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全面时间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报纸论文,时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时间,作为一个链条贯穿着整个报纸生产、发行全过程,涉及到报社的每个员工、每个部门,涉及到印务能力的硬件建设,涉及到时间管理体系的软件建设。随着报业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厚报时代的到来,报纸时效问题已经提到议事日程,甚至会成为新一轮报业竞争的焦点之一。本文提出“报纸全面时间管理”的观点,其目的在于使报纸时间管理逐步科学化、制度化。
一、全面时间管理的意义
报业推行全面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在于四个方面:
1、时效是日报类报纸的基本属性
报纸,尤其日报类报纸是新闻的一种载体,新闻性的生命在于“时间”、在于“快”、在于“早”。报纸按时效可以分为两类:强时效性与弱时效性。一般而言,日报类报纸都为强时效性。因此,抓报纸时效是由报纸的本质属性决定的。
2、早看报是读者的基本需求
“早知天下事、身边事”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生活的一种基本需求,在发达国家“早报”已经成为早餐桌的一道“菜”。我国市民也希望能在早餐时看到报纸,及时了解到天下大事以及身边之事。
3、时间是报纸发行的三大要素之一
第一时间把报纸发到读者手中是现代报业竞争的基本要求,也是报业竞争力的基本体现。总之,时效已经成为报纸发行量增加的一种基本必备条件。
4、时间是发行类型升级转型的根本保证
报纸发行如何由低级型(零售型)向高级型(征订型)转型,其中一个关键技术问题就是时间因素。因此,时间是发行类型升级转型的根本保证。目前,发达国家的大报多数已经实现了发行类型最高级升级,而我国至今还没有一家大报实现这一目标。
二、全面时间管理的紧迫性
报业推行全面时间管理的紧迫性主要基于以下两方面的考虑:
1、目前报纸时间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报业时间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甚至有的报社根本没有重视时间管理,也没有认识到通过管理可以抢回报纸生产、发行的时间,并且使报纸时间管理制度化、科学化。
解决报纸时效,不仅仅是硬件条件问题,而且还是软件建设问题。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三大软件能力建设:一是全员时间意识的强化;二是时间管理体系的建设;三是全员时间技能的提升。例如:某城市的两大市场主体报纸,一家是省级党报下的子报,有较先进的报纸印刷能力,另一家是市级报纸,开始没有自己的印刷设备。但是,这两家报纸在时效竞争上省级子报就是比不赢市级报纸。省级报纸长期坚持“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观点,不愿意在该城市设立多印点,使几十万印量的报纸压在自己的一个印厂里。相反,市级报纸将该市所有能印报纸的印厂都利用起来,在该市设立了多个印点,使几十万印量的报纸分担在多个印点上,从而在整体时效的竞争上取得了优势,这种优势与劣势的转换就是报纸时间管理观念上的差距所导致的。又例如:笔者曾对一种报纸到站时间做了具体分析,发现该站到报时间极为不稳定,最早到报时间与最晚到报时间可以相差两小时四十多分钟,这里面肯定存在时间管理上的问题。
总之,可以把报纸时效存在的许多问题归结到观念上、体制上和管理上,因此,对报纸生产、发行实行全面时间管理是必要的、紧迫的。
2、报纸时效是报业生存与竞争的需要
新一轮报业竞争的焦点之一,就是报纸的时效性竞争。
《广州日报》在上个世纪末就意识到厚报时代以及报纸时效竞争的来临,引进了当时全国最先进的报纸印刷设备,同时又建立了先进的时间管理制度,尤其还提出了时间管理的应急方案。使《广州日报》在我国报业最发达的地区抢占了时效先机,为报业竞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报纸作为特殊的商品,不仅仅要求在质量上领先,而且在时效上也必须领先,质量和时间才是报纸完整的生命。无时效的报纸生存都存在问题,就更谈不上具有竞争力。随着报纸厚报时代的来到以及城市化规模扩张,报纸时效性越显突出,而且在报纸时效性方面的竞争也将日趋激烈,谁抢占了时效的先机,谁就抢占了发行的先机。“先者胜、早者胜”已是不可争辩的事实。
三、全面时间管理的基本内容
什么是报纸全面时间管理?这不仅涉及到报纸的生产过程与发行过程,而且还涉及到与这两大过程有关的每一个人与每一套设备,同时还涉及到把设备与人联系起来的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归纳起来,全面时间管理的基本概念包括全员时间管理与全时间流程管理。
1、全员时间管理
全员时间管理是指对报社全体人员实行时间管理,这其中包括全员时间意志的树立以及全员时间技能的提高。
全员时间意志的树立。报纸时效问题不仅仅是个观念问题,而且是报社的意志问题。对应于“国家意志”、“国策”而言,时间就是报社的意志、就是社策。如果把时间观念上升到“报社意志”、“社策”,也就是说时间成为关乎报社生存与发展的大事,涉及到报社的每一个人、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环节,谁不重视时间、谁浪费时间就是对报社“犯罪”,就应该受到惩罚。其次,报社的全面时间管理的首要环节和任务是管好报社的全体员工。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被管理的对象。把人的作用发挥出来才是管理的根本与真谛。因此,抓全面时间管理首先要抓全员时间管理。
