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地理七年级教材美育内容体系研究_地理论文

七年级地理新教材美育内容体系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育论文,七年级论文,新教材论文,地理论文,体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七年级地理作为一门引导学生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和世界地理基础知识,认识人类生存环境,揭示人与地理环境密切关系的学科,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美育内容。作为地理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地理教师,首先要在思想上对这些美育内容重视起来,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美育内容体系。

一、地理美育内容体系

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不断地认识和改造自然地理事物、人文地理事物,不断改变着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创造了地理美。这些地理美的事物有其所属的不同领域和范畴。依据黄京鸿教授的中学地理美育分类系统,我们将地理美育的分类作了归纳(见表1)。

表1 地理美育的分类体系表

美育类型 内容类别 特点

自然事物美

自然美的内容蕴

自然美 自然现象美

涵在形式之中

“声色形”之美

地理事物的时间韵律美 形式美是内容和

形式美 地理事物的空间韵律美 形式的统一,内容

社会主体美

处于决定地位

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社会美以人为主

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实践 体,内容重于形式

社会美 地理实验和地理考察

地理设计

科学美 对地理事物的认识

 理论性、创造性、

重要的科学理论的建立 简洁性

艺术美 地图艺术美

典型性、统一性、

民族文化美

情感性

根据上述分类体系对七年级地理教材中所涉及的美育内容进行的归类研究表明:这套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制的教材,美育内容十分丰富,包含了五大类268条教学内容。这些内容分布在不同的章节中,贯穿于教材的始终。

(一)整体构成分析

五种类型的美育内容构成了七年级地理教材的美育体系,在该教材中所占比例见表2。

表2 五种美育内容在教材中的比例

  自然美

 形式美

 社会美

 科学美

 艺术美

知识点

58 48 81 31  50

百分比

22% 18% 30%11% 19%

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七年级地理新教材的美育内容中,社会美的比重最大,它体现了新课程所提出的“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理念。教材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和生产实际,尤其是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十分重视对每一个教学内容的引入,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地理就在身边,是鲜活的,美也在我们身边。“生活”的内容相当广泛,它涵盖了人类认识、改造、利用自然的种种活动,涵盖了不同地理要素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涵盖了工业、农业、交通、城市建设、国际间的合作等各方面。把生活和地理联系起来,把地理与美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盎然的兴趣中迈入地理学科的大门,体验生活中的美,使学生感觉学习地理是有用的,体会到地理的社会美。

地理自然美是美存在的重要领域。七年级地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自然美。教材以环境为基础,大量介绍地球形状、世界各大洲的地形起伏特点、地形类型、主要山脉和大江大河、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知识。教材中的名山大川尽收眼底,各种自然景观奇伟瑰丽,美不胜收,成为地理自然美的最好体现。

地理形式美是为表现地理事物的美服务的。地理事物的美必须要依托于美的形式,而美的形式又不能离开美的内容而存在,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美”。从教材的实际情况来看,它的内容包含有大量自然美的素材和地理事物的组合规律及韵律美,其形式也随之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地理事物形态、地理事物分布特征及规律、景观差异等都是形式美的范畴。

地理艺术美是地理美育最有力的表现方式。舞蹈绘画是人们表达审美情感,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语言文字、宗教建筑是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具有很强的艺术美,反映不同时代各民族发展的历史。而民族文化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而且使他们得到艺术美的熏陶。

地理科学美的比重虽然较小,却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关键,体现了新课程的指导思想,使学生在深刻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地理科学素养,给学生以深刻的科学精神启迪。

(二)逐类构成分析

在整体把握地理美育内容的基础上,我们还应该深入分析各类美育在各章的分布。五种美育类型中每一类在各章中所占的比例见表3。

表3 每一类美育知识点在各章中的比例

附图

自然美和社会美的内容在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中所占比重最大。这是因为本章中涉及了中东、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三个分区和澳大利亚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自然灾害、特有动物、自然风光以及政治热点、交通要道、工农业生产、旅游经济、民族解放运动、国际组织、社会问题等诸多内容。

