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伟[1]2005年在《渤海典型海岸带生境退化的监控与诊断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研究了导致海岸带生境退化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和入海物质通量两个主要因子的监控方法,初步构建了进行海岸带环境动态管理的关键技术。利用GIS和RS为基本手段,建立了海岸带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分类体系及遥感影像数据解译的技术方法,提出景观单元动态变化模型;本文提出了一种监测数据较少情况下,判断采用时间平均概念估算河流通量可能带来的误差的方法,认为当流量与当量浓度(泥沙、污染物)的相位差为正负90度的情况时,时均离散通量为零,以对流项估计泥沙、污染物通量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运用景观生态学方法,选取了斑块面积、斑块形状指数、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斑块优势度指数、斑块破碎度指数五个景观格局指数用于海岸带生态的景观格局评价。通过历史年份的比较确定格局退化的程度,分析景观格局变化所造成的生态效应。根据生态系统的压力—状态—响应理论,筛选出海岸带的人口密度指数、人类干扰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景观类型多样性、平均斑块面积、弹性度指数、浮游植物数量、高功能景观面积比重、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人均GDP等十个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计算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初步探讨了海岸带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 本文在讨论入海物质通量变化的基础上,对海岸带底质、水质生境退化的诊断方法进行了研究。利用同位素测年方法标记海岸带沉积年代,分析了沉积物机械组成、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变化特征;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以五十年代为参照判断生境退化程度;结合海水水质标准,运用单因子评价方法,诊断海岸带水质退化;初步反映了不同时期入海水量、泥沙量和污染负荷变化与生境退化进程的关系。 本文以渤海湾典型海岸带为研究对象,全面应用所提出的技术方法,取得良好的结果,并进一步阐明了渤海海岸带在强大的人类活动压力下,已经产生明显的生境退化,这种退化已成为制约着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涂忠[2]2008年在《山东省渔业资源修复功能区划》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在对近年来山东省渔业资源修复实施情况全面总结、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山东省海洋渔业资源增殖区划与规划》、《山东省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规划》和《山东省渔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等规划,采取本底调查、借鉴已有成果、历史数据对比、计算机模拟测算等手段,将我省近海海域划分为六个渔业资源修复功能区和不同层次的次级修复区和示范点。根据各功能区的区位优势、环境特点和资源状况等,对每个修复功能区需人工增殖的品种、规模、渔业保护区、人工鱼礁、深水网箱的实施条件和效果评价体系进行了综合分析论证。本区划为加速我省渔业资源修复进程,提升修复效能,确保修复行动又好又快实施提供了参考依据。全文共分六部分。第一部分分析论证了山东省渔业资源现状和修复需求。在论证了山东省渔业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山东省渔业资源修复的必要性,并分析了山东省渔业资源修复的优势和条件,阐述了资源修复面临的形式和问题。第二部分论述了山东省渔业资源修复现状与成果。本部分通过借鉴已有成果、历史数据比对等方法,全面总结了山东省增殖放流、人工鱼礁建设、保护区建设和深水网箱建设的发展情况,并从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等角度总结归纳了山东省渔业资源修复的实施效果,提出了四种修复措施面临的机制、体制和管理问题。第三部分制定了区划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原则。在我省资源修复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二、三、四、五、六”的总体思路,确定了近期和中长期发展目标,并进行了远景展望。最后根据总体思路提出了区划的指导原则。第四部分构建了特色的渔业资源修复功能区。根据山东省沿海区位优势、资源特点和现有产业基础,构建了渤海湾南部、莱州湾中西部、莱州湾东部、半岛东北部、半岛东南部和海州湾北部六大渔业资源修复功能区,发展渤海湾、莱州湾贝类和甲壳类修复链、半岛东北部、东南部海珍品和鱼类修复链及海州湾北部头足类修复链,构筑“三链六区”的特色渔业资源修复区,充分发展链条带动作用,在山东省沿海形成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的渔业资源修复体系,并最终形成可持续利用的渔业资源保障体系和良性循环的渔业生态系统。第五部分完善了山东省渔业资源修复的保障措施。针对我省渔业资源修复面临的形式和问题,完善了已有保障措施,并提出了创新措施,如建立渔业资源修复管理机构和加强渔业资源修复与环境监测结合力度等。第六部分提出了山东省渔业资源修复效果评价体系。采用国际上最新提出的生态压力理论等方法,总结归纳了海涂生态系统评价体系、渔业生物群落结构评价体系、渔业生态系统功能评价体系和不同修复手段的效果评价体系,为定量描述渔业环境质量、渔业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及渔业资源的修复程度提供科学的评价方法。
