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74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发生原因及诊疗措施探讨论文_苏艳梅

对74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发生原因及诊疗措施探讨论文_苏艳梅

(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人民医院 云南普洱 6665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原因及诊疗方法,提高临床救治率;方法:对医院内科在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4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血常见病因为消化道溃疡,其次是急性胃黏膜病变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该组病例,经过规范治疗,治疗总有效率94.54%,死亡率1.35%;结论:对疑有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及时查找原因,而内镜检查是明确病因的最重要,也是首选的检查方法,只有尽快明确诊断,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是抢救的关键,可提高临床救治率,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发生原因;诊疗措施

【中图分类号】R5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3-0126-02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也是多种疾病常见的并发症,其病情急、变化快,病死率较高。临床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如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甚至死亡。如能及时明确诊断对指导治疗和改善预后都有益处[1]。笔者将我科在2年来收治的7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医院内科在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1例,女23例,年龄,24~75岁,平均39.5岁。以头晕、心慌等症状就诊9例,因呕血就诊者25例,黑便或便血就诊者28例,呕血合并黑便就诊者21例。出血量:1000ml以下43例,1000~1600ml者21例,1600ml以上者10例。

1.2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和病变性质、出血量的多少以及速度、疾病的部位等有关。常见临床表现为:①呕血、黑便:是患者就诊的首发症状和原因,为该类病人主要的特征性表现;②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表现:出血量较多或者突然大量出血病人则出现失血性休克的一系列症状,如头晕、心悸、乏力、口干,进一步可以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血压下降等表现;③贫血:慢性长期少量失血患者可出现贫血,急性出血患者一次出血即可表现为严重贫血。出血早期血液的相对浓缩而无明显的贫血表现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④发热;⑤氮质血症:常见为肠源性氮质血症,若失血明显,伴有少尿、无尿甚至血清肌酐水平持续升高则应考虑合并肾功能衰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发病因素

1.3.1病因分布:消化道溃疡47例(63.51%),急性胃黏膜病变11例(14.86%),食管、胃底静脉曲张7例(9.46%),,消化道肿瘤6例(8.11%),食管炎3例(4.58%)。

1.3.2季节分布:春季发病20例(27.03%),夏季13例(17.57%),秋季15例(20.27%),冬季26例(35.14%)。冬季的发病率比较高,其次是春季、秋季、夏季。

1.3.3诱因:饮酒过量14例(18.92%),饮食不规律24例(32.43%),服用药物12例(16.22%),劳累12例(16.22%),情绪因素8例(10.81%),不明原因4例(5.41%)。

1.4 诊断方法

依据呕血、黑便、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等表现通常即能够初步判断。内镜检查是明确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最重要,也是首选的检查方法,可以明确出血的部位、原因、进行活检,止血以及了解出血是否停止。该组病例,61例患者在入院后48小时内均给予内镜检查明确诊断,6例出血严重者行剖腹探查术中明确诊断。

1.5 治疗

①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禁食,出血少者可进流质;②补充血容量:当血红蛋白低于9g/dl,收缩血压低于90mmHg时,应立即输入足够量的全血,但要防止因输血导致门静脉压力激发再次出血及输血、输液量过多而引起急性肺水肿;③止血治疗:大部分患者出血可自动停止,如果继续出血则给止血药物治疗、胃内降温等止血治疗;④抑酸治疗:使用西咪替丁、洛赛克进行治疗;⑤对活动性持续出血者行内镜直视下高频电灼血管止血。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可采用三腔两囊管压迫暂时控制出血;⑥手术治疗,该组病例有5例内科治疗无效给予手术治疗;⑦病情观察:在上述治疗过程中需严密观察患者的神色和肢体皮肤温度;记录血压、脉搏、出血量与每小时尿量;一旦出现脉搏加快,血压下降,呕新鲜血液,再次出现稀便或柏油样便等情况时立即给予相应的处理。

1.6 疗效判定

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呕血、便血停止,血压、脉搏正常,血红蛋白值稳定不再下降为出血停止指标。用药后24小时内止血者为显效,48~72小时内止血者为有效,72小时以上仍有活动性出血者为无效。

2.结果

该组病例,患者显效56例(75.68%),有效12例(16.22%),总显效率94.54%,无效6例(8.11%),其中,5例转手术治疗,1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1.35%

3.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为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2],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严重病症,如处理不及时可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如能及时明确诊断对指导治疗和改善预后都有益处[3]。笔者对74例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构成比及一些常见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发现其发生和这些因素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病因主要是消化道溃疡占63.51%,其次是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消化道肿瘤;冬季的发病率较高,占35.14%,其次是春季、秋季、夏季;出血诱因主要是饮食不规律,占32.43%,其次是饮酒过量、服用药物、劳累因素及情绪因素等。

通过上述研究发现,消化性溃疡、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急性胃黏膜病、消化道肿瘤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疾病,食管炎导致出血的较少见。消化性溃疡仍是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疾病,其发病与季节、饮食规律与否、劳累、情绪、过量饮酒等诸多因素呈显著相关性。所以,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应针对特定人群进行上消化道出血相关知识的健康宣传教育,指导其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及精神紧张;季节转换时注意保暖,戒烟戒酒,少吃或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尽量不用或慎用对胃粘膜有刺激的药物,如高血压病人要尽量避免用利血平等降压药,如有关节炎等病变必需服用激素或消炎痛等非甾体抗炎药时.应同时服用胃粘膜保护剂或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一旦出现上腹痛、腹胀、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并进行一些必要的检查,明确消化性溃疡诊断,并遵医嘱进行规范治疗并定期复查,直到溃疡全部愈合为止,有助于降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潘仕海.老年与中青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特点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9):1014。

[2]胡小红,邵婵军,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34):159—160.

[3]潘仕海.老年与中青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特点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9):1014。

论文作者:苏艳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5

标签:;  ;  ;  ;  ;  ;  ;  ;  

对74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发生原因及诊疗措施探讨论文_苏艳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