全员时间技能的提高。报纸时效管理既涉及到全体员工的时间意识的增强,同时还涉及到全体员工时间技能的提高,意识的增强是通过行动来体现的。时间对于报纸的生产、发行全过程而言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因素,因此,时间技能是报社全体员工、所有环节必须强化、必须训练的。各个环节、各个岗位的时间技能的提高和完善是全面时间管理的重大技术保障。
2、全时间流程管理
全时间流程是指报纸生产与发行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的全过程。报纸的时间流程可分为两大类:生产流程和发行流程。报纸的组稿到印刷的流程是生产流程,报纸发送到终端的流程是发行流程。其中生产流程包括:组稿、编辑、制版、印刷;发行流程包括:一级分发、运输、二级分发(投递配送)。抓报纸的全面时间流程管理就是要抓好报纸生产、发行7大环节的管理:
组稿环节。这是报纸时间流程管理中的第一个环节,截稿时间的准时是该环节管理的要点。组稿环节关键在于抓好两点:一是抓好非实时版(一般称为B版或C版)的早截稿、早编辑、早印刷,打报纸印刷时间差,把凌晨的黄金时间集中给实时版的印刷;二是抓好广告稿件的准时截稿。目前各报社因广告稿件晚而影响报纸整体时间的情况很普遍,甚至有些报社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发行不好,广告不好拉,再晚的广告也等,既牺牲时间,更影响发行;发行越不好,广告越难组织,越是牺牲时间而顾广告;周而复始循环下去。总之,以广告而牺牲时间是一种杀鸡取卵的行为。实际上广告组稿也是一种习惯,报社要求不严格,随意性大,则广告公司或广告商就随意性大,就必然牺牲报纸时间,因此组稿十分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抓广告的准时截稿,让广告公司与广告商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编辑环节。时间对于编辑环节的要求有两点:一是准时编辑完成、准时付印;二是结合印务能力实行异版套印编辑。目前,就编辑环节而言,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有些报社实行同版套印,同版套印的最大恶果是增加了发行环节的耗时,发行员要将报纸一份一份分扯开来,这一工序十分耗时,初步统计200份报纸将增加分发耗时40多分钟。一般来说,200份30版的报纸如果只合套,则需30分钟左右,如果要分扯则需多耗时40分钟。
制版环节。该环节管理的要点有二:快速组版、准确组版。
印刷环节。印刷是报纸生产流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这个环节也是最复杂、不确定因素最多的环节,如机械故障、断纸等就是该环节最影响时间的因素。因此保证印刷设备运行状况良好以及纸张质量是该环节的技术要点,同时实行异版套印也是对该环节的基本要求。
一级分发。该环节是指报纸印刷完毕后,就开始进入发行的第一个环节,将所有接报点的报纸按发行部门的先后规定分发好并装上运报车。该环节管理的要点是:首先快速、准确分好所有接报点的报纸尾数;同时按运输路单和先后顺序快速组织装报纸上车。“准确、快速”是该环节的基本要求。
运输环节。将报纸从印厂运送到接报点是该环节的基本任务。运输耗时取决于运输能力和接报点多少,一般来说,运输能力越强且接报点越多,则发行整体耗时就越少;反之,运输能力越弱且接报点越少,则发行整体耗时就越多。因此,增强运输能力、设立多接报点、司机的责任心以及保持车况良好是该环节管理的要点。
二级分发(投递配送)。该环节是整个报纸时间全流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通过投递员与配送员将报纸投送(或配送)到发行终端。该环节的耗时取决于发行密度以及投递线路的设计,如果发行密度低,投递线路就必然长,投递耗时就多,同样,投递线路设计不合理,也会增加投递耗时;反之,如果发行密度大且投递线路设计合理,则将大大减少投递耗时。因此,发行密度与投递线路设计的合理性是该环节时间管理的基本因素。设计投递线路应该遵循:一、按块状设计,而杜绝条状设计;二、避免横穿主干道;三、先密后疏、先城区后郊区。投递(或配送)的基本要求是“快速、准确”。
全时间流程管理的总体要点有两条:一是为下一环节着想;二是不管上一环节有多晚,不能在本环节再晚。
3、全面时间管理体系
组织体系。报纸全面时间管理的组织体系就是把报纸时间要素独立出来,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组织机构,全面行使时间管理。
目前,大多数报社没有这样的机构,尤其是报业集团,物资供应、编排中心、印务中心、运输车队、发行部门等都是独立的部门,没有一个机构对时间进行监督和管理,这也是报纸全面时间管理中的最大弊端。
实际上,报纸的时间因素是一个体系,这个体系与报社的每个员工、每个设备、每个物资、每个环节、每个流程都息息相关,甚至还与报纸非新闻性内容与新闻性内容的合理安排有密切关系,同时时间体系还是一种技术集合体,涉及到时间的记录、考核、统计与分析。正因为报纸时间因素是个体系,就有必要建立一个组织机构来运作和管理这个体系。如果这个体系分散在多头管理,难免就会各自为阵,甚至出现各自为敌的局面。在产品生产领域早就建立了质检机构,设立了质量总监的岗位,甚至还推行了质量一票否决制。
