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志学[1]2003年在《关于企业入世应对策略的思考》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这个“经济联合国”的一员,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之后的一次更大范围、更深程度的开放。入世一方面是我们从经济全球一体化中获得更大利益,另一方面,将使我国的一些企业受到较大的冲击,我国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今后一切活动都应按照相关规则进行。本文首先介绍了WTO的有关规则和规定以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减让,并据此进一步分析了加入世贸组织给我国企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最后,提出我国企业应对入世策略的几点建议。 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进一步融合在一起了,但这种融合是渐进的,正象我国入世的承诺是逐年履行的,这给我国企业采取应对措施留出了宝贵时间。希望企业家们能够高瞻远瞩,尽早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占有一席之地。
付跃东[2]2003年在《入世后中国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其对策研究》文中认为一、 研究课题的时代背境世界贸易组织是规范和协调当今国际经济贸易关系的最具权威性的全球性多边经济组织,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并称为世界经济的“叁大支柱”。其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90 %以上,管辖范围涉及货物、服务、技术、环保、金融等诸多方面,被人们称为“经济联合国”。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经济的发展需要世贸组织。入世后,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大大加快了政治、经济改革步伐和经济发展速度,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体系和市场微观主体的建立,使我国经济进入到一个新的、快速稳健的良性发展轨道。就银行业而言,入世是我国民族银行业在竞争中走向世界有力外部促进,也是我国金融再生和建设现代金融制度争取成为金融大国的一次难得历史机遇。正如“剑有双锋",入世在给我国银行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也给我国银行业现有市场格局和微观经营主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严重地威胁到民族银行业的生存和发展。二、 研究问题的意义和目的本文选题基于对国有商业银行入世应对策略研究的现实重要性考虑。入世以来,外资银行大量进入我国市场,逐渐享有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金融市场已呈现出全面竞争格局。分析如何在世贸组织框架下,既充分利用入世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又不回避外资银行对我国金融业的冲击和影响,比较和分析中外银行优劣势,在此基础上调整策略,这对我国银行业的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而作为我国金融业骨干和中坚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其强弱和兴衰直接关系到我国金融业能否充分发挥国民经济的核心作用、能否为国家社会政治的稳定、为经济的快速、稳健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因此,关注和研究国有商业银行的入世应对策略,提高其竞争力便成为一个意义重大的现实问题。<WP=3>叁、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本文以入世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背境,以主流西方经济学、金融学以及国际贸易学和发展经济学为理论基础,采取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寻求WTO框架下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思路,以此提出战略对策。 