形式美和艺术美的内容则在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中所占比重最多,因本章涉及东南亚一个分区和日本、印度、俄罗斯三个国家的地形结构特点、气温和降水的分布、主要农作物和工业的分布、突出的自然灾害的分布、铁路、管道和城市的分布等地理事物在时间、空间上排列组合成的规律和韵律美以及名胜古迹、宗教建筑、舞蹈艺术、住房服饰、饮食文化等艺术美。科学美的内容约三分之一分布在《地球和地图》一章,因含有大量揭示地理事物发生发展规律的天文观察、地理考察或科学设计内容,如地球半径、赤道周长、地球表面积的准确数字,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地球仪,比例尺;还包括人类对地理事物的科学认识及合乎客观实际的地理科学理论,如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哥白尼的“日心说”等内容,所以,科学美的内容在本章的比重最大。

(三)逐章构成分析

美育内容在各章节所占的比例见表4所示。

从表4可见,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和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共包括四个地区和四个国家的区域地理内容,其所涵盖的美育内容最多,约占总数的40%,第五章《发展与合作》仅介绍了国家和地区的概况、经济发展差异及国际间的合作,内容较少,故其所涵盖的美育内容比重也不大。

表4 各章美育内容比例表

附图

每一章中各类美育知识点所占的比例也有很大的差距,见表5所示。

表5 每章中各类美育知识比例表

附图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侧重于科学理论、科学实验、科学考察、科学认识的叙述,因含有大量揭示地理事物发生发展规律的天文观察、地理考察或科学设计内容,如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的数字,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地球仪,比例尺;还包括人类对地理事物的科学认识及地理科学理论,如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哥白尼的“日心说”等内容,因而科学美在本章的比重是最大的。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讲述了海陆的分布、海陆的变迁、人类对地球面貌的探索,并配有相关图片,因而各类美育内容所占比例相差不大。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讲述了气温与降水的规律性分布,天气、气候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因而更多地体现了形式美和社会美的内容。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则主要讲述世界人口的分布与增长、世界人种和主要语言的分布以及宗教和聚落的分布概况,因而形式美的比重最大。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侧重于讲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差异,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重要的国际组织及在合作与发展时遵循的基本原则,体现了更多社会美的内容。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突出了亚洲在位置、地形、河流、气候等方面的自然环境特点和人口、经济等方面的人文环境特点,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故自然美和社会美的内容占有较大的比重。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涉及东南亚地区和日本、印度、俄罗斯三个国家,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涉及美国和巴西两国,都突出了工农业、交通和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内容,故社会美的比重较大。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涉及中东、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三个地区和澳大利亚国家,这一章重点讲述了该地区地形、气候等方面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以及该地区特有的动植物资源、优美的自然风光等内容。同时,在这一章中,各类自然地理环境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工农业、交通和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内容也涉及颇多,因而社会美和自然美的比重较大。

第十章《极地地区》的知识要点在于其特殊的自然环境及特有的动物,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自然美和科学美的比重最大。

二、地理美育内容的特点

根据前文分析,我们初步得出了七年级地理教材美育的特点如下:

1.地理美育是地理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七年级地理教材中丰富的美育内容,体现了地理新课程中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要求。

2.七年级地理美育内容包括五大类,其中社会美所占比重最大,这体现了新课程“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要求。密切联系生活中的地理,使学生在从书本上获得美感的同时,在生活中也时刻能感到地理美的存在。

3.与自然美、艺术美和形式美相比,科学美的含量虽然较小,但却注重于科学理论的得出过程,体现出了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视,这对学生进行大胆设想和创新是一个极大的鼓励。

4.地理美育内容和美育要求在七年级地理教材中贯穿始终,分布于每一章节。由于每一章节所选内容不同,各类美育内容所占的比例也不相同。

5.地理美育内容在教材中处于重要地位,体现于教材的文字系统、图表系统和活动系统之中,使学生能够在美文美图和活动中获得美的享受。

地理学因以地球表层自然和人文要素的相互关系与作用为研究对象,是中学各门学科中文理交叉、综合性强的一门基础学科,又蕴涵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故地理学科教学应承担美育之重任。因此,地理教师要掌握地理美育内容体系,在教学中要善于把地理教学与地理美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地理美育,才能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真正得到地理美的熏陶。

标签:;  ;  ;  ;  

新地理七年级教材美育内容体系研究_地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