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茂球[1]2001年在《元学习理论及其对数学学习指导的启示》文中指出数学作为社会的一种基本文化,数学教育无疑是一种必需的文化素质教育。很多的学生却不会学数学、不想学数学。近二十年来,许多教师致力于对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指导,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上看效果还不尽人意。本文认为,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数学学习指导研究的理论体系不够完善;其二,实践中,数学学习指导的内容过于狭窄、表层化。本文较详尽地介绍了元认知、元学习的概念、构成要素等方面的不同观点,描述了相关理论的大致轮廓;通过分析元学习与学习、元学习与数学学习指导之间的内在关系,提出:元学习理论是数学学习指导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此基础上,结合数学学科的性质特点,阐述了实施数学学习指导应该重视和注意的几个问题。
陈文胜[2]2003年在《元学习理论及其对数学学习指导的启示》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元学习的概念,分析了元学习与学习的内在联系,提出了元学习理论是数学学习指导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此基础上,结合数学学科的性质特点,阐述了实施数学学习指导应该重视和注意的几个问题。
孙雪梅[3]2007年在《基于元学习理论的技校学生数学学习指导的教学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人们从只注重教,不注重学,转变到日益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获取知识的能力。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学习指导的研究成为教育研究的热潮。论文从元学习理论这一新的视角来探讨学习指导,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和技校学生的特点,通过对技校学生数学学习现状的调查分析,据此构建技校学生数学学习指导策略:“目标导向,学法指导”策略、“‘学案'导学,学生‘说学'”策略、“作业‘重生',二次评价”策略;根据指导策略,进行教学实验研究,探索对技校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指导,培养学生元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论文的主要结论有:①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用“目标导向,学法指导”策略、“‘学案'导学,学生‘说学'”策略、“作业‘重生',二次评价”策略,对学生在数学学习前的计划性、学习中的意识性和方法性及学习后的反馈性、补救性及总结性等方面进行的数学学习指导,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元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且为指导学生数学学习提供了可操作的实践经验;②“学生‘说学'”策略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从而更有效地指导学生的数学学习;③“教师‘导思'”策略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的反思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解题教学中对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实践意义:④“作业‘重生',二次评价”策略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论文写作的意义在于:其一,为学习指导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其二,有利于教师转变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其叁,为指导技校学生数学学习提供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实践经验。
殷玉新[4]2018年在《学习机会公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机会公平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因为机会公平能够帮助学生,尤其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获得公平发展的机会。而学习机会公平是教育机会公平内容在学校教育层面的表现,作为学习机会分配关键角色的教师,其教育教学行为都与学生能否获得公平的学习机会有关。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差异,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学习机会分配不公平问题,需要解决这些不公平问题。那么,教师是如何看待和解决学习机会分配不公平问题的呢?我们又该如何理解和考察学习机会公平问题的呢?本研究正是旨在考察和探讨微观具体情境中的学习机会公平问题。