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是否缩小了区域经济差距:来自中国西部地区的经验数据_人力资本论文

产业转移缩小了区域经济差距吗——来自中国西部地区的经验数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区域经济论文,中国西部论文,产业转移论文,差距论文,经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306(2015)02-0080-09

       一、引言

       产业转移是地区间比较优势寻求的结果,涉及要素的综合流动,但地区间的直接投资可对其进行准确衡量。产业转移可为承接地区带来资本、技术、管理经验等,从而带动经济增长。基于日益扩大的区域经济差距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和解决该问题的条件已基本具备,中央政府期望西部地区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促进地区经济增长,进而缩小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差异,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此,于2010年专门颁布了《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并先后批复了广西桂东、重庆沿江、宁夏银川、甘肃兰白、四川广安5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同时,地方政府也积极出台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在全球分工日益深化、区域间比较优势转换、中央政府政策优惠等因素的叠加作用下,国内外产业不断涌入西部地区。就国际产业转移而言,西部引进的FDI从2000年的19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328亿美元,特别地,2005-2012年间西部FDI增幅明显。从西部FDI占全国FDI的比重来看,2000-2004年间,该比重较为平稳,基本维持在5%左右,表明绝大部分FDI流向了东部地区。2004年以后,该比重有了明显的上升,在2012年达到29%。另外,西部承接区域产业转移趋势显著。2012年西部引进境内省外到位资金39472亿元,2000年则是483亿元,十余年间增长了约82倍。其中,西部境内省外到位资金主要来自东部地区,如2012年内蒙古引进东部到位资金占全区到位资金总额的82%,该比重在重庆、云南、陕西分别为68%、57%、37%。那么,产业转移缩小了东西部地区间的经济差距了吗?对于该问题的解答,有助于更加了解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经济绩效,同时也为中国的区域经济政策提供启示。

       越来越多的文献关注了产业转移与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关系。从国际产业转移的角度,Fujita和Hu、魏后凯、Wei等的研究认为FDI导致了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扩大。[1][2][3]这些研究的基本思路是根据FDI对各地区经济增长贡献的差异来判断FDI是否扩大区域经济差距。但江静和刘志彪的研究设计有所不同,用内陆各省人均GDP占沿海人均GDP均值的比重作为被解释变量,以衡量区域经济差异,单独考察内陆地区承接国际服务产业转移的作用,因此他们基于1997-2010年中西部地区的省级面板数据则得出国际服务产业转移缩小了沿海和内陆地区经济差距的结论。[4]另外,Lessmann观察到FDI与中国区域经济差距之间大体呈倒U型关系。[5]相比之下,区域产业转移与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实证研究则略显不足。根据产业转移理论,欠发达地区可以通过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带动地区经济增长。基于此,多数文献从理论上认为西部地区通过承接区域产业转移可以缩小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6]他们的研究结论有待经验数据的检验。

       二、事实描述

       人均GDP是衡量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利用人均GDP分析东西部地区①间的经济差距。为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将名义GDP换算为实际GDP(以1978年为基期),然后用实际GDP除以总人口得到实际人均GDP。从西部实际人均GDP占东部实际人均GDP的比重看,该比值从1985年的0.428下降到2004年的0.296,而后上升到2012年的0.356,表明东西部地区间的经济差距经历了一个先增大后缩小的趋势,即便如此,2012年西部实际人均GDP仅占到东部的35.6%,区域经济差距仍较大。可以说,西部大开发实施以来,西部地区产业承接量不断增加,同时东西部区域经济差距也在2004年后逐步缩小。进一步,利用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差距的散点图初步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首先,借鉴泰尔指数组间差距的计算方法测算西部各省与东部地区的组间差异,公式为:

。其中,

分别代表第j个地带的实际GDP与人口,GDP、N分别代表东部地区与西部某省总的实际GDP与人口,该值越大表示西部该省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差距越大。例如,我们计算四川与东部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第一个地带为东部地区,第二个地带为四川省,j的取值就为1或2,GDP、N则分别为东部地区与四川省总的实际GDP、人口。其次,绘制国际产业转移、区域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差距的散点图。图1显示了2012年西部各省承接产业转移、其与东部经济差距的散点图。其中,图1(a)是FDI与区域经济差距的散点图,图1(b)则为境内省外到位资金与区域经济差距的散点图。图1表明在东西部地区间经济差距缩小的背景下,随着产业转移的增加,西部各省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差距在拉大,但国际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差距的扩大作用没有区域产业转移明显,至于结论的可靠性还有待进一步的实证研究。

      

       图1 产业转移与东西部区域经济差距

       三、研究设计

       (一)计量模型与变量说明

       为检验第二部分的定性结论,我们还需要进行规范的实证研究,首先建立如公式(1)所示的计量模型:

