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展望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程改革论文,高中数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于1995年制定的高中数学教学大纲经过近年来多次修订后,其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评价方法、课程结构等方面,较之以往的教学大纲都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课程改革的一系列问题.有些地区甚至还在沿用八十年代制定的教学大纲,不仅课程结构单一,而且知识面狭窄,内容陈旧、练习繁难、评价滞后.面对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与造就,已成为面向未来,支撑我国经济发展,振兴中华的重要条件.因此改革培养人才的重要知识储备阶段的高中数学教学,已迫在眉睫.以下本文将探讨高中数学课程的改革的相关问题,并对新课程的架构与建设作一展望.
1 开设必修课与选修课
高中数学课程是继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教育的一门主要课程.它是学生将来参加社会生产、继续学习的基础.数学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形成、发展智力等有积极作用.并且,数学作为学习物理、化学等其它课程的工具性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及教育改革的深入,更加显现出其在高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科学与文化价值.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和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课程设计得科学与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至关重要.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但与义务教育阶段不同,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多样性与选择性,使得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高中数学课程的基础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在义务教育阶段之后,为我国公民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数学基础,使他们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二是为进入高一级学校的学生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基于不同的需求,高中数学课程可分设为必修课与选修课(与大学课程的开设有相似之处).其中的必修课应当满足所有学生共同的数学需求,而为有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的选修课,也仍然应是学生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性数学课程.
2 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积极主动探索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应是将来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人们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地经历诸如归纳类比、空间想象、抽象概括、运算求解、演绎证明等思维过程,这些过程不仅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而且也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事实.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形成的理性思维能力,将有助于科学、严谨作风的养成.新的数学课程应当力求体现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这一基本理念.
高中数学课程的设计还应当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为学生提供“提出问题、探索思考”的空间,有利于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过程.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学习形式化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项基本要求,但是,数学教学不能过度地形式化,否则会将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活动淹没在形式化的海洋里.可以通过典型例子的分析和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结论的形成过程,体会蕴涵在其中的思想方法,把原本近似于枯燥的数学内容,用全新的理念和手段使之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新鲜、活泼的教育形态.新的数学课程可以通过设置具有启发性、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进行思考,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在思考、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和理解.
3 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倡创新精神
高中数学在数学应用和联系实际方面需要大力加强.近几年来,我国中学数学教学中普遍实行的各种建模演练,已被实践证明,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高中数学课程应讲清一些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和应用价值,开展“数学建模”的学习活动,设立一些反映数学应用的专题课程.力求促进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在新课程理念下,应提倡在打好基础的同时,力求体现数学的创新精神,二者不可偏废.在完备充实且活泼多样的数学课程的学习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仅仅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积累,还应提倡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并能将某些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化成问题提出、并加以分析和解决.从而将这种发展了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上升为数学意识,进一步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创造有利的条件,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
4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产生深刻的影响.数学课程应尽可能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使学生能在计算机的帮助下进行数学实验,探索、发现并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对于先前那些繁琐的计算,在算法及计算机的辅佐下,也将不再是困难的事了.教材可以在处理某些内容时,提倡使用计算机或计算器,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更多的帮助.如何使用现代技术手段处理繁杂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以取得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探索和发现数学的规律,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教材编写中值得注意和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另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在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上可以发挥巨大的潜力,而且还可以渗透到数学的课程内容中来,教材应注意这些资源的整合.为了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高中数学课程可增加一些算法的内容,把建立在九年义务教育上的最基本的数据处理能力,更进一步加以提升.例如,可以把算法融入到有关数学课程内容中;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搜集资料,研究数学的文化,体会数学的人文价值.因此,新课程应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
5 课程多层次,多样化
新的高中课程应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对未来人生规划的思考.同时应为学生提供选择和发展的空间,学生可以在学校与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选择,初步选择以后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转换、调整.同时,根据我国,国家、地方、学校的三级课程管理框架,高中数学课程应给学校和教师留有一定的选择空间,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学生的基本需求,编制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未来的高中数学新课程还应为更有发展前景的高级人才的培养腾挪出众多的选择余地,为其将来的发展创造出更广阔的空间.因此我们设想,高中数学新课程较之现有的课程应该有更大的知识容量,与三级课程管理中的校本数学课程一起,构筑成一个丰富多彩而又充盈扎实的园地,让那些游刃有余的莘莘学子,在一种宽松有序而又不缺指导的氛围中去尽情地吮吸他们将来从事高新科学技术研究所必备的营养.也许有人会觉得,如此描述似乎给人一种天方夜谈的感觉.然而,下面这则小资料,对佐证笔者上述的论述,也许会有帮助.我国教育代表团曾对芬兰进行考察采访,在他们那儿,一个只有2400余人的小镇的学校里,高中部就为学生们开设了300余门的课程.看来,合璧中西文化之精彩,交融欧亚教育之短长,应该可以成为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的一种前瞻选择.
高中数学课程的改变必将引起评价体系的相应变化,包括评价理念、评价体制、评价内容、评价形式的改革,限于篇幅,本文不再论述.
建立在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基础之上的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已呼之欲出.全国师生所共同期待着的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必将为目前的高中教育,注入新的希望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