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非拉地区社会党发展现状及其原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亚非拉论文,发展现状论文,原因论文,社会党论文,地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574(2016)01-0098-14 本文所考察的亚非拉地区社会党,首先是那些已经加入社会党国际的政党,目前有85个①;其次是那些虽未加入社会党国际,但声称信奉民主社会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的政党,例如中亚地区的5个政党②和2014年12月因未缴纳会费而被社会党国际暂时除名的11个政党③。这些政党分布在亚非拉地区80多个国家,已经成为该地区的重要政治力量。本文尝试全方位展示亚非拉地区社会党的发展现状,并通过该地区发展模式的替代来揭示中左翼政党纷纷转向社会党的原因。 一、亚非拉地区社会党发展现状 在亚非拉地区,亚洲有25个社会党,非洲有45个,拉丁美洲有31个。这些政党之间的差别较大,我们尝试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考察其发展现状: (一)亚非拉地区社会党的总体状况 亚非拉地区社会党的主体,是自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开始至1992年④成立的一大批政党,如摩洛哥人民力量社会主义联盟、塞内加尔社会党、中非人民解放运动、佛得角非洲独立党、刚果民主与社会进步联盟、菲律宾民主社会党、巴西民主工党、智利争取民主党、巴拿马民主革命党、贝宁社会民主党、喀麦隆社会民主阵线等。这类政党共有32个,约占亚非拉全部社会党的三分之一,其中非洲有23个,占非洲社会党的多数。民主化浪潮为亚非拉社会党的兴起提供了有利条件,其中撒哈拉以南非洲成为社会党分布最密集的地区。 二战后至上世纪70年代初,随着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民族独立与民主运动的发展,产生了一批社会党,如波多黎各独立党、尼泊尔大会党、纳米比亚西南非人民组织、博茨瓦拉民主党、阿尔及利亚社会主义力量阵线、巴基斯坦人民党、以色列工党、东帝汶独立革命阵线等,共有24个。这些社会党为本国的独立、民主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各自国家的主导政党。 亚非拉地区最为活跃、影响最大的社会党,大都是二战前成立的、较早加入了社会党国际的那些政党,如秘鲁阿普拉党、阿根廷社会党、乌拉圭社会党、圣基茨和尼维茨工党、智利社会党、毛里求斯工党、牙买加人民民族党、委内瑞拉民主行动党、日本社会民主党等。这些政党在发展初期深受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后来从社会民主主义转向民主社会主义,对亚非拉地区民主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以及其他政党发挥着示范和桥梁作用。 亚非拉社会党中还包括一些曾信奉科学社会主义、后转向民主社会主义的政党,如蒙古人民党、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几内亚与佛得角非洲独立党、尼加拉瓜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莫桑比克解放阵线党、坦桑尼亚革命党、也门社会党等。这些政党在1989-1992年间相继放弃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接受民主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亚非拉社会党中颇受争议的新成员⑤。 苏联解体后,中亚地区也出现了一批社会党,如吉尔吉斯祖国社会党、吉尔吉斯斯坦社会民主党、乌兹别克斯坦公正社会民主党、塔吉克斯坦社会党、哈萨克斯坦全国社会民主党等。由于冷战后中亚地区盛行威权主义政权和有限民主,这些政党在国内的发展受到一定限制,目前大多仍是边缘化的小党,其中只有吉尔吉斯斯坦的两个社会党属于例外:吉尔吉斯斯坦社会民主党领导人阿塔姆巴耶夫现任总统,吉尔吉斯祖国社会党是议会第一大党。 在亚非拉社会党中,还有一些是本世纪才成立的新党,如马里联盟党、毛里塔里亚民主力量联盟、埃及社会民主党、赞比亚爱国阵线、巴拉圭国家团结党、危地马拉全国希望联盟等。这些政党属于新兴政治力量,是其国内政治变化与政党分化的产物。 (二)亚非拉地区社会党的执政或参政状况 截至2016年1月,亚非拉地区共有21个社会党单独执政,它们是:非洲的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党、佛得角非洲独立党、加纳全国大会党、几内亚人民联盟、马里联盟党、莫桑比克解放阵线党、纳米比亚西南非人民组织、尼日尔争取民主和社会主义党、坦桑尼亚革命党、博茨瓦拉民主党、几内亚与佛得角非洲独立党、赞比亚爱国阵线、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阵线,加勒比地区的阿鲁巴人民选举运动、牙买加人民民族党、安提瓜工党、圣卢西亚工党、多米尼克工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联合工党,中美洲的尼加拉瓜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在这些单独执政的社会党中,有的是长期执政,成为本国的主导政党,如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党、佛得角非洲独立党、几内来与佛得角非洲独立党、牙买加人民民族党、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莫桑比克解放阵线党、纳米比亚西南非人民组织、尼加拉瓜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 亚非拉地区另有一些领导或加入联合政府的社会党,属于执政联盟成员,如吉尔吉斯斯坦社会民主党、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莱索托民主大会党、巴西民主工党、智利争取民主党、智利激进社会民主党、智利社会党、哥伦比亚自由党、乌拉圭新空间党、乌拉圭社会党。 亚非拉地区有些社会党目前是本国最大的反对党,它们虽暂时在野,但有执政的潜力,未来可能上台或重新上台执政,如巴基斯坦人民党、印度国大党、蒙古人民党、东帝汶独立革命阵线、土耳其共和人民党、毛里求斯工党、巴巴多斯工党、哥斯达黎加民族解放党、伯利兹人民统一党。这类政党有的曾是国内执政党,具有较强的执政能力,如巴基斯坦人民党在2013年选举失利后下台,印度国大党、毛里求斯工党、哥斯达黎加民族解放党于2014年才开始在野。 除此以外的亚非拉大多数社会党,目前仍属于一般反对党,如马来西亚民主行动党、阿尔及利亚社会主义力量阵线、乌兹别克斯坦公正社会民主党、阿根廷社会党、秘鲁阿普拉党、博茨瓦拉民族阵线等。它们将来如果向上发展有可能成为国内最大的反对党,但也可能向下滑落为边缘小党。当然,其中也有一些政党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边缘化状态,在国会的议席数很少甚至没有议席,如以色列梅雷兹党、日本社会民主党、菲律宾民主社会党、赤道几内亚社会民主联盟、委内瑞拉争取社会主义运动、哈萨克斯坦全国社会民主党、塔吉克斯坦社会民主党等。 总起来看,亚非拉地区社会党大多数仍处于在野状态,特别是在当今世界经济低迷的情况下,强调平等与社会正义的社会党人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三)亚非拉地区社会党的意识形态共性与差异性 亚非拉地区社会党普遍以民主社会主义为指导,但不同政党在意识形态上仍有一定区别,其中一些党的指导思想还有着自己的鲜明特色。 社会民主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是欧洲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两个阶段性概念,二者的区别在于目的有所不同:前者主张通过福利国家和失业保险使资本主义变得更加人道,后者追求在民主体制内促进社会主义理想、以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⑥。目前,绝大多数亚非拉社会党宣称以社会民主主义为指导思想,这类政党有82个;宣称以民主社会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有29个;宣称以民主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有18个⑦。绝大多数亚非拉社会党宣称以社会民主主义为指导思想,这表明它们是在追随西欧社会党,放弃了以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的目标,转而认同资本主义制度。同时保留民主社会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为意识形态的那些政党,表明它们既愿意采取改良主义政策,同时又不放弃以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的努力。 与西欧社会党不同,亚非拉社会党除接受社会民主主义或民主社会主义之外,有些政党还保留着其他意识形态,例如民族主义、民众主义等,情况比较复杂。在亚非拉社会党中,有19个政党在意识形态中保留着各类民族主义,我们可称之为带有民族主义色彩的社会党,它们把捍卫民族主权与独立、推动人民主权与民族自治作为党的重要政策,如巴勒斯坦法塔赫信奉巴勒斯坦民族主义,也门社会党主张阿拉伯民族主义,印度国民大会党坚持自由民族主义,东帝汶独立革命阵线信奉左翼民族主义,阿尔及利亚社会主义力量阵线信奉阿尔及利亚主义和柏柏尔民族主义,纳米比亚西南非人民组织信奉非洲民族主义等。 亚非拉社会党中还有一些坚持“中间道路”或“第三条道路”的党,如以色列工党、日本社会民主党、委内瑞拉民主行动党、牙买加人民民族党都主张第三条道路,智利激进社会民主党、伯利兹人民统一党等主张中间道路。