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太行山,天险变通途
◎王 军
近年来,涉县交通运输局筑路铁军在高山之巅、深谷之中修出一条条通车路、旅游路、民心路,在火红的实践中,他们干出了品格、带富了群众、振兴了乡村。
起五更,送星辰,战严寒,斗险境,千米悬崖身边过,无畏无惧向前冲,纵有困难千千种,也压不弯这支太行山筑路新铁军——涉县交通运输局全体干部职工。他们勇担当、讲奉献,两年间建设各类道路近2000公里,并在100多天建成千里乡村旅游通道。在火红的实践中,他们干出了品格、带富了群众、振兴了乡村。2019年6月,涉县交通运输局荣获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
这是一个怎样的集体,它又是如何让人民满意的?
坐落在太行山深处的涉县,出行是问题,脱贫是问题,发展是问题。涉县交通运输局修出了一条条生态致富路,修到了老百姓的心坎里。
在相同宏观经办服务制度安排前提下,各统筹地区根据当地的特点探索并形成不同的经办模式。基于上述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可以分析出不同模式都具有共同的构成要素,只是各要素在不同模式上体现不同。见表1
为了保护山区的生态环境,许多地方不进行爆破,只能靠人工凿石。悬空作业时,工人在腰间系上安全绳,拿着钢针、锤子一点儿一点儿把石头凿开。一根绳子稳定性不够,施工人员在半山腰会不停地来回晃动,条件异常艰苦。为了赶工期,他们白天晚上都在干,机械人马一齐上,每天工作时间达20个小时。山上没水,就一桶桶往上提;电用的是太阳能发电;住的是帐篷,天冷时早晨鼻孔出气处都结着薄冰;吃的是后勤人员步行5公里送上来的凉饭;山顶风沙大的时候,说话都得用手比划……施工现场满地泥泞,举步维艰,时有大风呼啸而过,卷着沙粒打得人脸都发麻。
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涉县交通运输局创新推出了“667”机制,即汇集“群众为骨干、党员为先锋,村庄为主体、乡镇为主导,县里为奖补、有工优先干”6种修路力量,拓宽“向上争、市场筹、干部助、社会捐、群众投、政府奖”等6条筹资渠道,坚持“随坡就势、减少垫方”“宜宽则宽、宜窄则窄、个别路段曲径通幽”等7项生态修路原则。这一机制形成了各家协调统一修的新局面。
过去村里修路,都是谁修谁家的路,谁建谁家的桥,互不相连,大多都是断头路。把路修通,让村民畅行是涉县交通运输局面临的首要难题。
涉县交通运输局修建的圣福天路
涉县交通运输局作为修路的牵头部门,派出9个党员技术小组分包乡镇,对每条线路从规划施工、质量进度、检查验收进行全程监管。作为筑路先锋,他们还承担了圣福天路、青龙路、红河谷漫游道等三条施工难度大的道路建设任务。
仅分布在莱山区轸格庄-草埠附近,该区面积为2.1km2,综合指数值均>0.0577,主要水化学类型为Cl·HCO3-Ca·Na,该区地下水中的各个评价指标均符合地下水水质Ⅰ类水标准,需重点保护。
施工人员不分昼夜地赶进度,老周背村的村民看在眼里,疼在心上。许多村民都去工地当义工,每天主动为筑路人员做饭、送水、送干粮。沿线群众自发参与到了建设中,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地出地,搬石垒堰、抡锤舞镐、铲土和浆,再现了当年刘邓大军修建漳南渠的场景。圣福天路仿佛就是黏合剂,把党员和群众紧紧连接在一起!
施工条件和自然环境的恶劣没有把交运人吓倒,他们全然不顾这些,凭着对交通职业的敬畏和担当默默地坚守在工作岗位。涉县交通运输局在每个施工点成立了党支部,每个工地都插有一面党旗。面对鲜红的党旗,交通运输局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喊出了“进取、担当、团结、奉献”的响亮口号。
(2)H型钢桁架构件拼装时,先进行定位,定位用小铁板与胎架进行焊接定位,安装时必须定时校对胎架中心线,不得强制进行装配,拼接口不合适时可以切割修复。
前期测量和建设方案设计都这么难,工程真实施起来难度可想而知。勘探团队党员干部凭借着冲锋在前、不怕困难的劲头,给后面的施工队伍鼓足了气、加满了油。
2017年7月16日,由1000多人和100多台设备组成的筑路大军在高山之上开始了三个多月的攻坚战。
圣福天路全线沿山脊而建,海拔最高处达1290米。山上没路,机械式钻机运不上去,党员带头背着100斤的手动式钻机、发电机、线缆、炸药上山。把仪器背上山只能说是个体力活儿,在峭壁上操作才是真费劲儿。为了确保炮眼垂直打下去,爆破人员双脚蹬山,胳膊使劲按住机器钻炮眼儿,钻头激起的石粉扑面而来。只要在峭壁上一开工,他们就变成了“白人”。
过电压检测装置为球形,外壳由绝缘材料制成,并由固定螺栓安装于动车组车顶上。极化天线位于装置球形空间下部,放大电路、滤波电路、光电转换电路等均位于该装置的屏蔽室内。该装置由动车组电压互感器27.5 kV/100 V/25 V供电。检测信号经光缆送至数据显示和存储终端。
