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玲
山东青岛胶州市人民医院北院
摘要:目的 探讨妇产科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体会。方法 总结分析我院2011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13例妇产科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例。结果 由于全部病例发现及时,治疗护理得当,所有患者出院时疼痛消失,肿胀消退,皮肤颜色正常,经B超检查静脉通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妇产科手术后鼓励并协助患者早翻身、早下床活动,能明显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预后良好。
关键词:妇产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
深静脉血栓是临床上常见疾病,尤其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也在逐年增多。静脉瘀滞、内膜损伤和高凝状态是公认的形成深静脉血栓的三要素。外科手术后可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而妇产科手术后由于妊娠、肥胖、恶性肿瘤、糖尿病等因素更增加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几率。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病情严重则会造成残疾,或引起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对妇产科手术后病人进行优质的护理,严密观察,能够及时发现病情,进行科学的治疗和精心护理,加快患者病情的恢复。现对我院2011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13例妇产科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的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13例,均为我院2011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妇产科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其中剖宫产术后3例,卵巢恶性肿瘤术后5例,子宫颈癌术后3例,异位妊娠术后2例,年龄最小者28岁,最大者72岁。左下肢血栓9例,右下肢血栓4例,从手术后第3—5天开始出现下肢不同程度的肿胀及疼痛,下肢皮温升高,行走活动受限,但无咳嗽及呼吸困难,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2护理措施
1.2.1病情观察:左下肢深静脉血栓较右下肢多,这是因为左髂总静脉被夹在右髂总动脉和骶骨岬之间,容易使左髂总静脉长期处于前后壁接触状态,不但使左髂静脉回流受阻,还可形成静脉腔内粘连[1]。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在日常护理过程中需要时刻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当患者术后出现下肢麻木感觉障碍时,应引起警惕,不要与自控镇痛泵的下肢麻木症状相混淆,应仔细辨别,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检查时患侧肢体可有凹陷性水肿,浅静脉怒张,患肢皮肤颜色多有青紫或潮红,皮肤温度略升高。深静脉走向可有深压痛。对患肢肿胀、疼痛程度、动脉搏动、皮肤温度等方面做好监测,详细记录患肢不同平面的周径大小。患肢疼痛降低,肿胀逐渐消失,皮肤颜色红润,在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观察血流状况,无新的血栓形成,则说明治疗效果显著。若观察到下肢深静脉出现新的血栓,动脉痉挛激烈,下肢肿胀加重,则要告知医生采取手术取栓,以防止肢体静脉坏疽。出现深静脉血栓2周内病情波动较大,当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咯血、休克等临床表现时,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抢救处理。
1.2.2心理护理:手术后患者一旦出现深静脉血栓,病程长,痛苦大,病人以为手术失败,会出现焦虑、烦躁、失望、抑郁等情绪,甚至将不满怨恨发泄到医护人员身上,因此,手术后防治非常重要。护士在护理过程中要时刻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在言语上多关心、安慰,向患者简述疾病治疗措施,介绍以往治疗成功的病例,让其疾病相关知识,在生活上尽量达到患者的生活要求。在做好患者心理护理的同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避免家庭给患者造成过大的压力,帮助患者积极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
1.2.3一般护理:急性期患者保持绝对卧床休息,持续时间在10—14天,抬高患肢并制动,角度控制在150—300,比心脏水平高出20—30cm,从而促进静脉回流、避免血液瘀滞,有效控制疼痛程度[2]。护士需做好对患者下肢的保暖措施,如增加盖被或提高室温,禁止热敷患肢,以免增加患肢的能量代谢,禁止按摩患肢,避免因栓子脱落造成肺栓塞。卧床期间要加强生活护理,帮助患者日常活动,并注意健侧肢体活动,以免健侧肢体形成新的血栓。加强基础护理工作,保持床单位清洁整齐,维持患者皮肤清洁,防止皮肤受到刺激引起破溃,每2小时对患者肢体受压部位进行调整,避免压疮。每日测量并记录患肢不同平面的周径,并与健侧周径相比较,以判断治疗效果。鼓励恢复期病人逐渐增加行走距离和下肢肌肉的活动量,以促进下肢深静脉再通和侧支循环的建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并告诉病人要避免长时间维持同一姿势(站着或坐着)不变,影响血液循环;坐时避免将一腿翘在另一腿膝盖上,防止腘动脉与腘静脉受压,阻碍动脉血流出或静脉血回流[3]。
