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休闲体育产业成长机理研究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机理论文,体育产业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 80-05 文章编号:1009-783X(2009)02-0176-04 文献标志码:A
1 休闲体育产业的形成机理
休闲体育产业的形成是指体育运动与休闲活动相结合从无到有的过程。这种从无到有是相对于它所依存的环境而言的,形成了具有一定结构、功能、相对独立的行业系统。该产业的形成过程是从环境出发的,行业内外部环境形成了不同的产业需求。休闲体育产业的功能是为了满足需求,由于需求本身的动态性,带来的未满足的需求和新需求共同刺激了行业的发展,进而影响了该产业的调整和完善[1]。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环境是刺激休闲体育产业形成的直接原因。与国际大众休闲体育兴起的动因比较,目前,我国大众休闲体育的兴起也已具备了较好的社会环境。
中国统计年鉴2007年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超2 000美元,上海超过8 000美元,北京超过7 200美元,东部地区一批中等城市也超过了4 000美元。从3大需求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和拉动来看,过去10年(1997-2006)最终消费支出对GDP的平均贡献率为47.8%,对GDP的平均拉动为4.2%,与发达国家水平还存在差距,我国消费未来还具有巨大的增长空间和潜力。
图1 休闲体育产业形成机理
根据目前我国消费需求的发展特点,在今后5~8年里,基本消费趋势将持续升级,居民消费热点将不断变化:1)消费热点由吃、穿、用类转向以居住交通通讯为主要内容的住行类消费;2)商品性消费转向多种服务消费,如餐饮、教育、文娱、旅游、家庭服务和医疗保健;3)消费更加追求完美、时尚和个性化发展,商品的质量、品牌、款式、包装和售后服务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近期公布的8大消费热点中,有关教育文化娱乐消费、绿色和健康消费、旅游健身和休闲消费这3个方面几乎占到了半壁江山,可见未来市场将会给休闲体育产业提供良好的舞台。
诞生于1995年的全民健身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体育法的出台,以及各地方体育局广泛开展的群众体育项目等都为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系统和功能的完善奠定了基础[2]。
2008年奥运会的顺利召开,不仅进一步刺激了居民的休闲体育需求,更为提升我国休闲体育的产业功能、充实产业发展要素以及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和支持。
因此,进一步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对休闲体育产业成长的特性进行分析,并借助于产业的生命周期理论展开研究,将有助于在我国休闲体育产业成长机理的基础上发掘产业成长的动力因素,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推动产业的进步。
2 休闲体育产业成长的特性分析
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有其继承性、连续性和包容性,地域空间的客观条件和传统体育产业制约了休闲体育产业的成长,而客观条件的改善以及传统体育产业转移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3]。另外,休闲体育产业运行基本准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社会经济制度、法规,以及意识、习惯等整体功能性资源参合融会的结果,带有深刻的人文、历史的烙印,其创新和改变必须符合历史延续性和地域渐进性的要求。
1)休闲体育产业成长并非一朝一夕的工程,更不是休闲体育产业部门的孤立发展态势,它是休闲体育产业与经济地域系统保持恒久空间交换关系的反应。即投入的休闲体育资源来自于经济地域系统,产出的经济和社会效应以各种方式流向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继而通过再分配机制形成新的休闲体育资源;因此,周而复始、持续不断的空间物质交换是休闲体育产业成长的首要条件。