伯利兹人民党书记乔治·普赖斯明确表示,既反对“无神论的共产主义”,也反对“不加约束的资本主义”,赞同“明智的资本主义”⑧。 民众主义思潮在亚非拉国家尤其是拉美比较盛行,如巴基斯坦人民党、印度国大党、巴西民主工党、秘鲁阿普拉党、多米尼加革命党等⑨。 亚非拉地区一些社会党的意识形态有着自己的鲜明特色,如阿根廷激进公民联盟、智利争取民主党、智利激进社会民主党信奉社会自由主义,以色列工党信奉劳工犹太复国主义,土耳其共和人民党信奉凯末尔主义,伊朗库尔德斯坦民主党、阿尔及利亚社会主义力量阵线、突尼斯劳工与自由论坛主张世俗主义。 总之,亚非拉社会党在意识形态上的个性差异,是由各国特殊的历史、文化、宗教、国情以及各党的特殊历史传统所决定的,它表明亚非拉社会党在意识形态上并不是整齐划一的,而是具有多样性,这一点不同于西欧社会党。 (四)亚非拉地区社会党政策的共同点与差异性 作为社会党性质的政党,亚非拉社会党普遍接受政治民主、社会民主、混合经济、社会福利等标志性政策。它们主张政治多元化,维护本国的议会民主制,反对本国大党垄断政权,例如马来西亚民主行动党主张打破巫统领导的国民阵线在国会中的绝对优势,喀麦隆社会民主阵线反对喀麦隆人民民主联盟⑩一党长期执政等。在非洲,由于许多国家存在不同的种族与部族,因而这些国家的社会党普遍反对种族主义和部族主义,主张各族裔、部族之间平等团结,例如博茨瓦拉民主党、布基纳法索争取民主进步党、津巴布韦争取民主变革运动等,都公开反对种族主义和部族主义。在宗教氛围浓厚的国家,社会党大多主张政教分离,如印度国大党、巴基斯坦人民党、土耳其共和人民党、也门社会党、黎巴嫩社会进步党、阿尔及利亚社会主义力量阵线,都反对宗教原教旨主义,维护世俗主义(11)。 在经济政策上,亚非拉社会党普遍赞同混合经济,鼓励私有经济发展,主张建立社会市场经济和发展外向型经济。个别社会党,如黎巴嫩社会进步党,倡导实行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对关乎国计民生的企业实行国有化(12);厄瓜多尔民主左翼党主张民族经济,坚持由国家对石油、天然气等战略资源实行全面控制(13)。由于亚非拉地区大多数国家还存在一定比例的贫困人口,因而像巴基斯坦人民党、印度国大党、肯尼亚工党、莫桑比克解放阵线党等,在经济政策上都十分强调扶贫与减少贫困人口。在那些还存在大量无地和少地农民的国家,社会党如津巴布韦争取民主变革运动、西南非洲人民组织,在经济政策上突出强调土地改革(14)。 社会福利政策是西欧社会党的标志性政策,亚非拉社会党也不例外。例如毛里求斯工党、哥斯达黎加民族解放党、智利社会党等,经过长期努力在各自国内已建成小型福利国家,其他一些执政社会党也正在完善本国的社会福利制度。 在对外关系上,亚非拉社会党普遍主张不结盟的睦邻友好外交政策;主张改善与英美等西方国家以及国际多边援助机构的关系,力争更多的援助;主张加强南南合作,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南部非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地区的社会党,还主张推动区域一体化。目前,亚非拉地区绝大多数社会党都奉行与中国友好的政策,与中国共产党有正式的交往。 (五)亚非拉社会党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 亚非拉三大洲社会党的发展存在一些差异:拉美地区社会党发展较早,影响较大;非洲地区后来居上,社会党数量最多;亚洲地区社会党发展稍显落后,唯有南亚地区社会党较为活跃。 南美洲的民主社会主义运动发展最早,深受欧洲社会主义思想影响,是社会党国际重点发展的地区。其中阿根廷社会党、巴西民主工党、智利社会党、乌拉圭社会党、秘鲁阿普拉党与西欧社会党保持着密切联系,也是本国主要政党(15)。加勒比地区是目前社会党发展最好的地区,其中牙买加人民民族党、安提瓜工党、圣卢西亚工党、多米尼克工党都在本国长期执政。中美洲是社会党较活跃的地区,哥斯达黎加民族解放阵线、尼加拉瓜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巴拿马民主革命党都是国内主要执政党,其中尼加拉瓜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和哥斯达黎加民族解放党均长期执政。 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是社会党的新兴发展区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民主化浪潮和民主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这里产生了40多个社会党,其中南非非国大、毛里求斯工党、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佛得角非洲独立党、莫桑比克解放阵线党、坦桑尼亚革命党、几内亚与佛得角非洲独立党等,都在本国长期执政。 亚洲地区社会党的情况较为复杂。东亚两个改名而来的社会党——蒙古人民党和日本社会民主党——发展不佳:前者原名蒙古人民革命党,2009年失去执政地位后恢复党的早期名称蒙古人民党(16);后者原名日本社会党,1996年决定更名为日本社会民主党(17)。