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MS工程与企业管理变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管理论文,工程论文,CIMS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CIMS(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是当今兼跨自动化技术领域和管理领域的一门重要的前沿学科和技术。CIMS将是21世纪占主导地位的新型生产方式,它的应用和推广必将引发工业生产上的一场大革命。目前世界各国都将CIMS当作发展本国科技和生产的战略措施加以推进。据权威机构预测2030年美国将有80%以上的企业实施CIMS。我国国家科委已将CIMS列为我国九五期间十大研究方向之一,列为发展科技的重中之重。
1 CIMS的基本内涵
CIM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一种思想,而CIMS则是这种思想的实现。最早提出CIM概念的是约瑟夫·哈林顿博士(Dr.Joseph.Harrington),他在1974年的专著《计算机集成制造》(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中提出了两个基本观点:
(1)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即从市场分析、产品设计、加工制造、经营管理到售后服务的全部生产活动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要紧密连接,统一考虑。
(2)整个生产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数据的采集、传递和加工处理的过程,最终形成的产品可以看作是数据的物质表现。
这就是CIMS产生的思想根源。由此可见,CIMS是基于对现代企业的全部生产过程的深刻认识,并要从集成化、系统化的角度出发,解决企业的效率与效益问题的一门技术。从一开始CIMS就定位在“高技术”上,而不是“高科学”,这就体现了其实用性,其主题是“需求牵引和利益驱动”。
CIMS是一种先进的思想与先进的技术相结合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其实现的过程中思想在不断地完善和进步,而新技术也是在不断地涌现,不同类型的企业特征不完全一样,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实现CIMS的方法和形式也有所差别,同时人们对CIMS的理解不尽相同。所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统一的关于CIMS的定义,但这并不妨碍它的发展,相反更给予它自由发展的广阔空间。
目前对于CIMS的一个比较通用的定义就是“CIMS是综合应用信息、自动化、制造(生产)、管理等技术,将人、技术、经营管理以及信息流和物流有机结合,使企业实现科学管理,优质、低耗、高效生产、快速响应生产变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的一种技术。”从CIMS的内容上看,有的专家还将它概括为“在信息集成的基础上,用先进手段实现先进的管理及设计方法,通过这些使企业按合同组织均衡生产,压缩在制品从而压缩流动资金,加速资金周转率,实现全面质量管理和控制,缩短新产品准备期,加速新产品设计,减少做原型机次数等,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的思想和技术。
CIMS基本组成和结构简单地说就是三个要素、四个问题、六个分支系统:
三个要素:
这三个要素就是人/机构、经营、技术。
这些也都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四个问题:
上述三个要素在图1中的相交部分需要解决四类集成问题:
(1)使用技术以支持经营;
(2)使用技术以支持人员工作;
(3)设置机构/人员来协调以支持经营活动;
(4)统一管理并实现经营、人员、技术的集成优化运作。
六个分支系统:
这六个分支系统为管理信息系统、产品设计与制造工程设计自动化系统、制造自动化系统、质量保证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数据库系统。前四个系统是功能分系统,由它来执行CIMS的功能,后两个是计算支撑分系统,它们为CIMS提供了必要的支撑环境。
2 CIMS产生的背景
与所有新技术一样,CIM的出现不是偶然的,一方面它是对现代化生产与经营管理需求的响应,另一方面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也为之创造了条件。因此可以说CIMS是生产发展的历史必然。显然,从社会发展历史的观点来看,CIMS是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方式出现的,它顺应了现代化生产以及人类生活的需求,是社会进步与技术发展的具体体现。
历史上的每一次社会变革对生产方式的进步都产生有催化作用,而导致CIMS出现的历史背景或者说社会变革(直接影响生产方式的那一部分)主要有以下几个:
★经济的环球化;
★企业间竞争的激烈化;
★社会的高度信息化;
★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
★已制品的生产量停滞化;
★地球环保问题尖锐化;
★社会的高学历化。
面对社会的这些变革,企业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这些对策可归纳为:
★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多品种柔性生产;
★提高生产率;
★提高对用户的服务质量;
★改变劳动作业的形象(从脏、累、危险的环境中解脱出来);
