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介绍了鲁邦国际广场的基本情况,对创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选取有特色的给予简要说明,对如何结合市场进行建筑创作并解决实际问题做出有益的探讨。本文从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两个层面介绍了设计构思,进行了实践验证与总结提炼,进而对鲁邦国际广场设计模式的创新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办公建筑;钢—混结构体系;环保性能
引言
建筑创作和其他艺术创作根本不同点在于这种创作不是单纯的艺术创作,而是关系到切实的社会和经济利益,需要进行巨量资源消耗的一个创作过程和结果。它无法简单的以创作者的好恶或使用者的评价来进行评判,它的优劣是个多方面综合博弈的结果。
鲁邦国际广场的设计过程,就是一个设计者和市场互动创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设计者通过对各种冲突因素的不断调整和平衡,尽可能协调和满足方方面面的要求,最终较好的完成了这项创作。
1. 项目概况
鲁邦国际广场位于燕山新区中心区A-3地块,东侧为体育西路,南临规划4号路,北侧为规划6号路,西临规划5号路,并与经十东路仅相隔一条绿化带。本地块为梯形,东西长约115米;南北进深,东侧约119.5米,西侧靠规划5号路约155米。总用地面积为3.35公顷,建筑平面呈 “H”型,建筑整体形成一条贯穿南北的轴线。该建筑地上25层,地下2层,总建筑面积90588.94㎡,其中地上67942.48㎡,地下22646.46㎡。
经过前期和业主充分的交流和沟通,设计者准确地把握了业主的需求,把本案定位于成熟的大型现代化办公场所,要体现出企业雄厚的实力,稳健的作风。
建筑布局尊重该地区总体规划要求及业主意愿,充分利用建筑空间,没有分散出过多的建筑单体,而是将该建筑凝结成体量紧凑的统一整体。H形平面在南侧主立面形成竖向并排的三个体量,每个部分尽量考虑到朝向及景观因素。同时,在北侧用蓝灰色玻璃幕墙进行连接,解决交通联系和完善建筑整体关系。东西两侧为核心办公区域,流线便捷。此平面布置具有高度灵活性,适于小型办公空间分割,也适于大型公司整层使用。用地的中部为建筑主要入口门厅及休息区域,整体呈对称布局。用简洁、大气的手法,展现了现代商务办公建筑挺拔向上的动力和积极睿智的时代气息。
内部空间点线结合,注重流线组织的逻辑和景观的丰富。一方面要给使用者以明确的空间划分和功能分区,同时要让使用者在建筑中行走时,不感到单调和枯燥。让内部的联系既符合心里预期又能够不断有新鲜的元素。在东西两个办公区部分,还集中设置了共享休息空间,改善办公环境,促进人员交流,丰富了空间感受。
2. 特色设计
2.1 大堂空间
鲁邦国际广场室内外空间转换在建筑主入口的大堂实现,设计者采用通透的设计手法,实现室内外空间的融合,给人以舒适的心里感受。
进入办公楼,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主入口的大堂空间,对于租赁写字楼、入住十几家公司,大堂的形象可以说是这些企业档次和品位的缩影。高四层的大堂空间,对于大型办公楼的尺度非常适宜,十五米的净高,空间高耸而不空旷,既体现使用者的宏伟气魄、又不失经济性。同时,在平面布局时划分出集散区、休息区、景观区等若干细化功能,做到实用而大方。
2.2 灵活的办公空间
办公空间的设计首先要满足人们工作中的基本需求并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从传统的小开间,独立、封闭的办公室转变为大开间,灵活、分隔的开放式办公场所,进而演变为无固定模式的办公空间。
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办公方式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加灵活,多领域合作的加强对办公空间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私密办公模式和敞开办公模式都不能适应移动工作模式的空间需要。私密办公模式空间灵活性小,尤其是等级的划分和严格的分隔不利于开放透明的发挥团队精神;完全开放的办公模式虽然提供了足够的灵活与开放性,却容易产生互相干扰,不利于集中精力工作和交流;鲁邦国际广场的办公空间设计采用混合办公模式,这种模式综合了私密与敞开办公两种模式的优点,可以基于不同的使用者变化设计,以满足多样的使用需求,既适合个人独立工作,又满足团队合作的需要,既可以有固定的办公位置也可以是移动的办公场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绿色的第五立面