文章首先简要地介绍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原则和主要职能,以及WTO框架下有关银行业的文件体系、内容和我国作为世贸组织成员方在金融业方面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以及我国入世承诺。其次,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入世以来对我国银行业带来的机遇和所造成的冲击。最后,在剖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具有的竞争优势和存在的弊病的基础上,提出了国有商业银行应对入世影响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和建议。四、主要内容及观点文章共分四章,第一章简要地介绍了世界贸易组织与金融服务贸易协议,指出了世界贸易组织在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和大幅度提高实际收入水平,扩大商品和服务生产、贸易,以及有效利用世界资源,实现不同发展水平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第二章分析我国银行业竞争优势,以及入世为国有商业银行发展所带来的机遇。第叁章分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从产权制度、公司治理结构、利率机制等方面解读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运营的现状和问题;第二个部分分析入世以来国有商业银行所受到的冲击。第四为国有商业银行应对入世影响策略研究。分述如下:第1章、世界贸易组织与金融服务贸易协议简介第一节从宗旨和目标、基本原则、主要职能几个方面简要地介绍世界贸易组织。第二节介绍WTO框架下有关银行业的文件体系和内容。第叁节介绍我国作为WTO成员方在金融服务领域的承诺和应负担的义务。第2章、入世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第一节对我国民族银行业竞争能力进行分析,从制度变迁对生产力的释放、有效市场竞争格局形成以及本土优势等方面分析得出经过<WP=4>多年的发展我国银行业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树立起了自己的品牌,与外资银行比较具有自己特定的竞争优势。第二节分析入世后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一是有利于提高政策法规的透明度;二是有利于我国银行业与国际惯例接轨、促进国有商业银行体制转轨,叁是有利于促使国有商业银行加快商业化进程,四是有利于国有商业银行业务的拓展,五是有利于改善国有商业银行的引资与合作环境。第3章、入世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第一节从产权安排、公司治理结构、利率机制、核心竞争力、资产质量以及税赋重等六个方面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弊病。产权方面表现为委托代理问题突出、资本充足率低、金融监管失效等;公司治理上表现为道德风险、内部人自利以及所有者与经营者权利和责任配置不合理。利率机制上表现为利率受政府管制而非由市场形成。核心竞争力方面表现为错误指导思想引导下导致机制落后、效率低下,缺乏核心竞争力。资产质量上表现为资产质量差,不良资产占比大。税赋上表现为税赋水平远高于外资银行,银行财政税收负担重。第二节从制度接轨、外资银行超国民待遇、人才与客户的争夺、业务竞争、对中小企业和社会一般公众的影响以及风险等六个方面详细地分析入世以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所受到的冲击。第4章、国有商
张春林[3]2004年在《当代中国传媒的受众策略研究——从社会转型中受众身份衍变的角度》文中研究表明传媒发展水平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化,受众对传媒的消费能力从被动接受向主动抉择转化,传媒的运作机制从计划配置向市场调节转化,这叁个方面的因素促成了我国传媒策略的调整从传者中心时代向受众中心时代过渡。再则,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传媒作为一种特殊行业,在产业化的大背景下,也有一个最终面向市场的问题。从经济学的意义来讲,面向市场就是面向消费者,对于传媒来说,就是要面向受众。在高度市场化的经济大环境中,受众将是影响传媒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本文对当代中国传媒的受众策略进行集中研究。 本文研究受众策略,不是孤立地从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角度来分析,而是从社会转型中受众身份衍变的角度来剖析。