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的现状与问题--青岛市部分城市独生子女调查_养老论文

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的现状与问题——对青岛市部分城市青年独生子女的调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独生子女论文,青岛市论文,现状论文,青年论文,家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修订日期:2006-01-04

中图分类号:C9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46(2006)04-0062-07

在20世纪70年代有相当一部分城市青年响应政府“晚婚晚育,计划生育”的政策,成为早期一代独生子女家庭。现在,这些家庭中已有相当多的人进入到老龄化阶段,而按照我国的国情和传统习俗的影响,我们的养老形式仍然是以家庭养老为主。所以,家庭养老已成为这批已成人的独生子女沉重的负担,是我们亟待研究的课题。为此,笔者参加了2005年青岛市计生委在本市开展的城市青年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的调查。本调查使用典型调查的形式,在相关部门的协助支持下,按不同单位发放问卷,调查样本为25岁以上在家中赡养照料老人(60以上)的独生子女。问卷由被访独生子女填写,调查者解疑指导,按不同的单位回收的方式。本次调查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85份,回收率(有效率)高于96%。此次调查虽然样本总量非常少,又非随机抽样不能推断总体,但有典型价值,得出了值得深思的结论。笔者根据本次调查结果,分析当今城市青年独生子女家庭照料老人的现状与问题,希望全社会要重视这个越来越重大的社会问题。

1 问卷内容设计及独生子女的总体状况

1.1 独生子女总体年龄结构

被访独生子女平均年龄为28岁多,其中25-27岁189人,占49%;28-30岁117人,占30%;31-33岁71人,占18%;其中33岁以上者人数骤然减少,只有8人,占2%。它表明从20世纪70年代初在政策的影响下,独生子女群体开始产生,并急速猛增。

1.2 独生子女总体收入情况

在385位独生子女中,收入在600元以下者为19人,占5%;收入在601-800元者为46人,占12%;801-1000元者为57人,占15%;收入在1001-1200元者为79人,占21%;1201-1400元者为68人,占18%;1401-1600元者为51人,占13%;1601-1800元者为33人,占7%;1801以上者为32人,占8%。

影响独生子女收入的因素很多,包括职业、行业、文化程度、职称(职务)、工作年限等。比如,在33岁以上年龄组工人比公务员的收入少800元;医生、教师的收入在职称不变的情况下相当长时间不会增长。

另外,市场经济对收入的冲击也很大,浮动收入占部分比例,被访独生子女明显感到收入的不稳定性,所以当问及照料老人的开支时,都面带难色。

1.3 独生子女总体文化程度

被访独生子女的文化程度普遍较高,这可能与独生子女的家庭条件和父母及自己的期望值相关极大。原来个别初中学历的也提高了学历层次。在385位独生子女中,高中学历者28人,占7%;专科学历者91人,占24%;本科学历者253人,占66%;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13人,占3%。

随着年龄的增长,高学历的比例人数也在增加,这从一方面说明社会的要求,这批独生子女承受的压力是很大的,参见表1。

1.4 独生子女总体职业分布

在385位独生子女中,从事的职业有工人,包括企业和商场营业员61人,占16%;技术人员70人,占18%;教师77人,占20%;医生63人,占16%;公务员包括政府多部门较多为114人,占30%。由于这批独生子女受教育程度较好,所以从事的职业明显较有社会地位。从同一职业的不同年龄段百分比变化又可发现,有的职业随年龄段增长在缩减,如工人和教师,而另一些较稳定或增加,如技术人员和公务员,参见表2。

