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王政

符号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王政

同圆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1

摘要:符号学作为一种研究符号的人文科学,符号是人认识世界、传达信息,有序的开展思维活动,实现人与人沟通的的载体。在建筑领域合理应用符号学不仅可以拓宽建筑的文化内涵,准确传达文化信息,通过在受众与建筑师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同时也影响着设计的表现形式,特有的建筑符号影响着建筑的不同风格和其特有的使用功能,体现建筑设计的艺术文化积淀。符号学的应用能更有效的指导建筑设计,符号学也在建筑设计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建筑设计;符号学;应用分析

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把建筑物比作一首歌的话,那这首歌曲中的各种特色性音调、风格、节奏等的应用就好比是建筑设计中对符号系统的使用。音调、风格、节奏能够体现歌曲的特色,同样的,不同的符号系统也会反应出相应的建筑个性、文化内涵。

一、建筑符号学概念

符号作为一种媒介,可以向我们传递出某种特定的信息,并体现特定的意义。“符号体系不仅是形式,也是风格与思想,是建立在价值体系基础上的社会文化表达体系。符号是人类彼此之间的一种约定,在这类约定中,某种物质的结构形态被约定为代表某种事物。”莫里斯将符号学划分为符构学、符义学、符用学,在建筑学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同。

(一)符构学

符构学,研究建筑符号的结构。建筑符构学是研究建筑符号本身关系和规律的学科,是符号学理论中最基础的部分,涉及符号与符号之间的组合,即相当于零散的词语通过组合构成句子的方式。它研究建筑形式中点、线、面、体如何组织。建筑符号的结构分为表面结构和内部结构两个方面。表面结构,也就是建筑符号的外在形式,从视觉上给予观察者和使用者最直接的信息;内部结构,则会受到社会文化、城市历史及人文环境的影响,并且能够反过来支配建筑形式,表现较为明显的是宗教建筑。布罗德本特认为建筑中的深层结构是支配建筑生成的核心,是建筑中最根本的内在因素。谈到建筑符构理论则不得不谈到彼得•埃森曼在这方面的探索,在《住宅2号》中他用柱子或墙体形成3×3的网格来划分一个立方体,产生九个分割空间,然后再对立方体进行了对角划分,最后形成一个复杂的空间。他忽略建筑的功能而只去探讨“有助于解决结构问题的形式原则”,避开了对建筑内部结构的深层次挖掘,强调建筑是不带意义的建筑符号经过排列组合的结果。

(二)符义学

符义学,研究建筑符号的类型。它主要研究符号传达出来的意义,在建筑上,主要是探讨建筑的形式、空间与建筑表达的内容之间的关系问题。通俗来说,研究建筑的开间与进深,与其说反映了建筑面积的大小,不如说这些开间进深传递出更深层次的含义,即房屋使用者的等级与地位的高低,其中建筑的形式、空间是“大小”,建筑表达的内容则是“等级”与“地位”。由美国学者路易斯•沙利文提出的“形式追随功能”的口号,明确的指出两者之间存在着本质的联系,“哪里的功能不能变,形式就不能变。”例如毛主席纪念堂,建筑不仅保证了功能能够合理使用,还具有形式之美(如它的比例)。纪念堂修建于20世纪70年代,有着特殊的政治历史背景,它的建造由各级领导参与方案设计的确定,功能和形式都是服从于当时的政治背景,有其特殊的意义,比较多地使用了象征性符号,它的对称性及其大体量都显示了建筑的庄严肃穆。同理还有我们日常生活中红灯笼象征喜庆,再如十字架可以象征基督教或者医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符用学(语用学):研究建筑符号与认识主体的关系

