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关于改造主观世界的思想简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主观论文,思想论文,世界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A84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 0964(1999)04-0007-05
邓小平理论博大精深,内容十分丰富,关于改造主观世界的思想是其重要内容之一。深入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关于改造主观世界的思想,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在邓小平的著作中,关于改造主观世界的问题有大量论述,包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想内容。择其要而归纳之,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共产党员必须改造世界观,增强党性,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念。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当代中国迈进了一个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强国富民的目标,任务光荣而又艰巨。面对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邓小平指出必须对我们的主观世界进行改造。“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里,人人都要改造。不仅那些基本立场没有转变过来的人要改造,而且所有的人都应该学习,都应该不断改造,研究新问题,接受新事物,自觉地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袭,更好地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1]改革开放,我们打开了国门, 资产阶级思想和生活方式也趁势而入,不改造主观世界,不进一步牢固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就会失去党性,就会腐化变质。邓小平对党员要增强党性的问题十分关注,多次指出,共产党员无论职务高低,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自觉增强党性,不能无组织无纪律,自视特殊,自行其是。他说:“所有共产党员都要增强党性,遵守党的章程和纪律。不管是什么专家、学者、作家、艺术家,只要是党员,都不允许自视特殊,认为自己在政治上比党高明,可以自行其是”[2]领导干部更应该从严要求自己, 选拔干部时要把党性强的人选拔到重要领导岗位上来,要让党性强的人来接班。他指出:“选干部,标准有好多条,主要是两条,一条是拥护三中全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一条是讲党性,不搞派性。”[3] 理想和信念是世界观的重要内容,也是党性的重要内容。对于理想和信念问题,邓小平十分重视。他多次讲过,没有理想和信念,就没有共同奋斗的目标,人民就没有凝聚力、向心力,就是一盘散沙,我们的事业就不会取得胜利。我们党正是由于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才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4]这个真正的优势我们绝不能丢掉。 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失去这个理想就会失去前进的目标和动力。因此,在现阶段,任何党员都要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
(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也是邓小平关于改造主观世界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人作为主体,要改造客观世界,不仅要根据主体自身的内在尺度,还必须认识、掌握、运用被改造的客体自身所固有的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改造主体的主观世界,实现合主体的目的性和合客体的规律性的统一,从而达到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统一。可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仅包含了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更体现着对主观世界的改造。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什么叫解放思想?邓小平指出:“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5] 依据客观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突破旧的思想框框和习惯势力的束缚,这是人类应有的一种积极的主动的精神状态,更是共产党人应有的创新勇气。从这个意义上说,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和人类思想发展史,包括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史,也是一部思想解放史。邓小平还特别论述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他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今后,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6]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 只有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真正破除旧思想、旧观念的束缚,才能真正解放思想。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从教条出发,必然是主观主义,必然要背离实事求是的原则,从而压抑和损害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正是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的指导下,才有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才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才取得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
(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也是邓小平反复强调的重要问题。在考虑改革开放中的一切重要问题时,邓小平总是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总是时刻关注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就要时刻注意密切联系群众,而不能脱离群众。邓小平指出:“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林彪、‘四人帮’极大地破坏了我们党的这个优良传统。但是,把脱离群众这个问题归到林彪、‘四人帮’身上也不合实际,我们自己也有责任。”[7] 这个责任就是我们党的干部放松了对主观世界的改造,淡漠了党与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从而脱离了群众。他说:“我们的历史经验是,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心群众,只要你关心群众,同群众打成一片,不仅不搞特殊化,而且同群众一块吃苦,任何问题都容易解决,任何困难都能克服。”[8]“只要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地做工作,把道理向群众讲清楚,就能得到群众的同情和谅解,再大的困难也是能够克服的。”[9]我们的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现在需要全国的干部,首先是高级干部起模范带头作用,把我们党的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的传统作风很好地恢复起来,坚持下去。