1.5 独生子女总体性别构成

在调查中,通过单位发放的问卷希望男女比例合理,但实际上女性推辞率较高,且无效问卷相对男性多,随年龄段增大,女性配合程度趋于正常。

在385位独生子女中,男性225人,占58%;女性160人,占42%。性别比例为45∶32,参见表3。

1.6 独生子女婚姻情况

在385位独生子女中,已婚者190人,占49%;未婚者181人,占47%;其它离异和丧偶14人,占4%。另外,25-27年龄段有66.7%未婚,其它年龄段未婚率也较高,从这也看出,这批独生子女总体结婚相对比较晚,这不是响应什么政策的缘故。从调查中发现,这里相当多的独生子女有压力感在起作用,使他们在最大限度“贮存生存本钱”,所以工作五年六年,七年八年再结婚的情况也较为普遍,参见表4。

1.7 独生子女住房条件

独生子女有单独住房者98人,占总数的25%;无单独住房的287人,占75%。

无单独住房的287人,两代合住134人,占47%;隔代合住的66人,占23%;三代合住的64人,占22%;与其他人合住的23人,占8%。287位无单独住房的人中有30位即10%,与长辈或单独住在亭子间、阁楼、走道和暗室里,居住条件较差。

1.8 独生子女家庭结构

(1)从家庭代数来看,52%的独生子女生活在三代家庭,即有199人在三代家庭中生活,居于首位。生活在四代家庭的为8人,占总数的2%;在二代家庭中生活的为133人,占总数的35%;独生子女单身(或与配偶一起)生活的48人,占总数的12%。

(2)独生子女所在家庭人口3-4人者为多数,计254位独生子女生活在这类家庭中,占总数的66%;85位独生子女生活在1-2人的家庭中,占22%;在5-6人家庭的43人,占11%;在7人以上的家庭中的为3人,占0.8%。家庭平均人口为3.5人。

以上是通过年龄、收入、文化程度、职业、性别、婚姻、住房、家庭结构等问卷内容对被调查独生子女总体基本状况的描述。关于被调查独生子女照料老人的态度、愿望、行为后果、有关事实、生活和社会环境等等方面的问卷具体调查内容状况,参见图1(见下页)。其调查的详细内容、结果以及分析在第二和第三部分体现。

最后,调查问卷设计了开放或半开放式问题征求被访独生子女对家庭养老的对策建议,研究者将其归纳总结在第四部分。

2 独生子女家庭照料老人的状况

2.1 独生子女照料者的特点

(1)需照料的老人数随独生子女年龄增大而增多

调查表明,25-27岁年龄组独生子女13%表示家中有老人需照料,28-30岁年龄组独生子女22%表示家中有老人需照料,31-33岁年龄组独生子女31%表示家中有老人需照料。也就是说,随着独生子女年龄的增大,家中老人逐渐衰老,各种老年病也增多,需要照顾人数也在增大,参见表4。

(2)独生子女都认为自己有赡养照料老人的责任和义务

调查表明,非独生子女中那种女性具体承担照料老人的行为大大高于男性的比例已有所改变,这明显与照料者的独生子女身份有关。被调查独生子女认为照料老人是自己责任和义务的,男性占89%,女性占86%,男性观念性略高女性。而在实际照料者中女性具体照料更多些,比如男女配偶在照料老人时间付出比为44∶53,这与社会性别分工角色和传统习俗的作用还在延续分不开的。

(3)独生子女照料者承担着多种重担

调查表明,这批独生子女照料者中对上需要照料老人,有的甚至还有隔代老人需要照料;对下有84%独生子女照料者中有子女需要抚养,而且大部分是学龄前儿童。况且自己本身又是在事业发展关键阶段,91%独生子女照料者表示自己应在工作、学习和交际上多投入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其中59%表示照料老人已影响了工作、学习和交际。

2.2 独生子女家庭需要照料的老人数

被访独生子女家庭中需要照料老人数平均为0.3人,其中1/5的家庭有一个老人需要照料,近1/7的家庭有两个老人需要照料,包括户内老人,户外老人和隔代老人。被调查独生子女普遍感到,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照料老人数在增加,且负担也在增大,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家庭养老的重担只能自己来承担。

