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在日常生产和生活活动中对于工民建工程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给建筑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而混凝土作为工民建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材料之一,其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将会直接影响到工程整体质量,属于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严格把控的关键点。本文首先分析了工民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几个常见的问题,继而探讨了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要点。
关键词:工民建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工民建是保障工业发展与人民生活的基础性工程,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而就我国工民建工程建设的整体情况来说,在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效果上大都不够理想,经常会导致混凝土强度无法符合工程建设要求的情况出现。怎样在工民建施工中对混凝土施工技术加以更为高效的利用与管理,促进建筑产品质量的提升,值得广大从业人员投更为积极地探索。
1 工民建工程施工中的常见问题
与其它类型建筑材料相比,因为混凝土结构具备强度较高、耐腐蚀性及耐火性强、可塑性好等优势,在工民建等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中被大量使用。不过,在具体施工建设的过程中,还是会由于诸多因素的出现而影响到其结构质量,值得施工管理人员充分关注,主要体现为:
1.1 钢筋成型尺寸
工民建施工过程对于钢筋尺寸要求较高,不过在工程实践中经常会出现成型钢筋尺寸无法达到标准要求的情况,给其它部分的施工过程形成阻碍。因此,要强化对钢筋加工过程的监管,预先设计与计划好各型号钢筋的加工长度,对配料过程加以统一控制,在各项工序完成之后开展试样检查,确认无误以后再作大批量加工。
1.2 混凝土麻面
混凝土表面有缺浆、粗糙以及不平整的情况,虽然通常不会给工程质量形成较为严重的影响,但是对建筑墙体与地面的美观性不利。
1.3 裂缝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结构上出现局部或者大面积裂缝,严重降低工程质量。裂缝的出现不仅会导致结构整体强度降低,还会给建筑整体效果形成影响。
1.4 气孔问题
导致气孔出现的因素较为复杂,一方面是由于操作过程并未严格依据工程设计标准开展,对混凝土材料的调配不符合设计要求;另一方面是由于施工中所应用骨料颗粒直径过大、砂率偏高、配合比失准等,将会导致振捣过程很难将气泡完全排出。
2 工民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2.1 施工缝预留
施工缝主要起到两个方面的作用:
①施工缝的预留需要严格依据工程设计及技术应用需求,缓解由于人力及设备应用等方面的问题导致浇筑施工无法连续进行而带来的限制,注意浇筑施工间断时间应该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
②施工缝的设置可以有效解决新旧混凝土之间结合较差的问题。而值得关注的是,由于施工缝通常较为薄弱,需要将其设置于剪力较小,而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2.2 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是指在特定模具当中对混凝土进行浇灌,在混凝土塑化达到相应强度之后形成建筑主体。混凝土的浇筑施工通常具有施工量较大、结构复杂性较强等特征,如果处理不当,非常容易导致干缩裂缝的出现。因此,浇筑过程需要对混凝土的入模温度进行准确控制,避免温度裂缝的出现而影响施工质量。此外,在浇筑施工之前,需要对混凝土浇筑的准确范围进行确定,不应该出现超高或超范围浇筑等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开始浇筑混凝土之前,需要对模板、支架、预埋件等位置进行检查,并检验与分析混凝土均匀性与坍落度,同时做好相应的记录。要将模板当中的杂物和积水、钢筋上的污垢等清理干净,对模板空洞与缝隙进行严密封堵,在模板的内面涂刷上脱模剂。倘若模板为木质结构,需要用清水进行浸润,但要将积水清理干净。浇筑施工的过程中,应以由低到高分层浇筑的方式进行,每层浇筑的实际厚度应该以振捣施工与配筋情况等进行确定。在对竖向混凝土进行浇筑之前,需要先将与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的水泥砂浆填充在模板底部,厚度不宜过高。在高处往模板底部对混凝土进行灌入时,需要谨防离析情况的出现,一般灌注的高度不应该高于2米。如果高度需要超出两米,需要利用串筒、溜管等设施,而在灌注高度高于10米时,需要配置相应的减速装置。
2.3 混凝土振捣
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处理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工序开展施工活动,通常为混凝土坡脚、中部以及坡顶,以保证振捣过程能够覆盖到整个坡面,遵循快插慢拔的操作原则。要准确控制好振捣棒插入的深度与振捣时间,下层混凝土的插入深度通常控制在50mm以上,而振捣过程移动范围一般在400mm左右。在将混凝土振捣紧实,并刮平混凝土表面之后,再在其表面撒上碎石(规格为5-25mm),并在终凝之间用工具抹平两遍以上。对混凝土进行分层浇筑时,每一层厚度的控制应该在振捣棒长度1.25倍以下。
2.4 混凝土养护
水泥材料具有水化作用,会使混凝土经过浇筑振捣之后,逐渐凝结硬化,这一过程应该处于特定温度与湿度条件下。为确保混凝土凝结效果良好,提升混凝土强度,有必要对混凝土结构作养护处理。目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大都采用泵送混凝土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施工效率,促进混凝土结构整体性能的完善。不过,由于工民建工程施工进程中原料材质与配比等方面的问题,混凝土结构强度时常无法符合要求,有必要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对墙板混凝土进行振捣之后,需要保证带模养护7天以上,拆模之后需要覆盖麻袋等继续保温保湿,洒水养护至14天。顶板混凝土在振捣结束并完成终凝之后,为防止出现起皮、起灰等问题,在6小时之内不应该进行浇水养护。在拆模之后,需要对混凝土作喷水处理,喷水养护至少7天,喷水的时间间隔与次数需要具体考虑混凝土结构的湿润情况。倘若在冬季施工,温度连续5天以上低于5℃,需要设置相应的处理措施,对混凝土实行蓄热或外加剂添加等处理,防止混凝结构由于温度过低而影响整体强度,降低施工质量的问题出现。
2.5 模板拆除
拆模属于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处理的最后一步,是否能够拆模成功,将会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最终质量,施工管理人员需要对其形成高度重视。因为操作过程与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因素,时常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及外观缺陷问题。拆模过程应该遵守“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原则,并先将非承重部分拆除,随后拆除承重部分。要对拆模时间进行准确把握,充分参考所处环境温度与混凝土结构强度等因素。在对梁、柱、墙等位置的非承重侧模板进行拆除时,要充分考量混凝土结构所到达的强度,防止其表面(尤其是棱角部位)遭到破坏。对于梁、板等水平承重构件的地膜,需要在同等条件之下养护试验部分强度达到相应标准之后方可拆除。对拆除的模板与支架,要及时运离施工现场,以免对其他部分的施工过程造成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与高效管理,对整体质量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属于工程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值得工程管理人员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促进施工技术应用效果的不断提升,产出更高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在促进建筑企业发展的同时,为国家经济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李启怀.刍议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处理技术的创新应用[J].四川水泥,2019(04):247.
[2]余斌.关于工民建施工中防水防渗技术的运用探析[J].居舍,2018(31):80.
[3]石世松.工民建施工中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技术的运用[J].建材与装饰,2018(36):27.
[4]周凯平.工民建工程混凝土施工工程中质量控制标准措施研讨[J].中国标准化,2016(13):63-64.
论文作者:孔祥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9
标签:混凝土论文; 工民建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强度论文; 过程论文; 模板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