学习机会不公平问题及其解决是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学习机会不公平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对现实中存在的学习机会不公平问题的分析。除了考虑教师是如何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学习机会不公平问题,还要探讨影响学习机会公平的各种因素。围绕这些问题,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中的个案研究方法,通过对上海市4所学校12位教师的深度访谈,描述和解释了教师在学习机会分配过程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以及教师如何对这些不公平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本研究基于雅各布的新机会平等主义理论,结合传统机会平等主义和以罗尔斯为代表的机会平等主义者的观点,从程序公平、背景公平和风险公平叁种机会公平维度来理解和探讨学习机会公平问题。从程序公平维度来看,教师希望通过保障和尊重学生学习的权利和自由,来实现学习机会公平;从背景公平维度来看,教师希望根据学生的差异而差别地给学生分配学习资源,并对弱势群体学生进行合理地补偿,来实现学习机会公平;从风险公平维度来看,教师希望通过调控学习结果分配结构,让每个学生都获得相应的学习结果,并限制获得学习结果对将来学习机会分配的影响。接着,本研究从制度的广泛视角,采用新制度主义理论,从管制性制度、规范性制度和文化—认知性制度叁个维度,详细地考察了国家政策制度、社会价值观念、学校文化氛围和教师个人等具体因素对学习机会公平的影响。基于此,本研究的主要发现为:第一,存在叁维九类学习机会不公平问题:参与学习的权利和自由不公平(参与学习的权利不公平、不同背景学生的学习权利不公平、学生获得学习结果的权利不公平)、获得学习资源的不公平(获得学习资源的权利不公平、不同背景学生的学习资源不公平、学生获得学习结果的资源不公平)和获得发展类学习机会的不公平(获得发展类学习机会的权利不公平、不同背景学生的发展类学习机会的不公平、学生获得学习结果的发展类学习机会不公平)。第二,教师倾向于从单一维度解决学习机会不公平问题。虽然教师会从不同机会公平维度来看待和分析学习机会不公平问题,但是,当解决学习机会不公平问题时,他们通常倾向于实现某一个维度的学习机会公平——程序公平、背景公平或风险公平。相应地表现出叁种解决学习机会不公平问题的基本途径,即程序的遵守、背景的考量和风险的调控。第叁,学习机会公平的实现内涵于教师的教学实践,是与各种影响因素互动的过程。最后,本研究就如何改善学习机会公平提出了若干建议,并再次对探讨学习机会公平的综合思路进行了理论思考,尝试建构一个考察学习机会公平的整合思路,以期能够有助于学习机会公平问题的综合分析与探讨。最后,也指出了本研究存在的一些局限,提出了未来研究继续深入的方向。
张诗雅[5]2015年在《课堂有效学习的指导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聚焦于课堂有效教学问题领域的有效学习指导策略,从单向度的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研究转向对学生的有效学习和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全方位研究,并注重对教与学的实践逻辑路向和过程展开研究。课堂有效学习指导策略研究的前提假设是: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的生长点、原动力和目标诉求是有效学习,有效学习是建立在学生能学、会学和乐学的基础之上,而能学、会学和乐学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实现。因此,以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学生的课堂有效学习为根本宗旨,并为教师的课堂有效指导提供策略成为本研究的逻辑追求。本研究的展开基于两条线索:一条为明线,即教师的课堂有效学习指导;一条为暗线,即学生的课堂有效学习。有效学习的研究方法、路径、过程和结果直接影响和牵制有效学习指导的研究方法、路径、过程和结果;有效学习指导策略的提出直接服务于教师课堂指导实践,进而作用于课堂学习并促成学习的有效和高效。因此,论文的研究逻辑和框架包括绪论、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有效学习与学习指导的关系、有效学习与学习指导分析框架的建构、有效学习与学习指导现状的调查及存在问题的归因、学习指导的针对性策略设计与建构以及结束语,共八个部分。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包括:1.论文以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体教学理论和自我理论为基础,并借鉴国内外有效教学及有效学习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阐释和界定了“有效学习”、“学习指导策略”两个核心概念的内涵;厘清了课堂有效学习与学习指导之间的影响关系。2.通过对有效学习影响因素模型、有效学习整合设计模型、学习评价系统的体系结构、学生“主动”学习模型的系统分析、对相关理论及实证研究的合理整合,提出了课堂有效学习分析框架和有效学习指导分析框架,构建了课堂有效学习结构参照系,该参照系包括: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资源、掌握学习方式、管理学习过程和自我评价学习五个维度。