受众身份是把握受众的一把钥匙,也是传媒策略调整的重要依据。本文从分析影响传媒发展的社会因素入手,主要从“政治层面、经济层面、文化层面”,“主体层面与客体层面”,“群体层面与个体层面”这叁个维度对受众身份进行了深入分析。 因为受众身份在变,所以传媒的受众策略要调整。本文首先对当代中国传媒的受众策略进行历时性考察。在前市场化阶段,传媒无视受众的存在,受众处于一种非常被动的状态,不能也没法对传媒的发展产生任何影响,传媒运作基本上是一种按部就班的做法。在半市场化阶段,传媒开始重视受众,受众的自觉意识、主体意识开始萌动,对传媒的发展有一定影响,但还不至于决定传媒的生死,这个时期传媒的受众策略是一种服务型、满足型的。在市场化阶段,四川大学博十学位论文传媒重视受众是必然的、明智的选择,受众的主体地位、能动作用日益凸现,受众对传媒的生存与发展起决定作用,这个时期传媒的受众策略是一种细分型、精细型的。 其次,本文对当代中国传媒的受众策略进行共时性考察。在分析影响传媒发展的社会因素的变化趋势和受众身份的衍化规律的基础_L,木文对传媒策略要解决的儿个问题进行了分析,这些问题包括大众化一与小众化的问题,中心城市受众、周边城市受众与农村受众的问题,全国性媒体、区域性媒体与地方性媒体的问题,细分受众的度与量的问题,信息短缺、信息饱和与信息过剩的问题等等;分析了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四类媒体的受众格局变化,认为我国这四类媒体发展都还不充分,相互之户lJ的林代性竞争还没有完全形成,各自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媒介全球化问题不「iJ’回避,全球媒体必然对我囚传媒的发展构成威胁,我们必须积极应对【, 再次,本文对一当代中国传媒的受众策略进行分类考察。中国传媒的l卜场化首先在报业取得成功,虽然报业发展红红火火,但是其中的问题也小容回避。都市类报纸可谓全面走向市场的先行者,但是其同质化竞争一又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传媒资源浪费,并进而影响了都市类报纸的深度发展。木文没有对同质化竞争一味贬斥,而是认为同质化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不过,都市类报纸应该寻找其长远发展的受众支撑,办出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党报是报业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深层次分析党报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党报也有一个面向市场的问题;党报发展中有两个方面的发展趋势,一是受众而有待拓宽,二是市场压力驱动必然增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中,党报的传统优势正在削弱,党报改革的关键在于和川;J创新,建立一套与市场接轨的运作机丁}jl]。免费报纸在我国刚刚起步,但是其市场潜力是巨大的。本文认为,尽管日前的政策环境尚不适宜免费报纸的大规模发展,不过一旦报、}仁价格政策放开,更多的市场化报纸肯定会卷入价格竞争的激流,必然会带来报业11,场的洗牌与爪组。 J~播虽不是一种强势媒体,但依然有巨大的发展式‘间。木文认为,在人众化策略日趋萎缩的背景卜,)’‘播可以右小众化思路卜人(j’f乍为,“窄播”是)“播发展的必然选择;广播且有接受地点的流动性、接受!_生七的轻便性、{_麦受行为的随意性等适‘l’l:“窄播”的优点,J、‘播完个liJ一以在“窄播”‘!,}!工‘1二。)”播的“石‘播”策略,实质1几就是·个如},」实现频率分业化的问题;我!l;l)’‘播的频率七业四川大学博十学位论文化还很不充分,频率专业化,从受众的角度来讲,就是受众细分化;广播可以从受众群体、受众需求、接受时间等维度来细分受众,在专业频率中凸现贴近性、服务性和参与性。在其他媒体的市场挤压中,广播要“突出重围”,仅靠其自身那种单一的传播方式是不够的,还必须广泛借助电视、J一及纸、口_联网等媒体平台,实现广播的跨时空延伸。 电视是己成为实实在在的第一媒体,不过其日子也不好过。频道专业化是电视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一些传媒研究者为电视开出的济世良方。在分析频道专业化的诸多制约因素的基础__匕本文认为频道专业化应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l一匕视受众的专业化接受需求;专业频道的经济来源靠什么支撑;专业特色靠什么来维持;提防专业化程度_卜的同质化。木文指出,在频道专业化的同时,中国电视大众化的文章并没有做足。要缩小收视率理论数据与实?