……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传统作风,要靠我们老干部起模范带头作用。要培养、选拔一批年轻干部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老干部对他们要传帮带,要给他们树立一个好的作风,要使他们能够继承和发扬党的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等优良作风。要使他们懂得,不只是年轻就能解决问题,不只是有了业务知识就能够解决问题,还要有好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这是最根本的一条。”[10]密切联系群众,就“要坚决批评和纠正各种脱离群众、对群众疾苦不闻不问的错误。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同群众相对立。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是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全党同志,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经常记住这一点,经常用这个标准检查自己的一切言行。”[11]
(四)坚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模范。邓小平指出:“要教育全党同志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12]高度的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没有这种精神文明,没有共产主义思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党和政府愈是实行各项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党员尤其是党的高级负责干部,就愈要高度重视、愈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否则,我们自己在精神上解除了武装,还怎么能教育青年,还怎么能领导国家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13]共同的理想、铁的纪律,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这个优势绝不能丢掉。邓小平总结了历史的经验,认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我们靠五种精神取得了胜利,这五种精神是:发扬革命加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的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搞社会主义建设,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大大发扬这些精神。如果一个共产党员没有这些精神,就绝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不但如此,我们还要大声疾呼和以身作则地把这些推广到全体人民、全体青少年中间去,使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精神文明的主要支柱,为世界上一切要求革命、要求进步的人们所向往,也为世界上许多精神空虚、思想苦闷的人们所羡慕。”[14]
(五)遵守党的章程和纪律。党章是党规党法,任何共产党员都应该无条件地遵守。“所有共产党员都要增强党性,遵守党的章程和纪律。”[15]邓小平多次指出,党员要按党章办事,要履行应该履行的义务,要遵守党的纪律,受党的纪律的约束。他说:“一个党如果允许它的党员完全按个人的意愿自由发表言论,自由行动,这个党当然就不可能有统一的意志,不可能有战斗力,党的任务就不可能顺利实现。所以,要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严格地维护党的纪律,极大地加强纪律性。”[16]他还指出:“各级党组织、每个党员都要按照党章的规定,一切行动服从上级组织的决定,尤其是必须同党中央保持政治上的一致,这一点特别重要,谁要违反这一点,谁就要受到党的纪律处分。”[17]遵守党的纪律,首先是遵守党的政治纪律。 遵守党的政治纪律要按照党章的要求坚持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原则,特别是同党中央在政治上保持一致。也就是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不允许打折扣。邓小平指出:“只有全党严格服从中央,党才能够领导全体党员和全国人民为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任务而战斗。任何人如果严重破坏这一条,各级党组织和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就必须对他严格执行纪律处分,因为这是党的最高利益所在,也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所在。”[18]遵守党的纪律,就要遵守党的组织纪律,服从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秘密;要一切行动听指挥,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阳奉阴违。遵守党的纪律,就要按照党章的要求,廉洁自律,勤政为民。要严格要求自己,经受住金钱、权力、美色的考验,清正廉洁。1982年邓小平就说过,改革开放才一二年时间,就有相当多的干部被腐蚀了,“这个问题要认真地搞,而且在近期要抓紧,处理要及时,一般地要严,不能松松垮垮,不能处理太轻了。”[19]这个问题处理不好,我们的党和国家就有变质的危险。
二
邓小平不仅论述了改造主观世界的丰富内容,而且对如何改造主观世界也作了充分阐述,指出了改造主观世界的途径。
(一)要加强理论学习,掌握改造主观世界的思想武器。改造主观世界就是使主观世界发生变化,要使主观世界发生变化,首先是要加强理论学习。对于共产党人来说,特别重要的是加强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对理论学习十分重视,他多次号召全党要树立学习的风气,要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领导水平和精神境界。1978年12月,他说:“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20]在邓小平看来,改造主观世界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更不是一劳永逸的,人的主观世界是要不断进行改造,因此学习也不应有停止之时,不仅要学习,还要善于重新学习、继续学习。学习什么呢?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然需要学习经济知识、管理知识和科技知识。但是对于领导干部来讲,对于改造主观世界而言,“根本的是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则同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21]他说:“现在我还想提出一个新的要求,这不仅是专对新干部,对老干部也同样适用,就是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们现在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代和任务不同了,要学习的新知识确实很多,这就要求我们努力针对新的实际,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22]只有这样,才能把马克思主义本身和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才能防止一些同志在日益复杂的斗争中迷失方向,才能增强我们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也才能改造好我们的主观世界。