上述五个维度分别由明确学习目标、确定学习任务、分解学习任务、设计学习方案、获取学习资源、整合学习资源、评估学习资源、选择学习资源、我要学、我能学、我会学、协作角色、服务角色、II领导角色、协调角色、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管理总时间、分配时间、调整进度、目标导向、资源驱动、方式维持、成果反思、评估学习资源利用率、评估学习方式可行度、评估学习进展度和评估学习目标达成度等30个度量标尺构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课堂有效学习指导项目参照系,该参照系的指导项目以有效学习结构为依据,主要包括指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指导学生选择学习资源、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指导学生管理学习过程和指导学生自我评价学习五个维度和相应的30个度量标尺构成。4.为了验证本研究提出的课堂有效学习分析框架和有效学习指导分析框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了验证本研究设计的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笔者于2014年9月对问卷进行了小样本的预测。用SPSS18.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项目分析、因子分析和结构信度分析,最终验证了本研究提出的分析框架,调查数据也较好地拟合了本研究构建的课堂有效学习结构参照系和学习指导项目参照系。5.通过前测,发现量表设计存在的问题,对相关指标和问卷进行重新修订后,分别在上海、广州、郑州选定的小学、初中和高中的18所学校进行了第二次调查。用SPSS18.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相关变量的差异比较分析。具体得出的研究结论如下:(1)学生的课堂有效学习结构由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资源、掌握学习方式、管理学习过程和自我评价学习五个因子构成;(2)学生的课堂学习现状存在普遍的低效隐患,学生的有效学习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才能实现;(3)教师的课堂有效学习指导项目由指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指导学生选择学习资源、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指导学生管理学习过程、和指导学生自我评价学习五个因子构成。(4)教师的课堂指导现状存在严重的低效和无效问题,教师的有效指导需要教育教学研究者为其提供有效的指导策略才能实现。6.在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和处理的基础上,本研究对学生的课堂学习低效和教师的课堂学习指导低效进行了五个方面的归因分析,并根据归因的结果提出了依据有效学习指导项目参照系的学习指导策略。
孙龙存[6]2003年在《成人元学习能力及其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成人元学习及其能力的特点、构成以及影响其发展的因素等进行分析,针对成人元学习能力发展的特殊性及其影响因素,在现代成人学习观、教学观的思想指导下架构若干教学策略,以促进成人元学习能力的发展,使成人学会学习,满足现代社会及个人发展的需求。 为达到这一目的,本文从寻求教育教学的本质和复归迷失了的人性谈起“学会学习”的重要性。从分析“学会学习”这一口号的内涵引出了本文的研究课题——成人元学习能力及其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 本文围绕“成人元学习能力及其培养的教学策略”这一课题,分四部分具体展开研究。 第一部分,作为研究的起点,首先对有关成人元学习能力的内涵、特点、构成等基本理论进行了诠释,为后面教学策略的建构提供了理论基础和铺垫。 首先,从历史、哲学和心理学叁个纬度和层面分析了成人元学习产生的基础及其内涵。综合了其它对元学习的内涵分析,本文把成人元学习界定为成人学习者通过自我意识作用于自身学习过程,包括对学习规律、学习策略及影响学习过程的内外部因素的认识与运用,还包括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与调控,学习心理的优化与调整,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品质的过程。成人元学习能力则是在成人元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成人学习者能自觉地对自身的学习过程评价与调控,能意识并运用学习策略不断调整和优化自身的学习心理,学习品质得到优化与改善的个性心理特征。 成人学习、成人元学习、成人元认知是与成人元学习能力密切相关、又容易混淆的一组概念,对其进行筒要的辨析。 成人元学习的基本特征表现为计划性、自主性、过程性、自控性、反思性。元学习能力强的成人学习者会在其元学习过程中更突出地表现出此类特点。根据国内外研究者对元学习能力构成的研究,本文认为成人元学习能力的构成包含这样几层含义:元学习能力不是某一种单一的能力而是多种能力的综合运用;自我监控能力是其中突出的能力困素;元学习能力最起码还包括自我计划能力、策略方法的运用能力、自我反馈能力和。C理调整优化的能力等。 成人元学习能力的发展不同于青少年元学习能力的发展,它有着自身发展的特殊规律。成人元学习能力不是非有即无的关系,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其发展水平整体上高于青少年元学习能力的发展水平,已基本达到内控和自动化。 第二部分,从社会、成人教学和成人个体叁个层面分析了成人元学习能力的研究对成人学习的价值定位,凸显了成人元学习能力研究的重要意义。 当今社会,信息量剧增,更迭速率加快,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职业结构等变化巨大,社会变迁迅速。