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早产儿63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早产儿护理过程中出现喂养不耐受症状的比率、到达全胃喂养的时间及其体重增加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12.12%)明显低于对照组(3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到达全胃喂养时间(10.41±2.32)d,较对照组(15.42±3.04)d短;观察组体重增加(1.24±0.52)k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54±0.32)k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帮助早产儿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舒适护理;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3-0218-01
临床上称那些胎龄超过28周却不足37周的活产婴儿为早产儿或未成熟儿,早产原因尚不明了,但由于在娘胎里未发育完全,器官功能和适应能力远远弱于足月儿[1],喂养不耐受十分常见。近年来医学技术不断精进,提高早产儿存活率成为医学界儿科临床医疗护理工作的研究重点。为帮助早产儿解决喂养不耐受的问题,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完善我院人性化服务理念,现对舒适护理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进行研究,并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早产儿共63例,所有早产儿均无胃肠疾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胎龄在28周~35周(33.14周±1.92周);新生儿体重在2.04kg~3.71kg(2.25kg±1.33kg)。观察组33例,胎龄在27周~35周(32.51周±2.11周);新生儿体重在2.00kg~3.66kg(2.23kg±1.34kg)。两组早产儿以上数据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早产儿给予常规护理:保持NICU内恒温恒湿,空气新鲜,头侧向一边入睡使口腔内粘液流出,尚无吸吮能力的早产儿采用胃管喂养法,吸吮功能健全的可采用母乳喂养,适量适时供氧。观察组早产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病房内保持安静,可间断播放舒缓轻音乐安抚早产儿;模仿母体子宫对新生儿采用“鸟巢式”体位(头部屈俯,下颌贴近胸膛,肘部弯曲,双臂或平行或交叉置于胸前,膝关节和髋关节弯曲,大腿肱部贴近腹部,小腿或弯曲或平行)[2];模仿孕妇抚摸肚子的动作对新生儿轻抚;对于采用胃管喂养的早产儿同时进行奶头非营养性吮吸训练,在每次胃管喂养之前给予10分钟的无孔奶头刺激;新生儿喂养时应多次少食,间歇性持续微量喂养;进食后20分钟定时对新生儿腹部进行专业按摩,促进消化;通过人工通便联合开塞露润滑促进早产儿通便。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早产儿护理过程中出现喂养不耐受症状(恶心、呕吐、腹胀、胃潴留等)的比率,比较两组早产儿到达全胃喂养的时间,比较两组早产儿体重增加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喂养不耐受率比较
两组早产儿均有出现喂养不耐受情况,观察组(12.12%)低于对照组(33.33%)(P<0.05),见表1。
2.2 到达全胃喂养时间和体重增加情况比较
观察组早产儿较对照组组可更早进行全胃喂养,体重增加得更多(P<0.05),见表2。
3.讨论
早产儿出生后前期属于追赶性生长,较足月婴儿需要摄入更多的营养,但由于早产儿抵抗力相对弱,器官功能和适应能力也都远远不及足月儿,其吞咽系统、消化系统更是发育不全,吸吮功能不健全、肠胃功能紊乱,种种因素造成的喂养不耐受情况时有发生,临床表现为肠道喂养后出现呕吐、胃潴留、腹胀等,导致成活率下降。发生喂养不耐受情况的早产儿因无法消化吸收肠内营养物质,导致发育延迟,甚至出现结肠炎等症状,不可轻视。控制喂养不耐受情况的发生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缩短早产儿的住院时间。
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主要包括音乐护理、“鸟巢式”体位、抚摸、非营养性吸吮训练、早期微量喂养、腹部按摩、促进通便等,多种护理方法相结合,在心理上给予早产儿更多安全感在生理上帮助早产儿适应外界环境加速吸收营养的速度。结果观察组早产儿护理过程中出现喂养不耐受症状(恶心、呕吐、腹胀、胃潴留等)的比率为12.12%,明显低于对照组,也更早适应全胃喂养,体重增加情况可观,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在于轻缓音乐搭配“鸟巢式”体位和抚摸可以让早产儿放松精神重获在娘胎时的安全感;非营养性吸吮训练可刺激口腔黏膜神经末梢[3],提高迷走神经兴奋性,促进肠胃激素分泌,使早产儿尽早适应口腔喂养;腹部按摩和促进通便可帮助促进胃肠动力,促使胃肠尽快排空,改善其喂养不耐受的症状。
综上所述,舒适护理可对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起到一定作用,促进早产儿对营养的吸收,助其早日适应外界环境,值得临床推广。
表1 两组早产儿护理过程中喂养不耐受率比较(n)
【参考文献】
[1]夏红萍,朱建幸.早产儿喂养不耐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5,30(2):95-99.
[2]王菊萍.鸟巢式护理在早产儿发育支持中的临床应用[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6,34(3):228.
[3]戴芳.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129-130.
论文作者:朱雨晨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4
标签:早产儿论文; 两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新生儿论文; 对照组论文; 舒适论文; 情况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