2.3 独生子女家庭中照料者的主要身份

调查表明,独生子女家庭中需要照料的老人有108人。依靠老人配偶照料为主的为44%,占第一位;依靠独生子女本人及配偶照料为主的为39%,占第二位;依靠保姆或亲朋好友照料为主的为11%,占第三位。在问及照料者和被照料者时,都谈到独生子女是在工作繁重的情况下来照料老人的,有时他们因工作原因照料老人的时间和精力可能付出的不是最多的,但都是在关键的时候和地方出来照料老人的,如送老人看病、陪床,经济上支援老人,做家务重活等等。

2.4 独生子女照料老人的时间

调查表明,独生子女照料者用在照料老人的时间以每天平均1小时为最普遍,占独生子女照料者的30%,其次为2小时占到11%,1小时以下排在第三位,2小时以上的较少。

调查还表明,照料老人的时间随被照料老人数的增加而增加,有1位老人需照料时平均每天需要0.7小时,有2位老人的需要1.6小时(这时也需旁人照料)。也随独生子女年龄的增大而照料时间增多,这与老人的年龄增大有关,也可能与独生子女责任心增强有关。

2.5 独生子女照料老人的程度

调查表明,现如今城市这一代独生子女都有工作,照顾老人利用节假日和晚上下班后的占37%,偶尔照料老人的占51%,全天照料老人的情况下极少的,往往出现在老人需要特殊照料时期,是临时性的和个别的,只占这次调查的不到0.3%。当今社会给青年一代的要求和压力与日俱增,工作学习是青年一代生活的主要内容,不可能以照顾老人为主,往往在老人最需要的时候也难尽孝心,所以这一代独生子女的压力是很大的。

2.6 独生子女照料老人的内容

第一,购置日常物品。由于日常物品是经常需要的,而且不能大量储存,所以必须经常购买。老人出门常有不便,这就需要独生子女抽出一定的时间,如早晨、午休、上下班或用节假日等时间来购买老人的日常所需之物。61%的独生子女照料者经常帮助老人做这个工作,他们都感到这是必做之事。

第二,做饭、清理卫生等。独生子女照料者中31%的人帮助老人做饭,33%的帮助老人洗衣,为老人洗澡、梳理卫生方面的占15%。这些都是费时费力而繁杂的活,还需要经常去搞。

第三,备药、看病。老人年纪大了,经常有个病,所以被访的独生子女照料中66%有为老人常买药的经历,带老人去医院看病的也有21%。

从独生子女照料者对老人的关心、体贴、帮助可以看到,由于是独生子女,所以对老人的责任心是很重的,就如同一被访独生子女所讲:“老人主要靠我这唯一的子女,只有把老人安顿好了,我心里才踏实放心,否则自己的工作生活也难做好”。

2.7 独生子女对老人在特殊方面的照料

因各种原因老人可能需要独生子女进行特殊照料,有时是暂时的,有时是长期的。如老人有病期间,吃饭喝水、上下床、穿衣脱衣、洗脸梳头、大小便、室内活动都需人照料。被访独生子女照料者中有3%遇到过此事。由于这时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极差,甚至有的完全不能自理,所以这期间独生子女只靠自己照料老人所用的时间之长,照料的频率之高,身心劳累程度之大是多子女家庭难以想像的。

如果遇到老人住院,独生子女照料者更是心力交瘁。调查表明,近一年里独生子女照料者及配偶为老人陪床有39人,占被访者的1/10。其中54%陪床在一周,31%在1个月,15%在1个月以上。另外成年累月长期陪床的也有人在,此人已辞去工作,专心陪伴老人,这在经济上和精神上负担极大。

3 独生子女照料老人的困难与问题

3.1 独生子女的经济负担重

调查表明,对老人的照料不但是劳力的付出,也是经济上的付出。这一代7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由于工作年限的原因,收入一般都不高,如果遇到照料老人的大开支,经济上他们是难以承受的。在被访的独生子女照料者中感觉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占24%,远远低于非照料独生子女71%的水平;而感觉难以承受经济压力的独生子女照料者则高达37%,也高于非照料独生子女6%的水平。