符用学,研究建筑符号与认识主体的关系,也就是研究符号与人的互动关系,它将建筑看作成一个整体的符号系统,从而研究建筑与人的关系,其实质是探究信息传递的过程。人们对符号的理解除了约定俗成以外,还与人们的年龄、经历、思想、文化等有关。在对建筑的理解上,建筑师把某些约定俗成的东西以及自己的理解和情感运用于自己的作品中,然后该建筑实体又充当了信息传递的中介,将建筑师想要传达的信息传递给了使用者及观众,从而建筑师与观众和使用者产生了某种沟通。

二、建筑符号学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一)传统建筑形式的应用

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的发展,文化底蕴深厚,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也为后世的我们留下了非常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由于我国境内有多种气候环境,各个地区的温度环境和人文风情也不尽相同。如我国南方地区的典型代表建筑就是江南园林建筑和徽派建筑,而北方地区最典型的就是四合院。在现代建筑中,一些公园等场所就借鉴了我国江南园林建筑中的建筑形式和空间设计,采用清水墙、坡顶的建筑形式,在色调的应用中遵循“水墨”清新素雅的设计特点。同时在建筑设计中呈现出空间层次变化,呈现出曲、折、窄、阔、虚、实、深、浅的空间对比,和空间的延伸、层次、与渗透,这也是我国江南地区的园林建筑得以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翘楚的精华所在。还有我国安徽南部地区融入“马头墙”的设计元素,这样的建筑形式在徽州地区并不少见。在现代建筑中使用抽象简化后的马头墙元素以及墙面的高低错落,林立于江南的烟雨中,宛如一幅东方水墨画,将传统建筑中的节奏韵律美发挥到了极致。

四合院,是我国北方地区所特有的一种合院式建筑,其中以北京四合院为典型。四合院不仅是建筑形式的组合,更是文化氛围、道德人伦的集合体,是中华文化的结晶。四合院给居民营造出了一种良好的生活氛围,使邻里之间能够更好的沟通和交流,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在高楼林立的的今天,住户与住户之间基本没有任何交流,快节奏的生活和钢筋混凝土式的建筑也阻碍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于是一些设计师将传统四合院的文化内涵运用于民宿建筑设计当中去,营造出一种新的氛围。不仅是传统四合院的建筑形式的应用,更是对传统四合院的文化内涵的一种传承。

(二)建筑结构、工艺的应用

在我国历经千年的岁月长河中,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让我们惊叹不已。其中榫卯结构就是中华建筑史上的一颗明星。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就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值得一提的是整个塔体建筑没有使用一颗铆钉,各种构件全部通过榫卯进行连接。木塔经过几千年的洗礼依然矗立,连续多次的地震使周围的建筑都毁于一旦,只有木塔巍然不动,由此可见榫卯结构的稳定性和结实耐用性以及古代工匠们的聪明才智。由于这些建筑中的结构通过榫卯连接,处于半固结半活铰状态,在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冲击下可以通过构件分解垂直方向的作用力,使结构有一定范围的活动空间和缓冲,增加建筑的稳定性。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许多建筑设计师只是效仿了榫卯结构的外在建筑形式,利用水泥钢筋等材料“伪造”出一个榫卯结构,将其应用于建筑斗拱中,而没有从真正意义上重视到榫卯结构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在现代生活中,将榫卯结构应用于地震多发地区,将大大减少自然灾害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情况。榫卯结构是中华文化建筑艺术中的瑰宝,是技术与艺术的高度和谐,其坚固性、耐久性、抗震性、稳定性的建筑特点应该为我们所传承和发扬。

符号学在我国的建筑设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将符号学应用到建筑设计中,不仅为建筑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还可以有效地指导建筑设计,将会对我国建筑领域的发展起推动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傅昊,张书鸿.基于建筑符号学理论的徽派建筑设计特征性研究[J].设计,2018(22)

[2]吴帆,王志飞.适应与超越——符号学于建筑设计[J].建筑与文化,2018(01)

[3]尹一军.建筑环境设计中符号学的应用与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7,44(16)

论文作者:王政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8

标签:;  ;  ;  ;  ;  ;  ;  ;  

符号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王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