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华君
无锡市振虹建设有限公司 江苏宜兴 214200
摘要: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各行业技术互相映衬,不断创新提高,为适应、满足人们对居住生活条件的高标准要求,当代建筑技术日趋精进,直接促使了房屋建筑质量的不断增长,房屋建筑技术日趋完善,但渗漏问题依然是房屋建筑中比较复杂的“老大难”问题,且在建筑外墙、顶层屋面、房屋厨卫以及地下室等房屋建筑部分典型性的呈现,而这些部位又恰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在处理后续产生的渗漏问题很是棘手。本文针对房屋建筑中的渗漏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渗漏的成因及解决方案,对房屋建筑中渗漏施工技术的运用进行阐述,期望促进汗液发展,推动房屋建筑中渗漏施工技术开拓、创新。
关键词:房屋建筑;渗漏;施工技术;问题;技术运用
引 言:
市场经济改革深入进行,建筑行业成为了当前国家经济的基础性行业,随着人们的生活、工作条件逐步改善,对房屋建筑提出美观实用、合理高效等多元化要求。房屋建筑的结构复杂性不断提高,也间接的造成各种建筑问题层出不穷,其中房屋建筑渗漏问题尤为突出,渗漏问题不仅会损害房屋的使用寿命,增加人们生活上的困扰,极端的甚至影响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问题产生后难以修复,后续解决处理更为复杂、麻烦。这就促使我们从业人员要详尽排查、分析渗漏原因,总结设计施工的经验教训,做好应对预案,力争杜绝渗漏,提高房屋建筑质量,保证房屋建筑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一、房屋建筑的渗漏施工技术使用成因透析
首先,施工管理及技术问题。施工管理欠妥;在具体操作中不够规范;施工规程不够严格是部分施工单位当前存在的问题,施工方案应是事前充分预估实际情况,根据施工经验和行业标准,科学合理化设计,但部分施工人员在实际施工操作中不按方案、规范操作,缩减工期、偷工减料、野蛮施工,致使房屋出现渗漏。
其次,施工设计存在问题。施工设计不合理是房屋建筑渗漏的主要原因,现阶段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客户的要求愈加私人化,设计人员往往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或者单纯追求美观,而使房屋建筑的整体结构缺乏合理性,不符合设计规范,加之施工人员的粗心大意,没有及时发现设计缺陷,致使房屋建筑防渗漏系统残缺甚至没有,出现渗漏问题。
最后,房屋建筑材料存在问题。房屋建筑材料是建筑设计的物质组成,是完成整个建筑设计的硬件需求,是整个施工质量的保证,现代建筑在材料应用上复杂、繁多,油毡、铝材、保温膜等更是房屋建筑防渗漏的主要材料,但部分施工人员为了缩减成本、增大利润,以次充好,使用劣质材料承建,因材料自身质量所限,受到温度等自然环境影响,就会破坏防水层,导致发生渗漏。
二、房屋建筑中渗漏施工技术的使用措施
首先,加强相关部门的监管能力,改进房屋建筑的施工管理及技术。强化外部相关部门及内部负责人员的监管力度,监督整个施工过程的操作规范性,要严格按建筑施工标准施行,强力的监管不仅能够确保房屋建筑的防渗漏施工顺利进行,更能避免在未来产生后续渗漏问题时,责权分工不明确,推诿责任,渗漏补救措施不作为等情况的发生。定期进行对施工人员专业技术及施工规范的培训,组织施工人员进行经验和技术的沟通、交流。明确施工规范和施工预案,并自觉严格按照规范执行,有效防止因施工问题导致渗漏的产生,例如在进行厨卫结构的施工时按照规范进行聚氨醋防水涂膜的施工流程(基层清理*涂刷底胶*细部附加层施工*第一层涂膜*第二层涂膜*第三层涂膜、撒中粗砂),详见下图参数:
最后,确保房屋建筑用材质量。防水建筑材料是确保房屋建筑防渗漏施工的硬件关键,施工方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为一己之私利而偷工减料,使用劣质、虚假材料,必须保证施工材料的数量和质量,深入调查,摸清建筑材料市场的虚实,积极运用高新材料,确保房屋建筑中渗漏施工技术稳妥运用。以地下室防水施工,房渗漏材料选择为例:
三、结 语
综上所诉,我们从业人员要详尽分析房屋建筑中渗漏产生的成因,针对原因提出改进方案及措施,掌握房屋建筑的各施工环节,加强房屋建筑中渗漏施工技术的应用,为大众服务,保证房屋建筑质量,做好社会经济的基础性的建筑行业工作,推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覃发转. 房屋建筑施工中防渗漏施工技术的应用[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14:83-84.
[2]张泽良. 房屋建筑施工中防渗漏施工技术的探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05:101.
[3]邵中庆. 绉议房屋建筑施工中的防渗漏施工技术[J]. 四川水泥,2015,04:234.
[4]孙中伟. 对房屋建筑施工中防渗漏施工技术探讨[J]. 江西建材,2015,17:48+51.
[5]马先峰. 浅谈房屋建筑施工中的防渗漏施工技术[J]. 江西建材,2015,18:111+118.
论文作者:董华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5
标签:房屋建筑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房屋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材料论文; 技术论文; 施工人员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2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