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感悟收获真知——《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解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李时珍论文,真知论文,课时论文,教学设计论文,古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意思,学习解词的方法,正确书写生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体会李时珍为修改好《本草纲目》住破庙、吃干粮,在月下记载寻访所得表现出的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教学重点]
立足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纲目》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题解题
1.板书课题。(出示李时珍图片)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图片,一起看看。说说看,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指导:他的面容和装扮给你怎样的感觉?)你认识他吗?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充分的预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你对李时珍的了解吗?
2.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资料并作了整理,我们来看看。(出示资料,教师介绍)
[解析]以李时珍图片来激发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同时也意图通过学生对李时珍外貌的观察来初步感知人物,进而为后面感悟文本、走近人物奠定基础。
3.同学们,今天我们所要学的课文讲述的就是李时珍重修《本草纲目》期间发生的事。让我们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4.猜猜看,这个“宿”是什么意思?理解了这个字,谁再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请学生打开课本,认真地读一读,边读边思考!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过渡:好的,一遍课文读完,不知同学们对生字掌握得如何?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
2.学习字词
(1)出示:庞宪行囊药材灰尘
①指名读、齐读。
②同学们,老师读着“药材”这个词,就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课文中写到的一些药材名称。不知你们刚才读书的时候有没有留意?来,知道的同学说一说。
过渡:能说出好几个呢,真不错!你们看,老师都把它们罗列出来了,请一位同学读一下。
(2)出示药材名称的一组词:胭脂草忍冬花鸡肠草刀豆子鹅肠草
①指名读、齐读。
②同学们,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东西可以作为药材。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实物:橘子皮)通常我们吃橘子时都会把皮扔掉。可是你们知道吗?橘子皮是一种很好的药材,具有化痰、理气的功效。
③除了橘子皮,你们还知道哪些药材?
[解析]在生字词的教学中,以“药材”一词引出了文本中“胭脂草、忍冬花、鸡肠草、刀豆子、鹅肠草”等词语,并且以生活中常见的橘子皮举例,引发学生聊一聊自己所知道的药材,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使得“药材”这一远离生活的词语与具体的事物相对应,词语的学习不再枯燥。
过渡:要知道,把这些药材制成药得有一个加工的过程。你们看,这里是加工药材时常用的一些动作。
(3)出示动词:捣 煮 扯
①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②老师这里有一根枇杷枝,谁想上来扯下几片叶子?(学生上台演示)
③同学们都手痒痒的了吧?我们一起来做做“捣”的动作。
④好的,想象着这些动作,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几个字!(生齐读)
[解析]“捣、煮、扯”这三个加工药材的动词集中出示,意在使学生对药材加工有一个粗浅的认识。请学生演示“扯、捣”等动作,既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又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让学习成为学生的快乐行程。
3.感知内容
(1)过渡:同学们生字词掌握得不错!对了,刚才读课文的时候老师请同学们思考:课文讲了哪些内容?谁来说一说?指名说,相机引导。(板书:住古寺作记录)
(2)哪位同学能用一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课文讲了哪些内容?
(3)同学们,你们能用一个字来形容一下李时珍察访药材时的这种生活吗?(板书:苦)
过渡:是的,课文的2~7自然段主要写的就是李时珍师徒俩在察访药材过程中住古寺的情景。
[解析]文本从生活苦和工作苦两个方面写李时珍查访药材中经历的千辛万苦。在文本感悟中,紧紧围绕一个“苦”字展开,先让学生自主地感悟文本。以“哪些词句最能表现李时珍察访药材过程中的‘苦’?”这样一个统领性问题来引导学生感悟文本,力求让文本感悟变得深刻而灵动。
三、品味察访药材生活的苦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的2~7自然段,边读边想:哪些词句最能表现李时珍察访药材过程中的“苦”?请你标上记号,认真读一读,还可以写写自己的体会。
2.汇报交流
引导:说说看,你们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李时珍察访药材时的“苦”?
(1)出示句子: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①引读:是的,李时珍轻轻地推开古寺的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②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这又脏又破的古寺,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破败)(投影呈现“破败”二字,齐读这个词)。读着“破败”这个词,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③点拨:看啊,墙壁上附满了灰尘,地面上——(落满了灰尘),窗台上——(布满了灰尘),就连空气中都——(弥漫着灰尘)。古寺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很脏)
④在这座古寺里,你们还仿佛看到了什么?(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说说你对“断垣残壁”的理解?(指名说)——墙壁都已经倒塌了,说不定地上还有——(残砖剩瓦),仅剩的墙壁也——(摇摇欲坠),残留的墙壁上竟长满了——(青苔),怎么会长青苔呢?(阴暗潮湿)
⑤再看看中间的神像呢?
⑥谁能想象着这些画面,通过朗读展现一下这座古寺的破败?(指名读、评)
⑦出示破庙图:同学们,今晚李时珍就住在这样的破庙里,你有什么感受?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齐读语句)
[解析]在体会“古寺”破败的环节,抓住关键词语“破败”来体会,让学生从文字中寻求到语言表达的魅力。先通过语句想象“破败”,进而感受这样具体描写的精彩,最后深入体会写古寺的“破败”实则是为写人奠基。教学中,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展开充分的感悟,比如可以这样点拨:“破败”不仅在这里体现,下面还有地方得到印证,能找到吗?(如“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等)从中你想到了什么?