由于这一代独生子女本身收入有限,加之受失业下岗的冲击,所以基本处在低收入状况。如果家中有需要被照料的老人,就可能不同程度的影响他们的生活水平,其比例随他们的收入降低而增高。数据显示,这批独生子女照料者中月收入在600元左右者,认为照料老人有经济负担的占到90%以上;1000元左右者,其比例为79%;1400元左右者,其比例为61%;1800元左右者认为有经济负担的降到不足30%。非独生子女照料老人可分担的经济压力,而对独生子女来说只能自己承担,所以独生子女的收入直接影响到照料老人的质量。

独生子女照料者各年龄组之间,用于照料老人的月开支(除大病外)随年龄增大而上升,25-27岁年龄组平均为300元左右,28-30岁年龄组平均为360元左右,31-33岁年龄组平均为410元左右。独生子女年龄越轻,家庭经济压力越小,这或许与本身无子女需抚养有关,更重要的是父母年龄还可工作且少用人照顾的原因造成的。数据显示,以上三组家庭人均收入水平为910元,791元和774元。

3.2 对独生子女个人及家庭生活带来的影响

调查表明,认为照料老人对自己的最大影响是工作,占被调查独生子女的62%,其次是影响学习占23%,再次是影响人际交往占11%。另外有孩子的独生子女认为还影响对自己下一代的抚育,占此类独生子女的37%。

不同职业的独生子女对照料老人压力的反映强度是不一样。教师、干部、技术人员等由于职业缘故使他们普遍感到照料老人压力较大,占此类独生子女的77%。

不同文化程度的独生子女对照料老人压力的反映强度也不尽相同。文化程度较高的由于对学习和文化生活及社会交往需求大,所以这部分人也感到照料老人占用精力较多,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对学习和文化生活需求占到44%,社会交往占到31%。

调查表明,这一代独生子女生活非常累,工作压力非常大,如果有老人需要照顾,有子女需要抚养,基本上没有学习和文化生活及社会交往时间,有此感觉的占被访独生子女的89%。

3.3 对独生子女的压力

3.3.1 心理压力

被调查独生子女对老人担心是全方位的,时时刻刻的,这是因为独生子女深感自己是照料老人唯一的缘故。他们每天最担心老人有病,占被访者90%还多;其次是担心老人出门安全,占54%;再次是担心老人日常生活会出问题,如用煤气(占30%)、用电(占8%)、用火(占33%)、吃饭(占15%)、上洗漱间(占7%)等,这部分被访者总量也超过87%。总之,这些独生子女对老人之事特别敏感心理压力特别大,影响到他们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

3.3.2 老人生病住院带来的压力

尽管老人住院可以得到护工陪床,但担心与费用问题还是让这些独生子女成为照料住院老人的主力军。如果老人短期住院,子女可请少许假,但如果需长期住院,会影响工作,严重地可能会丢掉工作。这一批独生子女都是处在工作新手向被重用的过渡期,竞争十分激烈,所以,当工作和照料老人的双趋冲突发生后只能择其一的矛盾心理状态是很痛苦的。

3.3.3 照料老人可能遇到的困难

当向被访独生子女问及“您认为照料老人可能遇到什么困难”时,回答最多的是“经济条件不够,无法对老人有好的照料”,占54%;其次是“工作忙,想尽孝心照料老人无法做到”,占50%;再其次是“医药费过高,担心老人看不起病”,占47%;第四位是“家务繁重,特别是抚育下一代影响关注老人”,占39%。

3.3.4 对社会保障和社会帮扶的期望

早期一代独生子女大多已面临照料老人的时期,但如何解决独生子女照料老人的问题现在并无相应的政策,这不但影响照料老人的质量,也影响独生子女照料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对此,被调查的独生子女及家人都呼吁政府会应尽快出台针对独生子女养老(包括家庭养老)的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其它的单位、社区等也应关心独生子女的家庭养老问题,为其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调查表明,需要照料老人的独生子女对尽快建立相关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关心帮扶的要求的平均值为73%和54%,大大高于无老人需照料的独生子女的平均值39%和21%。

