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方向——对温州民间借贷风波所暴露的金融体制弊端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金融体制论文,温州论文,弊端论文,风波论文,民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温州经济借贷链的断裂
东南沿海地区的民间借贷“抬会”(又称应会、排会、经济互助会等)的崩盘刚过去几年,一场全民参与的民间信贷又在温州形成高潮,且自去年被推向极致。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最近发布的《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说,温州民间借贷的市场规模已达1100亿元。而《每日经济新闻》援引里昂证券的民间借贷调研报告称,温州的民间未偿贷款总量可能已经高达8000亿元到1万亿元。人行温州中心支行去年底的一次民间借贷问卷调查又显示,接受调查的对象中,有89%的家庭个人和59.67%的企业参与了民间借贷。温州民间借贷利率已超过历史最高值,2011年9月份,月息已达3~6分,有的高达1角,甚至达到1.5角,年化率高达180%。然而,民间借贷高利润率却与温州企业低回报甚至亏本形成强烈的反差。温州市经贸委一项对855家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该市鞋类、服装、眼镜、打火机、制笔、锁具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约有25%的企业因为缺工不敢承接订单。今年一季度35家出口导向性企业销售产值同比下降7%,利润同比下降约30%,亏损面达25%,1/3的企业保持利润率增长,这些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为3%,利润超过5%的企业不到10家。温州中小企业的毛利润目前只有3%~5%,而企业的实际借贷成本已高达100%,中小企业利润率已低于贷款利率。不少没能获得银行信贷的中小企业,此时改由民间借款已是饮鸩止渴。目前,温州龙湾区的借贷链裂痕正逐渐扩大,缺口也开始显现。预计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大批因借贷链断裂而导致的事件将陆续上演,如果有关方面不能及时出台措施,温州今年还将有四成企业面临关停或者倒闭。
温州资金开始撤离香港股市。过去几年,不少中国大陆资金特别是所谓的“温州睇(看)楼团”,都会趁国庆黄金周假期到香港购买房子,并成为香港楼市重要资金来源之一。随着中国政府不断收紧银根,大陆信贷资金紧缩,今年大陆赴港的“睇楼团”明显减少。若大陆民资进一步撤离港股,预料会对二、三线中资股造成较大打击。一位不愿具名的企业主向《晨报》记者介绍,自己的工厂有1000多名员工,然而一年的利润不足百万,而老婆在上海投资了10套房产,8年间获利超过3000万,千人大厂利润不及老婆1人炒房所赚。多位温州商界人士感叹,温州经济要依靠房地产了。投机逐取暴利使得温州商人偏离了发家时的实体经济,转而投资房地产等暴利行业。在进入2011年10月份以来,由于资金告急,温州老板只能出货救急,首先便是温州资本介入较深的楼市。上海是温州炒房团的重镇,在上海二手房安居客网站上,“温州人套现,仅仅190万”、“温州客急降50万急抛”,像这样涉及温州而急抛的房源就有1016套。温州资金撤资的现象在全国楼市引起连锁反应,温州客套现潮已开始蔓延至广州,市场上出现了不少温州业主抛售的房源,大多比市场价格低10%~20%,与此同时本地业主抛售的意愿也在增强,有业主一次性抛出70套房源。就在上海、成都等地爆出温州客抛售的消息后,广州市场上已有不少温州业主抛售了“笋盘”。
二、温州经济借贷危急中的自救
面对危机,温州首先自救,银行也集体参与救赎。2011年10月3~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前往浙江绍兴和温州考察,接着出台了支持小微企业的金融、财税政策“国九条”。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将成立规模为2亿的自助基金,包括国有大型银行在内的多家金融机构积极表态力挺中小企业及浙江。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浦发银行均表示,已争取贷款规模,优先用于缓解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银行还开始帮扶工作:银行对生产正常的企业,“不压贷、不抽资”;对资金一时有困难的企业,联合其他银行统一开展救助;对已经出现危机的企业,尽可能给予资金帮扶,支持企业开展重组。为缓解企业资金压力,银行对温州中小企业的信贷资金利率也给出优惠。农业银行温州分行对中小企业新发放贷款实行利率优惠政策,贷款利率上浮幅度最高不超过基准利率的30%。据测算,仅此一项政策,企业信贷资金总体成本将会出现10%左右的下降。邮储银行浙江分行给出的最低可执行基准利率则是最高上浮不得超过人行基准利率上浮25%。建行温州分行贷款利率下降10个百分点,最高上浮不超过30%,招商银行温州分行将当前企业贷款利率降至上浮。再贷款会影响到货币供应量,带来实质性的通货膨胀压力,对央行的货币政策造成挑战,并会造成比较严重的道德风险,非到万不得已,不会轻易动用。“温州开了口子,全国怎么办?如果没有标准,道德风险如何控制”?在这一系列“救市”政策背后,要靠银行放水来解救温州民间借贷信用危机的可能性并不大。