成人只有提高了元学习能力,优化了自身的素质结构,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变迁和竞争。 由于诸多主、客观因素,我国成人教学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存在着许多弊端,理论上研究乏力、实践上质量滑坡。欲消解传统成人教学的弊端,建构现代的成人教学观,提高成人的教学质量,根除成人教育、教学的信誉危机,就必须重视成人学员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其元学习能力为旨归。 基于教育的异化和教育、教学本质的迷失,有人感叹当今教育是 “无人” 的教育,教学成为“无主体”的教学。成人在元学习过程中能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从而促使其主体性人格和独立反省思维得到发展、其个性趋向完善。 第叁部分,从成人学习者的特点和成人学习的特点入手剖析了成人元学习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利于扬长避短,为下文建构合理的教 2 — —学策略提供了依据。 成人学习者稳定而成熟的自我概念、整体发展水平较高的元认知、丰富而 化的经验及其非智力因素等都对成人元学习能力的培养影响巨大。 从学习主体、学习环境、学习目的、学习过程、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手段等方面审视,成人学习具有一些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也同样对成人元学习能力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第四部分,培养成人元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架构,这是本文的重心所在。在架构具体教学策略之前,简要辨析了若干前提,然后以现代学习观、教学观、质量观作为提出其具体教学措施的指导思想,最后提出了八个方面的具体的教学举措以促进成人元学习能力的发展。 成人教学的反思与反思性的成人学习、成人教学的创新与创新性的成人学习、成人教学的素质与成人的素质学习、成人教学的策略与成人的策略学习等是架构咸人元学习能力教学策略的前提。 树立现代教学论视野观照下的成人学习观。现代成人学习是一种教师与学员、学负与学员之间在探究
王雪梅[7]2007年在《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能力的认知情感阐释与多维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1世纪的经济文化呈现全球化发展态势,随着国际性学术交流的蓬勃发展,我国对高素质外语专业人才的创造性、探索性等提出更高要求。英语专业研究生作为学术科研的重要生力军,其学术能力发展也逐步引起学界关注,而相关实证研究较少。鉴于此,本文运用文献阅读、问卷调查、访谈、个案分析等方法,将语言学、心理学、二语习得、教育学等相关理论与学术能力发展相融合,在厘定学术能力理论概念的基础上,借助翔实的数据和例证分析学术能力的相关因素,并尝试从学习者个体内部认知情感因素和外部因素角度探究学术能力的多维发展。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发现相关研究多集中在教育学维面,思辨性较强,对研究生学术能力、学术能力发展过程、发展原则、学术能力内部和外部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缺乏在一定调查分析基础上的研究。而以研究生学术能力发展为主题的学术交流和讨论活动尚需进一步丰富充实。本文尝试在评述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明确学术、学术能力、学术感、学术能力连续体等概念。指出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学术能力主要包括语言认知习得能力、专业知识拓展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学术能力是动态发展的,而学术感为学术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同时探讨了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学术原则(规范性、创新性、多元性、发展性)、学术发展流程以及学术发展原则(目标导向、认知情感、系统创新、多元发展、互动反馈和协作探究等)。本文探讨了认知风格、学习策略、动机、内向/外向、焦虑等认知情感因素与学术能力之间的关系。在每一部分都阐述了作者自己的定义和观点,剖析了相关研究对英语专业研究生教学的启示。强调在一定调查分析基础上考虑学生的认知情感因素,了解其个体差异,激发其学术动机,促进其知识建构和情感提升。本文还对问卷调查和访谈进行分析,阐释了调查工具、调查对象、调查与数据处理过程等,并具体剖析了学校管理、教师授课、教学资源、参加学术活动情况、学术水平、学术动机等情况,指出目前研究生学术能力发展方面尚存在一定不足,建议端正学术动机,一方面从认知情感角度促进学术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发挥外部因素的积极作用,提升研究生的学术能力。本文尝试对自主学习、意义学习、协作探究、儒学知行观/修身观等理论与英语号业研究生学术能力发展的契合进行探索。厘定了各种理念的内涵、师生角色定位、学习过程与具体应用等,并辅之以具体案例和简明的图示,分析其优势与局限性,期望对于研究生教学和学术能力发展有一定启示和参照作用。本文同时阐述了课程设置、教材、教学评估、导师、学术环境等外部因素与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能力发展之间的关系。对相关因素分别进行界定、分析,并结合英语专业研究生教育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原则、策略、建议等,以切实促进研究生学术能力的提高和英语学科的整体发展。总之,本文尝试从跨学科角度探讨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发展,对其概念、原则等进行系统梳理,为该领域的理论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视角;所建构范式结合实际例证,对于研究生教育实践有一定参照价值。
