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的心理困境及帮扶对策论文

留守儿童的心理困境及帮扶对策论文

留守儿童的心理困境及帮扶对策

□ 丁为所 李桂芬

〔摘要〕 留守儿童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产物,由于东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城乡经济的差异,大量的务工人员流入城市,受条件的限制,他们的子女被迫从小留守农村,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远离父母的呵护和照顾。随着国家教育政策的变化,一大批留守儿童回到父母身边,在城市接受教育,但童年孤独、和老人为伴、与游戏为伍留下的烙印,深深地印在他们幼小的心里。他们心理的困境亟须心理专家、教育工作者的帮扶。

〔关键词〕 留守儿童;心理困境;对策

不是所有的留守儿童都有心理问题,我们千万不能把他们贴标签,但有心理问题的孩子一定或多或少有留守、孤独的影子。—— 题记

一、警钟响起

据有关媒体报道,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湖南连发两起少年杀母案;广西一个13岁的留守儿童,杀死邻居两个未成年的儿童;深圳及周边城市,发生多起青少年自杀现象。追寻这些青少年迷失的背影,他们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的标识,那就是曾有过留守儿童,或有过一段留守儿童的经历。

相较于新版《梅葛》,从“非遗”传承角度看,文学取向的“史诗”反倒显得很“没用”,因为它只是外部学者们的交流文本,无法返回到文化的传承者中。

中国的留守儿童有多少?根据教育部于2018年8月发布的2017年教育统计数据计算发现,2017年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分别为1897.45万人和1550.56万人,合计3448万人;近5年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增加了283.86万人,农村留守儿童减少了576.2万人。留守儿童年龄主要集中在6—13周岁之间。从监护情况看,96%的农村留守儿童由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照顾,4%的农村留守儿童由其他亲戚朋友监护。从性别比例看,男孩占54.5%,女孩占45.5%。

留守儿童的问题让我们深思,现在的孩子为什么物质那么丰富了,条件那么好了,却见不到他们纯真的笑容和无忧无虑的童年了。当我们扼腕自我毁灭者(青少年的轻生)的可惜,慨叹毁灭他人者(青少年的暴力犯罪)的冷漠时,我们是否反思过造成这些少年走向极端的家庭环境、教育环境、社会环境,他们孤独的灵魂是否也在向我们抗争着,诉说着什么。

留守儿童由于从小和老人在一起生活,他们的行为能力、自制和自控能力往往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十分乖巧,听话,懂事,啥都不用你操心,要么就是自控和自律性较差。自控和自律性不强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好动,坐不住。加上开始走进城市时,由于学业跟不上,和城市孩子的各种生活和学习差异,他们就更加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行为、学习的自控和自律,造成破罐子破摔的现象。这一阶段,也就是刚进入新环境的半年时间里,如果不能让他们及时地调整好心理,约束他们的行为,那他们就很容易成为这个班级的“奇葩”。

二、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困境

(一)自卑、不自信、孤独

案例3:同学D。他刚到班级时,沉默不语,一遇到问题情绪就像点燃了,习惯用拳头来说话,平常几乎没有朋友,当想让谁和他玩,或是想和别的小伙伴玩时,往往用暴力来引起别人的注意。经了解,从小在老家时,由于无人管理,他经常沉迷游戏,游戏中的暴力和用武力解决问题的方式已经深深地浸入他的内心。

要么沉默寡言,要么暴跳如雷;要么不说话,要么让拳头说话,留守儿童的性格和心理往往就是这么走两端,易怒,易躁,情绪的反复变化大。造成这种心理的原因,和这些孩子的成长环境及幼时缺乏父母爱护有很大关系。这些孩子从小生活在乡村,得不到父母的呵护,加上网络环境的影响,网络游戏更是成了这些儿童儿时最好的伙伴和心灵的慰藉。但游戏中充斥的暴力、死亡、血腥,无形中影响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影响着他们的成长,使他们对生命没有敬畏之心,遇到矛盾或解不开的结,就用极端的方式解决,要么终结自己的生命,要么毁灭他人的生命。湖南和广西几起少年杀人案,深圳多起自杀轻生案,都是这些少年走向极端的表现。如果我们能早期发现孩子这些心理问题,进行适当干预、帮扶,相信很多悲剧可以避免。

“有关基督教中国化的议题,已经开过很多研讨会,理论基础已经很充分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实践工作,真正落实、推进中国化。”李路军说,北辰教堂不久前内部出版了一本探讨茶道与基督教教义相结合的书——《牧师也爱茶》,以及建立不久的福音茶室,就是其践行“基督教中国化的成果”。

(二)自控、自律性有待改善

什么成为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什么是滋生他们心理疾病的土壤?当我们对学习优秀者赞叹有加,对乖巧听话者宠爱有余的时候,我们是否关注过调皮捣蛋者的行为背后的心理,是否走进学习障碍者的心灵。当留守儿童习惯了孤独,习惯了老人和狗的陪伴,当游戏成为他们惟一的慰藉,当游戏中的暴力、死亡、血腥慢慢侵蚀到他们大脑骨髓里的时候,他们的心理是否也在慢慢地改变?而当有一点风吹草动的时候,哪些可能成为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们从农村来到了城市,从落寞走向繁华,他们的心理准备好了吗?他们是否适应城市的环境及班级和学校的环境,他们过去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是否还能跟得上现代的节奏?