2)休闲体育产业部门总要落实在具体区域上,地理位置、交通信息、社会经济等地理因素的客观差异形成了产业的地域特色,休闲体育产业也概莫能外[4]。休闲体育产业成长与区域经济总体状态存在着一种相互需求的内在关联:一方面,休闲体育产业虽在一定程度上并不绝对依赖于实物运动,但也不能完全脱离实物运动而独立存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休闲体育产业成长的重要地理约束条件,为其提供了承载空间。另一方面,休闲体育产业成长是介入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性条件和重要力量,推动区域经济非均衡运行。
3)休闲体育产业成长是一个与其他产业部门纵横交错的复杂过程。产业部门之间地域组合、集聚、关联的形态通常称为产业结构,表现形式分为产业部门结构与空间结构。研究显示,与休闲体育业关联较强,联系较为密切的行业就有6个,即旅游业、服装业、交通业、建材业、通信业和机械业。在英国国民经济结构的42个部门中,体育产业的关联强度居第8位。
4)产业部门结构作为产业空间结构的内容,部门的组成、每个部门的分布规律和趋向,可以作用于空间结构的基本格局。休闲体育产业的地域分布及趋向不仅反映了休闲体育产业成长的现有状况,也预示着该产业成长的前景和空间。
5)休闲体育产业是属于自激代谢型产业。这种代谢机制实际上是产业体系与社会经济体系之间的客观联系及相互制约作用的多方面表现[5]。其中,产业的“谢”机制表现为在产业成长过程中不断以其产品向社会经济体系提供一种必要的经济功能作用。“代”机制表现为社会经济体系在接受产业释放的功能的过程中,又不断地根据功能强度对社会体系的作用,对产业提出进一步的功能要求。
休闲体育产业具有明显的自激代谢型特征:在一定的条件和时期内,休闲体育产业释放的功能越强,向社会经济体系提供的产品越多,社会经济体系反过来相应要求该产业释放的功能就越多,也就是相应产生更多的产品需求。可见,休闲体育产业可以为自己创造出更多的需求,如休闲体育场所总是和各类餐馆、酒吧,其他各种商店聚集在一起,创造着共同的休闲体育文化。正是这种具有自激代谢型的关联性使得休闲体育产业能够和其他产业一起发挥1+1>2的经济效应。
3 休闲体育产业成长阶段的划分
产业经济学认为,可以借用产品生命周期划分方法将产业生命周期分为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4个阶段;产业生命周期具有“衰而不亡”和曲线突变的特征;不同阶段的划分按照产业在全部产业中所占比重的大小及其增长速度的变化而进行的;从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产业的分类:主导产业看作是处于成长期阶段的产业,支柱产业看作是处于成熟期的产业,夕阳产业看作是处于衰退期的产业[6]。
休闲体育产业被认为是朝阳产业,其成长阶段的划分及各阶段内涵的解释,可以借鉴传统的产业发展生命周期理论的某些结论,但决不能以“产业生命周期”替代休闲体育产业成长轨迹,二者并非完全一致,如图2所示。
图2 休闲体育产业成长轨迹
1)休闲体育产业成长轨迹与产业生命周期曲线在形状上比较类似,平缓且漫长,反映了该产业在整个产业系统中地位的变化。另外,产业发展生命周期理论的“衰而不亡”和曲线突变的结论,同样适用于描述休闲体育产业成长阶段:休闲体育产业即使进入后高级阶段,其比重也不会下降为零,一般会维持中级成长阶段的状态,这是休闲体育产业特殊引导功能所决定的;休闲体育产业经过成长的高级阶段后,将逐渐过渡到后高级阶段,在这个成长阶段,若区位、交通、信息、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条件改善或获得产业政策的强力扶持,往往会进入新的成长轨道。
2)不同于传统的产业发展生命周期理论的4阶段划分法。根据休闲体育产业在区域产业系统中地位和作用的变化,休闲体育产业的成长阶段分为低级阶段、中级阶段、高级阶段、后高级阶段。选择合适的测度指标是正确衡量休闲体育产业地位和作用的重要前提,由于休闲体育产业产值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能全面反映休闲体育产业的规模和效率,因此,通常以这一比重的变化作为比较休闲体育产业量变与质变的代表性指标。休闲体育产业成长的低级阶段起始于体育以产业形式参与部门分工,这与体育经济化观念的形成同步。体育经济化是体育产业的延伸和发展,分析体育的经济价值,是观察经济运行与体育产业融合的较为科学的分析方法。
3)休闲体育产业在区域产业系统中扮演的角色决定了休闲体育产业成长阶段的划分。如果休闲体育产业仅仅属于基础产业,发挥基础保障作用,虽是产业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部门,但所占的比重较小,则说明休闲体育产业尚处于低级成长阶段[7];如果休闲体育产业已经成为支柱产业,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起支撑作用,在产业结构中占较大份额,则意味着休闲体育产业已经成长到中级阶段;如果休闲体育产业上升为主导产业,在产业结构系统中居于带头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产业结构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则表示休闲体育产业已经处于高级成长阶段;如果区域产业结构越来越不协调并且无法实现优化,或者休闲体育产业成长的地域条件发生变化,尤其是区位优势的消减和产业政策调整的负作用导致休闲体育产业成长的前景黯淡,休闲体育产业将不可避免地衰退,在成长轨迹上标示为后高级成长阶段。