      

       式中:REGINEQ代表西部某省与东部地区间在不同时期的经济差距,为本文的被解释变量。借鉴泰尔指数组间差距的衡量方法计算REGINEQ,由于计算方法前文已经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IT为核心解释变量,表示产业转移。产业转移可以划分为国际产业转移和区域产业转移,因此,分别用国际产业转移(IIT)、区域产业转移(RIT)代替IT变量。这里,用FDI、境内省外到位资金分别衡量国际产业转移、区域产业转移。

       X代表一系列控制变量,结合王小鲁和樊纲的研究,[7]选取固定资产投资(INV)、财政支出(EXP)、人口数(POP)、产业结构(INDUS)、人力资本(HC)作为控制变量。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1)产业结构用第二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表示。(2)人力资本用6岁及其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测量,平均受教育年限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i表示受教育程度,

为第i层次受教育程度的人口数,

为第i层次受教育程度的受教育年限,P为6岁及其以上人口的总数。将受教育程度划分为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5个层次,相应的受教育年限为2年、6年、9年、12年和16年。

是常数项,

为地区固定效应,

为时间固定效应,

为误差项。另外,为减弱变量可能存在的异方差现象,上述研究变量均取自然对数。

       其次,人力资本是新经济增长理论解释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已有文献注意到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差距之间的关系。Fleisher等基于中国的经验研究指出人力资本有助于缩小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8]张晓蓓和李子豪基于1990-200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指出,人力资本是造成区域经济失衡的重要原因,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后发优势几乎可以被人力资本的落后所抵消。[9]因此,部分文献意识到产业转移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需要在人力资本积累的条件下才能发挥出来。Basu和Guariglia强调在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产业的过程中,如果欠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本达不到转移产业所要求的最低人力资本,那么欠发达地区将错失追赶发达地区的机会。[10]因此,对公式(1)进行修正,加入产业转移与人力资本的交叉项,如公式(2)所示:

      

       (二)数据来源

       本文的研究样本包含了中国西部地区11个省市区,时间范围为2000-2012年。需进一步说明的是:(1)由于西藏部分数据难以获得,故不在研究样本内;(2)自2000年以来,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趋势明显,因此研究的时间范围从2000年开始。此外,2000-2012年东西部间经济差距表现出先拉大后缩小的趋势,故而可以认为不存在时间范围的选择偏差。本文用到的各省市区的名义GDP(亿元)、GDP指数、人口总数(万人)、FDI(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亿元)、财政支出(亿元)、第二产业产值(亿元)来源于各省统计年鉴;2000-2011年的境内省外到位资金(亿元)摘录于陈飞[11]的研究成果,2012年的数据则来自于各省统计公报或商务厅网站;2000-2009年的平均受教育年限采用黄海军和李立国[12]的计算结果,2011年、2012年西部各省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则根据上述方法,利用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原始数据计算而得,2010年由于数据缺失,对2009年、2011年各省平均受教育年限求均值,近似代替2010年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人民币汇率(年平均价)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另外,各省实际GDP(1978年为基期)利用名义GDP以及GDP指数换算而得,FDI单位用人民币汇率由亿美元转换为亿元。在此基础上,研究变量值根据上述操作化定义计算而得。

       四、实证结果

       (一)基准回归结果

       采用固定效应模型(FE)估计公式(1)和公式(2),以控制未观测到的地区异质性和相关的遗漏变量偏差,回归结果见表1的第(1)列至第(4)列。第(1)列显示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缩小东西部间的经济差距,国际产业转移每增加1%,区域经济差距缩小0.06%,第(3)列则表明西部承接区域产业转移拉大了东西部间的经济差距,区域产业转移每增加1%,区域经济差距随之上升0.13%,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第(2)列报告了国际产业转移及其与人力资本交叉项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随着人力资本的提升,国际产业转移将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第(4)列也表明当考虑人力资本的门槛效应后,高水平的人力资本将有利于区域产业转移缩小东西部区域经济差距。

      

       进一步,我们需要考虑内生性问题。Lessmann强调寻找产业转移的合适工具变量是困难的,[8]因此一个可行的办法是利用产业转移的滞后一期变量作为产业转移的工具变量,这一处理方式在大多数实证研究中也得到了运用。[13]因此,利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加固定效应模型重估公式(1)和公式(2),估计结果如第(5)列至第(8)列所示。第(5)列和第(7)列表明在控制内生性后,国际产业转移依然起到了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作用,且估计系数变得更大了,国际产业转移每上升1%,区域经济差距缩小0.12%,然而区域产业转移则起相反的作用。第(6)列和第(8)列显示在人力资本不断积累的条件下,产业转移能够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相对于区域产业转移,人力资本积累更能强化国际产业转移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作用。