徐同仁[3]2008年在《同化MODIS温度产品估算地表水热通量》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基于集合卡尔曼滤波和通用陆面模型(CLM 1.0)发展了一个地表温度的同化系统。这个系统同化了MODIS温度产品,并将MODIS的叶面积指数引入CLM模型中,主要用于改进地表水热通量的估算精度。敏感性分析: (1)将地表温度加上1%的随机误差,比较模型输出的地表温度和显热、潜热通量。结果表明:随着地表温度的变化,显热通量、潜热通量也随之变化。当地表温度均方根误差变化3.05K时,地表水热通量变化最大的是农作物下垫面,显热、潜热通量分别变化36.03Wm-2、55.86 Wm-2;地表水热通量变化最小的是森林下垫面,显热、潜热通量分别变化14.98Wm-2、16.74 Wm-2。(2)选取LAI=2.0为参考值,选取LAI的变化量为1.5,分别讨论以下情况对地表温度、地表水热通量的影响:(a) LAI=0.5;(b) LAI=3.5;(c) LAI=5.0。结果表明:当LAI值逐渐变小时,CLM对LAI的敏感度提高。为了精确地描述CLM模型中LAI的变化,本文选择了MODIS的LAI产品(MOD15A2)加入到CLM中。同化系统:选取Common Land Model(CLM)作为同化系统的模型算子,集合卡尔曼滤波作为同化系统的最优化算法,建立了地表温度同化系统。将CLM输出的地表温度与MODIS地表温度建立关系,并作为同化系统的观测算子。将MODIS地表温度与实测地表温度进行了比较,将其均方差RMSE作为观测误差。实验数据:选取三个美国通量网站点(Blackhill、Bondville、Brookings)的观测数据为同化实验数据。这三站分别为森林、农作物、草地下垫面,代表了不同类型的土地覆盖分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遥感数据则选取MODIS温度产品和MODIS叶面积指数产品。本文仅选QC=0的数据作为实验数据。同化结果:同化结果中地表温度、显热通量的估算精度均有提高:Blackhill(森林下垫面)改进最大,RMSE由81.5 Wm-2减小到58.4Wm-2, Bondville站(农作物下垫面)RMSE由47.0 Wm-2减小到31.8 Wm-2,Brookings站(草地下垫面)RMSE由46.5 Wm-2减小到45.1 Wm-2。而潜热通量估算精度在Bondville、Blackhill站有一定提高: Bondville站点RMSE由88.6 Wm-2减小到57.7 Wm-2,Blackhill站RMSE由53.4 Wm-2减小到47.2 Wm-2。总之,结合陆面过程模型同化MODIS温度产品估算地表水热通量是可行的。
程星烨[4]2018年在《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水平测度》文中提出随着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和风险意识的不断增强,保险已成为众多家庭风险规避和投资理财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保险产品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保险权益维护制度的滞后性,导致保险消费者权益屡遭侵害,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既影响保险消费者的权益保护工作又影响保险公司持续发展。我国保险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同时对于保险消费者的权益保护工作却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在实践中缺少专门的法律法规,在理论上还没有形成对保险消费者概念以及对保险消费者权益的统一意见。因此,对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问题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紧迫性。什么是保险消费者,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如何对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水平进行测度,这是本文想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本文界定了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概念。在一般消费者概念分析的基础上从行为目的和主体要件两个方面来界定保险消费者的概念。充分考虑保险消费目的的复杂性和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等,本文认为保险消费者的概念为:为了满足自身对风险转移的需要直接购买保险产品与保险机构签订保险合同的,并且没有专业的保险知识,交易过程中在信息市场处于弱势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随后对文中主要考察的保险消费者权益进行的阐述,并以以消费者主权理论和公平利益理论为依据分析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必要性。其次,介绍目前在立法方面和监管方面针对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所做的工作,可以看出相关保护工作在不断发展,但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仍不容乐观。本文通过整理分析保监会发布的保险投诉通告以及中国保险报等报纸新闻,总结出2016年1-11月里保险投诉事由在销售、理赔等方面的具体比例,不同的投诉对应着不同权益,通过分析得出目前最需要得到重视的保险消费者的权益。