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鸭山市人民医院 黑龙江双鸭山 155100)
【摘要】目的:探讨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采用瑞格列奈治疗,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餐后2h血糖变化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经瑞格列奈治疗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餐后2h血糖均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瑞格列奈;2型糖尿病;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3-0053-02
2型糖尿病主是要因为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分泌缺陷。当胰岛B细胞尚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进行代偿时,血糖水平可维持正常范围内;一旦代偿性胰岛素分泌不能与胰岛素抵抗抗衡时,血糖就会升高。瑞格列奈用于饮食控制、降低体重与运动不能有效控制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1]。现对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40例,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其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37~68岁,平均年龄47.5±2.5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3年,平均病程4.5±1.5年。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并排除1型糖尿病患者,排除心、肺、肝、肾功能障碍和严重的呼吸、泌尿系统疾病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控制饮食和运动疗法基础上给予瑞格列奈治疗,服药时间应在餐前30分钟内服用。剂量依个人血糖而定,推荐起始剂量为0.5mg,最大的推荐单次剂量为4mg。但最大日剂量不应超过16mg,疗程为12周。
1.3 观察指标
对用药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餐后2h血糖变化,观察患者治疗期间的胃肠道反应、低血糖、肝肾功能异常、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应用SPSS20.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χ2检验,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对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餐后2h血糖变化进行观察,治疗前空腹血糖(9.41±1.21)mmo/L,餐后2h血糖(12.89±2.53)mmo/L,糖化血红蛋白(8.88±1.64)%;治疗4周后空腹血糖(7.63±1.83)mmo/L,餐后2h血糖(11.45±2.15)mmo/L,治疗8周后空腹血糖(7.03±1.53)mmo/L,餐后2h血糖(10.28±1.45)mmo/L,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6.37±1.03)mmo/L,餐后2h血糖(9.05±1.45)mmo/L,糖化血红蛋白(7.20±1.04)%。治疗前后各指标均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过程中发生与药物有关或可能有关的不良反应5例,其中低血糖反应1例,头痛1例,头昏2例,体重增加1例。无血常规、肝功能异常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所有不良反应经调整剂量后均未再度发生。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代谢内分泌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2型糖尿病的初期阶段,胰岛素的分泌量仍然高于正常人,仍然属于高胰岛素血症期,以对抗更严重的胰岛素抵抗,还处于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阶段,但胰岛素分泌的量已比血糖调节受损期(糖尿病的隐性期)少得多了[2]。我国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是以胰岛素分泌缺陷和餐后血糖升高为主要特征,因此采用显著改善胰岛素早期分泌,控制餐后血糖的药物是治疗的重要环节,而瑞格列奈(诺和龙)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选择。
瑞格列奈为新型的非磺酰脲类短效口服促胰岛素分泌降糖药。刺激胰腺释放胰岛素使血糖水平快速降低,此作用依赖于胰岛中有功能的β细胞。与其他口服促胰岛素分泌降糖药的不同在于其通过与不同的受体结合以关闭β细胞膜中ATP-依赖性钾通道,使β细胞去极化,打开钙通道,使钙的流入增加。诱导β细胞分泌胰岛素[3]。本品促胰岛素分泌作用较磺酰脲类快。降餐后血糖亦较快。
空腹口服后迅速并近于完全吸收,但持续时间较短;进餐时服用吸收较延缓。血浆半衰期为1小时,主要在肝脏中进行代谢。服药96小时后几乎98%的药物被代谢,其中90%在粪便中,8%出现在尿液中。适应证是胰岛细胞尚有一定的分泌功能,但难以抑制餐后血糖升高;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非妊娠和哺乳妇女;无急性并发症;有冠心病和心力衰竭者不宜服用。不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
初始剂量为0.5毫克/餐前即服,可逐渐增大剂量为1~2毫克/餐前,最高可达4毫克。本品的主要的不良反应为低血糖;单用时少,常出现在与其他降糖药物合用时。国内有作者报告此药对老年人的轻中度糖尿病效果较佳,但75岁以上者不宜使用[4]。不与那格列奈合用。可能发生低血糖,通常较轻微。腹痛、恶心罕见,腹泻、呕吐和便秘和视觉异常、肝脏异常非常罕见。过敏反应可发生皮肤过敏反应,如瘙痒、皮疹、荨麻疹。转氨酶指标升高,多数为轻度和暂时性。
本研究中应用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治疗后其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较少,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
总之,瑞格列奈应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中效果显著,安全、有效,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蒙秀勇.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3,23(11):6807-6808.
[2]程艳,刘惠如,常晓悦.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及安全性临床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7):108-108.
[3]宫英,刘剑.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2,2(5):56.
[4]张维萍.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5):874.
论文作者:任红秋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9
标签:血糖论文; 胰岛素论文; 格列论文; 糖尿病论文; 餐后论文; 血红蛋白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