林燕萍[4]2004年在《与贸易有关的竞争法律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与贸易有关的问题”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关注的一个新问题。随着贸易障碍逐渐减少,人们开始关注“边境背后的贸易壁垒”(“behind the border barriers totrade”),即除关税和其他边境措施之外,其他具有影响国际贸易性质的国内政策和国内法律,由此引出众多与贸易有关的问题需要解决。本文以“与贸易有关的竞争问题”为切入点,围绕相关的贸易与竞争问题进行探讨。论文由导言和六章构成,计22万字。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从自由贸易与保护主义的关系入手,简单回顾了国际贸易的历史与发展,在此基础上对当代国际贸易领域各种形态的限制竞争行为作一归纳,并分析导致这种限制竞争行为的原因所在。文章认为,限制竞争总是伴随着贸易保护而来的,无论是过去还是如今,贸易自由化被作为时髦的政策处方,但不是医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因而,各种限制竞争措施屡禁不止,且形式多样,往往以贸易政策与竞争政策的合法性为借口,愈演愈烈。从GATT到WTO,国际贸易中的关税障碍大部分得到规范,而非关税障碍成为限制竞争措施的主要形式。许多国际经济组织试图对非关税障碍的形态列出一个清单,但很难被各国接受。文章介绍了德国学者LieselQuambusch的分类,他将非关税贸易障碍分为叁大类:即依据直接保护主义法令所产生的障碍;依据间接保护主义法令所产生的贸易障碍;以及依据国内行政命令、法律所产生的贸易障碍。文章还对当今国际贸易中出现的自愿出口限制、有秩序行销协定和似关税政策等新型限制贸易措施作了介绍,这些都是今后国际社会进行规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规范国际贸易领域中的限制竞争行为,以及国际社会(全球性的和区域性的)为规范这些限制竞争行为所作的努力。文章分析了区
佚名[5]2002年在《2002年总目录(总第238—260期)》文中提出商经理论工业企业综合实力评价方法研究杨桂菊 王志坚 1上·37……………………………………顾客定义新析姚作为 1上·40………………………………………………马尔可夫模型的构建及应用夏秀芳 1上·44………………………………………………世纪之交大型零
黄书亭[6]2008年在《20世纪美国杰出CEO的危机管理策略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在南北战争以降的背景下,依托管理学基本原理,在多学科的视域中,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以哲学、类型学、案例研究为框架,综合集成各种思想方法,以20世纪美国杰出CEO安德鲁·卡内基、约翰·皮尔庞特·摩根、约翰·D·洛克菲勒、亨利·福特、艾尔弗雷德·P·斯隆、托马斯·J·沃森、小托马斯·J·沃森、李·艾柯卡、杰克·韦尔奇为线索,用比较的视角,实证的方法,述评的文体,对重大危机事件进行描述、对比、统计、总结、研究,基于案例进行推理,剖析决策过程,认识危机的发生机制与显着特征,分析危机管理策略,上升为方法论原则,回归到危机管理实践。危机的分类多种多样。危机的酝酿、发生和变化,关联着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危机是不确定性的表现形式,是科学管理理论逻辑展开的结果,是人格缺陷、制度缺陷、美国难题的体现,是“市场失灵”、“政府失灵”、“技术失灵”的后果,是领导与管理失衡的结果,是若干周期理论的折射,是现代化、全球化的伴生现象。较为科学的危机管理策略是:诚信,务实,盈利,专注,清醒,依法经营,肩负使命,洞悉人性,妥当归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财富观,承担社会责任。真诚面对公众,善待伙伴,擅长沟通,善于管理上司,防范环境污染,提防政治风险。热爱生活,忠于家庭,积极休闲,交往慎重。面对现实,反应适度,持续改进,创新商业模式,形成核心能力,摆脱行为惯性,不苛求完美。讲究方法,规避不确定性,创新品牌,警惕多元化陷阱。重视隐性知识,注重教育训练。保持历史感,避免简单化,建立竞争性的企业文化、柔性的组织结构、规范的法律机制,建立“高瞻远瞩公司”。本文提供观察美国近现代史的新颖视角:多角度勾连企业、人物、社会与历史,构成研究美国经济制度史乃至美国历史的参照系,为理解企业管理与管理思想的发展,为观察新闻史、战争史及休闲史,为评价美国文化、美国内战、工人运动、城市化、新政、美国改革、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和特点提供新视角;本文是案例研究的积极尝试:以问题为导向,围绕核心概念,选择事例,分析数据,提炼观点,审视、验证和创新传统理论,弥补理论分析的空洞、乏味,避免随机、失控现象,兼顾量的研究与质的分析,在研究和运用上开辟新的领域,尝试新的方法,提供有益的建议,研究过程规范、标准;本文是学科交叉的有益探讨:涉及宽泛的时空范畴,涉猎管理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军事学等领域,在管理学与多学科的融合中,剖析典型人物和典型案例,阐释杰出CEO的历史地位、得失成败与现实价值,体现扎实的人文功底,有助于管理学的学科建设和理论建构,其研究策略、文体与叙述方式,有一定的示范价值。