再次,建立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水平指标系统,将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影响因素分为内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其中内源性因素包括衡量保险产品及服务可得性指标、衡量政府监管的指标和衡量信息结构的指标;外源性因素包括衡量保险业发展的指标和衡量宏观金融环境稳定的指标。利用熵值法计算我国2007-2016年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水平综合指标。最后,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水平的提高或者降低都与市场发展状况和监管部门的相关措施有关,文章结合2007-2016年中指数的变化情况认为要加强对保险消费者权益的保护需要建立专门的保护法律,加强对互联网保险的监管。特别是在信息时代中,要正确对待网络发展带了危机和机遇,利用网络的便利建立保险消费者投诉数据库和保险机构信息公开的数据库,也要重视网络中存在的消费者信息泄露的问题将保险机构保护信息安全的能力作为考察保险公司经营的重要指标。只有政府、保险机构和消费者三方都给予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足够的重视,才能有效提高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水平。
周志花, 王斌, 李健陵, 万运帆, 干珠扎布[5]2017年在《不同施氮下双季稻田白天CO_2交换与叶面积、生物量的相互影响》文中指出研究缓/控释氮肥、氮肥配施硝化抑制剂和微生物菌剂对稻田生态系统白天CO_2净交换、群体叶面积和生物量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这几类新型氮肥对稻田碳同化的促进作用及增产效果。为此于2012—2013年在湖北荆州进行大田试验,设置了五种氮肥处理:常规尿素(CK)、树脂包膜控释尿素(CRU)、尿素添加硝化抑制剂氯甲基吡啶(NU)、尿素添加硝化抑制剂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尿素配施微生物菌剂(EM)。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连续观测双季稻生态系统白天的CO_2净交换通量,并在各生育期测定水稻群体的叶面积和地上生物量,分析不同氮肥处理下这些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水稻生长季稻田生态系统白天表现为CO_2的净吸收,净交换通量受气温、降水等气象要素影响较大,在拔节-抽穗阶段出现较高值。相比普通尿素,新型氮肥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稻田CO_2净交换,在单个水稻生长季NU提高了13.2%~51.6%的平均CO_2净吸收通量,其次为CRU提高了9.8%~34.1%。在各生育期,新型氮肥对水稻群体叶面积指数和地上生物量表现出更高的促进效果,其中以CRU最为显著,其最大峰值相比CK分别提高了12.4%~18.6%和9.1%~18.8%。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水稻群体叶面积指数与CO_2净吸收通量为线性正相关关系,地上生物量与CO_2净吸收通量为抛物线型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水稻群体生长状况与稻田生态系统CO_2同化速率间的关系。包膜控释尿素、添加硝化抑制剂、添加微生物菌剂有助于提高水稻群体叶面积和生物量,促进稻田生态系统CO_2同化,其中树脂包膜控释尿素效果最佳。
林源[6]2007年在《中国建筑遗产保护基础理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是对中国建筑遗产保护理论所做的基础性研究,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对“建筑遗产”概念的定义,中国的建筑遗产的类型、特点与主要破坏原因的研究、分析;建筑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建筑遗产的价值和价值评价;建筑遗产保护的国家制度;建筑遗产“保护”的定义、内容和原则。其中的价值研究和价值评价研究、建筑遗产保护的国家制度研究与“保护”的定义、内容和原则研究是本论文的主要内容,表达了本论文的基本观点。“价值”是建筑遗产保护的一个基本问题,本论文通过分析、归纳现有的多方面价值内容,提出了建筑遗产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价值——信息价值、情感与象征价值和利用价值,对它们的内涵进行了具体的阐释和说明。系统地提出了价值评价的基本标准,这个标准由标准度(包括原真性、代表性、完整性三个方面)和标准体系(包括时间、空间、现存数量三个标准量度)两方面的内容组成。基于此对建筑遗产价值的评价方法与具体内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建筑遗产保护的国家制度包括保护体制和保护的国家法规与政策。本论文针对我国建筑遗产的特点和现实状况,提出了遗产保护双轨制的建议与构想,并提出将“传统的文物保护技术”的保护纳入到我国现有的文物保护体制中;我国现有的文物保护制度包括管理制度和法规体系两大部分,本论文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它们存在的问题与缺欠进行了理论分析。并认为立法的完整性是目前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的国家制度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对“保护”概念的定义、对保护的具体内容和基本原则的研究是本论文的重点内容。在我国现有的保护法规、文件中,对“保护”概念缺乏定义,本论文尝试对其进行补充和完善,提出“保护”是指理解建筑遗产本体及其相关历史环境并使他们保持安全、良好状态的一切行为活动,认为“保护”应该包括研究、工程技术干预、展示、利用、改善及发展、环境修整、教育、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并对它们的具体内涵和基本原则进行了阐释。保护建筑遗产,最根本的目的是要保护渗透在每一个建筑遗产里的文化,同时还有这些建筑遗产所见证、记录的历史。
