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重型颅脑外伤及脑出血患者进行早期气管切开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 李俊明

李俊明

(文山市人民医院;云南文山663000)

【摘要】目的:探究重型颅脑外伤及脑出血患者进行早期气管切开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12月收纳的重型颅脑外伤及脑出血患者70例进行分组,对照组33例给予其48小时后行气管旋切治疗,研究组37例给予早期气管切开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75.68%(28/37),对照组为54.55%(18/33),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并发症4例,发生率10.82%,对照组13例,发生率为39.39%,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外伤及脑出血患者进行早期气管切开治疗后取得明显成效,可提高治疗效率,同时并发症少,对病情控制,以及改善缺氧、脑组织缺血等较为明显,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重型颅脑外伤;脑出血;早期气管切开;临床效果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4-0039-01

临床中重型颅脑外伤及脑出血具有疾病变化快,病情凶险等特点,属于严重的脑部损伤疾病,如不进行及时治疗,可极大威胁患者生命健康。此类患者通常会因神经中枢受损,从而使得呼吸功能出现障碍,还可导致无法排出呼吸分泌物,以及造成误吸等状况。此外,也会导致患者窒息,肺部感染等并发症。重型颅脑外伤及脑出血患者治疗方案重要原则在于维持呼吸道顺畅,防止肺部感染,误吸出现,改善通气状态。相关研究表明,重型颅脑外伤及脑出血患者,早期气管切开对于最终治疗成功率具有促进作用[1]。对此,本文为探究重型颅脑外伤及脑出血患者进行早期气管切开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12月收纳的重型颅脑外伤及脑出血患者70例进行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12月收纳的重型颅脑外伤及脑出血患者70例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男18例,女15例,年龄为37-70岁,平均年龄为(49.55±3.18)岁。研究组患者男17例,女20例,年龄为38-68岁,平均年龄为(50.23±4.44)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案,根据《重型颅脑外伤外科手术指南》对患者实施脑内血肿清除、颅内压降低等治疗,同时气管口鼻插管辅助通气,给予患者药物治疗。研究组实施早期气管切开治疗,在48h内对颅脑损伤患者开展经皮气管旋切术。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切管切开治疗,于48h后开展经皮气管旋切术。

1.2.2经皮气管旋切术,主要操作为:使用气管切开组套(7或8号)实施气管切开治疗,组套包括J形导丝、穿刺针、旋转扩张器、插入器、气管套管等,术前给予10mg咪唑安定静脉注射,调整呼吸机氧浓度,对患者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持续监测,取适宜体位,于颈部常规铺巾消毒[2]。局部麻醉使用利卡多因(20ml,2%)于气管环处的颈部皮肤进行,同时给予患者经鼻器官插管或者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患者头部于正中位。将套管穿刺针顺着中线垂直穿刺位于气管三、四环间,刺入气管腔后,针需向足端略微指向,将住套管固定后,小心拔出穿刺针,然后气管腔内使用J形导丝入套管导入,套管退出,导丝固定。颈前可经穿刺点做切口15cm,把旋转扩张器置入生理盐水后出入导丝。旋转扩张器于导丝引导下旋入气管时需顺时针方向[3]。将气管壁以及颈前组织逐步旋开,待扩张器阻力减小时停止旋进,之后导丝固定,旋出扩张器,气管导管在插入器进入后沿着导丝进入气管腔,住套管固定后拔出导丝以及插入器。最后连接呼吸机以及拔出气管插管。

1.3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分为治愈:体征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正常;显效:体针及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自理能力大大提高;有效:体针及症状有所改善,生活需他人协助;无效:患者治疗后并无明显症状或体针改变[4]。

1.4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数据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t值用以检验计量资料,卡方用以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总有效率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75.68%(28/37),对照组为54.55%(18/33),组间差异显著(P<0.05)。如表1所示。

表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例(%)]

3.讨论

重型颅脑外伤及脑出血患者多发生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以及呼吸功能障碍等。其死亡率及致残率均较高,所以患者还易于发生二氧化碳堆积等从而致使脑内缺氧缺血,颅内高压。临床上气管切开术主要保证患者维持呼吸道顺畅,提高治疗成功率,解除其呼吸道梗阻。重型颅脑外伤及脑出血患者常发生深度昏迷,其疾病变化块,属于危重类型。研究发现,患者实施颅内手术叫较晚,脑组织缺氧、缺血以及意识障碍程度等相对于初期进一步严重,从而加快病情发展。易明亮[5]认为,重型颅脑外伤及脑出血患者实施气管切开治疗应在脑水肿高峰期到时进行,从而达到疾病控制的目的。本文通过临床验证得出,给予患者不同时期治疗后发现,研究组总有效率为75.68%(28/37),对照组为54.55%(18/33),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并发症4例,发生率10.82%,对照组13例,发生率为39.39%,差异显著(P<0.05)。

结果表明,早期气管切开治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提高救治疗效,可能因素为早期手术后时患者脑部缺氧、缺血以及水肿程度较低,呼吸道分泌物较少,具有人工呼吸气道更容易建立、分泌物可有效及时清理的优点[6],手术操作相对于48h后更为安全和顺利。

总而言之,对重型颅脑外伤及脑出血患者进行早期气管切开治疗后取得明显成效,可提高治疗效率,同时并发症少,对病情控制,以及改善缺氧、脑组织缺血等较为明显,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惠.研究新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J].智慧健康,2018,4(16):131-132.

[2]张松.早期气管切开术在颅脑外伤和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35):182-183.

[3]马才林,潘怀富,石志祥.早期气管切开治疗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的疗效研究[J].中外医疗,2015,34(27):34-35.

[4]夏晓华,倪春华,黄建.对重型颅脑外伤及脑出血患者进行早期气管切开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4):256-258.

[5]易明亮.早期气管切开术在颅脑外伤和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5,36(04):193-195.

[6].《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3年第18卷分类索引[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3,18(12):769-777.

论文作者: 李俊明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2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1

标签:;  ;  ;  ;  ;  ;  ;  ;  

对重型颅脑外伤及脑出血患者进行早期气管切开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 李俊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