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研究与发展趋势_图书馆论文

论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研究与发展趋势_图书馆论文

浅论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研究与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书馆学论文,基础理论论文,发展趋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讨论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发展趋势之前,有一个问题需要澄清,就是图书馆哲学问题。我们认为图书馆学基础理论是关于图书馆学的基本理论。用李政道的话说,基础研究是水,其它是鱼和鱼市场。所谓图书馆学基础理论,也可叫图书馆哲学。两者在本质上是一回事,其研究的内容、范围、目的、任务、方法、手段是一致的,都是研究图书馆领域的有关原理、理论、原则、规律、方法等问题,解释图书馆领域的各种现象,说明图书馆领域的某些问题。1994年俄罗斯波罗申(ъоршинС.А.)认为,图书馆哲学是“关于图书馆学基本理论和世界观的科学”。1996年俄罗斯波贝列娃(ьоьылеВа Н.В.)指出,“确定图书馆哲学概念的意义在于确定图书馆学的研究范围、研究对象、研究特点、研究方法及方法论体系,而不是图书馆学的实际和图书馆的目的。”1996年周文骏撰文认为,“图书馆哲学是关于图书馆本质规律和方法论的学科。”这些解释都说明图书馆哲学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是没有区别的,一致的,互不冲突的,是两个名词一套内容,一个含义。既然两者内容是一个,那么两个名词都可用,不必相互排斥,台湾地区就用图书馆哲学,大陆地区由于长期使用图书馆学基础理论,人们已经很习惯,就不必去改它了。

统一了对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认识,我们就可探讨它的发展趋势了。理论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在实践中验证。研究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发展趋势,当然不是凭空想象,而是要从实践中去考察、分析、研究。许多新生事物在今日已初露端倪,因此我们要善于抓住苗头,才能比较准确地探索未来的发展趋势。

1 未来图书馆的新环境、新格局、新功能是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发展趋势的预测依据

1.1 未来图书馆的新环境。21世纪图书馆的环境是信息时代与知识经济时代或称知识社会。信息时代由于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信息量增长快,传递速度快,让更大范围和更多的人能共享信息,远距离也能获取信息。人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地球变为一个村庄。知识经济时代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经济是以知识的生产、分配、应用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产业。知识更新、国家体系创新、科教兴国成为发展经济的推动力。这就是图书馆未来的新环境。

1.2 未来图书馆的新格局。21世纪的图书馆是电子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共存互补的新格局。电子图书馆是一种新事物,由于它自身的许多特点,将获得迅速发展。传统图书馆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仍将是基本的主要的,继续处于优势地位。英国《经济学家》周刊于1998年9月12日一期载文说:尽管现在有了因特网上的图书销售商和包括咖啡馆的大型超级书市,但是美国人中相当多的人仍旧以老方式在图书馆得到书。1998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委托盖洛普民意测验研究所进行的一次民意测验表明有64%的美国人1997年至少去过一次图书馆,而在1978年,至少去过一次图书馆的人在美国人中只占51%。美国人中2/3的人有图书馆借书证,1/10的美国人1997年去图书馆至少25次,去图书馆的人中有81%仍是去借书。接受此项调查的90%的人认为,图书馆将来仍然会存在下去,仍然会同它们主要保藏物——书籍一起继续存在下去。将近90%的接受调查者认为公共图书馆是非常重要的,有的认为公共图书馆比其他公共机构更为重要。据美国《图书馆杂志》说,1997年美国新建和扩建图书馆225个。这些都说明了传统图书馆在人们心目中或新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

1.3 未来图书馆的新功能。所谓新功能,是指两个中心,两种功能。两个中心,就是信息中心和知识中心;两种功能,就是信息功能与知识功能。所谓“新”,只是与过去比较而言,事实上这两个中心与两种功能早就隐蔽存在,只不过没有明确的并列提出。两个中心、两种功能在未来的电子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中共同存在,同时体现。信息中心主要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传递,强调信息的传递速度与广度,时效性强,传播范围广,不受时空限制,但系统性、稳定性、学术性差;知识中心重视知识的系统性、普及性、科学性、学术性、稳定性、保存性。信息功能与知识功能共存于一体,两者既相互联系,相互交叉,但又有区别。

