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新闻——信贷资产证券化将助推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与金融专家谈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产证券化论文,信贷论文,国有商业银行论文,银行信贷论文,观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信贷资产证券化:现代商业银行发展应有的手段和工具
主持人:资产证券化包括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理论探讨,在我国已有几年的时间了。理论界和金融界许多人士都认为,现在是实施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的时候了。根据当前国际金融业发展趋势和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的形势,您认为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是否有必要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探索和业务创新?主要理由是什么?
谭雅玲:在我看来,银行实施信贷资产证券化需要时机、条件等方面的问题。实施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需要发达的市场、健全的法制、规则、制度,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发展程度与环境。此外,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需要宽松的利率环境和竞争条件,利率问题也是关键因素之一。
从国际环境看,以美元为主线的汇率价格走势,不仅是美国经济和政策的结果,同时与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是美元技术周期、投机策略以及政策调整交织在一起的国际市场需求与美国利益取向均衡的综合性体现。当前国际金融形势复杂多变,国际主要货币汇率走势跌荡起伏,大国之间经济利益博弈不止,各种投机性力量在市场上兴风作浪。这种环境不利于我国资产或资源结构性改革创新,面临风险较大,尤其是在我国人民币升值压力中,游资炒作人民币现象愈加严重,标准普尔已经预计有500-600亿美元进入中国市场,难免将进入银行等相关领域或市场。
从国内改革发展看,信息显示:截至2003年9月末,我国已实行五级分类的银行业主要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18.7%,其中,4家国有独资商业银的不良贷款率为21.4%。从中可以看出国有商业银行的压力与阻力之大。面对上市的挑战与压力,国有银行吸收着65%的居民存款、承担着全社会80%的支付结算服务、贷款比重占到56%,其影响面之大、之重已经不言而喻;当前金融改革的桎梏就在于不良资产的消化解决。在全球乃至我国金融市场加速开放的今天,不良资产率已经成为我国银行保持市场竞争力、开展国际化经营的重大障碍,也是我国银行生存与发展的当务之急。
主持人:商业银行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实践意义在哪里?是否所有的金融资产都可以作信贷资产证券化呢?如何有效实现信贷资产证券化?
徐迪:适合运用于证券化的资产有这样一些特点:未来现金流较稳定,可以预测。资产池作为一个整体具有相对稳定的价值,资产本息的回收是分期进行的,且有一定的规律,资产池中各类资产是一种分散风险组合,资产的风险有分散特征,资产的原始资料完整、有效。资产证券化产生之初,主要用于住房抵押贷款,但发展到现在,已经被广泛运用于企业非抵押类的应收账款、消费信贷等资产。
要有效实现信贷资产证券化,信用增级是资产证券化顺利进行的关键。信用增级,就是通过采取某种手段降低资产池的风险,提高资产池的信用级别以吸引投资者。资产证券化中的信用增级可以由SPV、服务人或其它机构提供,方法可以是超额担保的方法,也可以是资产储备的方法。事实上,信贷资产证券化正是通过构造资产池,把多项资产组合成了一个整体。资产组合过程,实质上是根据投资者的需求对资产的风险和收益结构进行重新组合,这种组合具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那就是分散风险和稳定收益。所以,作为资产组合的资产池的风险和收益结构要比单笔资产更具投资价值。这正如股票投资的有效组合可以降低风险、稳定收益一样。资产池作为一个整体,在一定风险范围之内总是有一个稳定的价值,即使资产池是由不良资产组成。
投资者总是在风险与收益之间权衡选择。不同的投资者偏好不同风险收益结构的金融资产。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关键在于设计出符合投资者需要的风险收益结构的证券。尽管资产通过组合淡化了单笔资产的特征,但是,资产组合归根到底是由若干单笔资产组成的,它的风险和收益结构总要受到单笔资产质量的影响。如果构成资产池的资产普遍为不良资产,则无论如何组合,资产池的风险和收益结构仍不会有大幅度的改观。不过,对不良资产进行评估,以评估价值而不是账面价值作为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基础,相当于首先对不良资产进行“缩水”,也就是打折,然后对其证券化,则会大大提高资产池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主持人:建行是最早进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请徐迪博士介绍一下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情况。
徐迪:我国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方面,一直处于研究阶段,这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发放量太小,不能形成有效规模的资产组合。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由于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和城镇化程度的加深,住房抵押贷款正在急剧扩大,为其实现创造了条件。目前,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存在制度和环境方面的障碍,我们认为通过合适的交易结构的安排以及随着制度和环境的不断改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作为开展证券化的突破口是可行的。
我们认为,中国在实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方面已经具备一定的条件。目前我们的技术条件日益成熟,住房抵押贷款也有一定规模,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住房制度改革的全面推行和深化,住房抵押贷款规模会越来越大。现在国家各种法律、税收、会计等制度在日益向便利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开展的方向发展,比如,与资产证券化密切相关的《信托法》已获通过。此外,实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环境条件不断改善,我国资本市场经过多年发展,机构投资者群体已经基本建立,各种中介公司也越来越规范。这些都为我国实现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创造了基本条件。
信贷资产证券化:处置不良资产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主持人:5年前,为解决我国四大国有银行巨大的不良资产,国务院参照国际经验,先后成立了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初步拟定用10年时间处置四大国有银行的巨额不良资产。可以说,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肩负着接收、管理、处置银行不良贷款,化解金融风险、深化国企改革的历史使命。正因为其特殊的历史作用和地位,政府给予了资产管理公司特殊的法律地位和广泛的业务于段,资产证券化是否也是其中可以运用的手段?你对不良资产处置的资产证券化问题有何见解?