(二)要切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严格的党内生活中自觉地锤炼自己。邓小平很重视在党内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他说:“党委内部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有这种风气。”[23]“党内不论什么人,不论职务高低,都要能接受批评和进行自我批评。”[24]对于批评者来说,首先要有很高的思想境界,是为了帮助别人、本着团结的目的而进行的,要实事求是,要恰如其分。“参加讨论和批评的人,首先要对讨论和批评的问题研究清楚,绝不能以偏概全,草木皆兵,不能以势压人,强词夺理,对有错误的同志,要采取与人为善的态度,给他们时间认真考虑,让他们进行合情合理、澄清论点和事实的答辩,尤其要欢迎和鼓励他们进行诚恳的自我批评。有了这种批评就好,不要揪住不放。 ”[25]对于被批评者来说,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我们这些人不会没有缺点,有缺点要允许人家批评。”[26]批评不可能完全正确,但要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正确地对待别人的批评。邓小平指出:“毛泽东同志说过,要团结大多数人,包括那些反对过自己反对错了的人。我们不要因为过去谁整过自己就记仇。对同志不要记仇,要不念旧恶。”[27]要解决自己思想观念上的问题,改造好主观世界,不仅要进行同志之间的批评,更重要的是进行自我批评。“如果自己有错误,就要进行认真的自我批评,并且切实改正。”[28]自我批评的“自我”,既是主体,又是客体。“自我”把自己当作一个客体来对待,发现自己的不足,指出自己的错误;“自我”又把自己当作一个主体来对待,检讨自己的不足,批评自己的错误,这就需要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进行深刻的反思、反省,与党的要求相对照,与人民的要求相对照,找出缺点和差距,坚决地改正和弥补。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一个团体也好,一个人也好,能不能时刻把自己既作为主体也作为客体来对待,是团体、个人能否进步的关键。因此,作为共党员,更应该通过自我批评来实现个人能力、素质和思想道德境界的提高。
(三)要在改造客观世界中实现主观世界的改造。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分为两个方面: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这二者是有机统一的。改造客观世界是改造主观世界的基础,主观世界的改造必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才能实现。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29]他还说:在改造世界的生产活动中,“生产者也改变着,炼出新的品质,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30]毛泽东在《实践论》中也反复强调:“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要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组织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你要知道革命的理论和方法,你就得参加革命。”[31]对主观世界的改造,不仅是个理论问题,从根本上说来更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们只有参加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不断提高自己认识世界和世界改造的能力。邓小平指出:“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的发展。如果我们本世纪内达到了小康水平,那就可以使他们清醒一点;到下世纪中叶我们建成中等发达水平的社会主义国家时,就会大进一步地说服他们,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才会真正认识到自己错了。”[32]邓小平还说,农村改革开始时,很多人不赞成,“中央的方针是等待他们,让事实教育他们。”[33]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根本改造和纠正。同时,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我们的认识,检验我们的认识能力,检验主观世界同客观实际的差距,从而暴露主观世界的缺点,衡量主观世界改造的效果。所以,改造主观世界必须同改造客观世界结合起来,离开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去谈主观世界的改造,就如同不下水要学会游泳一样,是无济于事的。
三
学习邓小平关于改造主观世界的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邓小平关于改造主观世界的思想是科学的,不是“左”,不是“灵魂深处爆发革命。”有人认为,提改造主观世界,是“左”的东西抬头,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我们在改造主观世界的问题上的确犯过“左”的错误,教训极为沉痛、深刻,必须牢牢记取。过去所说的“改造”往往是建立在“以阶级斗争为纲”基础上,搞“无限上纲”,乱斗乱批;在方法上粗暴过火,残酷斗争、无情打击。邓小平在谈到主观世界的改造时,多次指出要避免这种“左”的错误重演。他说:“我们在强调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的时候,仍然要注意防止‘左”的错误。过去那种简单片面、粗暴过火的所谓批判,以及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处理方法,决不能重复。”[34]“批评和自我批评都要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不能站在“左”的立场上。对于思想理论方面‘左’的错误观点,仍然需要继续进行批评和纠正。”[35]此外,邓小平特别强调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使主观世界在实践中改造,在实践中升华。改造主观世界又是为了人民,为了革命的实践。
(二)邓小平关于改造主观世界的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从我们党的事业来看,需要对我们的主观世界进行改造。我们从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要使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就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来指导我们的事业,如果不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就不可能以正确的立场和科学的态度来认识纷繁复杂的客观事物,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也就不可能正确地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避免工作中的偏差。其次,从我们目前面临的形势来看,改造主观世界也是十分必要的。当前我们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现代科技迅猛发展,国际风去复杂多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纵深不断推进,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有许多未知的事物、未知的领域需要我们去了解、学习和探索,所有这些,都对改造主观世界提出了更多、更高、更严的要求。再次,从我们党的现状来看,改造主观世界更显得十分迫切。从目前来看,改造主观世界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面临的考验很严峻,尽管还会有生死的考验,但大量的、经常的是权力、地位和利益的考验。近些年,确有一些干部包括有的高级干部,忽视和放松主观世界的改造,结果犯了错误,甚至犯了法,既害了自己,也给我们的事业造成很大的损失。这些问题的出现都直接或间接地与世界观问题联系一起,归根结底是世界观出了问题,既严重暴露了主观世界改造的相对滞后,又严重阻碍了客观世界的改造。因此,在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今天,我们不能把主观世界的改造仅仅看成是个人道德修养的问题,它实际上关系到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兴衰成败,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每一个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都必须增强党性锻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
收稿日期:1999-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