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_形成性评价论文

国外关于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堂教学论文,国外论文,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课堂教学是中小学教育的主阵地,它的功能在于促进教师与学生建构知识和发展技能。伴随着课程改革在教与学方式上的变革,课程结构、内容、实施和评价等方面都较原来有了重大变化和突破。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围绕课堂教学所展开的形成性评价受到国际基础教育领域的重视。因此,在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教师如何开展形成性评价?怎样开展形成性评价才是最有效的?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本文在阐释形成性评价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国外有关课堂教学活动中形成性评价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国外的优秀案例,希望为后续研究者的实践提供启迪。

一、国外最新研究进展

(一)贝弗利·贝尔和布朗恩·科伊的研究

贝弗利·贝尔和布朗恩·科伊(Beverley Bell & Bronwen Cowie)通过大量的实例研究,在1996年提出了形成性评价是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了提高学习效率,获取和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过程。[1]他们把形成性评价分为预设式形成性评价和交互式形成性评价两类。

1.预设式形成性评价

预设式形成性评价通常的步骤包括收集信息、解释信息、采取措施,描述这一过程的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特别强调的是,这里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所学具体课程的掌握情况;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要事先计划好课堂中的具体活动。

2.交互式形成性评价

交互式形成性评价通常是发生在教师和学生的交往过程中,这种交往过程往往是没有准备的、教师和学生即时发生的一种活动。这种形成性评价的步骤包括教师注意、教师认识、教师响应,描述这一过程的理论模型如图2表示。这里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反映学生科学知识、社会能力、个人能力的情境。

图1 预设式形成性评价的理论模型

图2 交互式形成性评价的理论模型

图3 预设式形成性评价与交互式形成性评价的关系

3.二者的联系

预设式形成性评价与交互式形成性评价的联系主要由评价目的所引发,如图3所示。当教师利用预设式形成性评价发现问题时,他们很可能会改变教学计划,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状况,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他们可能会采取交互式形成性评价的方式来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通过形成性评价目的的转换,二者便可以联系起来。

(二)约翰·普莱尔和芭芭拉·克劳苏阿尔的研究

普莱尔和克劳苏阿尔(John Pryor & Barbara Crossouard)通过在教育机构11年的实验观察,建构了有关形成性评价的理论基础,他们认为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发生在师生之间的反馈活动,比如: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判断学生哪方面掌握情况较好等。[2]他们把形成性评价分为集中式形成性评价与开放式形成性评价两类。

1.集中式形成性评价

它源于教师试图判断学生是否已经知道、理解或预习过相应的知识。通常情况下,教师采用封闭式或半开放式的问题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进行形成性评价的时候,教师是知道正确答案的;之后,他才能根据学生的作答情况来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这类形成性评价适用于个人、小组和全班。

2.开放式形成性评价

这类形成性评价更多地帮助建构学生所知道、理解或可以操作的知识。在这类形成性评价中,教师所提问的问题大多是开放性的、没有固定的答案,这被学生理解为一种“辅助性”的问题,而不是“测试性”的问题,问题的答案和反馈也是一种探索性的、提倡性的,这种反馈更关心学生的想法以及思维过程;同时,这种开放式形成性评价并不仅仅是教师独自实施的,学生也可以操作,比如:学生的自我评估以及同龄人之间的评估。

3.集中式形成性评价与开放式形成评价的区别

如表1所示,通过对这两类形成性评价进行整理,不难发现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是:集中式形成性评价是一种重视结果的评价,在此基础上教师所进行的准备是精确的、有计划的,同时,反馈的形式是通过封闭性问题或半开放性问题实现的,这些问题都有固定的正确答案,是一种认可性、判断性的评价过程;而开放式形成性评价是一种重视过程的评价,在此基础上教师所进行的准备可以是精确地,也可以是灵活地,同时,反馈的形式是采取一种开放性问题来实现,问题没有固定答案,是一种探索性、启发性的评价过程。