(2)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感受到了李时珍师徒俩住宿条件很差。还可以从哪些方面看出他们察访药材的苦?
预设:
①他们住在破庙里只能一边喝泉水一边啃干粮。(点拨:一个“啃”字,又让你读出了什么?)
②眼看太阳渐渐下山,飞鸟归林,师徒俩不免焦急起来。这地方前不见村,后不着店,晚上到哪里住宿呢?
(点拨:到了晚上,他们连住宿的问题也得担忧!有时能住上这样的破庙就不错了。一路跋山涉水,夜间居无定所,李时珍师徒俩只能随遇而安!)
(3)小结过渡:住古寺、啃干粮、喝泉水,刚才我们所体会到的只是李时珍师徒俩察访药材时一天当中经受的苦。下面,请同学们默默地读一读这段文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①出示句子: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
②想一想,这好几个月里,李时珍师徒俩察访药材时还会经历哪些苦呢?
③这好几个月,每天他们都是怎么度过的?能不能用这一自然段中的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说说你对这两个词的理解。(指名说)
预设:
同学们,他们吃的是什么?喝的是什么?甚至有时——(指名说)小结:即便吃的是干粮,喝的是泉水,为了赶路,也是在他们渴了,饿了的情况下才随便朝嘴里塞上一口。
还有谁来说说对“晓行夜宿”的理解?(点拨:“晓”是早晨吗?对了,“晓”就是天刚亮的时候。)
小结:这好几个月来,李时珍师徒俩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这种生活是多么的——苦!让我们带着这样的体会,一起来读一读!(齐读)
(4)过渡: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都深切地感受到了李时珍察访药材时生活的艰苦。面对这样的生活,李时珍觉得怎么样呢?先不要急着下结论,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读读李时珍说的这番话,好好体会一下。
[解析]感悟李时珍生活苦时,由住宿条件差引发到吃得差,再生发到长年累月的苦。有层次的感悟,清晰的脉络,使得学生的感悟自然而深刻。在学生交流感悟的过程中,通过词句的品析来感受“李时珍察访药材的生活是很苦的”,教师相机穿插重点词语的理解,如“晓行夜宿”“饥餐渴饮”等。在学生充分言说李时珍修订《本草纲目》生活得十分辛苦的基础上,顺势引导学生感悟李时珍师徒俩关于“苦”的对话。
四、感悟李时珍为民造福、甘愿吃苦的精神
1.出示句子: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
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2.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点拨:你知道李时珍在外“长年累月”的奔波,到底有多长?整整27年呀!他深深地感受到了这27年来饥餐渴饮,晓行夜宿的生活比在家里——(苦多了!)同学们,李时珍为什么要放弃家中安逸、舒适的生活,而四处奔波、自讨苦吃呢?
3.出示《本草纲目》的图片,你们看,这就是李时珍修订的《本草纲目》——教师介绍(配乐)。当李时珍手捧着这本凝聚着他30年心血的《本草纲目》时,他的内心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点拨:是的,他为修订了《本草纲目》这部医学巨著而感到欣慰、自豪,可更让他感到欣慰和自豪的是什么呢?(这本书能让万民得福)这样的欣慰、自豪与满足,用李时珍的话来说就是——(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是的,虽然苦,但苦得——(板书:值)
4.让我们一起读读李时珍的肺腑之言。(生齐读)
5.同学们,老师有点不明白了,就是这样的一本书,怎么就能让万民得福呢?(点拨:可能同学们还不知道,在李时珍修订《本草纲目》之前,以往的本草书中有不少错误,而且有不少用药经验已不切实际,特别是其中的一些毒性药品,竟被认为长久服用可以延年益寿。想一想,病人如果按照这些错误的药方服药,可能会——(指名说)李时珍经过实地考察,修改了原书中的多处错误,不正是让万民得福了吗?只要万民能够得福,吃再多的苦也心甘情愿,这是多么可贵的精神呀!(生再次齐读语句)
[解析]扣住李时珍的话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李时珍不觉得苦”,由家里生活和古寺生活的对比,由苦和“不觉得苦”的对比,由因“万民得福”而觉得值得的体会,学生更进一步认识到,李时珍的以苦为乐、愿意为民造福。让学生充分感悟李时珍师徒俩的对话,分角色朗读,从一字一读一品中让学生走进李时珍的精神世界。
五、总结
为了修订《本草纲目》,李时珍跋山涉水,历经了千辛万苦,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这其中有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值得传诵!
[解析]语文教师应该有“大语文”的教学观,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如果仅仅依赖于课堂教学,那是不现实的。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要在自我获取中方能有所为、有所得。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学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课后布置学生搜集李时珍修订《本草纲目》的故事,意在将学生的学习引向课外,开展主动地学习,以自己的力量去掘取无尽的知识源泉。
六、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搜集李时珍订《本草纲目》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