总之,调查中,不为老人担心的独生子女是极个别的,他们认为老人身体好,别的什么都不怕,但98%,即377位独生子女都不同程度的为老人担心,参见表5。

表5 独生子女担心老人情况的统计

担心的程度 人数 %

不担心 8 2.0

偶尔担心 6917.9

担心 10627.5

很担心

20252.5

总计 385

100.0

3.4 独生子女家庭照料老人的方式

尽管现在有很多养老方式,有的甚至是很科学合理的,但实际调查表明,传统家庭养老方式依然是人们最愿选择的方式。被调查独生子女对老人照料方式最佳选择排序是:第一位是自己或配偶为52%,第二位是自己老人的配偶为33%,第三位是请保姆为29%,第四位是请亲朋好友为21%。

当问及为何不愿送老人去养老机构时,对它的普遍不够信任占59%和观念无法接受占34%。

3.5 独生子女对今后照料方式的设想

被调查的独生子女中,大都明显感到自己长期承担照料老人压力太大为81%,但是一些独生子女对如何长期照料老人并未认真思考过占32%;另一些抱着想也没用,走一步看一步的思想占49%。

表6 照料方式的设想统计

照料方式人数%

家庭养老 8522.1

请人托老 9123.6

社会养老 6216.1

多种方式 30 7.8

不知道

11730.4

总计 385

100.0

独生子女“希望”的照料方式并不是家庭养老,家庭养老只排在第三位,只有85人,占总数的22%。而“不知道”排在第一位,有117人,占30%,说明独生子女对未来照料老人的方式难以选择,因为这主要取决于社会发展状况。再有,社会养老是发展目标,但现实中对它的选择排在倒数第二的位置,这种态度也是发人深思的。

4 对策建议

解决独生子女的家庭养老问题必须政府、社区、独生子女本人等多方面齐抓共管,并形成有效的合力。

第一,政府应积极领导和组织,制定政策和措施,使独生子女养老事业(包括家庭养老)规则化制度化。只有政府才能起导向和决定性作用,从而使独生子女养老事业沿着一条正确的轨道有序发展。

第二,独生子女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是养老制度中的两个基本方面。我们的目的是向社会养老的目标发展,所以要有计划发展社会养老机构。但二者转化或说过渡一定要解决好,急不得,否则养老制度体系会被打乱。在目前社会养老方式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应多研究多关注家庭养老问题,解决当前的现实问题。

第三,要制定操作性强的措施为独生子女家庭养老提供具体帮助:

(1)对独生子女家庭照料老人应给予优惠政策和经济补助。

(2)对社区里独生子女家庭的老人应逐一登记造册,建立动态监督管理机制。

(3)改革现有的医疗保险制度,制定有利于独生子女家庭照料老人的医疗政策,如开设家庭病床。

(4)发挥社区直接面向家庭服务的功能,向独生子女家庭养老提供最直接的项目服务,如上门预约服务。

(5)建立家庭服务员制度,培训养老家庭护理员。对需要照料的老人及需要照料的项目落实到家庭服务员身上,我们的目标是逐渐向家庭养老职业化方向发展。

(6)建立托老站,独生子女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将老人托养在托老站中,时间有长有短。

(7)向独生子女家庭教授科学的养老方法,提高照料老人的质量和效率,从而保证老人的健康,降低发病率,延长生活自理时间,减少家庭照料时间。

总之,在养老体系不健全的特殊时期,全社会都应十分关心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使这个重大的社会问题能较少的影响社会的发展,最终随着社会的发展能解决独生子女的养老问题。

标签:;  ;  ;  

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的现状与问题--青岛市部分城市独生子女调查_养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