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视野下的文化建设论文_王韬

新时代视野下的文化建设论文_王韬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 成都 610072)

摘要: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强调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性,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历史使命作为不懈的理想追求。而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长历史孕育出来的灿烂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培育出来的产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号召力。同时,教育事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也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教育的发展,能坚定国民的文化自信,推进中华民族的文艺复兴,更好地加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步伐。

关键词:新时代;文化强国;教育;文化自信

一、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价值

党的十九大的顺利召开宣示我国已进入新时代,这既是建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好时代,也是引导民众提升本国文化自信的良好契机。在这一背景下文化建设愈发凸显其重要性,它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一起铸就了通往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道路,新时代的文化建设工作刻不容缓。我们国家历来重视文化的作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积累的文化源远流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绵不断、博大精深,富有创造力和生命力,正是因为“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是我们民族在世界民族舞台上站稳脚跟的强大后盾。

对于文化产业的建设,要从人民的立场上出发,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前的时代条件,“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来的现实观点,实现中国梦关键是要实现文化复兴,实现民众由温饱走向小康的转变,让民众思想真正强大起来,实现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方向,要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坚持造福于人民,造福于社会主义建设,贯穿“双百方针”、创新发展,让中华民族的文化再次发挥出灿烂的光芒。

二、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内涵

(一)确立了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进入的新时代是一个引领我国走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我国人民已不光满足于吃饱穿暖的基本需求,对于精神世界的满足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更加的期待,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意味着人民不仅对于物质层面有需求,对于精神文化层面的要求也逐渐增高,这就为我们新时代的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就是需要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世界。习近平新时代的文化思想扎根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积淀中,为人们开辟了充分吸收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道路,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于此同时,文化建设永远在路上,新时代的文化建设要与时俱进,增强文化活力,激发民族创新发展能力,在承接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再创辉煌。

(二)确立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树立民众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至关重要的,它是我们中华民族在新时代展现自身精神面貌的重要支撑,也是加强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文化认识的良好契机。改革开放已经四十年,中国的社会高速发展,经济、政治、科技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一个强大的中国正逐步登上世界舞台的中央,身为中国人,我们有理由、也有自信为之骄傲,为其博大精深的文化而自豪。在此氛围下,进入新时代我们更是弘扬先进的文化理念,强化国人的文化意识,对本民族文化价值充分肯定并勇于实践,保证了对我国文化的活力的坚定信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和自信的。”坚定的文化自信,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昂首站在世界舞台的勇气和决心。

(三)确立了创新发展的重要性

新时代文化飞速发展的动力之一就是创新,它是国家能够长远进步的活的灵魂,贯穿于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始终,其发挥的作用和力量不容忽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是确立了我国文化前进的价值方向。为了向这个方向迈进,我们需要在科技创新发展中推进文化思想的创新,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立足点,推进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以强大的科学创造力,推动发展文化建设。树立创新意识,培育国人的创新精神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只有使创新的概念深入民众的脑海中,并将之付诸实际行动,国家才会进步发展,精神文明也会得到极大改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不光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需要,也是人民对追求美好生活的切实要求。

三、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民族文化自信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新时代的召唤下我们需要高度重视教育的重要性,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育质量,坚决杜绝教育不公和资源不均等现象的产生,巩固民众对建设民族文化事业,打造社会主义文化产业的信心,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塑造高素质、有思想的接班人。习近平同志强调道:“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目标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兴则国家兴,它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建立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本选择。教育与个人而言,它关乎公民的个人文化修养、思想道德境界,以及谋生的知识、技能以致终身发展;对国家而言,则关乎到社会的整体素质以及人才培养,这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传承等各方面的发展,教育的成败直接牵连国家综合国力的优劣与否,优先发展教育,在任何时刻都显得极为重要。有质量的教育需要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要求,展现中国思想,培育出人民的文化自信心。

教育是为了育人,为了培育我们的民族文化自信,为了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首先要做到提升人文素养。一个人的文化素质是最基本的素养,直接影响着个人的发展方面和价值观的确定。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教育为本的观念,确立塑造综合平衡而又个性发展的教育价值观,实行因材施教的理念,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鼓励多方面发展,传递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发展。以此进一步提升全民族文化素质,塑造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树立全民族坚强的意志力和文明的行为习惯,这对新时代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和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其次,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我们当代中国精神的最直观体现,它汇聚了全体人民在新时代下共同的价值追求,强化教育的指导作用,发挥它对人民群众精神世界建设的引领作用,通过教育的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入社会发展的各方面,以此获得人们的认同并将之付诸行动,让中华文化在新时代下展现出新的活力和风采。而今在构建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道路中,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增添国人的文化自信提供了新的动力。

历史一再证明,一个国家的强大并不只依靠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文化建设的高低同样影响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在新时代构建现代化强国的召唤下,要激发新一代年轻人对民族的自豪感、幸福感和使命感,努力培育本国文化自信,构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典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0-15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R}

[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作者简介:王韬(1994-),男,安徽芜湖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共党史专业研究。

论文作者:王韬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7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  ;  ;  ;  ;  ;  ;  ;  

新时代视野下的文化建设论文_王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