随着四处化缘,温州市政府也开始整顿超过1000家挂着担保公司、寄售行、拍卖行、当铺等牌子的机构。业内担保公司短期贷款利率通常是3%~7%月息,揽储承诺给客户高额回报,通常一年成本10%以上。担保公司放贷的月息是4%,即年化利率48%,贷100万元,那么就能赚48万元,浙江、福建等经营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甚至高达20%。担保公司扣除成本,能白拿近30%利润。温州市经济贸易委员会还强调,融资性担保机构不得从事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受托发放贷款、受托投资等活动,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非法集资。现在政府已经暂缓审批新的担保公司,正规融资性担保公司要迎来大的发展。温州正在准备增加新的小额贷款公司,相信这些有监管的放贷机构能够增加资金供应,拉低利率,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温州资金的投机也有国家产业政策不到位的原因。主要原因是垄断和过度管制,准入都需要严格的批准。过去30年的制度红利基本释放完了,下一部改革的核心是体制放开的问题。所谓地下钱庄引起中小企业连锁倒闭,其实是混淆视听,中小企业根本借不起高利贷,借高利贷者十有八九是去投机,去炒房。基于温州民间资本1万亿元的规模,即使高利贷产生600亿元的坏账,对于整个温州民间资本而言,也是可以忍受的。
温州困局亟待制度救赎,就金融方面而言,温州与鄂尔多斯爆发的危机,给我们敲了警钟,不藉此打破金融垄断,不藉此推动政治体制改革,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不仅社会倒退,经济也会出现可怕的大滑坡。金融改革的不彻底,导致金融抑制,金融资源配置扭曲,地下金融滋生的同时,也在累集风险;而政治体制改革和深层经济领域改革的不彻底,导致做实业的环境极为糟糕,民间经济只能选择放弃实业,去做短期的投资和投机。对于未来缺少筹划,浮躁和短期化,这绝不应该是一个国家盛世时的表现。在我国金融机构总体仍然处于短缺状态的情况下,应该下决心将民间借贷纳入主流的金融体系,成为我国企业资金的合法供应者,这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必须痛下决心,拿出魄力推动中国改革的进程。如果依然对利益集团采取绥靖的态度,丧失转瞬即逝的改革良机,则温州尴尬的今天,很可能就是中国的明天。
三、温州危机对金融体制的倒逼
温州的民间借贷问题并非个案,既反映了民间资金在投资渠道方面的困境,也凸显了现行金融机制所面临的问题。参与民间借贷者众多,包括很多受利益诱惑而委托贷款方式投向民间借贷的上市公司,这种行为必将危害整个实体经济基础,而委托贷款等银行的表外业务也容易在此过程中蒙受损失。由于银行控制资金的灵活程度比以前更大,游走表外业务,这期间有些资金流向了影子银行,影子银行则把利率炒得很高,一旦实体经济放缓,信贷危机可能会发生,但不是通过商业银行体现出来,而是通过影子银行或银行表外业务来体现。银监会已开始警示金融机构注意风险,已发布相关通知,严防中介公司帮助放款人将银行资金用于民间借贷、强调严禁信贷资金进入股市及银行为企业债券担保。9月,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存款较8月减少约4200亿元,储蓄搬家可能流向理财、信托、艺术品、收藏品市场,甚至高风险、高回报的民间借贷市场。去年年底,银监会已出台了“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及项目融资业务指引,对资金做到实贷实付。
预防民间借贷危机的爆发,单纯的取缔和打压是不行的,监管层应尽快将民间借贷纳入监管范围,加强对其引导和规范,尽快让新版《贷款通则》等法律规范出台,明确统一的监管部门。尽快深化金融市场化改革,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理顺资金价格关系,改善居民的投资渠道。温州民间借贷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是金融体制的不合理,或倒逼金融体制的深度改革。第一,给民营企业以平等的待遇;第二,扩张民间金融的合法性,把它们纳入合法的监管体系,使得民间金融和中小企业能够对接,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铲除高利贷。高利贷盛行,显示实体经济与金融管制的双重困境。解决困境需要放松严厉的金融管制,以市场利率为基准制订中国的利率政策,而不是为了维护贷款大户的利益人为保持巨大的负利率空间。目前要求大中型商业银行面向小微企业贷款,是资源的又一次门不当户不对的错配,必定惨遭滑铁卢。要打开行业门槛,允许民企进入管制行业,允许民企进行各方面的投资。
现在浙江要求四级政府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而与其给予企业短期扶助,不如按照法治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健全制度,比如打破金融垄断,赋予民间金融国民待遇。在国外,不少小行、民行都是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这也是一种利基市场。一个正常经济体必须依托实体经济支撑而逐步发展,任何靠炒作投机钻营的发展模式迟早都会出问题而造成经济危机。所以本次危机的风险来袭是一定的,包括浙商在内的所有企业经营者面对这个问题都值得反思。中国没有纳斯达克,有潜力的、高科技的、有发展的中小企业不能透过股票市场融资,而股票市场则能够承担这些风险。浙江民间融资本是正常的经济发展需求,情况变得异常之复杂是因为有众多公务员牵扯在其中,因此要把公权力借贷者排除在外,让浙江金融恢复到过去民间金融你情我愿的方式。政府可以考虑让地下金融公开化,成为拉动浙江或其他省经济的重要支柱。
四、温州借贷风波后的金融体制改革方向
1.金融双轨制破题
温州中小企业的“跑路”潮,折射的依然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该难题的背后,是金融体制的不合理。从温州民间借贷问题可以反观整个金融体制的不健全。在现行金融体制中,缺乏服务于中小企业的中小金融机构。中国金融体制一直以来都被看做是“双轨制”,体制内企业能够以较低成本获得资金,而体制外企业获得资金机会相对较小。温州民间借贷的问题正反映出金融体制的一些弊端,急需深度推进改革。温州民间借贷问题背后是宏观经济环境下的资产泡沫扩大,在资产价格泡沫上涨的预期当中,体制内的企业可以通过一些途径进行“制度套利”,即用较低成本获得的资金,用于体制外的高收益借贷。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宏观环境回归正常,然后再解决金融体制内的一些弊端。