鲁邦国际广场屋顶采用种植屋面技术绿化平台空间,搭建大空间屋顶花园。覆土种植一方面增强了屋面的保温隔热性能,另一方面在有限的空间内增加了绿地面积,为人们提供更多登高远眺、交流休息的场所。屋顶上部设计了棚架,可以遮阳、攀爬植物、限定空间,增加屋顶花园的舒适度。
2.4 钢—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体系
鲁邦国际广场采用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这种结构将钢构件和钢筋混凝土构件两者并用,互相取长补短,充分利用钢构件具有的材料强度高、截面尺寸小、能提供较大跨度空间的优点。同时,利用钢筋混凝土墙体或钢筋混凝土筒体具有的较大的抗推刚度和较高的抗剪承载力。实践已证明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能形成高效的抗侧力体系,取得用钢量较小,造价较低的技术经济效果。
2.4.1 经济性能的优越性
鲁邦国际广场采用钢结构,在经济性能方面具有下列优越性:
1.自重轻
高层钢结构自重一般为高层混凝土结构自重的1/2—3/5。结构自重的降低,可减小地震作用力,进而减小结构设计内力。此外,结构自重的减轻,还可以使基础的造价降低,这个优势在高地震烈度区或软土地区较为明显。
2.材料强度高
与混凝土结构相比,钢结构柱截面面积小,从而可增加建筑有效使用面积。一般高层钢结构柱的截而面积占建筑面积的3%左右,而高层混凝土结构柱的截面面积占建筑面积的7%~9%。
3.施工速度快
一般高层钢结构平均每4天完成一层,而高层混凝土结构平均每6天完成一层,即钢结构的施工速度约为混凝土结构施工速度的1. 5倍。结构施工周期的缩短,可使整个建筑更早投入使用,缩短贷款建设的还贷时间,从而减少借贷利息。
4.使用空间大
高层建筑管道很多,采用钢结构,可在梁上开孔用以穿越管道。因此在楼层净高相同的情况下,钢结构的楼层高度可比混凝土结构的楼层高度小,从面可减少外围护墙面积,并节约室内空调所需能源,减少建筑维护、使用费。
5.建筑布置灵活
在梁高相同的情况下,钢结构的开间可比混凝土结构的开间大50%,从而可使建筑布置更灵活。
2.4.2 结构性能的优越性
鲁邦国际广场采用钢结构,在结构性能方面具有下列优越性:
1.钢结构的延性好,从而钢结构的抗震性能比钢筋混凝士结构好;
2.由于钢结构比混凝土结构重量轻,更易采用结构振动控制措施,提高结构的抗风、抗震能力;
3.钢结构由于在工厂加工制作,精度高,质量有保证,与混凝土结构现场施工相比,更易符合结构设计要求;
4.高层建筑在建造过程中,由于业主要求的变化,变更设计经常发生,采用钢结构则较易配合变更。
2.4.3 环保性能的优越性
1.钢结构工厂化制作,可干式施工,节约了施工中的用水量,施工占地少,产生的噪声小,粉尘少,对环境的污染破坏从而可大幅度降低。
2.混凝土结构建筑拆除后,混凝土不能再使用,只能当作废料处理而影响环境。然而钢结构建筑拆除后,钢构件或可以直接利用,或经冶炼后再使用,对环境没有影响,将大大减少建筑垃圾因此,钢材也称为绿色建材。施工时大大减少了砂、石、灰和砖瓦的用量,从而减少了城市周边的开山挖石,减轻了对不可再生资源的破坏,有利于环境保护。
结束语
在整体的造价控制上,由于资金有限,所以设计者采取了画龙点睛的办法,就是在主体建筑材料选择经济适用,满足技术指标的前提下,通过增加设计细节和控制精度,改善材料的表观感觉。局部接近使用者的地方采用比较高档的建筑材料,提升感受效果,在不需要投入的地方尽量节省,尽量用最少的投入产生最好的效果。这一点也得到了业主一致认可和赞赏,充分体现了设计的高质量。
设计者和业主以及施工等其他各方是一组矛盾共生体,为了同一个作品站在不同立场展开博弈。在面对造价、造型、功能、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同时制约的问题时,必须由多方协商进行解决,这样的妥协是最后成功的保证。所以,设计者必须能够在众多的因素中,一方面对业务陈述利弊,一方面从技术和设计上进行确保,找到平衡点,把设计继续向前推进。
论文作者:付春光,宋岩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2
标签:钢结构论文; 建筑论文; 空间论文; 结构论文; 广场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设计者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