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规范化栽培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苦参论文,栽培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苦参,别名苦骨、地槐,为豆科多年生半木本植物,具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之功效。 一、植物特征 落叶半灌木,高1.5~3米。根圆柱状,外皮黄白色。茎直立,多分枝,具纵沟;幼枝被疏毛,后变无毛。奇数羽状复叶,长20~25厘米,互生;小叶15~29对,叶片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3~4厘米,宽1.2~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有短柄,全缘,背面密生平贴柔毛;托叶线形。总状花序顶生,长15~20厘米,被短毛,苞片线形;萼钟状,扁平,长6~7毫米,5浅裂;花冠蝶形,淡黄白色;旗瓣匙形,翼瓣无耳,与龙骨瓣等长;雄蕊10,花丝分离;子房柄被细毛,柱头圆形。荚果线形,先端具长喙,成熟时不开裂,长5~8厘米。种子间微缢缩,呈不明显的串珠状,疏生短柔毛。种子3~8颗,近球形,黑色。花期6~7月,果期7~9月。 二、生长习性 苦参喜温暖的气候,在平原、丘陵及低山区都可栽培。对土壤要求不严,但由于苦参是一种深根植物,宜选择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和黏壤土栽培较好。 三、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与施肥。人工栽培苦参,应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阳光充足的壤土、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做床。亩施农家肥2000公斤。采用大垄高床技术,床宽130~140厘米,长度视需要而定,床高10~12厘米,床间距30厘米。 2.繁殖技术。(1)种子繁殖。7~9月,当苦参荚果变为深褐色时,采回晒干、脱粒、簸净杂质,置干燥处备用。播种前要进行种子处理。方法:用40℃~50℃温水浸种10~12小时,取出后稍沥干即可播种;也可用湿沙层积(种子与湿沙按1:3混合)20~30天再播种。另外,用95%~98%的浓硫酸处理60分钟,也能提高种子发芽率。4月中下旬,在整好的高畦上,按行距50~60厘米、株距30~40厘米开深2~3厘米的穴,每穴播种4~5粒处理好的种子,用细土拌草木灰覆盖,保持土壤湿润,15~20天出苗。苗高5~10厘米时间苗,每穴留壮苗2株。也可育苗移栽。(2)分根繁殖。春、秋两季均可播种。秋栽于落叶后进行,春播在4月下旬,以地下5厘米地温稳定到15℃以上时为宜。选择15~20厘米苦参根,每根必须具有根和芽2~3个,按行距30厘米,沟深10厘米,平放覆土压实,浇透水。 3.田间管理。(1)中耕除草。苗期要进行中耕除草和培土,保持田间无杂草和土壤疏松、湿润,以利苦参生长。(2)追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每年追肥2次,第一次在5月中下旬苗高15厘米时进行;第二次在8月上中旬苗高50~70厘米进行,追肥视植株生长情况适时适量进行追施。(3)排水与灌水。注意保持土壤湿润,干旱及时浇水,雨季要开沟排水,以免积水烂根。(4)摘花。除留种地外,要及时剪去花薹,以免消耗养分。 四、采收加工 根可在栽种2~3年后的9~10月茎叶枯萎后或3~4月出苗前采挖。刨出全株,按根的自然生长情况,分割成单根,去掉芦头、须根,洗净泥沙,晒干或烘干即成。每亩可产干品药材700公斤左右。 联系电话:0311-85815432苦参规范化栽培技术_苦参论文
苦参规范化栽培技术_苦参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