王勇智[7]2010年在《我国海洋工程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海洋以其丰富的资源、广阔的空间以及对地球环境和气候的巨大调节作用,成为人类维持生存繁衍和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地,开发海洋、发展海洋经济是整个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极为现实的必由之路。近几年来,我国的海洋开发利用热潮热度不减,海洋经济持续高度发展,然而,我国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远远落后于海洋开发进程,海洋经济增长方式的粗放特征十分显著,在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重开发、轻保护,重眼前、轻长远的问题,根据国家海洋局历年来发布的海洋环境质量公报中,近海环境质量逐年恶化已是不争的事实,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充分考虑开发活动对海洋生物、水体、大气、地质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完善海洋开发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海洋工程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作为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的延续,可进一步明确海洋工程的实际海洋环境影响,从而可有针对性的弥补前期环保措施的不足,因此,实施海洋工程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在我国,一般海洋工程在可行性阶段都需要进行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方面的工作,但受制于当前的科技水平限制,海洋工程对海洋环境的影响认识还存在不足和研究手段方面的偏差,导致相关的环保措施未能配套,部分海洋工程在其运行一段时间后对环境的潜在影响开始显现。就目前国内的实际情况而言,海洋工程造成的实际海洋环境影响往往会突破工程动工前实施的海洋环境影响评价中预测值(主要为其带来的海洋环境负面影响)和有关结论。随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逐渐被公众接受,适时的开展海洋工程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是人类与海洋的和谐发展的必经之路。目前,海洋工程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机制在我国尚未开展(除海洋石油钻井平台外),而环境影响后评价制度在国外环境管理中已发展较为成熟,不少国家和政府规定凡是重大、典型的工程一律需参加环境影响后评价。海洋工程海洋环境后评价即是对海洋工程投入正式运营后,以其投入运营后的实际海洋环境影响为依据,开展一次系统的海洋工程海洋环境实际影响评价,一方面可为工程前开展的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进行一致性评价,更重要的是发现海洋工程运营后产生的其他的海洋环境不利影响,从而更有针对性提出海洋环境保护措施,及时弥补错误,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类似的海洋工程的立项、评价和建设提供一定借鉴。此外,实施海洋工程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还有助于提高我国海洋综合管理水平——可不断提高项目的评估、决策、实施和监管水平,为合理利用海洋资源,改进管理,相关政策的制定等提供科学依据。海洋工程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是海洋工程动工前实施的相关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的延续,两者前后照应,以实现对海洋工程的海洋环境影响全程监管。由于目前我国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方面的相关政策与法规还有所欠缺,严重迟滞了我国海洋工程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发展。随着我国蓝色战略的实施,如何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海洋环境,保持海洋资源和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开展海洋工程海洋环境后评价方面的工作越发显的重要和迫切,海洋主管部门也开始关注这方面的问题,海洋工程对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及其指标体系的研究是一项前瞻性的工作,可为我国海洋管理部门提考参考和决策支撑,2006年11月1日施行的《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也明确提出海洋工程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文章阐述了海洋工程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概念,介绍了海洋工程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产生的原因、目的和作用,后评价与环境的关系、后评价的方法和原则。