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现阶段的城市中,对体育资源建设和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设定有所偏差,体育教学内容方式较为落后,体育教学及锻炼设施配备不足,高校体育教师的整体结构有待调整,体育教学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缺乏有效联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应创新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完善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形式,加大高校体育设施的建设力度,重视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促进高校体育教学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联动效应,从而实现体育教学改革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高校体育教学;教学改革;体育设施;教师队伍
引言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对于全面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培养拼搏进取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以打造高水平的体育教学师资队伍,系统建构体育课程体系,发挥学生体育社团的作用,以及加大体育设施投入力度等为突破口,深化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为服务《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总目标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1简要阐述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诸多因素
1.1教学模式滞后,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
目前,由于传统的教育观依然存在,教学模式基本上没有多大的变化。教学方式单一、落后,与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相背离,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差距很大;呆板严肃的课堂环境,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反差很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这些问题的出现,已经影响到高校体育教学的持续发展,对学生良好体育行为的养成,带来了消极的影响。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厌烦的情绪,对体育知识的学习缺乏追求的目标和方向。学生在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只把达标和及格作为标准,不愿意对体育专业知识深入地进行分析,学生的激情和快乐在陈旧模式的制约下,消失得无影无踪。比如,在进行第一课的讲解中,教师为了节省时间,仍旧以灌输知识为主,严格要求学生,只关心学生的成绩是否达标、合格。因此,学生在练习中也只是为了达到提高体育成绩的目的,思维不会有实质性的发展。
1.2内容未与时俱进
当前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中依旧存在许多问题,其中很多大学生对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并不满意。就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改革而言,太过重视整体体育学科的逻辑性结构,虽使教学体系更加完善有序,但也导致教学内容因循守旧,开放性与现代性严重不足。部分教学内容太过落后,与学生实际需求相脱节,即田径与体操等竞技类的项目根本无法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与满足学生的具体需求,导致体育运动项目的娱乐性逐渐丧失。长期以来,在大学时期开设体育课程内容大体上与小学、中学时期的相似,即跑步和打球等。尽管一些高校已经将体育课程实施分科分类教学,同时实施体育选修制度,但是内容依旧需要进一步多元化和丰富化。当前大多数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备受学生质疑和反对,使得学生渐渐产生了抵触情绪,甚至开始厌烦体育课。而体育课程教材太单一,缺乏地域性教材,课外活动教材也非常少见。在编写体育教材时,过于重视稳定性与传统性,没有充分考虑课程的科学合理性与后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兴趣培养。
1.3高校体育教师的整体结构有待调整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能力及专业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及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校体育教学健康发展的必备条件。但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组成和结构存在不合理之处:首先,高校体育教师的学历结构不合理。大多数体育教师都是本科学历,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很低,导致体育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不足,在体育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方面有所欠缺,不利于高校体育教学的健康发展。其次,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结构有所偏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前高校体育教师的绝大多数专业都集中在田径类和球类运动方面,专业能力比较单一。第三,教师对当前最新流行和发展起来的运动形式如街舞、瑜伽、体育舞蹈等了解不多,如果高校要开设相关课程,教师则无法满足教学需求。
2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和策略
2.1创新教学模式,丰富课堂的形式,增强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创新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大特色,也是课堂教学得以深入进行的基本保障。对于高校体育而言,教师想要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必须从创新教学模式入手,深度地开发教学资源,把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引入到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特征,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教学改革,彻底改变学生被动锻炼和学习的局面,促使高校体育教学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前进。比如,在进行“影响大学生健康的因素”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先要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有关大学生身体状况的数据,让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内容,认识到参与体育锻炼的必要性;然后,教师再详细地展示影响大学生健康的因素,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兴趣去探究和发现。
2.2发挥学生体育社团作用
高校体育活动的开展仅依靠教师的组织远远不够。某种意义上,学生体育社团更能激发并带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营造和形成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提高学生体育活动的参与度和投入度。充分发挥学生体育社团的重要作用,从政策、资金、人力等方面大力扶持社团的发展,强化社团的组织创新、机制创新和文化创新,扩大并提升社团在全体学生中的影响力。鼓励并支持学生社团独立自主地开展体育活动,把社团活动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根据实际需要加以协调与配合。指定教师予以技术指导,切实保障社团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作为校园整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浓郁的校园体育文化可以成为高校向社会开放的展示窗口和交流纽带。
2.3组织丰富的实践活动,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想要践行素质教育,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就要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改变学生的“厌学”情绪,提高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意识,让学生激情四射地进行知识的创新和研究,从而达到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高校体育教师还应从教学内容出发,开展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活动,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体育知识的需求,从而打造出高效、优质的高校体育课堂。比如,在进行“体育锻炼的原则和方法”这一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小组合作活动,先让学生进行数据的整理,把汇总的情况,带入到课堂上;再进行分析和解读,促使学生真正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发展学生的体育素质和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关键就在于要与时俱进,实时创新,以人为本,在此基础上规范课程教学管理,适当调整教学模式,多元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完善教学评价,确保评价的公平性、客观性,同时构建健全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在全球信息化时代,呈现全新的教学理念,促进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实现可持续发展,真正意义上为学生提供终身体育服务,实现学生的健康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桑宏宇.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影响因素及改革措施[J].运动,2017(22):66-67.
[2]白晓红.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之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21):240-241.
[3]周兴荣.提升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实效性的策略探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6):161-162.
论文作者:张玄武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2
标签:体育论文; 高校论文; 学生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教学改革论文; 教师论文; 社团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