陈程[8]2018年在《美国可汗学院的运作方式与影响研究》文中提出美国可汗学院由美籍孟加拉裔人萨尔·可汗在21世纪初创办,其独特的运作方式对美国基础教育以及世界各国教育发展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通过对可汗学院官方网站和采用文献综述法对可汗学院的运作方式进行研究,非营利性的学习平台、志愿者团队模式,视频作为教学资源、翻转式的学习方式和发展性的教学策略等主要五大运作方式。这些运作方式启示着我国的教育理念、教师角色和学习方式要不断更新,方能使教育充满生机。
唐毓首[9]2000年在《元认知及其对现代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文中认为本文在分析元认知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学会学习教学、有效教学、策略教学、教学环境优化等现代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彭慧[10]2006年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在分析我国网络教学发展现状和对网络环境下学习资源开发与应用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设计、应用一体化的角度,对网络环境下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 围绕“设计”和“应用”两大主题,本文的研究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理论解析:首先对当前国内外的理论:丈献进行解读,包括历史追溯和概念界定,明确研究对象;分析国内外典型的学习资源网站,窥探其资源设计与应用的成功经验;归纳和整理指导网络环境下学习资源设计与应用的理论基础,并据此分析理论对设计与应用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阶段为设计研究:采取“现状研究-研究框架-设计模型一-例设计”的路线,依托一个课程为例进行对网络环境下学习资源的“设计”探讨,并进行设计实例的开发。 第叁阶段为应用研究:在文献述评的基础上提出网络环境下学习资源应用的研究框架并指导实例。根据实例的教学和应用实践,总结出应用的模型和模式。 第四阶段是效果调研:通过问卷测量和访谈,检验理论研究的框架和模型的可行性和价值,对设计与应用的实例进行效果检验,并为后续的研究,如实例中的设计、应用的改进和完善提供现实依据和具体方向。 本文的研究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资源设计与应用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研究框架,并提出若干设计与应用的模型和模板。同时依托浙江师范大学的“现代教育技术”国家精品课程,从实践维度提供网络环境下学习资源设计与应用的一个范例,为同类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并为改善网络教学的效果做出有益尝试。 本文所做的工作和成果主要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
参考文献:
[1]. 元学习理论及其对数学学习指导的启示[D]. 王茂球. 福建师范大学. 2001
[2]. 元学习理论及其对数学学习指导的启示[J]. 陈文胜.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3
[3]. 基于元学习理论的技校学生数学学习指导的教学实验研究[D]. 孙雪梅. 云南师范大学. 2007
[4]. 学习机会公平研究[D]. 殷玉新. 华东师范大学. 2018
[5]. 课堂有效学习的指导策略研究[D]. 张诗雅. 上海师范大学. 2015
[6]. 成人元学习能力及其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D]. 孙龙存. 曲阜师范大学. 2003
[7]. 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能力的认知情感阐释与多维发展研究[D]. 王雪梅.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7
[8]. 美国可汗学院的运作方式与影响研究[J]. 陈程.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8
[9]. 元认知及其对现代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J]. 唐毓首. 河池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10]. 网络环境下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 彭慧. 浙江师范大学. 2006
标签:中等教育论文; 数学论文; 研究生论文; 教学理论论文; 学习理论论文; 培养理论论文; 教学过程论文; 课堂管理论文; 教学策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