然后,论文初步建立了海洋工程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了海洋环境影响评价中常见的评价内容,通过定量和定性的评价方法,得出后评价总指数。然后,将论文建立的海洋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于温州灵霓北堤工程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中,以评价灵霓北堤工程对瓯江口海洋环境的实际影响和前期相关单位的评价结论和预测的正确性。一方面通过后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践应用,进一步检验海洋工程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实际工作步骤和流程,同时检验提出的后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通过上述实际个例的应用研究,初步认为论文建立海洋工程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公正性,其工作流程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具有一定的应用性。但是,通过本次海洋工程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的实践,也发现了我国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中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如前期评价报告书和工程海域观测资料的搜集和保管,后评价的资金来源问题,以及后评价的工作机制等,这均需要日后加强该方面的研究,进一步完善和补充,同时论文也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
杨诚程[8]2015年在《新《环境保护法》信息公开条款实施面临的障碍及其解决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一系列环境事件中,公众力量逐渐显现并日益壮大,而公众有效参与环境决策和环境监管的前提条件是环境信息的充分公开。新《环境保护法》信息公开条款规定了政府环境信息公开、重点排污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在公开主体、内容、方式等方面有一些不同于以往的新规定,这些新规定必然对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与此同时,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实践中暴露的一些问题仍然未得到解决。为保障新《环境保护法》信息公开条款充分、积极、有效地实施,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结合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实践的相关数据和案例,借鉴世界各国环境信息公开领域先进经验,通过运用归纳总结、对比分析、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加强各环境监管部门信息公开执法工作、确定保密范围、提高环境监测信息公开程度、提升信息公开工作水平等措施保障政府环境信息公开;通过确定重点排污单位名录范围、提高重点排污单位环境信息公开违法成本、加强重点排污单位环境报告制度管理、健全重点排污单位环境信息公开监管体系、吸收和集中公众力量以加强社会监督等措施保障重点排污单位环境信息公开;通过确定公开对象范围以限制建设项目选择性环评、完善公开方式以保障公众获取环评信息、促进环评审查过程公开化、确定建设环评虚假公开的法律责任、建立社区环境圆桌会议模式以促进信息双向交流等措施促进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新《环境保护法》信息公开条款在具体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障碍不限于本文讨论的这些,解决对策也不局限于此。随着我国公众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日渐成熟和环境立法的日臻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必将朝着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
申耘宇[9]2016年在《个人信息竞争视角下互联网行业的反垄断问题研究》文中提出互联网行业是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发展最为迅速的行业之一,各国都涌现出了一批大型的互联网服务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针对这些互联网巨头的反垄断案件。然而,传统反垄断理论对于行业中发生的一些具体竞争现象存在解释力的不足,同时传统的反垄断分析方法在互联网行业的适用也面临诸多的挑战。上述问题出现的原因在于对互联网行业竞争的认识存在偏差,同时,传统的反垄断理论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考虑到采用双边市场模式,以平台为单位参与市场竞争的互联网服务商之间的竞争表现为对个人信息的获取和使用,提出了研究互联网行业反垄断问题的新视角——个人信息竞争视角。本文的研究就是从这一新的视角去重新认识互联网行业,并在此基础上对互联网行业的反垄断问题进行解释。新的视角是基于行业现象和法律问题提出的一个假设,文章的论证过程其实也可以看作是对该假设的一种验证。个人信息是个人信息竞争视角中的核心概念,应该选择识别型的定义模式对其进行界定,并区分直接识别信息和间接识别信息,对间接识别信息的判定采用基于个案的动态分析法。采用双边市场模式、并提供免费服务是互联网行业的两大突出特点。双边市场是指能够让两边或多边的参与者之间直接互动,且每边参与者都与其具有紧密联系的市场,可以根据“供需两分法”对其进行分类。