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杰[1]2000年在《富勒烯分子及薄膜的光谱学特性研究》文中提出综合运用了近红外拉曼,红外和荧光光谱,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和电化学等手段研究了富勒烯分子及薄膜的光谱学特性。(1)在金胶体系中的表面增强特性及吸附特性。研究表明,由于金胶的表面作用,造成了富勒烯能级简并度的降低,从而使C_(60)分子的拉曼激活模式产生分裂,并观察到了C_(60)分裂的新的振动模式。(2),运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方法研究了C_(60)分子在基质表面的吸附特性和吸附行为,从实验上证实了C_(60)分子是以五边形环吸附于金胶颗粒表面上的,与用群理论计算和推导的结果相一致。(3)本论文首次报导了C_(60)的吡啶溶液体系室温下在560nm处的荧光现象,并证实了吡啶和C_(60)之间仅存在微弱的物理吸附作用,没有发生真正的化学反应,即没有形成电荷转移复合体。 本论文探讨了富勒烯分子及其薄膜的拉曼光谱特性,进一步总结了超拉曼光谱的理论及超拉曼技术对富勒烯分子的应用研究的研究依据。由于富勒烯分子的高度对称性使其拉曼光谱激活模式简并度高,需要从实验上降低其对称度,本论文制备出了对称度降低的富勒烯负离子和沉积在金电极表面上的富勒烯薄膜,并对其基本的电化学特性和光电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为富勒烯表面增强研究和吸附特性研究提供了实验研究基础。 在纳米材料研究方面,本论文改进了银胶和金胶的制备方法,制备出了质量好的纳米粒子体系,并从理论和实验上探讨了纳米颗粒的凝聚效应。 本论文找到了适合于富勒烯分子在金胶水相体系中的表面增强拉曼研究及其在基质表面吸附特性研究的中间媒介分子——吡啶,实现了水相体系中富勒烯振动特性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应用研究。研究表明,由于以吡啶为媒介分子的金胶表面诱导的C_(60)的吸附作用,使富勒烯分子的对称性降低,产生了模式的分裂,观察到了分裂的新的拉曼模式,表明吡啶确是一种有效的媒介分子。 通过实验判定了SERS的分裂是由富勒烯在金胶的表面吸附产生的,因而可以通过SERS光谱的信息去推知吸附的行为,这种方法没有假设,而且,由于光谱能够精细地放应出分子结构及取向的变化,因此,我们可以得到真实的吸附取向及吸附特性。表明了SERS是现场研究C_(60)及其衍生物分子吸附的高灵敏度有效技术。 本论文还对C_(60)衍生物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由其近红外拉曼光谱在长波位置的振动模式和纯C_(60)的振动模式基本一致得出了该衍生物的基本球笼没有破坏,并观察到了衍生物分裂的高频模式,这些模式有可能是衍生物的振动特征峰。
马国宏, 钱士雄, 陈彧, 蔡瑞芳, 赵太平[2]2000年在《星状C_(60)(CH_3)_x(PAN)_x共聚物的光致发光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利用物理喷束淀积 (PJD)技术制备 C60 (CH3) x(PAN) x 共聚物的薄膜。这种共聚物中 ,C60 分子位于星状结构的中心 ,聚丙烯腈 (PAN)主链修饰在 C60 分子的周围。吸收及荧光光谱表明 :C60 分子与聚丙烯腈(PAN)有明显的相互作用 ,而且这种相互作用与 PAN的链长有关。C60 分子与 PAN间存在一定的激发传递过程 ,从而导致 PAN荧光的部分猝灭。
常雷[3]2002年在《ITO导电玻璃支撑的富勒烯修饰双分子层脂膜的光电效应和传感器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纳米尺度的人造双分子层膜(BLM)具有天然有序性、液晶结构和类似液体流动性等特点,可以嵌入其它功能材料(酶、蛋白质、纳米材料等)进行修饰。这种功能修饰的双分子层膜具有氧化还原和光电子特性,在发展为生物传感器和分子电子器件方面存在着巨大潜力。然而,BLM膜走向实际应用的关键在于提高膜的稳定性、抗干扰能力、延长膜的寿命以及新型功能材料的选择。本文制备了一种以ITO导电玻璃支撑的新型BLM膜系统,并采用电化学、光电化学检测手段对ITO/BLM膜系统以及富勒烯修饰的ITO/BLM膜系统进行了研究。 1.论文介绍了ITO/BLM膜系统的制备方法,并将该系统与其它BLM系统作比较。通过实验研究表明,ITO/BLM膜系统具有稳定性好、成膜速度快、寿命较长等许多优点,是一种更适于生物膜功能研究的理想模型。 2.采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对ITO/C_(60)-BLM膜系统进行了光电特性研究。实验表明,C_(60)是一种良好的电子载体,其修饰的ITO/C_(60)膜系统具有良好的光电响应,在发展为光敏性分子电子器件方面有着极大的市场潜力。 3.研究表明,C_(70)也是一种很好的功能材料,其修饰的ITO/BLM膜系统对Γ的检测灵敏度可达10~(-9)M,比C_(60)修饰的BLM膜对Γ的最高检测灵敏度高出10倍。因而,C_(70)与C_(60)一样,也是一种功能独特的高灵敏度材料,具有非常光明的应用前景。 4.论文对ITO/BLM膜系统在分子光谱学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展望。综合运用电化学方法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能够从宏观和微观上获得膜系统和脂类分子的相关信息,为分析功能材料分子与膜系统中脂类分子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手段。
陈贞芳[4]2007年在《一类新型高折射杂化材料制备、提纯与性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采用本课题组建立的脉冲激光轰击浸于流动相中固体靶的新方法,成功地制备了富有多种高碳富勒烯的组分。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析表明利用无水乙醇分步沉淀法可以提取分离出A组分,并用质谱、元素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及热重等多种技术对其性质进行了表征,将其定义为一类新型高折射材料。采用溶液掺杂法制备了新型高折射材料/聚苯乙烯杂化薄膜,并用紫外可见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及X射线衍射仪等技术对其光学性质进行了初步表征。采用椭圆偏振仪方法和紫外可见光谱包络法对其厚度及折射率进行初步探讨,并将两种方法所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该类新型高折射材料及其杂化材料尚属首次报道,其特殊的红外高透过率及高折射率在红外探测器或军事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富勒烯分子及薄膜的光谱学特性研究[D]. 王培杰. 首都师范大学. 2000
[2]. 星状C_(60)(CH_3)_x(PAN)_x共聚物的光致发光研究[J]. 马国宏, 钱士雄, 陈彧, 蔡瑞芳, 赵太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0
[3]. ITO导电玻璃支撑的富勒烯修饰双分子层脂膜的光电效应和传感器应用研究[D]. 常雷. 首都师范大学. 2002
[4]. 一类新型高折射杂化材料制备、提纯与性质研究[D]. 陈贞芳. 福建师范大学.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