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地理促进学生发展&上海地理课程标准改革导论_地理论文

关注促进学生发展的地理——上海市《地理课程标准》改革要点介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地理论文,上海市论文,课程标准论文,促进学生论文,要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地理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地理基础教育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给教师、学生和家长提供学生地理学习的结果清晰的陈述。《地理课程标准》的设计思想、编制思路及其呈现形式,更力图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

一、地理课程理念的表述力求突出学科改革方向

上海市《地理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是属于《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方案》总体框架的一部分,是《上海市中小学社会科学学习领域课程标准》的组成部分,地理学科与历史、政治、社会、思品与社会等学科一起构成了社会科学学习领域的课程。因此,《地理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是基于《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方案》和《上海市中小学社会科学学习领域课程标准》的基础设计思考的,并力求能突出学科改革方向,见下表所示。

二、课程目标和学习要求的呈示力求清晰明了

《地理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阐述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教学内容与要求”栏目下的“主题内容及学习水平”、“活动建议”以及教学评价,也依据课程目标叙述,如下图所示。

1.“主题内容”的学习水平突出层次性要求

原先的上海《地理课程标准》中把地理知识的教学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三级要求,技能要求分“初步学会、学会”二级要求,其他教学目标及其要求通过文字在“思想教育”栏中体现。其中对“知道”“理解”“掌握”分别作了如下界定。

知道:指对地理具体事物、现象及其空间分布的认知。

理解:指对地理概念、原理、模式的说明和解释,能揭示地理事象和演变过程的特征、形成原因以及地理要素相互间的联系。

掌握:指运用地理概念和原理说明同类地理事物的现象。

从以上界定看,由于人们对某些用词含义的理解会有不确定性,使教师对这些反映不同水平的教学要求很难把握,也难以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加以落实。

依据易于理解和便于评估的思路,本《地理课程标准》对学习水平的分类,借鉴了英国《地质学课程标准》(第二稿)(草案)中对学习者学习结果的总体判断的等级分类办法,即用A、B、C三级分类办法,并对其中的A级和C级做出陈述,低于A级而高于C级,则为B级的要求。对A、B、C级的陈述为:

A级:为较低层次要求,其对应的学习单元属一般知识内容,大多只要求达到知晓主要地理事实和基本地理概念的要求。

C级:为较高层次要求,其对应的学习单元基本为重点知识内容,一般应达到熟悉主要地理事实、领会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能够分析与解决地理问题的要求。

B级:通常介于A级层次与C级层次之间。

具体格式呈示如下表。

2.“活动建议”力求用规范的行为动词陈述

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在“活动建议”栏下,设计了“常规形式”和“信息技术运用”两项内容。其中具体内容的学习要求,分别用行为动词来表达“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过程性目标”,而避免用类似“了解……”、“培养……”、“掌握……”等笼统模糊的、缺乏质和量的规定性术语,以增加学习水平的可比性和可测性,便于教师在实际教学和评价时准确把握和运用,具体呈示形式如下表所示。

在以上所列的活动建议中,运用了“学会计算”、“测量”、“学习用……模拟”等行为动词。其中表示结果性目标的行为动词是:“学会计算”;表示体验性、过程性目标的行为动词是:“学习用……模拟”、“测量”。在标准中,表示结果性的目标要求,用“学会”“……出”等字眼加以强调;体验性、过程性的目标要求,则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过程,而不强调结果如何。

三、力求体现与落实“关注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地理”理念

现代信息技术对基础教育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而它对中学地理教育所带来的影响更是革命性的、空前的。因此,《地理课程标准》特别提出了“关注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地理”的课程理念,这一理念在《地理课程标准》中具体体现如下图所示。

1.呈现形式凸现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地理课程标准》在“活动建议”栏中,既列出了“常规形式”的活动要求,又列出了“信息技术运用”的活动要求,从呈现形式上凸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内容的整合要求。

2.要求编制与印刷教材配套的光盘教材

在初中地理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规定了“景观地理”、“地图”等具有典型意义的基础内容,以电子教材形式呈现。在主题内容为“地理景观”的“说明”栏中,《地量课程标准》规定:

同步编写《地理景观》光盘教材,光盘教材和课本,都要选用丰富多样、生动活泼、典型精美的地理景观图像,用图像感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地理课程标准》要求编制《地理景观》光盘,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地理学习的入门阶段,首先从图像信息中感知世界,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为深入学好地理打下基础。

在主题内容为“地图”的“说明”栏中,《地理课程标准》规定:

同步设计和编写《地图》光盘教材。光盘教材中应包括中国电子地图和世界电子地图。

《地理课程标准》要求编制《地图》光盘,主要是表达印刷教材难以表达或无法表达的地图语言,缓解学生学习地图知识的困难,增强地理学习工具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3.规定“地理信息技术(3S)及其应用”作为学习要求

在高中阶段,《地理课程标准》规定把“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作为教学内容,并强调这一内容应渗透到其他各专题之中,如下图所示。

四、突破传统的“区域地理”学习要求

传统的“区域地理”学习,强调具体区域的学习内容,把要求学习的每个区域,都详细地列出知识点和地理技能要求,这种传统的区域学习要求,难以对教师“用教材教地理”而不是“教地理教材”做出引导。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则将学法指导纳入“主题内容”中,强调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使学生通过不同层次、典型区域的学习,达到学会认识任何一个区域的目的,从而对改变地理学习的传统模式做出引导。如《地理课程标准》中设计了:“怎样学习国家地理”、“省区地理知识结构与学习方法”的学习内容与要求。

新的《地理课程标准》专门列出了“自主学习认识国家”、“自主学习认识地区”、“自主学习认识省区”的学习要求。如对应内容主题“自主学习认识国家”的“说明”是这样阐述的:

自主学习的国家指“国家篇”中所列国家以外的国家。在选择自主学习的国家时,要考虑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的国家;与我国联系较为密切的国家;当前受世界关注的国家等。

教材须提供自主学习的相应材料。材料的呈现形式应多样化,不拘泥于教材的文体、格局,如网上资料、新闻报道、文学作品、统计数据、图像资料,还可提供参考书目、相关网址等。

在“国家篇”中,国家地理的学习,要求包括“学习范例国家”和“自主学习认识国家”两部分。在“自主学习认识国家”主题内容下,“活动建议”栏提出了自主学习认识国家的过程。

搜集各种地图、文字、图表资料等,获取一个国家主要地理事物的分布以及其他地理信息;用比较规范的地理术语,简要归纳其主要的地理特征。

标签:;  ;  ;  ;  ;  

注重地理促进学生发展&上海地理课程标准改革导论_地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