免费服务模式具体则可以细分为互补增值模式、替代增值模式和价值再造模式。互联网行业竞争体现出用户竞争、跨界竞争和创新竞争三个特点,个人信息对这三个行业竞争特点的形成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个人信息保护可以同时构成反垄断法意义上的非价格和价格竞争因素,且将个人信息保护纳入反垄断法的分析框架能增进消费者福利,因而可以对传统反垄断理论进行扩张。但只有在对个人信息的侵害产生了对市场机制的损害时,才能考虑采用这种扩张适用传统反垄断法理论的做法。同时,在实践中也需要平衡理论的扩张适用对效率和创新产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对互联网服务商市场力量的评估需要同时考虑市场份额、市场进入壁垒等多种因素。对于相关产品市场的界定,应该考虑互联网服务商采用的双边市场的类型和具体商业模式的影响,注意到传统相关市场界定工具的不适应性,并结合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工具选取能反映“市场占有率”的指标作为计算市场份额的依据。在现阶段不适合进行相关个人信息市场的界定。评估其他影响市场力量的因素,需要考虑个人信息的积累对提高市场进入壁垒的影响。获取和使用个人信息的行为都可能产生限制或排除竞争的效果。非法收集个人信息可能构成违反反垄断法的超高定价行为。实现个人信息聚集的经营者集中有可能产生单边效应。通过侵害个人信息可携权的行为可能产生封锁效应。程序化交易则可能导致默示共谋。对违反反垄断法的行为需要采取救济措施。在个人信息竞争的视角下,保障个人信息可携权的行使可以作为一种行为性救济措施,用于降低互联网行业的转移成本。提供个人信息数据库的副本则可以作为一种结构性救济措施。一国需要充分结合本国的市场情况、制度环境、法律实施能力等因素来确定对具体行业进行反垄断规制的态度,而“错误-成本”法作为综合评估各项因素的有效工具。鉴于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迅速、行业内竞争机制良好,而我国反垄断法实施的制度环境不够完善,反垄断法实施的能力水平有待加强的现状,应该主要避免执法的积极错误,从而对互联网行业的反垄断规制持审慎的态度。对于个人信息竞争视角下反垄断理论的扩张适用,目前还具有制度上的局限性,需要构建个人信息保护制度、个人信息的价格发现机制予以保障。
杨天领[10]2013年在《医学内窥镜高性能LED冷光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医用电子内窥镜已经成为当前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医疗仪器,医生通过电子内窥镜不仅能观察人体内脏器官的组织形态、诊断病变情况,而且还可以将图像进行输出和存储。因人体内部为暗环境,电子内窥镜成像时需体外照明光源进行辅助照明,照明光通过光纤束导入体内。图像质量与照明光的显色性、色温及光照度密切相关。目前内窥镜的光源主要是气体放电光源,如氙灯等。虽然其输出光通量大、显色性好,但存在发热量大、寿命短、能耗高等问题。LED光源具有能耗低,寿命长等优势,随着技术的进步,LED光源的输出光通量和显色性也逐步提高。本文旨在研究采用LED作为发光元件的医用高性能白光光源,满足电子内窥镜对显色性、色温及光照度的要求。研究内容包括LED芯片的选型、光学机械系统设计、控制电路设计、实验系统搭建及测试等。根据性能需求,提出两种获得LED白光的方法:RGB三基色混合生成白光;高色温冷白光加红光混合生成低色温暖白光。针对这两种方案的不同特点,分别进行了理论计算、效果仿真和实际测试。主要工作包括以下方面:(1)采用OSRAM OSTAR SMT LE A/T/B/UW S2W全套LED芯片解决方案,具有高功率大光通量特点,并针对其通用的光学特性设计应用塑料非球面的准直镜组,提高准直效率。(2)应用二向色镜作为多路光混合为单路光的光学元件,并基于两片二向色镜组成的X-cube合光镜,设计了通用性强的混光系统结构,可以在一套系统中实现两种实验方案。(3)从显色指数的定义出发,根据LED光源的发光光谱,计算了两种方案中各自能够实现最大显色指数的光通量配比,并对其进行了仿真。实验系统搭建完毕之后,对其进行了实际测试。本课题研究设计的医用内窥镜白光LED照明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应用冷白光加红光混合生成的高显色性暖白光,其一般显色指数Ra可以达到93.9,同时输出光通量达到上百流明,同时满足医用光源对高颜色还原性和大光通量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渤海典型海岸带生境退化的监控与诊断研究[D]. 孟伟. 中国海洋大学. 2005
[2]. 山东省渔业资源修复功能区划[D]. 涂忠. 中国海洋大学. 2008
[3]. 同化MODIS温度产品估算地表水热通量[D]. 徐同仁. 北京师范大学. 2008
[4]. 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水平测度[D]. 程星烨. 安徽财经大学. 2018
[5]. 不同施氮下双季稻田白天CO_2交换与叶面积、生物量的相互影响[J]. 周志花, 王斌, 李健陵, 万运帆, 干珠扎布.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7
[6]. 中国建筑遗产保护基础理论研究[D]. 林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7
[7]. 我国海洋工程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 王勇智. 中国海洋大学. 2010
[8]. 新《环境保护法》信息公开条款实施面临的障碍及其解决对策[D]. 杨诚程. 湖南师范大学. 2015
[9]. 个人信息竞争视角下互联网行业的反垄断问题研究[D]. 申耘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6
[10]. 医学内窥镜高性能LED冷光源研究[D]. 杨天领. 浙江大学.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