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图书馆学方法论研究的现状及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方法论论文,图书馆学论文,现状及论文,趋势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G25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325X(2006)02-0019-03
1 我国图书馆学方法论研究的起源
“图书馆学”一词最早由德国著名学者施莱廷格(Martin W.Schrettinger,1772-1851)于1807年提出,而作为一门学科应始于1887年,因为这一年德国哥廷根大学创办了图书馆课程讲座,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M·杜威也在该校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图书馆学院。然而随着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芝加哥大学图书馆学院和哥伦比亚图书馆学院的停办,社会和学术界对图书馆学的学科合法性产生新一轮的质疑。究其根源,图书馆学研究方法的贫乏和不科学是重要原因之一。
一般来说,判断一门学科是否成熟主要有3个标志:规范概念术语系统、科学的方法论系统和文献的积累。而其中的方法论系统,在图书馆学理论体系中又占有重要的地位。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我国图书馆学方法论研究的形成和发展。
1981年刘迅先生在《图书馆通讯》上发表的《要重视图书馆学方法论的研究》一文,揭开了我国图书馆学方法论的研究序幕。1983年《图书馆学通讯》第一期刊载了乔好勤先生的《试论图书馆学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一文,这是我国新时期图书馆学方法论研究的第一篇力作,著者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图书馆学方法论的“三层次说”,即图书馆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哲学方法、一般科学方法、专门科学方法。
2 我国图书馆学方法论体系的形成和现状
1985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图书馆学专业教材《图书馆概论》首次将图书馆学方法论体系的三层次理论写进了教科书。此后,学者们纷纷对图书馆学方法论体系问题各抒己见,影响较大的有王崇德先生的“倒三层次说”和黄宗忠先生的“四层次说”。
王崇德先生认为图书馆学方法论包括特殊方法、一般科学方法和哲学方法。很显然,其观点是乔好勤先生的观点的一种倒序。黄宗忠先生在其1985年出版的《图书馆学导论》一书中将图书馆学方法论正式列入理论图书馆学中,并以整章的篇幅介绍了图书馆学方法论的性质与作用、图书馆学方法论的体系与结构。王学毛先生在《图书馆学研究方法:现状及其分析》一文中将黄宗忠先生在《图书馆导论》中的方法论体系概括为“四层次说”,即图书馆学方法论体系包括研究课题的选择方法、信息获取方法、科学抽象与逻辑思维方法、综合方法4个层次。
20多年来,虽然关于图书馆学方法论体系的研究至今没有定论,但是图书学界已经基本上认可了乔好勤先生的“三层次说”。并在此基础上对“三层次说”加以补充,使其更加科学完善。
图书馆学的哲学方法主要是指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它在图书馆学方法论体系中可以独立地作为一种方法进行图书馆学研究,但更多的是用以指导一般科学方法和专门科学方法在图书馆学研究中的运用。
图书馆学的一般科学方法,主要是指引进和移植相关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将其运用于图书馆学研究。目前,这是图书馆学方法论里最为活跃的领域。从人类知识生产的角度来说,图书馆学的一般科学方法可以分为:信息获取方法、信息加工方法和信息综合法。信息获取方法主要是指调查法、统计法、试验法和历史法等传统方法;信息加工方法包括分类法、数理分析法、归纳演绎法和比较法等,它是目前图书馆学的一般科学方法中发展最快、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信息综合法主要是指老三论(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和新三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突变论)在图书馆学中的应用。
图书馆学的专门科学方法即图书馆学专门方法,这一术语最早是在前苏联B·C·克列伊坚科的《图书馆学研究的科学基础》一书中提出的,有时又被称作是特殊方法或者是特征方法,从提出到现在一直是图书馆学方法论研究的一个重点和热点。对图书馆学专门方法,虽然图书馆界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但是文献计量学方法和引文分析法这两种图书馆学专门方法在图书馆学界已得到普遍的认可,它们是具有图书馆学专业特色的独创方法。文献计量学是以文献体系和文献相关媒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学、统计学等计量方法,研究文献情报的分布、结构、数量、关系、规律和科学管理,并进而探讨和充实图书情报科学结构、特征和规律的一门学科。引文分析法是利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对科技文献的引证和被引证现象和规律进行分析,以便揭示出他们所蕴涵的研究对象具有的特征或者对象之间的关系。
3 正确认识图书馆学方法论在图书馆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理论上来说,任何一门学科的理论研究,只有运用科学的方法才能揭示研究对象的内在规律,而所运用的科学方法又是该学科理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图书馆学当然也不例外。图书馆学方法论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完善图书馆学理论体系,增强图书馆学学科的独立性。从实践上来说,图书馆学方法论有助于培养图书馆学研究者的科研能力,可改进、推动图书馆的实际业务工作。