案例2:同学C。心理特点描述:自律、自控能力差,活泼好动。经常在课堂上说话,影响别人,不听讲,专注能力差,课堂四十分钟几乎坐不住。

1.用陪伴和呵护去抚平心灵。多一点对孩子的陪伴,不管是课堂还是课下,多一点呵护和阳光,让这些从小在孤独中长大的孩子感受到温暖。

(三)易怒、易躁,情绪反复变化大

案例1:同学A。心理描述:自卑,胆小,不自信,不爱和同学交流。同学A小时候随奶奶在西北农村老家生活,是个典型的留守儿童,父母在深圳打拼,稳定下来以后,五年级时把同学A转入了深圳上学。由于老家没学过外语,基础较差,很长时间文化课都跟不上,特别是外语。他也不愿过多地和同学交流,经常像一只孤独的羔羊,站在学校的走廊上,仰望西北的天空,不知他所思、所想……

大多数留守儿童从陌生的环境来到新环境,都要承受多种压力:一是学习的压力,二是和同学交往的压力。学习的压力主要来自学习基础的不同步,比如外语这门学科,许多留守儿童在老家几乎都不学,外语的基础几乎为零,而城市的孩子外语普遍基础较好。这样,这些本来就不太爱说话或表达的孩子,更不敢开口去说。语文学科上,他们的阅读量普遍不如城里的孩子。在见多识广、兴趣爱好上也是如此。学习上的自卑、不自信,影响到他们和人的交往,他们刚来班级时,普遍孤独,独来独往,不愿和人交往和交流,几乎没有一个朋友。一般适应快的,最少也要一年左右才有自己的朋友圈,学习上才能慢慢跟上来,才能看到他们脸上灿烂的笑容。而这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他们才会慢慢地适应和赶上来。

三、留守儿童心理困境的疏导帮扶对策

留守儿童遇到心理问题,特别是从农村生活环境来到城市这个新环境的留守儿童,已经越来越多。他们的心理困境,应引起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心理专家的思索,该如何疏导和帮扶他们,该如何让他们走出从小留守的阴影。有四个基本的方面是我们更需要重视的。

二人你一句我一句,争竞起来没完没了,直到争竞得累了,才各自闭口不言。从此,他们夫妻的感情就更不和睦了。

脊髓保护区两个边界不同画法脊髓0%体积的最大剂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布野方式内脊髓0%体积的最大剂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用包容和理解期待成长。不完美的孩子是更需要理解和关爱的孩子,没有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就不是完整的教育。

2.1 在相控阵检测前,应根据焊接信息(坡口类型,坡口角度,壁厚,对接形式等)选择探头,制定详细的扫描计划。如图1和表1是过热器连接的扫查计划和探头参数。

3.用平等去培养平等,用尊重去赢得尊重,用灵魂去唤醒灵魂,用爱来传递爱。

4.让孩子学会化解和排解压力。如何化解留守儿童的压力,如何疏通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心理学专家要思考的问题。在这个物竞天择的社会,我们无法躲避压力,化压力为动力是勇敢者的游戏,我们要教会孩子们的是如何学会坚强。把孩子关在玻璃瓶里,一味让孩子躲避压力,那是懦弱者的借口,它只能让孩子幼小脆弱的心禁不起雨打风霜。我们要做的是,教孩子如何面对新环境。面对压力,我们要教会孩子的是:当你遇到压力、困难和挫折时,该如何去解决和化解。让孩子在运动中挥洒自我,过去那些快乐的和不快乐的,酸的、苦的、辣的滋味,都在大汗淋漓中释放。运动,呐喊,和知心的朋友来一次长谈……压力就在这多彩的生活里烟消云散,迎刃而解。

时光流淌,岁月漫长,教育之路,充满芬芳。只要我们家、校、社会合力,那些孤独的灵魂一定会迷途知返,成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孩子,快乐幸福地成长。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2684(2019)26-0068-02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实验教育集团南头小学,深圳,518052)

编辑/卫 虹 终校/张国宪

标签:;  ;  ;  ;  

留守儿童的心理困境及帮扶对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