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农村土地整治的基础理论与模式探析论文_黄江东

转型期农村土地整治的基础理论与模式探析论文_黄江东

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国资源局 湖北省孝感市 432900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农村地区,在各方面都出现了很大的变化,针对农村土地整治而言,在整治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相关的问题,例如,空心化问题,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影响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构建美丽乡村,也形成一个十分重要的阻碍性因素。与此同时,对于我国农村的民居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升,也有着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针对这样的空心化问题,以及与之相对应的一系列相关问题,都要在思想层面和实际行动上引起高度的重视,必须从根本上加以科学合理的有效解决。针对这样的情况,本文着重分析和论述转型期农村土地整治的基础理论与模式,希望能够从理论和制度层面对于农村土地整治的相关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转型期;农村土地整治;基础理论;模式

引言

近些年来,国家正在实行全面转型升级战略,与之相对应的,在政策走向上也推出了经济先行的方针政策,因为经济先行发展模式和政策偏向的影响,城市的经济发展实现了突飞猛进的跨越,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农村的人口大批量的向城镇进行迁移,而在农村就剩下很多留守的幼儿、老人和妇女,这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农村地区出现空心化的问题。而这样的问题使得农村地区本已经十分有限的土地资源被严重的浪费,很多土地被闲置,生活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所以针对这样的问题,相关方面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和策略,而从这个角度出发,对转型期农村土地整治的基础理论与模式进行探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1.农村土地整治的基础理论

1.1农村空心村“推一拉”理论

通常意义上,我们所称之为的“推一拉”理论,其主要内容包括,该理论认为农村的劳动力向城镇进行转移所涉及的因素包含两个方面:首先是城镇的经济环境有利于经济实现快速的发展,另外就是农村的经济环境不利于经济的发展。而从我国的实际客观情况来看,农村地区的工作劳动程度非常大,生活条件相对恶劣,在教育、医疗等方面比较落后,在农村会形成一个比较大的推力场。而相比而言,城市在人均收入方面比较高,生活环境相对要好一些,基础设施更完善,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在城市范围内形成一个比较强大的引力场。推力主要体现在,它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并且推动了当地的劳动力向外进行流动,然后排斥外地的劳动力向内流入。而拉力主要指的是内拉的力量,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使外地的劳动力被吸引而流入到城市环境中,并有效留存劳动力停驻。针对城市的拉力和农村的推力而言,这样的两个方面,从根本上有效揭示了农村劳动力向外流失的根源,除了这样的因素,在城乡两者之间的巨大差异也在根本上促使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进行转移。

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十分滞后,生活质量比较差,基础设施不够健全,在医疗教育等方面都没有明确的保障机制,这些因素使得农村人口进一步向城市转移,构成一个很明显的推力,而正是这种拉力和推力的综合作用,使得农村地区越来越呈现出空心化的状态。图1农村空心村场景

图1 农村空心村场景

1.2城乡一体化理论

在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城乡一体化是大势所趋,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必然选择。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把工业和农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综合考量,统筹规划,这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及时有效的通过对政策的调整和制度的深入改革,使城乡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有机融合,可以确保城乡的基本要素实现共享共通。这样就使得城乡一体化机制有效构建起来,可以使城乡的空间形态实现协调有序的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城乡一体化趋势,符合进入城市的农村人口的心理需求,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稳步推进城市化发展,去农村“空心化”,这样也可以从根本上有效推进城乡经济实现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

2转型期农村土地整治的模式

2.1城边村模式

这种模式所适用的范围主要是地处城市和乡镇郊区的村庄,形象一点来说就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因为从根本上受到城镇经济发展的直接影响,城市周边的村庄空心化的程度更为严重,这样的村庄和城市进行对比,其基础设施落后程度和教育水平的低下显得更为突出,在交通和社会保障方面也严重不足。针对这样的情况,有针对性的结合城市的规章制度来进行综合规划,统一部署,政府等相关部门进行统筹管理,可以使这样的村庄硬件设施得以有效改善,使城乡一体化进程有效推进,最大程度上规避空心化的问题。

2.2中心村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离城镇比较远,并且十分分散的村庄,这样的村庄本身没有统一规划和秩序,其规模比较小,但占地面积比较大,基础设施十分落后,重新改建的成本过高。而且对于村民来说,愿意继续居住在此地的村民也是极少数的,村庄的后续发展难以为继,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集中一切力量来有效构建中心村,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约资金,有效减少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这样就可以把节省下来的资金投入到医疗、交通以及教育等相关方面,同时也更利于进行统筹规划,进行有效的管理,缓解人多地少的根本矛盾,有效处理好空心化的问题,使新农村建设有效进行。

2.3特色村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适用在民族风情比较浓郁,历史悠久且原生态保存得较为完整的村庄。这里村庄虽然因为劳动力出现很大程度的转移而出现空心化问题,但民族特色和基础设施方面都还保存得十分良好,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采取更与之相对应的整治方法,因地制宜,完善特色村寨的保护和发展。

3农村土地整治的机制创新

3.1进一步有效明确土地产权机制

对农村进行土地整治的前提,就是要进一步有效明确产权机制,以此为基础,切实有效的确保村庄整治增地的确权、登记以及土地经营权流转,特别要对于空间进行优化,使几个方面相互结合,互相促进。与此同时,也要有针对性的创新城乡同地同价配置的长效机制,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确保农村土地经营物权化。

3.2城乡土地配置调控机制

对农村土地进行整治,最主要是要进行还田,从根本上有效扭转唯”用地指标”和“土地财政”的倾向。要从全局着眼,有针对性的以国家统筹城乡战略需求为总的目标,进一步有效构建起耕地保护机制。

4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当前的农村空心化问题及与之相对应的一系列相关问题,就需要针对农村土地整治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的模式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究,从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出发,有针对性的认识到当前农村存在的相关问题,并且与时俱进,使各项模式得到贯彻落实,促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彦随,刘玉,翟荣新等,中国农村空心化的地理学研究与整治实践.地理学报,2016,64(10):1193-1202.

[2]贺鲲鹏,吕红娇,论农村土地整治中农民权益的保障[J],农业经济,,2016.3(1):81-82.

[3]陈玉福,孙虎,刘康随,中国典型农村空心村综合整治模式[J].地理学报,2016,65(6);727-735.

论文作者:黄江东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8

标签:;  ;  ;  ;  ;  ;  ;  ;  

转型期农村土地整治的基础理论与模式探析论文_黄江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