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操作材料;STEM活动;幼儿科学素养
引言:在科学教学中实施STEM教育有效课堂探究教学活动,教师应紧扣科学教学的各学段目标,结合幼儿已有的科学认知,灵活利用实验研究器材,让幼儿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以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究动机,重视有价值的科学认知冲突。努力培养幼儿分析与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使幼儿从中发现科学知识、规律,丰富外在的科学实验操作经验,内化探究科学知识的活动意愿,掌握科学知识的探究方法与策略。
一、巧用情境质疑,激发探究动机
教师采取STEM课堂教学策略,把幼儿园科学教材中的图文以灵动多样的形式呈现,创设富有童趣的图文情境,引发幼儿进行科学知识探究的情感,激发幼儿进行科学知识探究的动机。幼儿在直观的多媒体影像情境中,通过观察、感知与合作交流过程,找到现实生活与已有经验的认知冲突,积极参与学习共同体的分析与探讨,解决科学知识的问题,形成逻辑性和严谨性的科学探究思维,逐渐增强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凸显STEM教学操作思路“情境创设”环节。
例如幼儿园可以开展“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科学实验,让幼儿把土豆放进小组装有水的烧杯中,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当观察土豆沉入杯底这一现象时,幼儿注意观察教师的操作,把土豆放入装有水(其实是较浓的盐水)的烧杯中,发现土豆略沉入水中后又往上升,结果悬浮在水面上。这一下子激发了幼儿的探究兴趣,到底是怎么回事?同样的操作,却有不一样的结果。幼儿的认知有了冲突,探究的欲望特别强烈。当教师说出是盐水时,幼儿觉得不可思议,都想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即使是看过死海奇特之处的幼儿,也因没有盐水能使土豆浮起来的实践经验,都跃跃欲试。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幼儿探究欲望,自然会帮助幼儿形成科学探究的意识[3]。
二、善用探究问题,亲历自主建构
STEM教学活动策略注重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探究活动过程,注重幼儿在探究行为、情感以及认知上的互动,注重发展幼儿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教师在运用STEM教学活动策略时,要灵活地采取STEM科学探究方式,引导幼儿在学习共同体里自主感知与体验教材内容,自主对科学现象进行观察,从观察与分析中获取科学信息,从实践探究中处理科学信息。幼儿深入论证科学问题,自主运用科学思维与他人进行讨论,再通过横向互动交流活动,形成探究观点互补,实现共同促进,从而亲历了和完善了科学知识概念建构的过程。
例如幼儿园可以开展记录蚕宝宝的成长日记,通过STEM导学策略,幼儿从探究情境中提出问题:“蚕宝宝长大后是什么样子?有什么变化?”幼儿基于老师设置的科学探究问题和活动内容要求,对蚕宝宝的生长过程进行细致的观察、思考,把每一次的活动观察发现和结果,运用科学语言进行描述。幼儿在学习共同体中自主完成对蚕卵到蚕蛾的变化过程的学习,掌握了蚕卵的外部特征、蚕卵孵化过程的变化、不同龄蚕幼虫外形特点、蚕蛹和蚕蛾的外形特点。
在“讨论”探究教学环节里,幼儿根据科学探究问题:蚕一生经历了哪些生长阶段?每个生长阶段各有什么特点?幼儿列举出自己的观察与探究结果。如阐述自己在“蚕宝宝的出生”的观察探究活动,讲述了怎样自主观察、搜集数据、运用数据分析与处理,如何总结蚕的体长变化规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阐述“蛹”探究过程时,幼儿叙述观察到蚕蛹的外形特点,提出许多有关蚕蛹的问题,在学习共同体中让大家一起想办法寻找答案。通过观察与比较、分析与整理、概括与总结的科学探究活动,幼儿掌握了蚕在生长过程中的规律,以及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除此之外,幼儿园还可以开展“声音的传播”的科学探究实验,教师带领幼儿做“不同物质的传声效果不同”实验。让幼儿分别隔着沙子、水和空气做传播声音效果的实验,对传声效果从好到差进行排序。幼儿仔细倾听,反复实验和比较。小组内成员都做了这个实验,充分表达自己的新发现、新推测,最终统一认识,得出结论,所有物体都能传递声音,不同的物体传递声音的本领不一样[1]。
