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河道治理;问题;解决方法
在城市环保体系构建工作之中,河道建设任务的重要性也日益突显出来,在开展河道治理工作时,工作者需要以城市的水环境为参照,确保河道的针对性可以完整地展现出来。新型河道具有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其功能大幅增加,虽然这种特点使其在环保系统之中具有了更高的使用价值,但是治理工作变得更加复杂,一些对于治理者相对陌生的治理问题形成,治理工作人员需要对这部分河道治理问题有更为透彻地了解。
1 现有的河道治理问题分析
近年来在河道治理上各个城市都加大了治理的力度,不仅更重视防汛排涝功能,而且还注意优美的水环境的打造,但在河道治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转变理念,加强对河道治理的研究和探索。
1.1 河道治理观念问题
河道的全新功能使河道管理工作者的工作难度被提升,为了确保河道体系的功能更为完整,治理工作者首先需要将准备环节的各项工作做好,在这一个工作环节之中,治理理念的确立就显得尤为重要,转变原有的传统治理理念对于很多河道治理者是一项比较艰难的工作,治理者在提升河道基本质量的同时,还要关注河道内部的生态资源,避免生态资源因河道建设行为而被损伤,调整了治理河道观念之后,工作人员可以使河道位置的河流保持更为健康的状态,因此可见调整已有治理理念这项行为的关键性。
1.2 河道规划问题
在治理河道环境的准备工作环节中,工作者除了需要预先确立河道治理理念之外,还要做好河道治理任务的整体规划,在规划环节中,必须要明确并遵循几个基本治理原则,确保治理河道这项工作的整体性,避免各个管理机构出现工作矛盾,无论进行哪一种治理河道的工作行为都需要与其他相关的管理机构进行协调,对于破坏河道的行为必须严加惩治,防治破坏者出现屡教不改的情况,一些地区逐渐在河道区域构建除了优质的河道景观,对景观进行治理也很重要,全面治理河道必须要依靠完整的规划方案,因此规划问题必须要被消除。
1.3 河道管理工作问题
完善的河道治理工作不能缺少管理工作的有效辅助,科学的河道管理行为可以使河道治理工作以更为有序的状态展开。然而在一些河道治理工程之中,管理河道的工作却没有按时展开,负责管理河道的工作人员也没有保持正确的河道管理意识。为了使河道管理工作可以更好地配合整体治理工作,管理人员必须要对河道持有更为透彻全面地了解,遵守相关管理制度,对治理工作进行多角度的评价,纠正治理错误,提升河道治理工作的合理性。
2 解决河道治理问题的方法
为了更全面地开展治理现代河道的工作,现给出以下科学治理方法:
2.1 革新治理理念
河道整治工作需要实现思路上的创新,通过全面的规划设计,从而将河道的防汛抗旱地、环境景观等功能充分的体现出来。目前在很大一部分城市河流的中上流都建成了大型的调节水库,从而使河道的自然状态和原有功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这就需要在河道整治过程中需要充分的考虑到上游水库的防洪标准,在确保水系安全的基础上,利用全新的生态理念,加快对河道原有结构形态的恢复,推进河道的自然生态的建设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河道整治过程中还需要注重水系的通畅性,使河道的自然属性和生态功能得到保持。将生态理念与水利工程实现有效的融合,在确保河道满足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充分的推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建设,从而实现水生态、水景观及水文化的良好融合。
2.2 通过综合治理的方法来处理河道治理问题
河流的规划设计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统筹兼顾防洪、水资源合理利用以及生态系统建设,将河道的整治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在治理的过程中笔者提出“健康河湖”的理念。健康河湖系统是指在各种不良的环境影响中,河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持相对稳定,并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河流健康所考虑的河流,不仅仅是在河道中流动的水体,而且包括整个区域系统,综合考虑河流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健康的河湖理念主要从河湖的结构(河道断面、护岸结构、岸线控制),社会服务功能(防洪功能、水资源开发利用、景观功能、景观文化功能、水安全),抗干扰能力,生态系统四大方面进行治理。
调整河流结构。对于河流的结构,应该对其岸线、断面、护岸进行统一控制。河流形态的设置首先需要基于原有水体形态,消除河道的瓶颈,保持自然的弯曲形态,控制河岸线的发展;将河湖的较宽水面处设置为蓄水功用,达到均化洪水的目的,且对于景观和生态也有重要的作用。在确保满足防洪要求的前提下,为了保护和恢复河流生态系统,促进河水与土壤的接触与交换,并结合景观视觉效果,提高河流的亲水性,有必要采取生态护岸技术,建设生态河岸带。提升河流社会服务功能。防洪功能的提高在原有水工建筑物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水系形态的设置,河道结构的调整降低防洪压力。对于城市的滨水景观,控制河湖的水位升降幅度,采用合理的河床断面。保证水安全首先要加强对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的控制。在进行景观建设时,需特别关注防洪水位与亲水岸线的协调、防洪排涝与亲水安全的协调、河道流速与水生生态修复的协调等问题。增强河流抗干扰能力。在分析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发展现状及社会经济各要素对河湖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划定河道蓝线宽度,保护河流岸线基址,增强河流抵御外部干扰的能力。
2.3 加强对现代河道的管理力度
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区域用水总量控制、人河湖排污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3条红线控制,全面实现以供定需、定额管理、入河湖排污总量管理和水功能区纳污总量控制,有效维护河流健康生命。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促进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必须加强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水利业务应用系统、改善水利信息化保障环境,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加强政府监督管理。出台相关河道开发保护的法律法规,完善法律制度,以法制手段管理社会涉水活动,规范涉水行政行为。
3 结束语
本文主要围绕着河道治理的相关工作展开,在治理河道时,工作者不但需要选择出比较合适的方法,还应当充分地关注河道现有的生态相关的问题,本文现将治理河道的常见问题进行阐释,又根据这几个问题给出了相对可靠解决方法,在治理初期,工作者需要对河道所处环境展开全方位调查,以便于对河道有更为透彻地了解,在治理工作环节中,需要将管理与治理工作有效结合,进而使河道治理工作更为完整,给现代城市与全新乡村提供更为优质的水环境。
参考文献:
[1]宋露露,& 唐朝阳.(2017).浅谈河道治理工程中存在问题及措施.工程技术:全文版(2),00062-00062.
[2]刘省清.(2017).浅析河道工程中边坡问题形成原因及整治措施.农业科技与信息(12),119-120.
[3]刘梅.(2017).浅谈河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生态治理途径.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9).
[4]彭云超.(2017).浅谈河道管理存在的问题与生态治理.工程技术:全文版(2),00064-00064.
论文作者:刘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6
标签:河道论文; 河流论文; 功能论文; 生态论文; 治理工作论文; 工作论文; 理念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