我们从近年来研究图书馆学方法论的文章中可以找到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过分推崇和迷信方法。认为只要掌握了科学的方法论,什么问题就都可以迎刃而解了,这是图书馆学方法论研究者的通病。在图书馆学研究中,方法固然重要,但是直接面对具体的问题更为重要。只有在图书馆学研究的具体问题中灵活运用方法,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研究人员不应该将方法论的重要性推向绝对化,说到底,问题是第一位,方法是第二位,方法是为了用的。
4 我国现有图书馆学方法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图书馆学的发展得益于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和科学方法的应用,特别是一般科学方法的引进和使用,使图书馆学研究从定性研究走向定量研究、从局部研究走向系统综合研究。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在现有图书馆学研究方法的应用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特别是将其他学科方法移植引进到图书馆学的过程中问题更为突出。
4.1 盲目移植,胡乱引进。
长期以来,图书馆学的方法论体系处于初级阶段,图书馆学的研究者为了迅速丰富图书馆学方法论体系,采取以做大为目标的移植引进其他学科研究方法的发展模式。在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大学科背景下,移植借鉴是必要的,但是也不能忽略这种借鉴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如对其他学科的方法在图书馆学应用的可行性和使用范围不加推究,也不考虑其在该学科研究中的必要性,一味追求新奇,脱离图书馆学的学科特点和实际的研究需要,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4.2 生搬硬套,囫囵吞枣。
图书馆学产生之日起就被纳入社会科学体系之中。从事图书馆学研究的人员,大都缺乏扎实的数理知识背景。在引进移植一些数理知识,特别是像模糊数学、回归分析、非线性等定量分析方法时,往往对其概念和要点领会不透,甚至移植引进者自己都不了解所移植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是否成熟可靠。在处理所移植的科学方法和图书馆学的结合上,造成机械的套用或简单的解释说明。
4.3 喜新厌旧,忽视主体。
在移植引进其他学科方法后,就会形成一些图书馆学研究的新方法。在看待新方法和旧方法的问题上,研究者普遍的倾向是认为新方法强于旧方法,有的甚至认为要用新方法取代旧方法。这就犯了简单极端化的错误。图书馆学研究工作效率的高低和研究成果水平的高低并不取决于所用方法的新旧,而是取决于是否针对具体问题综合运用适当的研究方法。在移植引进过程中,形成许多新的交叉学科,这些新兴领域成为学科研究热点,图书馆学主干领域的研究被忽视。如果这一现象无限制发展下去,最终可能导致图书馆学学科特色的逐渐消失,甚至可能导致学科的消亡。
5 我国图书馆学方法论研究的趋势
现有的图书馆学方法论体系模式还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它们将在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中经历优胜劣汰的考验,或者发生变异和分化。如若经受深度挖掘,图书馆学方法论有可能从结构及组成要素上进行变革从而改善方法论体系。
5.1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将成为今后图书馆学方法论的主流
一门学科从其诞生到走向成熟,最后形成体系,大体上要经历3个阶段:实验性描述阶段、理论综合阶段、数理论证阶段。图书馆学已经走过了经验描述阶段,目前正由理论综合阶段向数理论证阶段发展。现代技术手段在图书馆业务工作和图书馆学研究中广泛应用,使得图书馆学的实验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方法、统计研究方法和数理分析方法变为图书馆学研究的常用方法,从而改变了过去研究方法偏重于历史方法和逻辑方法的不足。文献理论和情报理论的数字化和模式化,促进了图书馆学的完善和成熟。随着图书馆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现代化科学方法将在图书馆工作实践和图书馆学研究中发挥作用,它们将为图书馆方法论研究增添活力,并成为促使图书馆学研究水平进一步提高的直接动力。
5.2 一般科学方法的移植引进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
伴随着现代科学的高度综合化和整体化趋势,从其它学科和领域中移植引进的方法已经成为图书馆学情报学方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既是科学发展的要求,也是图书馆学学科自身进步的需要。其它学科方法对于图书馆学方法论体系的补充和完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当前图书馆学方法论研究已经渡过了以做大为目标的粗放型发展时期,发展到通过有目的的选择素材提炼自己特色方法论系统的关键时刻。从现实的研究活动来看,图书馆学移植引进方法的重点转向一种集约型的移植引进模式,即重点在于将移植引进的方法与图书馆学情报学本学科相结合,衍生出图书馆学专门方法,通过对其他学科方法论的移植引进来完善自己的方法论体系结构。
5.3 新方法的运用将是图书馆学方法论研究的重点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各学科不断渗透的今天,图书馆学在移植引进中势必会形成很多新的专门方法。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关键就在于如何运用。因此,新方法的运用将是图书馆学方法论研究的重点。图书馆学方法论研究不应该把新方法当作一种摆设,而应该探索如何通过运用新方法来提高图书馆学研究工作的效率。是否能够达到这一目标,是检验新方法运用是否成功的标志。具体而言,可从3个方面来考察(1)新方法的运用是否能够解决已有方法所不能解决的问题;(2)新方法的运用是否较之已有方法在解决同类问题时显得更加简洁有效;(3)新方法运用于分析同一问题时所得出的结论是否较之已有方法所得出的结论更加准确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