1.2.4饮食护理:给以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纤维素低脂肪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腹内压增高而阻碍下肢静脉回流,并可避免用力排便使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
1.2.5应用药物的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包括抗凝、溶栓和手术治疗三种。抗凝疗法包括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祛聚)疗法。抗凝疗法主要药物为肝素,可采用静脉或皮下注射两种途径。肝素治疗时间一般是7—10天,这是血栓与静脉壁粘连并稳定所需要的时间[4]。肝素疗法的最常见并发症是出血,发生率为5%—10%,多发生在治疗的前5天[5]。轻者出现牙龈出血、鼻衄,针眼、伤口渗血或血肿,泌尿道或消化道出血,也可发生大出血,切口、腹膜后或重要脏器如脑或肾上腺出血,是出血的常见部位。腹膜后出血常易被忽略,因此应用肝素期间,特别是前5天要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特体征,及时复查凝血常规。出现少量出血时可于停药后3—4小时自行停止。常用的祛聚药物有阿司匹林、潘生丁、低分子右旋糖酐、及某些中药如丹参、川芎嗪等,均具有祛聚作用。出血的副作用很少,可长期应用。溶栓疗法的主要药物有链激酶、尿激酶等,目前,临床常用药物为尿激酶,此药物为新鲜人尿中提取的高纯度酶制剂,有直接溶栓作用,应放于2—80C的冰箱内保存,宜现用现配,以确保疗效。应用时,宜选择患肢浅静脉,用弹力绷带包扎阻断浅静脉后,持续静脉滴注,使溶栓剂流经深静脉血栓表面,效果更好,本组病例均采用此种方法用药,取得满意效果。溶栓药物的副作用和抗凝药物的副作用相同。所以在应用过程中要及时监测凝血常规,观察皮肤黏膜、注射部位有无出血,有无血尿、黑便等,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理。溶栓后患者不宜过早下床活动,患肢不能过冷过热,以免部分溶解的血栓脱落致肺栓塞[6]。
2.结果
13例患者中,经1个疗程后治愈10例,2个疗程后治愈3例,所有患者出院时疼痛肿胀消退,皮肤颜色正常,B超示静脉通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3.讨论
3.1妇产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 导致妇产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的原因主要包括血流缓慢、高凝状态、血管壁损伤,(1)手术后创伤会造成血小板聚集,由此释放凝血活酶,术中失血、失液过多,增加了血液粘稠度,易出现血凝倾向(2)麻醉能促进周围静脉的扩张,减慢血流速度,损坏了下肢肌肉的收缩功能而导致松弛,加上患者手术后长时间卧床,使血流淤积而引起血栓的形成。(3)术前禁饮食,术中、术后补液不足,使用过多的止血剂则使得血液粘稠而引起血栓。
3.2 预防:妇产科手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后,带来的不仅是痛苦,更是对生命安全的威胁。这就需要我们做好必要的预防措施:注重患者有无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和引起高凝状态的疾病,如全身麻醉超过30分钟、腹部、盆腔恶性肿瘤的广泛手术、肥胖、静脉曲张、瘫痪、长期卧床、妊娠、服用雌激素、合并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等,有多种深静脉血栓高危因素或高凝状态并存的患者应积极预防。最有效的方法是增加病人的活动量,应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对卧床制动者,应鼓励病人作足背屈伸活动,以利小腿深静脉血液回流[7]。不能主动活动的,可在护理人员或亲属的协助下被动按摩下肢。除此之外,长期卧床的病人,如各种大手术后、下肢骨折者应避免膝下垫枕、过度曲髋,鼓励病人深呼吸及咳嗽,下肢弹力绷带包扎或穿弹力袜等,均有助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等。正确的病情辨别,患者在手术后若出现下肢麻木则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因自控镇痛泵的使用造成了这类患者数量的增多,在辨别是要根据病情判断,以保证及时发现病情,进行有效处理。
参考文献:
[1].[4].[5].段志泉,张强.主编 实用血管外科学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第1版1999:543.549.550
[2].孙悦,申延琴.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3例分析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6):1135-1136.
[6].陈律,陆军.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中华护理杂志,1997,32(8):448—449
[3].[7].李梦樱.主编 外科护理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 2003:327.329
作者简介:张玉玲(1966)女,汉族,本科学历,主管护师,护士长,山东省青岛市胶州人民医院外五科。
论文作者:张玉玲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9
标签:下肢论文; 静脉论文; 患者论文; 手术后论文; 静脉血栓论文; 妇产科论文; 血栓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