2.金融机构多元化
2010年发布的“新36条”,提出了进一步放宽民间资本进入的行业和领域,提到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允许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在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方面,监管层依然十分谨慎。温州民间借贷问题暴露之后,市场上对于让民间借贷“阳光化”的呼声不断。民间借贷的“阳光化”,本身就可以将资金的市场利率降下来,在增加资金供给的同时,防范道德风险。金融机构多元化包括三个方面:其一,金融机构种类多元化:国有金融机构与非国有金融机构并存、正规金融机构与非正规金融机构并存、商业金融机构与政策金融机构和合作金融机构并存、银行金融机构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大型金融机构与小型金融机构并存、批发性金融机构与零售性金融机构并存、存款型金融机构与非存款型金融机构并存、自营性金融机构与代理型机构并存、可持续发展的金融组织与临时性的金融组织并存;其二,产权主体形式安排多元化:国有独资、国有控股、私营股份制、外商独资、中外合资、合作制等并存;其三,市场主体多元化:市场竞争格局逐渐形成,金融服务市场逐渐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金融服务产品价格是在市场竞争的基础上形成的风险定价。多元化的金融机构的存在,为提供多样化的业务、满足社会大众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提供了组织制度保障,必将推动金融业务、市场结构、监管机制的变化。
3.利率市场化
中国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曾向央行提交了在温州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试点的报告。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一直是央行重要工作之一,目前银行利率仍然有贷款利率下限、存款利率上限没有放开。利率市场化是指中央银行放松对利率的管制,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根据各种市场因素主要是资金供求关系,通过一定的定价机制自主地确定资金价格。利率市场化至少应该包括如下内容。
(1)金融交易主体享有利率决定权。金融活动不外乎是资金盈余部门和赤字部门之间进行的资金交易活动。金融交易主体应该有权对其资金交易的规模、价格、偿还期限、担保方式等具体条款进行讨价还价。
(2)利率的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应由市场自发选择。同任何商品交易一样,金融交易同样存在批发与零售的价格差别;不同的是,资金交易的价格还应该存在期限差别和风险差别。
(3)政府(或中央银行)享有间接影响金融资产利率的权力。利率市场化并不是主张放弃政府的金融调控,正如市场经济并不排斥政府的宏观调控一样。但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政府(或中央银行)对金融的调控只能依靠间接手段,在上述的内容当中,商业银行对存贷款的定价权是利率市场化的核心内容。这是因为价格是市场经济的灵魂;而利率作为货币资金的价格,不是仅影响某一个行业或地区的资源配置,而是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利率市场化改革,最主要的是解决居民存款负利率问题,提高正规金融渠道对居民资金的吸引力。同时也可以理顺资金价格体制,使货币政策从目前的偏重数量手段发展到主要以价格手段为主,消除数量调控手段对小企业的负面影响。利率市场化的放开,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降低民间借贷的温度,但是需要一个缓冲期,不然也可能会刺激市场利率的走高。推进利率市场改革要包括公平竞争的市场、银行承担风险定价的责任、整个金融产品与服务价格体系的市场化、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等条件。
如同于1980年代商品价格的双轨制为能够获得体制内物资的人提供了巨大的腐败和寻租空间一样,当前资金价格的双轨制同样不可避免地为那些能够获得体制内信贷资源的人所利用。解决方法只能是推进利率市场化,实现官方利率和市场利率的接轨。其实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条件已经成熟,官方管制利率只剩下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等少数品种,而这些管制利率如今也正受到市场化利率越来越大的冲击,今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规模的快速扩张就是银行体系为应对这一冲击而采取的措施。综合以上分析,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利率双轨制是当前温州乱象的宏观和制度根源,政府只有抵制住放松货币的“鸦片”式诱惑,同时推进利率市场化等改革进程,才能使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标签:金融论文; 民间借贷论文; 利率市场化论文; 银行论文; 温州论文; 温州炒房团论文; 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中小企业贷款论文; 温州房地产论文; 金融机构论文; 温州银行论文; 利率政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