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式镇痛泵在肝癌介入术后疼痛患者中的应用观察与护理论文_林艳

福建省立医院 急诊观察室 350001

【摘 要】目的 探讨自控式镇痛泵在肝癌患者介入术后疼痛中的应用观察与护理。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进行肝癌介入治疗38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92例,对照组介入术后采用传统的肌肉注射阿片类药物镇痛,观察组则采用自控式镇痛泵镇痛,比较两组镇痛方法的镇痛效果及并发症情况,并对术后使用镇痛泵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观察组疼痛(II-IV)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肝癌患者介入术后镇痛中采用自控式镇痛泵的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同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在肝癌介入术后镇痛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自控式镇痛泵;肝癌介入术后;护理干预;疼痛

肝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很高,每年有近50%的肝癌新发病例出现在我国,已成为危害我国人们生命健康的重大恶性肿瘤疾病之一。由于肝癌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多数患者在确诊后已经处于癌症晚期,无法进行手术治疗[1]。目前肝癌介入治疗是临床上治疗肝癌的常用手段,但介入治疗后,患者往往会感到疼痛,不仅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痛苦,还会诱发一系列的心理疾病及其他全身症状,因此,介入术后镇痛显得尤为关键[2]。研究表明,在肝癌患者介入术后疼痛中采用自控式镇痛泵,并采用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降低术后不良反应情况,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3]。为进一步自控式镇痛泵在肝癌介入术后疼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现选取我院收治的384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进行肝癌介入治疗的384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经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确诊为肝癌患者,并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且无介入治疗禁忌症。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将患者随机分成每组192例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中男性180例,女性12例,年龄在36岁至68岁之间,平均年龄56.6±4.8岁,采用传统的肌肉注射阿片类药物镇痛及护理干预。对照组中男性178例,女性14例,年龄在37至69岁之间,平均年龄58.3±5.6岁,采用自控式镇痛泵镇痛及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间断性给予阿片类药物肌肉注射,观察组采用自控式镇痛泵静脉输液镇痛治疗,药物为舒芬太尼2ug/kg+托烷司琼5mg+氟比洛芬酯100mg,配生理盐水至100ml,首剂量5ml,持续剂量2ml/h,PCA量2ml/次。

1.3 疼痛评判标准

根据两组的镇痛效果,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的疼痛分级标准;0级表示不疼痛;I级表示在不用药的情况下,间歇发生疼痛;II级表示中度痛,持续性疼痛,需要镇痛药进行镇痛;III级表示重度疼痛,除非使用镇痛药,否则疼痛无法缓解;IV表示严重的持续性的疼痛,伴全身不良反应情况,0-I级属于优良镇痛,其他为无不良镇痛[4]。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6.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根据两组的疼痛评级结果,可以发现观察组经自控式镇痛泵镇痛及护理后不良镇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镇痛效果更好,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护理方法

我们对肝癌介入术后使用自控式镇痛泵镇痛的患者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内容为下:

3.1对患者疾病知识及镇痛泵使用的宣教 使患者了解肝癌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原则,肝癌介入术后的常见的问题及不良反应情况,使患者充分认识到肝癌介入治疗以及配合医护人员工作的必要性,向观察组患者说明PCA镇疼泵术后止疼效果的作用原理,并根据不同患者的文化水平及接受能力,向患者介绍术后镇疼泵应用后的好处,使患者能够自愿配合治疗,并教会患者进行简单的操作方法和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3.2对患者的心理干预 肝癌介入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持久而剧烈的疼痛,因而患者往往因疼痛而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问题,加之对治疗不抱有希望,很容易对治疗失去信心,存在悲观、焦虑抑郁的情绪,因此,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焦虑,及时了解患者的情绪状态,根据患者本身的性格特点,采取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3.3加强对患者的饮食护理 保持患者术后的饮食均衡和营养充足,均衡的饮食是患者术后恢复的关键,告知患者营养支持的必要性,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提醒患者多食用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不要吃得过饱,同时告诫患者戒烟限酒,戒除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4]。

3.4加强对镇痛泵的应用护理 镇痛泵与机体连接必须牢固,在患者手术结束回病房后,首先要检查镇疼泵与机体的连接是否通畅牢固,并告知患者活动时,注意保持镇疼泵的连接不能脱开与折断,如有脱开现象及时告知护士进行处理。保持镇痛泵的清洁,做好消毒工作,避免发生感染。耐心的向患者介绍镇痛给药的原理,确保给药剂量的充足和准确,定期更换药物,控制药物流速,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镇疼效果,注意呼吸频率、脉搏及血压的变化,如出现异常或患者疼痛难忍,应及时报告麻醉医生给予处理。

3.5并发症的护理 观察患者在镇痛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如出现明显的恶心、呕吐等,及时告知相应医生进行处理。镇痛药有强镇静作用,使用后患者易出现嗜睡现象,应加强巡视。注意观察患者的按键次数及注入的总药量,尤其是老年患者及低血容量患者,避免因剂量过大导致呼吸抑制的发生。术后密切观察患者排尿情况,6小时内未排尿应给以诱导排尿,可让患者听流水声,热敷并按摩膀胱区,温水冲洗阴部等方法促使其排尿。必要时,进行留置导尿,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对留置导尿管的护理[5]。

4.讨论

自控式镇痛泵的应用价值及护理效果

自控式镇痛泵是目前临床上一种较为常用的新型镇痛方法,操作简单,使用起来较为方便,且对于药物的流速和剂量控制较好,更易于机体对镇痛药物的吸收,镇痛起效快,不良反应较少,越来越受到广大医生和患者的高度认可,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由于肝癌介入术后患者往往会感到不同程度的疼痛,如何做好术后镇痛是肝癌介入术后护理的重点工作,也是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关键所在[6]。自控式镇痛泵通过控制药剂用量及流速,缓慢给药,根据患者的疼痛症状,显著提高了镇痛效果,因此对患者的刺激程度较小,显著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在肝癌介入术后镇痛中,提升护理质量,加强心理护理及饮食护理,以及健康知识宣讲等,不仅有利于稳定患者的情绪状态,使其更愿意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更显著提高了护理质量,符合现代临床护理的要求。

综上所述,在肝癌患者介入术后镇痛中采用自控式镇痛泵的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同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郭丽萍,程光荣.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护理研究,2012,26(2):514-515.

[2]刘玉莲,闻利红.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术后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4,18(11):2205-2207.

[3]杜金如.护理干预在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350-351.

[4]晓红,黄爱群.分娩镇痛中自控式镇痛泵关闭时机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8:2574-2575.

[5]庞蕾.小议自控式镇痛泵发生尿潴留的护理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42:27-28.

[6]戴琴,杭惠丽.护理干预在肝癌介入治疗疼痛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2):220-221.

论文作者:林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7

标签:;  ;  ;  ;  ;  ;  ;  ;  

自控式镇痛泵在肝癌介入术后疼痛患者中的应用观察与护理论文_林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