谭雅玲:去年中国华融公司曾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理论界把它称之为“准资产证券化”。我们说,资产管理公司运用资产证券化处置资产具有特殊的优势,是由于资产管理公司特殊的法律地位和历史使命决定的。首先,它是政府批准的十二项业务之一。这样,在业务范围上得到了法律保证,也充分说明资产管理公司的主管部门已经认识到这一业务的重要性。第二,容易获得政府支持。目前,资产管理公司开展资产证券化的审批程序和部门尚无明文规定,但至少涉及人民银行、证监会、财政部等部门,这些部门对资产管理公司在不良资产处置方面的政策上很理解和支持,基本上是一路绿灯。资产证券化是否能够顺利开展,主管部门的态度非常关键。资产管理公司承担着化解金融风险、减少国有资产损失的重任,处于特殊的历史地位,主管部门必然会大力支持资产证券化。第三,资产管理公司的高信用级别对基础资产有价值提升作用。资产证券化中,尽管资产池实现了“真实销售”,但它是以资产为基础而不是以发起人的信用为基础发行证券,不过发起人的信用级别对证券的发行具有间接的影响。发起人信用级别高,则其资产组合容易获得中介机构和投资者的认同。同时,证券化中,发起人一般担任服务人,这样,发起人的信用级别更会对资产证券化的顺利实施产生影响。
资产管理公司在实践中有没有必要开展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具有处置资产的功能,资产管理公司应该把资产证券化作为处置资产的一种手段。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所接收资产的总规模都达到数千亿,在数千亿的资产中选择质量较好的数十亿资产来进行证券化是完全有可能的。不良资产的证券化关键在于对不良资产进行打折、包装。不良资产的处置无论采取什么方式,打折都是不可避免的,运用资产证券化处置不良资产也不例外,打折和包装对不良资产有很大的价值提升作用。
徐迪:关于不良资产的证券化的问题。资产证券化并不以资产是否优良为前提,而是以卖方与投资者是否能达到利益的平衡为前提。资产证券化就是以发行证券的方式出售资产,证券投资者投资于资产支持证券不是为了占有不良资产,而是为了投资收益。不良资产能够以证券化方式出售,只取决于资产卖方对以证券化方式出售资产所得的收入率或回收率能否满意,投资者是否愿意购买这种证券。只要能够在利益上达到平衡,不良资产一样可以证券化。
不良资产证券化是一种不良资产的处置变现行为,由于不良资产与优质资产有根本性的不同,其证券化的效率如何,不应以优质资产的证券化为标准,而应该以其他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的效率为对比标准。同不良资产的其他处置方式相比,以证券化方式处置不良资产可以产生成本节约效果,卖方可以在资产最终完成处置前收回现金,资产处置的现值会大大提高。资产评估费用、律师费用相对单笔处置可以得到节省。由于集中打包处置,标的大,可以得到评估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的费用折扣,等等。
信贷资产证券化:当务之急是机制、效率和市场化问题
主持人:人们在谈到信贷资产证券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好处时,都认为它有助于商业银行改善资产负债结构、减少不良资产、增强资产流动性和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等。在您看来,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探索和业务创新,对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将产生什么样的积极影响和作用?借鉴国际银行业发展经验,并结合中国国情,您认为将来我国银行业应当如何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探索和业务创新?
谭雅玲:国有银行的发展创新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但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探索和业务创新对银行改革无疑是积极的促进,它可以扩大银行市场化的程度,加强或强化信用基础建设与发展,有利于增强效率意识,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和速度。但是目前我们存在政策不配套、体制不健全、法制不完善等诸多问题,特别是机制和法律问题,应该是影响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关键点,信用体系配套工程也是必要的条件。
我国银行业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探索,应当加快政策配套、健全体制、完善法制,推进信用体系配套工程,特别是加快机制和法律建设,这是开展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工作并取得成功的基础和关键。
在我国,从长期发展战略看,应该研究与推进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业务,但是在当前国际经济金融复杂形势以及国内改革的紧迫情况下,信贷资产证券化远低于银行改革的压力与风险,当务之急不是简单的资金流通问题,而是机制、效率和市场化问题。
众所周知,我国商业银行改革不仅具有机制创新和体制转变的核心问题,而且更有相对沉重的不良资产和资本充足率不足的问题,因此,在巴塞尔新协议的执行上,我国将推后全面执行,其中资本充足率是主要的因素之一。推进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有助于这个问题的解决。
标签:不良资产论文; 信贷资产证券化论文; 银行信贷论文; 国有商业银行论文; 金融论文; 不良资产证券化论文; 银行风险论文; 信贷规模论文; 信贷业务论文; 信贷资产论文; 银行资产论文; 银行业论文; 资产管理业务论文; 证券化论文; 管理风险论文; 业务管理论文; 住房抵押贷款论文; 风险资产论文; 商业银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