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的菲律宾民主社会党、马来西亚民主行动党、东帝汶独立革命阵线和斐济工党,目前都是反对党,其中马来西亚民主行动党、东帝汶独立革命阵线是本国主要反对党,菲律宾民主社会党是边缘化小党,斐济工党因支持2006年军人政变并加入军人临时政府,于2008年被驱逐出社会党国际(18)。南亚地区的社会党发展最好,巴基斯坦人民党、印度国大党、尼泊尔大会党都是本国主要政党,其中巴基斯坦人民党分别于1971-1977、1988-1990、1996-1999、2008-2013年执政,为推动巴基斯坦民主和人权、改善人民生活以及提高社会福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印度国大党是印度主要左翼政党,自1947年印度独立以来,该党共有7人出任总理,执政时间长达33年;尼泊尔大会党自1947年成立以来一直是尼泊尔的重要政治力量,从1959年2月开始执政,共领导过10届联合政府,是该国执政时间最长的政党。中东也是社会党比较活跃的地区,阿尔及利亚社会主义力量阵线、以色列工党、伊拉克库尔德斯坦爱国联盟、巴勒斯坦法塔赫、土耳其共和人民党、也门社会党、黎巴嫩社会进步党都是本国主要反对党,而“阿拉伯之春”后才建立的突尼斯劳工与自由民主论坛、埃及社会民主党成为该地区新兴力量,伊朗库尔德斯坦民主党以及最近才成为社会党国际观察员党的伊朗库尔德人工人党、伊朗库尔德斯坦工人党,目前仍处于非法状态。 亚非拉社会党受本地区经济、社会、政治发展以及民主化程度、宗教文化的影响,各自呈现不同的发展状况,反映了该地区社会党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二、亚非拉地区社会党快速发展的原因 1951年社会党国际成立时在亚非拉地区还只有4个成员党(19)。目前,亚非拉地区信奉民主社会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的政党多达100多个,其中加入社会党国际的85个,分布在该地区80多个国家。亚非拉社会党发展如此之快,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社会党及时填补了因激进社会主义政党衰落留下的政治真空 苏东剧变对亚非拉激进社会主义政党造成巨大冲击,一些共产党的分化与衰落为社会党的发展留下巨大空间,有些共产党放弃马克思主义,直接转变成为社会党。 在亚洲,也门社会党于1991年3月放弃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开始向社会党转变;蒙古人民革命党于1997年接受社会民主主义,2010年更名为蒙古人民党,宣称是中左翼政治力量(20)。 在非洲,贝宁人民革命党于1989年12月决定放弃马克思列宁主义,1990年4月自行解散,部分党员另行组建了贝宁社会民主党;莫桑比克解放阵线党1989年7月转向民主社会主义,成为向社会各阶层包括资本家开放的社会党(21);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1990年宣布社会民主主义为其意识形态;埃塞俄比亚工人党、刚果劳动党等也都在1990年宣布从科学社会主义转向民主社会主义(22)。 在拉美,共产党和其他激进左翼政党衰落后所留下的真空不仅导致了这些政党自身的社会民主党化,还导致新的社会党在许多国家出现(23)。巴西共产党在1992-1994年期间改称巴西社会主义人民党,宣布走民主社会主义道路;哥斯达黎加人民先锋队党、乌拉圭共产党等在1992年发生分裂,部分党员另行组建社会党(24);尼加拉瓜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在1990年大选失败后逐步转向民主社会主义,该党领导人奥尔特加明确表示:“从我个人来说,更倾向于社会民主的、非北约组织成员国的北欧国家模式。”(25) (二)西欧与亚非拉传统社会党的发展模式吸引一些政党选择民主社会主义 英国工党与北欧社会民主党的发展模式对亚非拉中左翼政党很有吸引力。英国工党政府在战后通过全面的社会福利立法,于1948年宣称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福利国家,激起亚非拉地区一些中左翼政党的模仿愿望,特别是英联邦内的印度国大党、巴基斯坦人民党、毛里求斯工党,都宣布要走英国工党式的民主社会主义道路。瑞典社民党、挪威工党和丹麦社民党,在战后将自由市场经济与福利国家制度相结合,建立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国家,成为发展中国家一些中左翼政党的榜样。例如尼加拉瓜桑解阵领导人奥尔特加在1989年说:“我们的社会模式不会像古巴式的,而是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模式。”(26) 一些较早执政的亚非拉社会党,如毛里求斯工党、智利社会党、哥斯达黎加民族解放党,由于在执政期间成就突出,也成为该地区新兴社会党追随的典范(27)。