★执行环保政策。
显然,这些对策就是企业为顺应社会变革而进行自身改造所定下的目标,可以将它们概括为T、Q、C、S或P、Q、C、D。其中T(Time)表示缩短交货期或上市时间;Q(Quality)表示提高产品质量;C(Cost)表示降低生产成本;S(Service)表示做好售前、售后服务。而P(Productivity)为提高生产率;D(Delivery)的意义与T相同。现代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为这些目标或需求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条件,这就是CIMS出现与发展的历史背景。
3 我国企业实施CIMS的意义
CIMS研究和推广目前在我国学术界和企业界的争议还比较多,不少人对于在我国企业实施CIMS还存在着两点疑虑:一是不少企业这些年在技改工作和推进企业现代化管理过程中已经建立起不少具有各种用途的计算机系统或自动化系统,因此再搞CIMS是否还有必要,或者说CIMS和已实现的系统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二是目前我们不少企业设备、工艺条件并不先进,存在人员素质不高,管理状况不尽人意,经营受到很多外来因素制约的问题,在这种不很先进的基础上搞先进的CIMS,二者之间是否能匹配,是否会造成发达的头脑和残疾的躯干不相协调的矛盾状态,最终导致改造失败。
80年代以来我国企业确实已经开发出不少满足不同目的的计算机系统,其中不少在生产上、管理经营上发挥了作用。但不能不看到由于这些系统都是为单一目标设计和分别开发的,它们之间缺少或者没有联系而形成各自独立的孤岛,而由此在实际中带来以下一些弊端:
(1)由于缺少联系和系统性,各自系统的计算机等装置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利用而造成设备资源的浪费;各个计算机系统没有统一的数据格式,统一的规范和统一的协议,使得信息难以沟通,信息得不到充分利用而造成信息资源的浪费。
(2)由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与生产的控制是分别运作的,生产中的物流和信息流不能很好的结合,其结果必然导致技术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受到限制,因此很难实现企业的全局优化和在全局优化基础上的局部优化。
(3)随着企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如果再考虑建设一个统一的系统时,不仅增加技术上的难度,也必然会造成设备和财力上的重大浪费。
而CIMS的目标正是T、Q、C、S和P、Q、C、D,其核心是信息的集成,以便在正确的时刻,将正确的信息,以正确的形式传递给正确的人,辅助人作出正确的决策。它将企业上至领导决策下至基层设备和工艺的控制当作一个整体使之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了信息资源的效能,实现了以经营过程为对象,人为主导,技术为手段的三者集成,将企业的经营与生产集成起来,从而达到企业的整体化,从根本上解决了前面所提到的自动化孤岛的种种弊端。CIMS强调的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是企业技术中最具活力的两个因素,其应用有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这也是我国企业实施CIMS的现实意义所在。
此外,我国十年来CIMS的研究和应用表明,落后的工艺设备完全可以采用先进的管理和设计方法、手段,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CIMS应用中把握根据国情和厂情的技术路线,突出效益驱动,以信息集成为核心,强调针对具体企业的需求,来确定CIMS的目标,而不片面地追求自动化;另一方面,CIMS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的经营水平和效能,而这与设备工艺的先进与否并无直接的关系,同时也只有在充分发挥信息效能的条件下,老设备工艺的潜力才能充分发挥。
4 实施CIMS应用工程的几个关键问题
(1)实施CIMS工程是企业家行为
实施CIMS工程必须是企业家行为,是企业行为,它以企业为主体,由企业负责人牵头亲自领导。因为CIMS的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到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还涉及到机构、人员、制度、技术的重组,涉及到企业内部的各项活动的协调,只有企业领导带领职工积极参与,才能顺利实现。
(2)制定好总体规划
一个先进可行的总体规划可使CIMS工程提高投入产出效益,减少风险,并保证工程顺利进行。为此在总体规划时应本着:坚持效益驱动、实用第一,不搞没有时效的自动化;同时要做到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确定可行的目标保证体系。
(3)软件系统集成应和相关的管理改善进行捆绑开发
CIMS的顺利实施不仅是软件集成系统的纯技术开发,也需要企业在市场预测、投资决策分析、工时定额、在制品管理、库存管理、物料搬运、供应系统、供应商培训等相关的管理活动改善的同步进行。一句话,CIMS不仅是技术上的事,也是管理上的事,并以管理水平的提高为前提,并终将使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CIMS工程对我国企业界是个新生事物,对于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尤其在进入知识经济、全球经济的今天,CIMS工程的应用将给中国企业带来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