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编织愉快童年——记上海第一师范附属小学的“愉快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愉快论文,上海论文,附属论文,师范论文,童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许多人的记忆中,童年总是最美好的,而从上海第一师范附属小学毕业的学生也许更难以淡忘他们对这所学校的愉快记忆。
一师附小尝试和探索的“愉快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方法,也不只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或丰富学校生活,而是一种教育思想,它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以热爱学生、尊重学生、面向全体学生为基本立足点,正确运用适应儿童年龄特点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创设生动、活泼、和谐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的情趣,唤起学生学习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以最佳的精神状态自觉地参与各种教育活动,从而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主动、充分、和谐的发展。
该校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愉快教育”,近20年来经历了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过程,已成为我国小学整体改革一项具有特色的实验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成功模式,并形成了“愉快教育”的办学观、学生观、学习观和教学观。
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记者跟随一群小学生轻快的脚步走进一师附小,开始了一天的“愉快”体验。
学生参与学校管理
清晨,本周值勤中队的队员在队旗下集合,在“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声中开始一天的值日工作。每个队员都有自己的岗位,除了担负起早操、“推普”、十分钟劳动等日常评比工作外,还安排了特色服务,丰富同学们的课间生活。午休时,机房里值勤员及时帮助参加益智游戏的同学解决各种技术问题;图书馆里,值勤员正在向小书迷推荐新书;音乐室里传出欢快的乐曲,女孩们在值勤员的带领下跳起了集体舞;隔壁教室悬挂的灯谜已被争抢一空,猜对者还可以从值勤员那里得到一份小礼品;操场上,套圈游戏最受欢迎,学生们排起了长龙,值勤员忙前忙后维持秩序;学校春芽电视台正在重播广受欢迎的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每个学生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活动。度过一个轻松愉快的中午,这都是值勤中队的队员们精心设计安排的。
一师附小的少先队值日制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年来学校德育工作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的发展创新,即以学生“自我发展”为突破,形成了愉快的儿童德育新格局:德育管理注重自我管理,思想教育注重自我教育,行规训练注重自我规范。这正是“愉快教育”的办学观所倡导的:办学不是要教会学生去应试,而是为了教会学生去做人,教育既要服务于政治经济,又要服从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促使学生实现社会化和个性化的统一。
两个新名词——数电课和语电课
机房里,一群一年级的小学生头戴耳机,手握鼠标,俨然一个个电脑操作小能手,但他们上的不是电脑课,而是“数电课”。这堂课上学生利用电脑自己学习数学知识,他们根据各自的需要可以复习,可以自学新课,也可以选择趣味练习。制作精美的教学软件画面和音响效果都很好,答对了问题,做对了练习,电脑老师都会毫不吝惜地送出赞扬声,课堂上不时传来小朋友们情不自禁发出的咯咯笑声。
“愉快教育”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是有巨大潜能的人,是有个别差异的人。从上学期开始学校在一年级开了两门新课:数电和语电,尝试把数学和电脑、语文和电脑相结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学什么,学多少,怎样学”掌握主动,使必需的学习任务变为学生内在的自觉要求。同时也顾及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他们都有成功的体验。
台湾问题和除法的估算
三丁班第一堂是数学课。年轻的程虹老师出乎意料地先放了一段朱镕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关于台湾问题论述的录像,然后拿出图片给学生们介绍起美丽的祖国宝岛台湾。学生们的求知欲望被调动起来,他们渴望了解更多的台湾概况,这节课的主题——除法的估算很自然地被引了出来,程老师出示了一道习题:世界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岛内建有各类学校6491所,平均每6平方公里有一所学校, 估计一下台湾省的面积大约为多少平方公里?学生们争着用新学的估算方法解答问题。程老师又把课前准备好的习题板放在教室四周,内容涉及台湾的旅游、交通、地理、气候等方面,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题目,想了解哪方面内容就做哪道题目。不知不觉40分钟过去了,而学生们却意犹未尽,程老师推荐的4本有关祖国宝岛台湾的课外书一下课就被借走了。
对学生来说,这节课的收获是多方面的,他们在应用、拓宽和延伸的过程中品尝到了学习的乐趣。而教师所做的正是打破教材的局限,尽可能地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使教师要教的内容转化为学生想学的知识,使学习成为一种内在的需求,也就是“愉快教育”的学习观所说的:学习是学生本身的自主活动,一切教育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才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精神财富,才能使学生得到成长和发展;学习是学生发自内心的一种愿望,教育的职责就是引发儿童的认知需要,并使它向求知欲发展,引导学生对知识、真理的热爱和不倦的追求。
在语文课上学青蛙跳
王智敏老师提着一袋早晨在菜场买的竹笋进了一甲班的教室。这堂语文课是教新课《两个名字》,大致内容是青蛙有两个名字,小时候叫蝌蚪,长大了叫青蛙,竹子也有两个名字,小时候叫竹笋,长大了叫竹子。读课文,学生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配上各种动作。一读到“青蛙”,学生们纷纷离开座位,学着青蛙的样子在走道上蹦来跳去,读到“竹子”,他们又伸展双臂,表现竹子的节节高攀。竹笋用什么动作表现呢?王老师拿出塑料袋中的鲜笋,孩子们马上用小手模仿尖尖的竹笋破土而出。学生们表演得非常投入,教学内容在边学边演的过程中按时完成了。
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根据儿童活泼好动的年龄特征,寓教于乐,实施儿童化教学,一师附小的教师们在这方面作了许多尝试。他们知道只有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这些初涉学海的孩子才会视学为乐,逐步形成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个性。这要求教师必须树立“愉快教育”的教学观: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不只是为了教,而是为了学;教学不只是要学生去继承,还要学生去创造。
标签:升学考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