休闲体育产业成长规律表明,在产业结构适应区域的基础上,各经济地域休闲体育产业的成长状态是截然不同的,体现了休闲体育产业成长的时空定位;而所谓的休闲体育产业区域化现象则是休闲体育产业成长差异的空间映射。休闲体育产业的外部关联特征随着其成长状态的改变表现出巨大的反差,在休闲体育产业的中级成长阶段以集聚效应为主导效应,而在其高级成长阶段则是以扩散效应为主导效应。这一点非常重要,直接决定了休闲体育产业的方向,从而造就了城市体系或经济地域系统的休闲体育产业空间运动格局。
4 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
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知道,产业发展投入的基本要素对于产业的形成与演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休闲体育产业的特点,我们认为这些基本要素主要包括人力资本(H)、资金(C)等。人力资本是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所必须的劳动力和劳动力结构,是由国家的教育体制和发展水平决定的(目前正在逐步地改进,清华大学和澳洲悉尼科技大学合作的体育工程硕士,就是专门培养从事该行业的高级人才),包括研究型人力资本(RH)、工程型人力资本(EH),经营型人力资本(PH);资金成本是休闲体育业发展所必须的资金和资金结构,是由国家在该产业发展上的投资政策所决定的(目前资本投入一大部分还是靠政府的体育经费拨款、体育赞助等形式,没有形成资本市场,因此休闲体育产业的资本投入较为有限),包括研究资金(RC)、工程资金(EC)和经营资金(PC)。
在上述定义的基础上,我们来进一步分析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过程。首先,在需求的作用下,研究型人力资本(RH)和研究资金(RC)相结合,形成了产业发展的能力推动力;其次,在该推动力的作用下,工程型人力资本(EH)和工程资金(EC)相结合,形成了产业能力;最后,在市场的直接拉动下,经营型人力资本(PH)与经营资金(PC)相结合,形成了休闲体育产业的规模化经营。同时,在产业工程化和规模化的过程中,新的技术、新的需求、新的市场信息、不断地反馈到各个阶段,协调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以上给出了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要素的动力学模型,主要是在管理的条件下,有研究型要素结构效应产生的能力推动力,工程型要素结构效应产生的产业化推动力,以及经营型要素结构效应所产生的规模化推动力构成。其间的相互关系如图3所示。
图3 休闲体育产业动力机制作用
因此,通过该模型的构建,可以分析、了解我国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要素结构和发展动力,其中研究型、工程型以及经营型人力资本分别与相应的资金相结合逐级递进形成的推动作用非常重要,但是我们需要面对的客观事实是我国休闲体育产业在人、财等方面相对匮乏阻碍了产业的正常发展。
5 休闲体育产业发展阻力分析
首先,目前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经营人才严重匮乏。由于体育人才链的封闭性,其他体育人才很难进入休闲体育产业,而目前我国用来培训专业体育人才的机构还太少,只是最近才有高校将休闲体育产业相关专业列入计划内,而在上海虽然有不少用来培训体育专业人才的机构,但是其质量良莠不齐,很难满足目前的需要[8]。
其次,是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的资本市场没有形成,投资方的主体地位没有确立。资本是产业发展的要素之一,在我国由于对休闲体育产业认识的偏差,休闲体育产业的资本投入一大部分还是靠政府的体育经费拨款、体育赞助等形式,没有形成资本市场,因此休闲体育产业的资本投入较为有限。只能一时一事地经营某些体育赛事或活动,不能从根本上发展休闲体育产业。
最后,产业发展不平衡,产业规模较小的问题突出。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规模,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平衡制约了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速度,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中服务性消费、文化消费、享受型消费比例偏低,从总体上限制了休闲体育产业的市场规模[9]。
