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社团课程化建设的实践探究——以重庆市荣昌中学校为例论文_杨文娟

中学社团课程化建设的实践探究——以重庆市荣昌中学校为例论文_杨文娟

(重庆市荣昌中学校,402460)

摘要:随着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展开,社会要求学校提供多层次、多规格人才。为深化教育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我校提出“课程特色创建”、“以课程特色建设促进学校发展”的战略。社团课程化在推进学校新课改的发展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有着双重指导意义,为后续新课改的研究型学习提供了实践依据;为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新课改;创新能力;社团课程化

关于社团课程化的管理,最早是从高校开始实践,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社团课程化成为了当前中学校本课程改革的热点,本文主要通过我校社团课程化的理论依据、我校社团发展现状分析、学校社团课程化建设的实施策略、社团课程化取得的一些成效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希望我校社团课程化的发展能够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发展提供实践依据。

一、社团课程化管理的理论依据

(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普通高中的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要多样化”。学校社团活动作为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过程中,学会与他人相处,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还可以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社团活动在现代学校教学中逐渐得到了更多的重视。

(二)社团课程化的概念由来

社团课程化这一概念是美国课外专家学者库司所提出来的。早在20世纪20年代,他就提出:“⋯⋯然而,也许该问,有无必要为不该或不可能课程化的学生活动留有余地?课程化的完全实现将是漫长的。在此期间,我们要尽可能地使课程与课程活动密切配合起来。”在此,库司第一次使用了“课程化”的概念(Curricularization),并科学地预见了课外活动也就是今天的社团活动课程化的漫长过程[1]。

(三)学校社团的特点

学校的社团都是学生自愿参与的,为了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而成立的一个集体组织或者团队。社团课程化建设为社团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组织、技术以及物质保障,增强了学生社团运行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社团自身发展能力明显提升。

二、我校社团发展现状分析

我校社团现在主要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学生自发组织的社团,他们主要是由共同的爱好和兴趣而走在一起,目的是为了激发兴趣,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丰富校园生活。另一种是由学校组建的社团,组建目的是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的同时,能够代表学校参加各类比赛竞赛。目前荣昌中学社团联合会共有社团11个,每年开展一次社团文化节,学生参与热情高。

但随着两年时间的运行,问题也逐渐暴露:主要是缺乏老师进行指导和规范化管理,使得社团对于学生综合素质锻炼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希望通过社团课程化建设能解决社团发展中的桎梏,促进学生社团规范化、特色化、精品化发展,为自主招生服务,给同学和老师以发展兴趣爱好,施展才华的平台。

三、学校社团课程化建设的实施策略

(一)牢牢把握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1.以人为本

一切为了学生课程开发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在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把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贯穿于课程实施过程之中,促进学生健康和谐人格的养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实事求是,基于学校和教师

社团课程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学校实际和教师的意愿和能力,进行有特色的开发和管理,实事求是,按需开设,对于社团课程开发和管理要讲求实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自主选课,个性发展

前两节课学生可以通过自主选课、走班上课等形式,最大程度上尊重学生选择的权利和兴趣需要。根据我校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等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学生自主选择社团课程。

(二)把社团活动作为推进课程特色实施的重要载体

要将社团活动作为推进课程特色实施的重要载体,通过精品社团建设为依托,以点带面,多渠道、深层次地推进学校课程特色实施。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系统地设计活动内容和方法体系,积极探索社团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多样化、课程化、品牌化之路,努力把学生社团建设成为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课堂、实践基地和展示舞台。

(三)社团课程的教学管理

我校社团在我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主要有校团委统一进行安排和管理。每个社团都由本社社长负责本社成员的上课考勤、上课课程内容记录以及关于本社团各种事情的通知等。指导教师主要是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第二,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学生考勤记录;第三,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第四,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第五,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第六,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四)社团课程的教学评价机制

1.指导教师的评价

学校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和听取总结汇报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主要表现形式是通过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指导教师的教学总结的考核;另一个方面是学生通过该社团的学习已达到的实际能力水平,以及在相关比赛过程中的成绩。

2.学生的评价

社团课程一般不采用书面方式的考试或考查,对学生评价主要是“三看”:一看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作好考勤记录。二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三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成长记录袋内。

四、社团课程化取得的一些成效

(一)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学生综合素养有效提升

随着学校社团课程化建设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不同学生的成长需求,并不断引发学生多样化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需求,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在学校举办的每年一度的“艺术节”、“体育节”、“文化节”、“科技节”活动中,社团学生都得到了很好的能力发挥和展示。而且学生在身体素质、思想素养、艺术素养、实践能力等指标逐年提升。

(二)搭建多元研训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社团指导教师在社团课程化的实施指导过程中,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努力开发和钻研社团课程,以各类教学研讨活动为载体,激发全市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个人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三)发挥社团课程化优势,助力学校发展

积极开展社团课程化建设,学校发挥优势,形成了自己的课程特色,学校因此迸发出无限生机,在推动学校社团课程化的过程中,对于学校的教学改革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进而为学校的全面、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五、总结

我校社团课程化的实施是在参考了一些相关文献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课改背景下实施的。社团课程化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学校发展都是一个正向的过程。也希望我校的社团课程化实践过程及经验能够为其他学校社团课程化的实施以及研究提供实践参考和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张亮.学生社团课程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科技信息,2008.10.

[2]朱五一,邓玉,蒋治华.学生体育社团活动课程化的构建与实践[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8.03

论文作者:杨文娟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3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

标签:;  ;  ;  ;  ;  ;  ;  ;  

中学社团课程化建设的实践探究——以重庆市荣昌中学校为例论文_杨文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