王岸欣[7]2006年在《我国证券公司经营困境之制度经济学研究》文中提出在我国证券市场14年的发展历史中,证券公司曾经经历过暴利时代。但从2001年下半年开始,随着股市的严重不景气,市场制度上的缺陷开始不断暴露出来,证券公司经营陷入一蹶不振的状态。到目前为止,证券公司已经经历了四年的低迷状态。证券市场作为以私有产权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发展的最高阶段产物,其本质上与国有产权及计划经济是格格不入的。在国有产权结构下,政府同时扮演了博弈的规则制定者和博弈参与者的双重身份。这构成了证券公司外部环境的根本性缺陷。证券公司一方面以政府为其产权主体,另一方面又以投资者为其主要客户对象和利润来源,这种双重性决定了当政府与投资者的利益之间发生冲突时,证券公司必然会陷于制度困境。由于外部母系统对内部子系统有着决定性影响,证券公司内部的组织结构具有一般国有企业的通病,官本位、人浮于事、盲目扩张、无视风险等等。内外制度缺陷在证券经纪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和创新业务上都有具体反映。经纪业务的经营模式过分陈旧,靠天吃饭弊端突出,同质化竞争和强烈的投机环境使经纪业务举步唯艰;投资银行业务的最后审批权限完全为政府所垄断,使得投行竞争异化为寻租竞争:创新业务由于需要获得政府的试点许可,使得市场为少数被政府扶持的证券公司所把持,造成事实上的不平等。证券公司制度困境的解决是一个系统工程,笔者针对其外部制度、内部制度、经纪、投行和创新业务各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应对策略。大致思路是通过外部产权制度和交易制度的改善,以及证券公司自身产权结构的多元化、经营结构的改善和创新,网络经纪业务的发展、国际化开拓等来实现经营效益的提高。
陈扬[8]2012年在《制度创新扩散过程中的组织退耦策略选择机制研究》文中提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作为近年我国制度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正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从组织制度学派的角度来看,此次制度创业活动的实质是一次对在我国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效率逻辑的反思,并试图通过推动其与公平逻辑的融合,帮助企业和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但正如Oliver等人所指出的:新制度合法性的确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由于组织异质性的存在,于是我们观察到不同的组织在执行相关社会责任时采用了不同的应对策略,如遵从策略、退耦策略等。从制度扩散的角度来看,部分组织表面上宣称承担社会责任,而在实践中却刻意地回避,显然有悖于此次制度创业初衷的。那么,有哪些因素影响了组织应对新制度的决策?其作用机理又如何?这些显然是我国进一步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制度必须回答的问题,本文的研究也正是藉此而展开的。在第二章对现有相关理论进行系统的梳理基础之上,我们依次进行了场域层面的制度创业案例研究、组织层面的新制度应对策略案例研究和组织退耦策略实证研究等叁项关联性的研究工作。首先,在场域层面的制度创业案例研究中,通过借鉴Hoffman、Child等人的研究方法,本文第叁章在系统收集《WTO经济导刊》等7家大众媒体于1999-2011年中所披露的1265项特定信息基础上,分析并提出了所谓“政府提倡、协会搭台、国企唱戏”的制度创业模式。此外,我们还进一步指出“行业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可能是导致这一特殊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其次,在组织层面的新制度应对策略案例研究中,通过明确场域制度创业模式特征,本文第四章选取了此次企业社会责任制度创业的主要形式之一: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作为对象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在这一具体制度演进过程进行详细梳理后,我们选择了7家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分别对其董秘等相关人员进行了2-3小时的深度访谈,并在对访谈内容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从规制、规范和认知合法性等叁个角度进行了理论提炼,用所谓的“合法性距离模型”刻画“即使面对相同的新制度,异质性的组织为此所需付出的“合法性”代价也是不同的”这一核心命题;再次,在组织退耦策略实证研究中,基于第四章所提炼的变量维度,并结合第二章文献综述的相关内容,我们提出了本文的实证模型及假设命题。