对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不同时期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连续记录两组患者两年的生存质量,生存质量内容包括患者的体力状况、体力作用、疼痛、总体健康状况、患者的精神状态、情感作用、社会功能、精力状况等,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生存质量越好[3]。
1.4统计学分析与处理
将本次研究中的所有相关数据都输入到SPSS 19.0统计学分析与软件当中,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对比采用 t值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对比采用卡方值X2检验,当P<0.05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
从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方面来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从两组患者的平均透析龄、透析时的血清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和尿蛋白浓度方面来看,观察组患者的平均透析龄显著短于对照组,透析时的血清肌酐比对照组低,观察组患者的eGFR水平和尿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血红蛋白、血清磷、血清钙、甘油三酯、胆固醇以及残余肾功能方面的对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平均透析龄、透析时的血清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和尿蛋白浓度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的平均透析龄、透析时的血清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和尿蛋白浓度(x±s)
观察组患者的透析时间越长,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越低,由患者自己操作的生存质量最高,保姆操作的生存质量最低;患者的并发症越多,尿蛋白浓度越高,生存质量越低。
3结论
从上述结果当中可以看出,在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中,患者在腹膜透析期间的透析时的血清肌酐比对照组低,观察组患者的eGFR水平和尿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透析前和透后1年、透后2年的生存质量均明显比对照组低,且随透析时间的延长,患者的生存质量随之降低,由患者自己操作的生存质量最高,保姆操作的生存质量最低;患者的并发症越多,尿蛋白浓度越高,生存质量越低。与同类研究结果保持一致。
总而言之,长期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随透析时间的延长而不断降低,同时患者的生存质量与操作者、透析时的并发症情况和尿蛋白浓度有着直接的关系。
参考文献:
[1]田娜,马小琴,张红霞.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长期生存质量的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血液净化,2013,12(4):184-188.
[2]栾迅飞,李德天.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肾性贫血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9):70-71.
[3]王鸿,马志红,田俊萍.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相关因素[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31):77-80.
论文作者:向婧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9
标签:患者论文; 腹膜论文; 质量论文; 血清论文; 对照组论文; 糖尿病肾病论文; 两组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