2 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发展趋势

上面我们讨论了未来图书馆的新环境、新格局、新功能,那么作为图书馆伴随物的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怎样呢?总体来说,将在20世纪现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继续拓宽研究领域,丰富研究内容,完善体系,提升理论层次。具体来说,有以下方面:①基础理论研究将更为人们重视。由于图书馆学应用性较强,长时间对基础理论研究不够重视,从而影响了图书馆学在社会上的地位与竞争力。通过反思,人们已逐步认识到不改变这种局面,不努力发展图书馆学基础理论,提高其理论层次,图书馆学的地位也难以提高。②基础理论研究将进一步深化,研究领域将不断扩大,体系将更加完善。③理论将更接近实际,指导实践,融于实践。④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新技术与图书馆学理论结合更紧。⑤研究方法和手段更加科学化。⑥图书馆历史与图书馆现状研究有机结合起来,积极为现实服务。⑦对图书馆理论研究、历史研究、方法研究、人的学术思想的研究都将获得重视。

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内容与潜在研究课题来看,主要集中于图书馆主体研究、历史研究、相关研究、未来研究、图书馆学体系结构的研究。

主体研究: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图书馆,这是根本,离开了它就本末倒置,不称为图书馆学。作为图书馆学一部分的图书馆学基础理论也同样,其研究主体是图书馆。主体研究主要有以下内容与课题:①图书馆与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相互关系,处于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的地位、性质、特征、功能、发展方向;②电子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相互关系、发展趋势、各自的特征与作用;③传统图书馆的变迁与创新;④图书馆与信息高速公路、因特网;⑤图书馆网络的历史、现状、功能、发展方向;⑥图书馆学教育的历史、现状与改革;⑦图书馆事业建设原理、现状、发展趋势。

相关研究:图书馆学是一门独立科学,但不是一门孤立科学。它处于大千世界之中,与许多学科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然而这些相关学科对于图书馆事业或图书馆学影响很大,所以必须认真研究:①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对图书馆的影响;②市场经济对图书馆发展的影响;③信息咨询产业对图书馆的影响;④知识经济对图书馆的影响;⑤公共关系对图书馆的影响;⑥信息、知识、文献信息与图书馆;⑦文献载体变迁与图书馆。

历史研究:研究图书馆的发展阶段、主要事件、人物、特点、规律。

未来研究:主要研究图书馆发展、变化的趋势,对图书馆发展变化起决定性作用的事物。

图书馆学体系结构研究:20世纪图书馆学体系结构研究取得很大成绩,但仍有一些基本理论问题有待我们去解决:有的处于争论之中;有的还很粗浅,有待深化;有的还需理顺内部逻辑关系;有的要提高理论档次。这些问题主要有图书馆学研究对象,图书馆学研究内容与范围,图书馆学的上位类学科,信息管理与图书馆学,信息管理与文献信息管理,20世纪图书馆学发展阶段的划分和主要成就,20世纪图书馆学思想的发展及代表人物研究,当代图书馆学人物思想研究,图书馆学的相关学科研究,图书馆学方法论体系的研究等。

3 未来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基本点应是继承、创新、务实、效益。具体来说:①重视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和体系结构的创新;②重视历史研究与现实研究的有机结合,要突出现实问题的研究;③从中国实际出发,重视国土与传统研究;④重视国外图书馆研究,注意同世界接轨,既要有中国特色,又要同世界融为一体;⑤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⑥鼓励争鸣,鼓励创新;⑦重视青年研究人才的培养;⑧要强调多出有质量的成果,强调成果的社会效益;⑨要强调务实,扎扎实实做学问,不要赶时髦。研究者应重视个人学术思想的建立,要使自己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特色与风格。

标签:;  ;  

论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研究与发展趋势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