但受到数据的限制,在最大限度保证样本信息不损失的前提下,我们选择了147家上市公司及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作为实证分析的数据来源,并使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了数据分析。该实证检验的结果部分支持了我们的假设命题。最后,我们的研究从微观、中观和宏观叁个层面对如何深化下一阶段的企业社会责任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于微观层面。经历了2008-2011年强制性的制度扩散过程,虽然大量的企业表面上采用了此项制度,但真正希望通过该制度改变企业的实践活动必须从内生性要素的培养入手。例如,加强和较高制度合法性场域中成员之间的互动、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改变管理者的心智模式等均是可以考虑的手段;其次,于中观层面。由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价体系本身的不完善以及在其制定过程中的政治行为,导致了部分企业的参与态度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机会主义的目的,同时另一部分企业,尤其是民企,被人为排除在参与核心之外。因此,如何使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本身更加完善、公平,是下一阶段需要在相关评价技术上突破的关键问题;最后,于宏观层面。微观层面和中观层面的问题可以部分地归结为我国特殊的行业协会治理结构所致:大企业主导的、政府行政命令单项传递机构。虽然,近年我国在这方面已近有了大量的尝试,但上述的基本格局没有发生本质性的改变。因此,下一阶段我们需要明确行业协会的角色,将现有政府的职能通过完善的行业治理机构,部分地交由协会完成,以此降低新制度执行的监督成本,真正达到以制度塑造行为的目的。
王颖丽[9]2015年在《中国与美欧日稀土争端的法律问题探析》文中研究表明稀土元素日益广泛地被运用在各个领域,正逐渐引领当今世界进入“稀土时代”,但不可避免的是供需矛盾也越来越尖锐,世界各国对稀土资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我国作为稀土的主要供应国,是世界稀土需求的极大支撑者,但是由于一直以来的大量开采造成的资源紧张及环境破坏等问题,我国不得不对稀土进行出口限制,因此世界各国纷纷对此不满,以美国为首的欧盟、日本等国就此向WTO提出诉讼请求,在磋商未果的情况下2012年7月WTO正式设立专家组对中国稀土出口限制措施进行审查,并于两年后出具终裁报告裁定我国败诉,理由是我国关于稀土的出口限制措施违背了入世承诺。稀土案已经不是我国在WTO败诉的关于资源争夺的第一例案件,早在2012年,中美原材料案件最终也被WTO裁定败诉,在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作为物产资源丰富的中国,如何应对这些国家对我国资源政策措施的挑战是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最近,美国又开始对我国的光伏产品有所行动,称从我国进口的晶体硅光伏产品对其国内关联厂商构成实质损害,美国声称即将对两地的生产及出口商采取措施。如何在今后保护我国的相关产业和稀缺资源,以及如何在即将进行的光伏产品争端中积极应对,都将是我们目前面临的迫切课题。因此本文对稀土案件进行研究,总结我国应对此类案件的经验及教训,这对今后我国处理国际贸易争端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稀土争端中主要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阐述,主要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阐述的是稀土案件的概况,首先列举了近些年我国关于稀土的政策变化,然后从相似案例中美原材料案件入手,简要分析该案的基本情况,然后再引出随后发生的稀土争端进行分析。第二部分是对稀土案败诉的思考,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上总结了稀土案败诉的原因:程序中处于被动地位、“保护资源说”的抗辩说服力低、举证上的技术性失误、出口限制与国内保护不同步等。