报纸时间管理组织机构是报纸全面时间管理的组织保证,没有这一组织保障一切都是空谈。该机构应该相对独立,在报纸全面时间管理上具有最高权威,在时间管理上有管理权、有执法权。同时,这个管理机构要建立到每个部门、每个环节,而且部门的一把手就是时间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制度体系。全面时间管理的制度建设是全面时间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组织机构共同构成整个时间的管理体系。制度体系是报纸全面时间管理的制度保证,该制度对于时间管理作出全面规定,并对延误时间的部门和人员实行“一票否决制”,同时必须作出组织处罚与经济处罚的规定,对提高时效的人作出组织奖励、积分奖励与货币奖励。
资金保证。所谓时间管理的资金保证主要指建立时间管理基金。时间管理基金的作用就是用货币的形式体现报纸时间的价值。该基金管理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体现出:节约时间有奖、延误时间必罚。该基金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所有延误时间的罚款纳入时间管理基金;二是报社按规定注入资金到时间管理基金。对于时间的投入不仅要放在硬件设备上,而且还要投入在为报纸时效做出贡献的员工上。
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是全面时间管理体系中的一种特殊的、非常规的管理制度,该制度是在报纸时效受到重大影响时才启动的事先准备好的方案。当出现重大新闻事件时,为了确保该新闻事件的报道,无法按正规时间要求出报纸,但又尽量不影响时间,在其他环节上抢时间的一整套措施。该制度的意义在于关键时刻体现报纸良好声誉,也是增加报纸发行量的大好时机。如《广州日报》在得知邓小平逝世的消息后,启动了应急方案,将已经印好的报纸全部作废,通知所有与应急方案有关的人员及时到岗,重新编辑、重新印刷,最后在运输报纸这个环节上集团董事长的车都动用了,不仅在广州市是最早面市的报纸,而且将报纸送上到北京的第一班飞机上,到达北京时也是最早的报纸。
四、全面时间管理的原则与目标
1、全面时间管理的原则
科学化管理。报纸全面时间管理涉及到每个环节一系列的时间数据以及一整套考核指标,因此,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是时间科学化管理的基本工具之一。时间的科学化管理在于两点:一是按规定对各个环节的时间数据每天做好记录并且存档;二是按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对时间数据序列进行分析,找出有规律性的东西,建立时间考核数据指标体系,同时对当日的时间记录进行分析,找出早或晚的原因、处理意见以及建议。另外,时间的合理安排还需运用运筹学的原理和方法。
制度化管理。时间管理的制度化在于两点:一是建立健全全面时间管理的制度体系;二是严格按制度办事。全面时间管理说到底就是对人的管理,而对人的管理最有效的是奖罚分明,严格按制度执行,使“节约时间有奖、延误时间必罚”的规定成为每个人每天的职业行为和职业习惯。
2、全面时间管理的目标
全面时间管理的目标只有一个,这就是稳定持续地出早报。一天两天出早报容易,难的是天天持续稳定地出早报,按统计学的原理就是要求报纸生产、发行各环节时间数据序列的方差越小越好,方差越大表示时间数据序列或早或晚,而且差距大,这说明在时间管理上有问题、有漏洞,因此时间的稳定性管理是报纸全面时间管理的基本目标。报社时间管理环环相扣,其中一个环节出问题,将影响到以下的每个环节,因此务必在全报社形成环环抢时间、人人抢时间的局面。
五、全面时间管理的要求
1、全面记录各环节的时间数据
时间管理的基础就是每天真实记录每个环节的时间数据,并且建档。如:各版面的截稿时间、编辑完成付印时间、制版完成时间、印刷开始时间、印刷完成时间、每个报车出发时间、报车到达时间、发行员最早出发时间、发行员最晚出发时间、市区内投递完成时间等。这些记录是时间管理的基础数据,是报社时间状况的真实反映,是报社时间管理对症下药的科学依据。因此,全面时间管理的第一要求就是:真实做好时间数据记录。
2、按规定做好时间统计与分析
首先,根据时间记录,并按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对时间数据序列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每个环节耗时的平均数、时间数据序列的方差等科学数据,同时根据这些数据建立时间考核指标体系,使时间考核指标客观化、数据化。其次,对异常时间数据作出分析、找出原因,并提出处理意见及解决办法。
3、有制度可依、按制度办事
全面时间管理体系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建立,更重要的在于执行,并在执行中完善。“有制度可依、按制度办事”是推行全面时间管理的基本要求之一。
4、提高全员的时间意识
时间作为一条线连接着报社的每一个员工,因此,报社要推行全面时间管理必须提高每个员工的时间意识,让每一个人都重视时间,视时间为自己的工作职责、为自己的职业道德。只有全体员工时间意识树立起来,才能在全报社有效推行时间管理。
5、提高全员的时间技能
时间管理的实施归根结底要落实到全体员工的行动上,而在行动上的体现就是要提高每个员工的时间技能,在时间上成为熟练工。时间技能是全面推行时间管理的技术保证,也是全面时间管理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