       为什么西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区域产业转移对东西部经济差距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首先,在国际产业流向西部地区的过程中,转移的主要产业并非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如重庆引进了惠普、华硕、宏碁等IT企业,陕西引进了三星电子闪存芯片项目,投资额高达300亿美元。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由于其资本效应、技术溢出效应,能够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较强的带动作用,因而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东西部经济差距的缩小。当考虑人力资本与国际产业转移的交互作用后,由于西部地区所承接的国际产业转移需要较高人力资本的匹配,因此,随着人力资本的提升,西部地区对所承接产业的转化吸收能力增强,从而有助于充分发挥国际产业转移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而起到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的作用。其次,东部向西部大规模转移的是资源密集型产业,[14]造成西部地区依赖劳动力和资源等特定要素推动经济增长,不能有效地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同时,区域产业转移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效应(如环境污染的转移、资源过度利用、挤占本地企业成长空间等),并不利于地区经济增长。此外,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到西部,这为东部产业升级腾出了空间,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得其经济出现新的增长点。基于这些原因,区域产业转移反而阻碍了区域经济差距的缩小。

       (二)稳健性检验

       为了检验实证结果是否稳健,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入手,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在稳健性检验过程中,均控制了内生性问题,回归结果见表2。(1)重新度量区域经济差距与产业转移。我们用西部各省实际人均GDP占东部实际人均GDP比重作为区域经济差距新的度量指标。另外,大多数研究FDI的实证文献习惯用FDI占GDP的比重作为核心解释变量,因此这里采取相同的处理方式,用FDI占GDP比重、境内省外到位资金占GDP比重分别衡量国际产业转移、区域产业转移。第(1)列和第(3)列显示更改区域经济差距、产业转移的度量指标后,国际产业转移能够提高西部实际人均GDP占东部实际人均GDP的比重,而区域产业转移降低了该比重。也即是说,国际产业转移依然起到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作用,区域产业转移则起相反的作用。第(2)列和第(4)列报告了加入产业转移和人力资本交互项后的回归结果,回归结果表明前文的结论仍然稳健。(2)划分研究样本区间。前述第二部分的分析表明,在2004年之后,东西部地区间经济差距呈逐步缩小状态,因此表2中的第(5)列和第(7)列专门研究了2004-2012年间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差距的关系。研究显示,在此期间,西部地区承接区域产业转移对东西部经济差距的影响更大了,区域产业转移每上升1%,区域经济差距扩大0.2%,国际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是不显著的,可见产业转移并未起到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作用。当加入产业转移和人力资本的交叉项后,第(6)列和第(8)列的回归结果显示与前文相同的结论。

      

       此外,本文的研究还显示了几点稳健的结论:(1)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产业结构的优化能够明显地促进东西部间经济差距的缩小,人力资本的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缩小区域经济差距;(2)人口因素是阻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西部地区人口每增加1%,东西部经济差距将至少扩大1%以上;(3)财政支出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是不显著的。

       五、结论

       本文基于中国西部地区2000-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产业转移承接地如果能够承接高质量的产业将有利于区域经济差距的缩小。由于西部地区承接的国际产业主要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区域产业主要是资源密集型产业,因此区域产业转移显著地扩大了区域经济差距,国际产业转移则表现出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作用,但不足以抵消区域产业转移的扩大作用。总的来说,产业转移并未起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进一步,随着产业接收地承接能力的提升,将有助于产业转移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因此,本文考虑了人力资本的门槛效应,发现随着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的提升,产业吸收转换能力增强,产业转移有助于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但人力资本的积累能够与质量较高的国际产业相匹配,使得相对于区域产业转移,人力资本提升更能强化国际产业转移的区域经济差距缩小作用。

       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得到两点启示性的政策建议:第一,西部地区应注重承接高质量的产业,提升准入门槛,避免低端产业流入对地区经济增长造成不利影响。这就要求地方政府根据自身比较优势、着眼未来有针对性地承接产业,为西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第二,中央政府及西部地方政府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应由外生推动向内生驱动转变。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中央政府向西部地区提供了大规模的投资、转移支付以及其他政策优惠,使得西部地区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区域经济发展有了明显的改观。然而,现阶段区域经济政策应转向培育地区内生发展能力,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产业转移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而有助于缩小东西部地区间的经济差距。

       [收稿日期:2014.12.2]

       注释:

       ①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福建,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标签:;  ;  ;  ;  ;  ;  ;  ;  ;  ;  

产业转移是否缩小了区域经济差距:来自中国西部地区的经验数据_人力资本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