二、形成性评价的国外案例及启示

(一)国外案例

这是贝弗利·贝尔和布朗恩·科伊研究中观察的一个具体案例,主要是观察和记录5号教师和她的学生课堂表现的全过程。实验观察的背景是在1995年,伴随着新西兰北岛中部的活火山——鲁阿佩胡火山的爆发,5号教师对8年级学生展开了“我们富有的地球”这一单元课程的学习。课程计划是讲解地球的组成、地壳的结构、火山爆发的起因、土壤的构成、岩石的种类以及岩石是怎么

片段一:

这个片段发生在“我们丰富的地球”这一单元课程学习的第一课时。具体教学过程是:教师在墙上贴满了各种各样的新闻简报,这些简报的内容都是围绕火山、地震、土壤等问题的一些最新热点话题;由于当时火山刚刚爆发,学生的兴趣也因此被激发起来;在这个时机讲这节课程,恰到好处地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学习素材,同时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情境。这位教师的具体做法是:组织学生一起参观鲁阿佩胡火山,引导学生观察火山爆发后周围的环境、土壤的情况以及火山上方的云埃状况;同时,启发学生思考火山爆发的起因是什么?它是如何爆发的?爆发后周围的环境有何种变化?针对这些问题和大家一起进行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大胆思考,勇于自己探索以及积极参与讨论。

片段二:

这个片段发生在这一单元课程学习的第二课时。有了第一课时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这一节课在教室中完成全班讨论和小组展示。针对这一节课教师的具体做法是:在课前,教师鼓励同学们课下自己查阅相关资料并积极思考我们丰富的地球有什么资源?之后,鼓励学生收集有关这一单元学习的学习素材,带到班级中,和大家分享;在课堂上,教师让同学们把所带来的学习素材进行分类,摆放在讲台上;观察发现学生从家中带来的与本课有关的书籍、图片、人工制品(照片、经雕琢的宝石、项链、水晶制品等);教师利用学生带来的素材和学生一起进行全班讨论,主题围绕着“我们丰富的地球”所展开;同时把学生分成小组,展示和说明他们所收集的素材以及在收集过程中是如何进行准备、分工、收集和小组讨论的。

(二)案例思考及对我国教师的启示

以上仅以两个具体的教学片段来分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实施的形成性评价。在片段一中,教师所用到的是一种交互式的形成性评价,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教学仅仅是在教室里进行的模式,而是教师为学生创设具体的、和教学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自身的角度去感受和理解所学知识,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感官和认知。采用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利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在片段二中,教师所用到的是一种开放式的形成性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所带来的素材,帮助她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以及学生对于该课程感兴趣的程度。同时,教师让同学们把素材放在讲台上,有助于她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表情、动作和言语,从而了解到每一个学生的兴趣所在,及其对课堂的投入程度。在之后的学生交流讨论过程中,特别是教师鼓励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与其他同学的资料进行分享的过程,也是学生自身能力得到发展的关键环节,培养了学生建立合作交流和分享的意识。

在我国,课堂教学的形成性评价主要针对学生和教师两种不同的群体展开。对于学生来说,主要的评价方式有学生自评和互评,着重于知识的掌握,主要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成绩的高低。对于教师来说,主要依靠学生的学习成绩,年级排名,未能从课堂教学、学生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估。通过将我国教学实施的形成性评价和国外实施的形成性评价相比较,不难发现我国教育评价的实施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它有一些片面,仅仅通过学生的成绩来决定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方法,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来说是不全面的。其次,我们采用评价的方法主要有学生自评和互评,是一个线性的,并没有涉及学生的反馈和教师的反馈,不够合理和完善,也不能判断我们实施评价的作用和效果。最后,不论从评价标准还是评价形式来看,我们最终评价的目的过于强调结果性评价,而忽略了对于过程的评价。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既是教师和学生交往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基础教育的主阵地,所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以来备受人们的关注,而形成性评价正是检测这种交往活动有效性的反馈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正确有效地实施形成性评价,可以促进教师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更快地理解和建构科学知识。

标签:;  ;  ;  

国外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_形成性评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