自1968年毛里求斯独立以来,毛里求斯工党一直是该国主要执政党,执政期间使毛里求斯发展成为非洲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的国家,2013年人均GDP达到9202.5美元(28),被称之为“毛里求斯奇迹”(29),这对长期处于政局动荡、经济落后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中左翼政党,具有较强的示范效应。智利社会党在1989-2016年期间与其他中左翼政党联合执政22年,执政期间在坚持自由市场经济和经济增长的同时,注重发挥国家在国民收入再分配过程中的作用,致力于建设社会福利国家(30),这种兼顾公正的增长模式取得良好效果,使智利人均GDP在2010年突破12000美元,在南美洲率先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这一成功经验激励着拉美一些中左翼政党选择社会民主主义道路。再如哥斯达黎加民族解放党,在1953-2015年期间共执政45年,把哥斯达黎加建设成为一个典型的社会民主主义色彩的国家,使之从一个贫困落后的农业国变成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的福利国家,这种在坚持经济自由主义的同时保持适当国家干预的发展模式,对中美洲与加勒比地区的中左翼政党有很强吸引力。 (三)激进社会主义、村社社会主义、民众主义与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在亚非拉的失败促使一些中左翼政党选择社会民主主义发展模式 亚洲的也门社会党、蒙古人民革命党,非洲的刚果劳动党、贝宁人民革命党、埃塞俄比亚工人党、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莫桑比克解放阵线党、索马里革命社会主义党、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拉美的尼加拉瓜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在取得本国政权后,都先后选择了激进社会主义发展模式,主要通过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优先发展国营企业等措施,来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由于照搬苏联模式,这些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初相继出现经济停滞甚至负增长。特别是贝宁、埃塞俄比亚、莫桑比克、索马里四国,不仅经济停滞不前,人均GDP也均低于300美元,属于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行列,其中索马里的人均GDP到1984年只有129美元。面对这种局面,在这四国执政的激进左翼政党于1984年前后接受了IMF和世界银行的经济结构调整方案,转向了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在同样一直由激进左翼政党执政的安哥拉、刚果、津巴布韦、蒙古和尼加拉瓜,上世纪80年代后期也相继出现经济增长率下滑甚至负增长,到1991年这五国的人均GDP多在1000美元左右,其中尼加拉瓜的人均GDP只有351美元,属于最不发达国家行列。因此,这些国家的激进左翼执政党在1991年前后也都决定放弃激进社会主义发展模式。 在撒哈拉以南的12个非洲国家,左翼政党执政后宣布在本国实行村社社会主义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强调恢复非洲传统的农村村社制度,通过土地改革优先发展农业,推行农业集体化。由于使用强制手段推动农业集体化,导致这些国家农业生产倒退,加纳、几内亚、马里、乌干达的左翼政府被军人政变推翻,其村社社会主义发展模式被强行中止,其他八个左翼执政党面对经济困境,后来均接受了IMF和世界银行提出的经济结构调整计划,转向了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关于这12个国家左翼政党的村社社会主义实践情况,参见表1。 民众主义发展模式主要流行于拉美地区,智利社会党、秘鲁阿普拉党、巴西社会民主党、阿根廷正义党、委内瑞拉民主行动党、巴拿马民主革命党、牙买加人民民族党等,在上世纪30至70年代均实行这一发展模式。这种模式突出进口替代发展战略,通过国家干预来实现收入再分配,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注重提高劳工和中产阶层的工资水平与社会福利,更多关注收入分配而不是经济发展。这种模式在短期能取得一定效果,但外汇短缺和高通货膨胀却会导致劳工的真实工资水平大幅下降(31)。 最后,由于社会不稳定,通常发生军人政变。上述左翼政党在军人政权被推翻后,也均放弃了民众主义发展模式,改行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标签:社会民主主义论文; 日本政党论文; 德国政党论文; 英国政党论文; 非洲联盟论文; 智利总统论文; 中国社会党论文; 国家社会主义论文; 民主制度论文; 智利政变论文; 社会现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