6 后奥运时代——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的成长契机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体育的大分水岭,给中国体育体制改革提供了时机,也给中国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注入了一剂强有力的催化剂。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们获得了无可挑剔的成功,这种成功不仅仅体现在竞技体育成绩的大丰收上面,也反映在休闲体育产业的突破式发展上面。
在后奥运时代,因为奥运会的举办,对国内群众进行了一次广泛而深刻的体育文化洗礼,同时也创造了休闲体育需求。越来越多的人将体育注入自己的休闲生活,并把其看作一种时尚,一种潮流,造成了城里的人不想出来,城外的人拼命地想进去的局面;所以,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应该把握住市场的需求,积极完善休闲体育市场体系,完善休闲体育产业结构,在积极促进休闲体育消费的同时,也正确地引导这种消费,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产业机制。另外,体育文化的根深蒂固也将成为年轻人、优秀人才从事体育工作的内在激励。所以,我们应该加紧构建我国休闲体育人才的培养体系,加速我国休闲体育人才的培养,这不仅是在满足社会上新的就业需求,而且也是在为休闲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和成熟提供保障。
在后奥运时代,因为奥运会而新建的体育场馆,一方面应该成为日后进行体育竞赛表演和群众开展体育锻炼的场所;另一方面,这些体育馆有的或已经成为举办城市的地标性建筑,有的或也因为举办过奥运赛事而纷纷成为了吸引外来游客眼球的重要筹码,这也应该成为国内休闲体育旅游业新的市场主题。
在后奥运时代,因为奥运会带来的商业营销的丰富经验和“清洁”原则,不仅仅使国内企业从成为奥运会的合作伙伴或者赞助商而提升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而且将国际先进的操作模式引入进来;因此,我们应该珍惜这些宝贵的“财富”,将他们运用到规范国内体育赞助业,更好地激励体育赞助业的发展,更好地保护体育赛事赞助者的新的实践中去。
在后奥运时代,通过媒体获取体育赛事信息、观看体育赛事将会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休闲方式,这也对体育传媒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媒体应该更多地接近市场、接近消费者,合理地配置体育赛事资源,加大国际交流,引进先进技术,做出更好的服务。
7 结论
在后奥运的带动下,中国的休闲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势必成为趋势,本文的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为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1)构造休闲体育产业形成机理,指出了产业的形成过程是从环境出发形成了不同的产业需求。从环境来看,我国已经具备了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
2)休闲体育产业成长具有明显的自激代谢型特征,在一定的条件和时期内,休闲体育产业释放的功能越强,向社会经济体系提供的产品越多,社会经济体系反过来相应要求该产业释放的功能就越多,也就是相应产生更多的产品需求,因此推动休闲体育产业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势必会带动关联产业的成长。
3)我国休闲体育产业成长的动力机制模型显示,研究型要素结构效应产生的能力推动力,工程型要素结构效应产生的产业化推动力,以及经营型要素结构效应所产生的规模化推动力的动力成长模式,其中研究型、工程型以及经营型人力资本分别与相应的资金相结合逐级递进形成的推动作用非常重要。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本结构均衡需求以及资金的配置需求与目前人才链的封闭、投资方主体地位的模糊以及产业结构的不均衡的矛盾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该产业的健康发展。
4)奥运后效应的契机无论是在机制上,还是在体育文化和体育品牌的塑造上都为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培育了优质的资源,更重要的是能够在人才、资金及市场规模等方面刺激发展,从而减弱了目前休闲体育产业成长的阻力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