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护理干预及对疗效的影响分析论文_刘再根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湖南省直中医医院) 湖南株洲 4120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慢性萎缩性胃炎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病情进展实施针对治疗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评分量表。结果:观察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疾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护理干预;疗效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黏膜已经发生萎缩,并且常伴有肠上皮化生。目前临床认为其发病机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食习惯和自身免疫有关。慢性萎缩性性胃炎临床表现缺少特异性,常与慢性胃炎混淆。临床表现多为上腹部不适、饱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多以服药结合饮食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程长、病情复杂以及病情反复,患者经常因疾病发作往返于家和医院,容易造成患者治疗的抗拒心理。有研究表明适时和恰当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1]。本研究选取我院2015-2016年收治的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现作如下报告。

1 一般资料

1.1 一般资料

在患者知情并同意的基础上。选取我院2015-2016年收治的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30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范围在40-55岁之间,平均年龄45.23±1.56岁,患病时间2-5年,高中以上文化11人,大专以上文化10人,大学以上文化9人;观察组(30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范围在42-58岁之间,平均年龄44.21±1.68岁,患病时间1-6年,高中以上文化13人,大专以上文化9人,大学以上文化8人;纳入标准:符合临床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标准,经胃黏膜活检确认;排除标准:有心、肝、肾等脏器的疾病,有精神疾病史,不愿参加研究的人员。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和临床症状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相应的干预护理。①饮食护理干预:对于慢性胃炎患者良好的饮食控制非常重要。在饮食上宜食用清淡有营养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不要饮用咖啡浓茶和酒。使用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使患者能够摄入足够的热量。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容易因消化不良而导致营养不良和贫血,因此在饮食上,可增加酸性的水果,肉汤、鸡汤等刺激胃酸的分泌。当胃酸分泌过多时,应避免进食酸性食物,多进食多脂肪的食物,也可用豆浆、馒头中和体内胃酸的分泌。与患者共同制定饮食计划,指导患者家属在做菜时可以通过改善食物的色香味来提起患者的食欲。观察患者每次进食的量与次数,定期监测体重和体内血红蛋白指标。②药物护理干预:在使用抗生素治疗之前一定要询问患者是否有青霉素或头孢的过敏史,抗生素输注过程中要观察患者的是否有皮疹等过敏反应[2]。在使用胶体次枸橼酸制剂,需在饭前半小时服药。③心理护理: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情反复,患者容易产生焦虑。在患者入院时,向患者介绍病房的环境,告知责任护士与主治医生。使患者熟悉病房环境,减少患者对医院的陌生感。主动疏导患者情绪,耐心倾听患者的提问,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分析疾病产生的原因,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讲解的方式要适时改善,不要使用专业术语。患者对疾病产生一定的了解,减少患者的焦虑与恐惧心理积极主动参与疾病的治疗。对于不配合治疗,心情暴躁的患者可以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及时解决患者的心理需求。特殊心理状态的患者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专家。④健康护理干预:指导患者进行体育运动,加强锻炼,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可以进行运动强度低的运动,例如打太极、散步,但应注意运动的量与运动时间。注意季节的交替,注意保暖。室内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防止冷热变化引起患者身体不适。教育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经常熬夜,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规律,不可暴饮暴食,要均衡饮食,注意食物卫生[3]。指导患者按时服药,不可随意停药或者更改药物的剂量,定期接受检查,在生活中如遇不适,应及时入院就诊。

1.3 观察指标

应用WHO的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分数在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在协助患者填写生活质量量表之前,应向患者解释研究的目的和量表中的内容,使患者在完全理解的前提下完成量表的填写。将患者的治疗疗效分为3个层次。显效:患者的胃内萎缩性改变消失;有效:患者的胃内萎缩性改变部分消失或改善;无效:患者胃内萎缩性改变无改善。

1.4 数据分析

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为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x2检验比较两组间数据。其中P<0.05为差异表示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显效数+有效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观察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疗效明显高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3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中常见的疾病类型,研究表明单靠药物不足以控制患者的病情,应结合辅以饮食上的治疗[4]。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由于胃酸分泌过多或分泌不足,引起胃黏膜的损伤。临床治疗上是进行胃黏膜的修复,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患者因胃酸的刺激可出现上腹部的不适,食欲不振等,而且胃酸的环境有利于细菌和霉菌的生长。慢性萎缩性胃炎可根据萎缩部位的不断再生程度,形成肿瘤或演化为癌症。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加强对患者日常治疗的监督,使患者更愿意配合临床治疗。护理干预针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变化,适时提供护理干预,使患者治疗效果最佳化。

本研究中观察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对比差异用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治疗有积极的效果。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明显的作用,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更好的以积极的心态战胜疾病,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晓菊,曾霞. 护理干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疗效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0(24):1130-1132.

[2]顾小燕. 护理干预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的影响[J]. 中国医药科学,2013,02(03):143-144.

[3]邓晶儿,邓群英. 系统护理干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效果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 中国当代医药,2013,36(29):136-137.

[4]潘先玲,马静,马厚芝. 心理干预对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的影响[J]. 华西医学,2014,04(20):751-753.

论文作者:刘再根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

标签:;  ;  ;  ;  ;  ;  ;  ;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护理干预及对疗效的影响分析论文_刘再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