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镇安县医院儿科 陕西镇安 711500;2.镇安县医院五官科 陕西镇安 711500
摘要:目的:探寻将中西医药物联合使用治疗儿科腹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3月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腹泻患者11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健脾止泻汤,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59例治疗总有效率96.61%(57/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97%(46/59),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平均为(3.760.55)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320.30)d,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腹泻治疗过程中联合应用中药及西药,不仅有效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促进患者尽快恢复,还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儿科腹泻;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
腹泻是儿科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多发于秋末初春时节,主要临床表现是腹泻,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常见伴发症为发热及食欲下降,严重影响患儿正常生长发育,故应积极就诊,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1]。本次研究选择2015年1月-2016年3月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腹泻患者59例,给予常规西药+健脾止泻汤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15年1月-2016年3月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腹泻患者11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59例,男31例(52.54%),女28例(47.46%),年龄4个月-7岁,年龄平均(2.091.05)岁;病程2.5-13d,病程平均(6.200.35)d;脱水轻度21例(35.60%),中度25例(42.37%),重度13例(22.03%)。观察组59例,对照组59例,男30例(50.85%),女29例(49.15%),年龄4个月-7岁,年龄平均(2.091.05)岁;病程2.5-13d,病程平均(6.200.35)d;脱水轻度18例(30.51%),中度26例(44.07%),重度15例(25.42%)。对比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数据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研究方法
所有患儿均给予纠正其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和蒙脱石散口服[2] 治疗:(1)1-2岁,2g/次,3次/d;(2)2岁以上,3g/次,3次/d。观察组在上述基础治疗方案上联合健脾止泻汤进行治疗,水煎温服,每次200ml,每日1剂,其中健脾止泻汤组方主要包括:薏苡仁10g,党参、白术、莱菔子及扁豆衣均6g,厚朴、木香以及枳壳均5g。辨证加减:(1)腹胀、腹痛,加陈皮或延胡索;(2)湿热,加葛根、黄芩或黄连;(3)恶心、呕吐,加半夏或竹茹;(4)厌食,加炒鸡内金或焦山楂。如在治疗过程中发现任何异常情况,需及时进行有效对症处理。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观察指标包括临床疗效、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其中,临床疗效判断标准包括:(1)痊愈,患者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已经达到出院标准;(2)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比较明显,达到出院标准;(3)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未达到出院标准;(4)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变化不明显,需继续住院治疗,或转院治疗。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来表示计量资料,用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及检验,当P<0.05,表示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59例治疗总有效率96.61%(57/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97%(46/59),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平均为(3.760.55)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320.30)d,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任何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
儿科腹泻临床发病率较高,主要是因为小儿肠道粘膜娇弱,受到病毒感染,导致肠道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或坏死,病情特别严重者可出现肠道细胞发生脱落的情况,长期如此可导致肠道绒毛遭受破坏,肠道吸收能力下降,造成患者出现腹泻症状,以及脱水情况[3-4]。蒙脱石散是腹泻患儿临床常规应用药物,能够直接对肠道中的诸多粘膜细胞产生保护作用,形成有效屏障,对肠道正常菌群调节具有利好影响,强化患儿肠道对水钠等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缓解腹泻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蒙脱石散产生疗效时间较短,因此有效时间被限制得很明显。在传统医学理论中,儿科腹泻归属于“泄泻”范畴,病因病机主要在于小肠辨别清浊能力下降,并走大肠,导致腹泻症状出现,需要注意的是,脾气不足、外邪入侵、暴饮暴食,也可造成患儿腹泻症状,应在中医理论支持下辨证施治,以扶正却邪、或健脾止泻为主要治疗原则[5]。本次研究选择2015年1月-2016年3月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腹泻患者59例,给予蒙脱石散+健脾止泻汤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而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均<0.05。
总之,在儿科腹泻治疗过程中联合应用中西医药物,具有良好临床效果,较高安全性,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闫仲超.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20):144-146.
[2]杨峰,刘开森.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4):137-138.
[3]王利华.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62例疗效分析及护理体会[J].中国民间疗法,2016,24(10):71-72.
[4]刘华丽.小儿腹泻病治疗新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6):145-148.
[5]罗银圣.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6,3(28):5579-5580.
论文作者:刘常,尹静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4
标签:儿科论文; 患者论文; 肠道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疗效论文; 症状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