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论文_廖强

浅谈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论文_廖强

广东鸿宇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528400

摘要:我国是地震多发的国家,近些年不同地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地震,让建筑结构受到了较大的破坏,危害了人们人身财产安全。对此,在建筑结构设计中,为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与施工效率,降低地震对建筑结构的破坏,设计人员应重视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不断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并有效降低伤亡率和财产损失,并提高建筑结构使用的安全性。本文就拟从当前存在的问题出发,并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引言: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如何直接关系到其整体的使用质量,虽然地震的发生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但是我们却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确保其不会因地震的发生而受到影响。因此,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应该善于总结以往地震的经验教训,并以建筑结构相关的抗震理论知识和抗震标准为依据,在对建筑进行设计的时候,尽可能全面地运用这些经验,把他们运用到抗震设计中,确保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从而提高建筑的整体质量。

1.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重要性

地震灾害的频发,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极大的伤害,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对地震灾害的防范。但是,由于目前无法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所以使得预防地震的工作难以进行。不过,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强化建筑结构设计来减少地震可能带来的伤害。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加入,能够有效地保障建筑工程的稳定性,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与使用寿命。所以,要加强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但是在进行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时,设计人员必须考虑建筑工程的主要用途、所处地理位置等,以此进行抗震设计,才能够有效地保障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另外,在进行抗震设计时,还要考虑建筑工程的实用性、抗震等级等,为保障建筑结构稳定、建筑整体安全奠定基础,从而有效地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降低地震带来的危害。

2.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对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认识不到位

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旨在提高建筑结构在地震中的生存能力并尽可能地降低损坏程度。由于地震在短时间内释放巨大的能量,且因能量释放方向、强度等因素复杂,因此在抗震设计中要合理选择材料。一般来说,较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普通结构会吸收更多的能量,造成较严重的破坏,同时其柔性较差,一旦损坏就会导致力学性能和受力模型发生较大变化;而柔性较大的结构形式虽然提高了建筑的地震生存能力,但是因为地震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变形量,还是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影响。然而,在当前的抗震结构设计中,以上这两种设计还是被频繁使用,这就使得抗震设计无效。

2.2建筑地址选择不恰当

对于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来说,除了要做好建筑结构本身的抗震设计之外,还要注重其他外在因素,比如建筑地址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建筑结构所在的场地状况严重影响到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所以在建筑地址的选取上,也要遵从一定的原则,以确保抗震设计的有效性。《建筑工程抗震分类设防标准》根据建筑遭遇地震破坏以后,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的程度及其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等因素将建筑划分为甲、乙、丙、丁4类,其中甲类是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和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安全性最高;乙类是指遭受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建筑;丙类适用于普通类型的建筑;丁类的安全级别最低,主要是指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因此,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要根据建筑类别考并结合场地的安全级别来选址,甲、乙、丙类建筑不应建造在危险地段。

2.3缺乏科学的抗震设计验证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需要合理和科学的验证,才能保证抗震结构设计的有效性,并更好地投入使用。从当前的抗震设计验证方式来看,主要有:建筑抗震模型进行抗震试验、建筑的地震反应监测、建筑震害分析研究三种方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只有合理、科学地对抗震设计理念进行验证,才能明确知道设计理念的可行性及需要改进的地方。然而,当前已完工的建筑结构很少会进行抗震设计验证,缺少研究建筑的抗震能力而安装的各种监测设备。另外,由于抗震设计验证的软件不统一,精确性不足,所以在针对不同类型的抗震结构进行盲测试验时,不仅不同分析软件间的结果存在差异,即使使用相同的软件进行分析,试验结果也存在不可忽视的差异,这些都使得抗震设计无法得到有效的验证,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验证的可行性、科学性研究。

2.4设计人员缺乏抗震意识

我国是地震多发的国家,历次地震让无数的人民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的损害,给人们的心灵造成无法弥补的创伤。导致这些惨痛教训的原因中,建筑结构缺乏抗震设计是不容忽视的一点。在我国部分地区,建筑设计人员对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仍没有完整的意识和充分的重视,不关注地质结构,对建筑物进行私自扩建改造,只注重美观和经济,忽视了最重要的安全性,从而给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隐患。因此,建筑结构设计人员要加强抗震意识,认真学习抗震设计知识,在建筑设计时充分考虑当地的地质结构,提高建筑的抗震性。

3.加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有效方法

3.1选择适当的建筑结构形式

当前,我国常用的建筑结构形式有:砖混结构、钢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等。在建筑过程中,无论是选择何种结构进行施工,相关人员都应保障建筑工程必须满足抗震需求。实际上,不同的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相应不同,所以在具体的建筑过程中,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地形,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合适的建筑结构。

3.2合理布局,设置多层抗震防线

建筑结构防震设计的基点是位移,通过分析定量、设计结构降低地震能量,提高建筑抗震能力。通过定量化分析建筑设计,对构件总承载力开展反复核算,对较强地震中建筑下层出现的位移延性比进行控制,达到建筑遭受地震时其结构的变形要求。在设计防震抗线时,可以通过布设多重化抗震防线能尽可能减少地震危害。

3.3提升抗震设计的级别

在近些年,地震发生的频率较高,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损失。对于地震灾害的研究,我们可以将50年作为一个探索周期,而小型地震再次发生的时间间隔为50年,这种地震的危害已经超过了结构抗震设计安全烈度概率的60%以上,而中型地震周期为475年,概率达到10%,而大型地震周期为2000年,概率达到2%,为此,要将建筑结构的抗震等级进行适时调整,提升到新的等级,对抗震设计进行全面、科学、合理的设计,实现较为稳定的抗震效果。

3.4提高设计人员的抗震设计意识

建筑结构设计人员作为建筑结构的指导人员,他们的决策深刻地影响着整个建筑物的稳固性。因此,要不断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准入门槛,通过等级证书和职业能力的约束,不断考核从业人员的抗震设计意识。此外,建筑单位也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宣传抗震设计意识,加深设计人员对抗震结构设计的意识。

结束语:

总之,地震作为最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且其难以预测,突发性强,会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来袭。因此,只有不断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在地震灾害发生时降低对建筑的破坏力,才可以有效地保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应以人类生命安全为出发点,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和素质,根据地质结构情况,抗震等级等标准,抗震材料的选择,科学地进行抗震设计,增强建筑的抗震性能。

参考文献:

[1]黎静.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7.

[2]杨鹏.探究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J].建材与装饰,2017.

[3]燕全志.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8.

论文作者:廖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25

标签:;  ;  ;  ;  ;  ;  ;  ;  

浅谈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论文_廖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