2017年6月底,正值盛夏,涉县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背来了测量仪器,也给张大爷和村民们送来了修路的好消息。但是,圣福天路的测量放线工作并不顺利。山上没路,荆棘丛生,交通运输局的党员先锋一边用镰刀砍开荆棘,一边测量,胳膊、脸上划了很多血道子。几十斤的仪器设备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工作人员每天背着仪器和三脚架上山爬坡进行测量,一天工作下来,腿都是抖的。在党员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鼓舞下,交通运输局用了两个星期就完成了20余公里的测量放线工作。老周背村地质复杂,山势险峻,20多公里的道路,就有144个弯道。路基怎么打、挖方挖多少、填方填多少,都要经过多方论证,道路建设方案也前前后后修改了数十次。
供试玉米品种为中单2号(没有包衣的种子);地膜为常规普通膜(75 cm宽、0.05 mm厚);沼液为产气半年以上的沼气池中沼液(经过过滤)。
为了充分发挥出城市综合客运枢纽的功能,政府应该注重枢纽位置等因素,实现对城市综合客运枢纽的有效整合,其主要是在对外客运枢纽的基础上,整合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公交枢纽、出租车、停车换乘等,有效地将城市客运和对外客运进行衔接,为城市内部客运的快速换乘提供保障。
从开工到建设的每个环节,各级领导的身影不断出现在施工现场,党员先锋们也时刻冲在最难、最险的施工段,无形中给施工人员增加了动力。他们灵活施工,最大限度地形成流水作业。为了早日完工,他们与时间赛跑,圣福天路在崇山峻岭间一米一米地向前延伸,伸向老百姓的心窝里。
圣福天路是这三条路中施工环境最差、技术难度最高的一条,有四分之一段经过涉县鹿头乡老周背村。这个村平均海拔1000多米,村民出行不便,长年“与世隔绝”。村里有很多土特产,因为没路经常运不出去。张大爷种的黑枣以前经常烂在家里。“不是不想卖,关键是出村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我的货运不下山啊。”收购商不上门,张大爷骑三马车到县城还要2个多小时,黑枣销量小,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张大爷做梦都想修条好路!
圣福天路上交通铁军披荆斩棘、冲锋在前的施工场面,只是千里旅游通道上的一个小缩影,村民党员一起干的模式迅速推广开来。交通运输局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周边10个乡镇158个村十几条路线,齐头并进,日出动人员最多时达6万余人,太行山上人声鼎沸修天路的场景,激发出涉县人建设美好家园的雄心壮志。
涉县交通运输局修建的圣福天路
▲施工现场
党群一条心,100多天以后,千里旅游通道通车了……
道路畅,幸福来。沿线的乡村凭借独特的生态美景引来了大量游客,村民在家靠卖山货和办农家乐就能赚钱,核桃、花椒、黑枣等山货土产也成了游客游玩后喜欢的伴手礼,村民实现了就地致富、就地幸福。
通车只是涉县交通运输局的初步目标,他们并没有停下脚步。除了加强高速公路和国省干道大动脉的建设,涉县交通运输局把修路重点向各类经济园区、休闲养生度假村之类的地区延伸,向贫困村、自然村、田间生产等最需要的地方倾斜,让乡村之间的毛细血管更加密集,村村路相通,解决了困扰了村民多年的断头路问题。这样一来,高速国道省道、县乡村道和旅游道纵横交错,路网也更趋完善。
待略作了解之后,记者发现,在东川,和谐寺观教堂的创建活动实实在在地改变了不良风气,有力地推进了宗教和顺、社会和谐。
路修通了,涉县交通运输局又把目光放在道路沿线景观和环境整治上,将景点的打造与地域文化、生态保护、地形地貌紧密结合,做到一路一特色,路路美景殊。在圣福天路利用连绵响石文化和弃矿基地,打造了三面鲜红党旗、六根精神支柱、响石岭石阵和公路诗词文化园等景点。青龙公路悬崖峭壁上,毛泽东词“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和对面的红叶大峡谷相得益彰……涉县的旅游公路真正变成了公路旅游,成为一种时尚。
自2016年至今,涉县交运人共修建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各类道路近2000公里,提前3至5年完成修建。特别是2017年,在100多天时间里,在高山之巅、深谷之中、峭壁之上修建的660公里的千里乡村旅游通道,涉及158个行政村,包括圣福天路、云中天路等三纵九横十八条支线,连接太行红叶大峡谷等5个综合旅游片区400余个景点,受益群众达15万人。
从“走不了”到“走得美”,从“出不去”到“抢着来”,涉县道路的建成直接带动了“党建示范、精准扶贫、旅游发展、生态经济、文化体验、休闲养生、愚公精神”等七方面的振兴。如今全县十多个田园综合体蓬勃发展,1万多贫困人口在家门口致富。2018年,全县接待游客16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04亿元。2019年1至5月,全县共接待游客680万人,旅游综合收入达65亿元。
涉县交通运输局的党员先锋筑就了一条穿越云涧、连省出县的通车路;一条党员干部和群众之间的连心路;一条让老百姓脱贫致富的千里旅游路……
标签:太行山论文; 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论文; 变通论文; 交通运输论文; 旅游通道论文; 干部职工论文; 涉县论文; 乡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