三、合理利用实验材料,完善认知规律
STEM教学活动策略要求教师注重对科学实验材料的选择,让幼儿根据科学探究任务,掌握实验探究需要选择材料的初步方法,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实验材料进行规范化操作。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幼儿设计较为完整的实验操作方案,明白了实验操作应注意哪些操作事项、如何正确使用操作方法等,进而获得准确而科学的实验结果。STEM导学策略要求幼儿通过合作学习活动,自主从科学实验现象中寻找和发现科学信息,提出科学探究问题,形成质疑意识,在实验中理性操作、理性思考,逐步完善科学认知规律。
例如幼儿园可以开展让孩子们观察“蜡烛的变化”的活动,让幼儿了解物质在形态方面的变化,以及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过程。STEM导学策略要求幼儿根据教材内容需求和每个活动探究目标,互动合作设计完整的操作方案,合理选择实验材料,积极开展实践探究。其次让孩子们寻找身边的物质变化,幼儿自主选择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在课外活动或家庭生活的时间里,自由选择一种或多种物质,如冲泡奶粉、糖水,观察蔬菜从生到炒熟的过程,煎蛋、放盐进水等,仔细观察这些物质变化现象,并做好过程记录,特别标注变化的证据。
课堂上,幼儿相互交流,尝试描述以上这些生活中熟悉物质变化前后的现象,以及变化过程,进一步明白物质会发生变化,变化前后的性质与状态决然不同。在课堂合作互动探究活动中,幼儿自由选择“在装有白醋的玻璃杯中放入一个生鸡蛋”或“往澄清的石灰水吹气”,设计互动合作方案,探讨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和如何正确使用操作方法,做好实验分工,让实验探究有序、顺利进行。幼儿合理选择材料和经历实验方案的设计过程,就是STEM教育中的工程问题,幼儿再进行实验探究活动,能更深刻地领悟不同的物质。它们的变化现象各不相同,幼儿在这一过程中有效地完善了科学认知[2]。
四、使用反思评价,形成自我监控
STEM教育教学观点认为,教师使用反思、总结与评价策略,是贴近课堂教学活动举一反三的杠杆,可以使幼儿在科学思维探究上形成自我评价,也能促使幼儿的自我意识得到充分的表达。幼儿必须熟悉科学知识学习活动的评价标准,学会对探究过程进行反思与总结。幼儿要带着反思与评价标准在学习共同体里合作学习、探究科学知识,形成一股相互帮助、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的学习氛围。教师适时使用反思与评价策略,随时针对性地指出幼儿不足与优点,幼儿自然积极深入思考探究。幼儿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地拓展,从而确保科学实验探究有序而高效。教师也要善于指导幼儿对科学课堂探究过程进行总结性的自评与互评,让幼儿学习科学知识的主体地位和功能得到发挥。
结束语:
幼儿园老师应贴近STEM科学探究导学策略,关注幼儿科学探究动机与认知冲突,适时调整相应的STEM教学指导策略,使幼儿能主动探究、主动分析与思考、主动概括和提炼科学概念,自主建构丰富的科学知识和实践活动经验,最终提升了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娟. STEM理念下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个案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2]冯德菲.适宜的操作材料有效的投放策略——例谈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操作材料的选择与运用[J].教育观察,2019,8(03):90-91.
[3]洪英.在幼儿园科学活动环境中培养幼儿科学素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02):113.
论文作者:杨媛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3
标签:幼儿论文; 科学论文; 科学知识论文; 操作论文; 过程论文; 策略论文; 认知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