第叁部分详细分析了稀土案中的主要出口限制措施,主要涉及出口关税、出口配额和出口企业权限限制等问题,第四、五部分主要是围绕第叁部分列举的叁种措施进行相关法理和法条分析,法理分析主要包括超WTO义务适用例外条款可行性分析、将出口限制行为归为企业行为的可行性分析和运用目的与宗旨解释方法分析,法条分析主要包括对GATT第20条引言及b、g两项和第21条进行分析,第六部分主要总结了稀土案的经验教训:1.重视证据与举证责任;2.促进国内法与WTO规则相融合,包括将保护环境的宗旨纳入相关国内法的立法宗旨及总则、促进相关部门的政策措施与WTO规则融合、结合WTO的判例促进国内法与WTO规则相融合;3.出口与国内保护相协调,包括将稀土纳入税法范畴向其征收资源税、规范国内稀土市场经营主体的行为、促进稀土消费阶段的国内外市场相协调;4.推动贸易争端的多元化解决,包括完善关于贸易措施通知方面的相关法规及措施、力争在多边谈判中将稀土纳入GATT的可征税目录;5.促进稀土进行集团化商业垄断,包括加快组建稀土行业的大型集团、坚持市场配置与行政管制相平衡的原则;6.加快培养精通金融、外贸、谈判的复合型人才。
宋军[10]2008年在《我国完善反倾销应对策略的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30年中,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但伴随着国外不断地强化的贸易壁垒,尤其是国外对我国发起的反倾销,我国已连续12年成为世界上遭遇反倾销最多的国家。国外对我国发起的反倾销已成为阻碍我国对外贸易快速、持续和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有关反倾销的问题已成为我国政府和理论界非常关注的话题,尤其是如何完善我国应对反倾销的政策。“入世”以来,我国积极应对国外反倾销。根据反倾销案发起的前因、后果以及出口企业涉案的过程,按时间顺序构建了我国应对反倾销的政策体系,包括早期的防范和避免阶段、调查期的应诉工作阶段、后期的总结阶段。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从各个方面采取多种措施应对国外的反倾销,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应对反倾销能力不断提高、建立了一系列反倾销法律法规和“四位一体”的应对机制、反倾销人才队伍也不断壮大。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一方面,我国面临的反倾销必将发生一定的变化:国外反倾销的重点将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国外反倾销的手段将从单一的反倾销转变为多种手段同时并用;国外频繁发起反倾销的国家将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国外对华的反倾销将从个案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国外的反倾销法律进行了更有针对性地调整。另一方面,我国应对国外反倾销的现行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针对我国遭遇反倾销形式的变化和应对国外反倾销政策的不足,本文通过对我国遭遇反倾销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探讨我国遭遇反倾销的原因,指出我国遭遇国外反倾销的新变化,在总结现阶段应对反倾销政策的不足的基础上,不断地完善和创新我国应对反倾销的政策,以适应新情况下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关于企业入世应对策略的思考[D]. 温志学. 河北大学. 2003
[2]. 入世后中国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其对策研究[D]. 付跃东. 西南财经大学. 2003
[3]. 当代中国传媒的受众策略研究——从社会转型中受众身份衍变的角度[D]. 张春林. 四川大学. 2004
[4]. 与贸易有关的竞争法律问题研究[D]. 林燕萍. 华东政法学院. 2004
[5]. 2002年总目录(总第238—260期)[J]. 佚名. 商业研究. 2002
[6]. 20世纪美国杰出CEO的危机管理策略研究[D]. 黄书亭. 南京理工大学. 2008
[7]. 我国证券公司经营困境之制度经济学研究[D]. 王岸欣. 复旦大学. 2006
[8]. 制度创新扩散过程中的组织退耦策略选择机制研究[D]. 陈扬. 复旦大学. 2012
[9]. 中国与美欧日稀土争端的法律问题探析[D]. 王颖丽. 华东政法大学. 2015
[10]. 我国完善反倾销应对策略的研究[D]. 宋军. 南京师范大学. 2008
标签:企业经济论文; 稀土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国有商业银行论文; 国内经济论文; 稀土产业论文; 经济学论文; 传媒产业论文; 反倾销论文; wto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